公共图书馆新馆规划建设研究
时间:2022-11-20 04:29:48
导语:公共图书馆新馆规划建设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伴随着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及各级领导的重视,各省公共图书馆新馆建设迎来又一个高峰。文章在调研基础上,分析了新馆规划建设应该遵循的理念,阐述了福建省图书馆在改扩建工程实践过程中基于读者需求的有效做法,以期能为公共图书馆新馆建设抛砖引玉。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新馆建设;福建省图书馆
近年来,随着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及各级领导对公共图书馆建设的重视,各省图书馆新馆建设迎来又一个高峰,从建设规模、建筑外观及现代化程度等均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如2018年正在建设中的7家省级公共图书馆,建筑面积平均值为7.88万㎡/家,比1998-2008十年间的平均值4.15万㎡/家增长了31%[1]。与此同时,图书馆建设也成为图书馆人学术研究的热点话题。在CNKI官网主页以“图书馆建设”为主题词检索,得到从2010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间发表的学术文献数据22059条。那么,公共图书馆新馆的规划建设应该秉承着什么样的理念呢?是为新而建,是为大而建,还是应该为读者的真正需求而建。笔者有幸经历福建省图书馆改扩建工程项目,并且参与了部分公共图书馆新馆建设调研工作,以此为例浅谈自己的看法,以求教于同行。
1规划建设理念
1.1以读者需求为根本。人民群众的需求是公共图书馆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公共图书馆建设要满足读者的基本需求,符合相关法律规定的基本设立条件。《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规定,公共文化设施的选址要符合其功能和特点,要有利于发挥其作用[2]。《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也明确,要建立便捷实用的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区域内人口数量、人口分布、环境和交通条件等加强固定馆舍建设[3]。因此,在新馆建设规划、立项和设计中,首先应该考虑读者的刚性需求,如读者使用的便捷性和实用性,不能单独为新而建、为大而建,不能盲目攀比,更不能为追求新颖而迷失图书馆的建设方向。1.2以补齐短板为方向。近几年,全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在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仍存有民生短板问题。调查发现,部分现有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与群众的实际需求不匹配,存在路途较远,看书不方便。比如:一方面在新城区着力打造的宏伟壮观文化地标工程,因人烟稀少、路途遥远鲜有人问津;另一方面在人口集中的老城区公共文化设施,因年久失修而破旧,或因异地新馆启用而搬迁。公共图书馆新馆建设应以民生补短板为方向,如果不是战略发展考虑,新馆选址最好在人口相对密集、交通便利等广大人民群众使用便捷的城市中心地带,避免舍近求远,真正构建起城市社区“15分钟文化服务圈”和农村“半小时文化服务圈”,切实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4]1.3以服务读者为使命。“使命”一词“多比喻重大的责任”[5]。服务社会是公共图书馆的一大使命,服务至上是图书馆员的永恒使命[6]。在国家图书馆110周年馆庆之际,给8位老专家回信中,对图书馆人“服务社会”给予了充分肯定。公共图书馆法也把“服务”单独列为一个重要的章节,对公共图书馆服务的内容、服务时间、服务方式等进行了一系列规定。因此,图书馆人也应牢记“服务至上”的永恒使命,应该坚持边建设边服务的建馆理念,多措并举尽量在新馆建设过程中不闭馆或者少闭馆,尽力提高公共图书馆服务效能,减少新馆建设对读者、对社会不必要的影响。
2福建省图书馆改扩建工程的有效做法
福建省图书馆改扩建工程项目位于福州市鼓楼区湖东路227号,建筑面积4.16万㎡,总投资2.09亿元。该项目于2014年1月福建省政府同意建设,2015年7月福建省发改委批复可研报告,2018年12月开工建设,工期为910天。工程是在原馆旧建筑基础上进行改扩建,以统筹解决严重制约和影响福建省图书馆事业可持续发展的一系列问题,将福建省图书馆建设成一个读者便利、功能齐全、布局合理的新馆舍。2.1原址改扩建,建设民生补短板工程。福建省图书馆旧馆舍是19世纪80年代设计建设的,自1995年建成投入使用至今已经20多年。随着公共图书馆事业的飞速发展,旧馆舍的基础设备不完善、使用面积不足、功能缺失、设施陈旧等一系列问题严重制约事业的发展,亟需进行新馆建设。福建省图书馆及其主管部门、决策部门经过综合考虑,最后从读者需求的角度决定采用改扩建的方式进行建设,并被列为2018年福建省民生基础设施补短板实施工程。一方面,考虑到原馆舍存在一系列的问题,不改造升级影响继续为读者提供服务;另一方面,考虑到如果另选址新建,会产生地理位置偏、人口密度小、读者交通不便利等新的问题;再一方面,考虑到原馆舍只用了二十年,如果草率拆除会造成国有资产浪费;同时,还考虑到原馆舍建筑造型汇集闽西圆土楼、闽南红砖民居及福州、莆田民居等众多福建地方建筑风格,已成为福州广大读者喜爱的一处特别记忆。2.2理念人性化,打造适宜借阅环境。福建省图书馆改扩建工程处处为读者着想,凸显人性化。工程的建设理念紧紧围绕“绿色、共享、亲和”,着力打造“典雅、智慧”的借阅环境空间。在风格上,采用中式的福建民居、坊巷元素等表现手法,着力打造集方志、谱牒、海丝文献、闽茶文献等内容为一体的人文特色新场馆,使之既能体现百年老馆厚重的文化积淀和丰富的馆藏典籍,又能实现“典雅”的预期效果;在数字化、智能化上,配备智能书架、自动分拣、导览机器人等高新技术设备,体现新时代图书馆的智慧性;在创新服务上,一方面打造两个内庭院的休闲阅读空间和数字体验空间,另一方面配备有包含自助办证、自助借还、网上预约等功能的24小时自助图书馆,在完善第三代图书馆智能化管理和智慧化服务运用基础上,体现出“亲和”便民的服务特色;在专业家具布置上,选用节能环保的钢木书架和原木阅览桌椅,同时搭配适当的绿化植被,尽力构建“绿色”宜人的借阅环境;在空间打造上,去除小隔间,形成大开间、大通透的服务空间,建立一个互联融合、共建共享、智能便利、开放包容的崭新图书馆服务环境。2.3读者优先化,提供优质服务资源。由于福建省图书馆改扩建工程在闹市区的原址进行改建和扩建,受占地面积、光照影响、社会稳定影响等各方面规划指标的限制较多,要想为读者提供一个优越、宽敞、舒适的服务空间,必须读者服务资源优先化。在整个工程的规划设计中,在空间布局、设备设施配备等方面,福建省图书馆都遵循着“读者服务资源优先保障”的思路。如在空间布局上,扩建新楼和改建旧楼靠窗区域一般都规划为读者服务区域,而改建旧楼的边角区域作为馆员办公区域;在设备配置上,读者使用的电脑设备和阅览桌椅绝大部分都重新采购,而办公设备和办公桌椅能利旧的则全部利旧。表1统计数据表明,在区域面积分配上以读者优先,读者服务区域面积占整个馆舍面积的半壁江山,而馆员自身的办公面积只占5.3%。表1福建省图书馆主要区域面积及占比统计表读者服务区域类别借阅区展厅报告厅停车区书库办公区104647747857180面积㎡1920370672210占比46.2%17.0%5.3%备注:占比=区域面积÷建筑面积╳100%,其中建筑面积为41602㎡。2.4服务不间断,影响读者最小化。在改扩建工程筹备期间,如何降低工程对读者和社会的影响成为大家最为关心的问题。本着“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服务宗旨,福建省图书馆实施以异地开放服务为主,阵地服务、移动服务和数字服务为辅的多项服务替代措施,最终实现了搬迁期间仅闭馆10天,最大限度降低对读者和社会的影响。具体来说,一方面把大部分馆藏资源和服务设备搬迁至福建省奥体中心怡森滑冰馆附属楼南楼租赁的临时过度场地,持续为读者提供各项基本服务;另一方面把一部分馆藏资源下放至社区分馆、流通点,并加大汽车图书馆的配送量,开展阵地服务和移动服务;再一方面要求热门期刊数据库厂商提供远程访问,同时新购买了古籍电子数据库,用以解决改扩建工程实施期间的期刊数据库访问和打包封存古籍阅览不便等问题。由表2来看,“读者影响最小化”一系列举措的实施,福建省图书馆改扩建工程期间的文献借阅量并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
3结语
当新馆选址一个比一个远,郊区新建图书馆已如雨后春笋,福建省图书馆还能为了读者方便在闹市区打造民生工程;当馆舍外观一个比一个新,图书馆为文化地标已习以为常,福建省图书馆还能为了读者记忆延用旧建筑的原有风貌;当馆舍面积一个比一个大,10万平米建筑面积已不是传说,福建省图书馆还能为了读者需求雕琢4.16万平米的小空间。同时,福建省图书馆为了降低新馆建设对读者的影响,实施异地搬迁提供不间断服务,实属难能可贵。其做法值得深思和借鉴。
作者:王超 单位:福建省图书馆
- 上一篇:公园城市绿道规划建设探析
- 下一篇:大数据时代西部学习型城市现状分析
精品范文
10公共卫生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