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建设规划研究
时间:2022-06-20 10:41:55
导语: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建设规划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本文基于笔者学校多年办学经验的基础上,针对高职院校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专业建设,构建了该专业的建设规划与实施方案,主要从办学特色与专业优势、专业定位与建设目标、建设内容与实施方案、预期效益等四大方面进行阐述。实践办学证明,该实施方案有利于提升专业人才培养特色和高质量就业竞争优势。
关键词:高职;机电设备;专业建设;实施研究
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不仅能掌握传统机电设备操作、维修管理等基础理论和专业技术,也能掌握现代智能制造技术,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素质技能人才。该专业的建设及发展在加工制造业向智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一、办学特色与专业优势
1.办学特色。(1)投资1000万元新建智能制造中心校内实训基地。打造具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特色的综合性公共实训基地。(2)加大学校与企业共同培养的融合力度。与企业协商,探索共同制定课程标准、人才培养方案,将教学标准与岗位标准相结合,将职业技能训练与职业素质养成相结合,技能教学重视融入工匠精神,切实培养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合格技能人才。(3)充分发挥山东省优秀大学生科技社团的作用。多措并举,提高学生学习技能的兴趣,促进学生专业技能的提升。2.专业优势。(1)建立“两结合、四融通”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在人才培养中根据企业需求,基于智能制造设备维护、维修与管理岗位能力确定课程设置,突出机电技术在智能制造设备的维护管理特色,建立“以学校培养与企业培训相结合、培养人才与服务社会相结合,理论实训与社会实践融通、教学标准与岗位标准融通、工作与学习融通、职业技能训练与职业素养融通”的“两结合、四融通”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大大提升人才培养的精准性和实用性。(2)课程体系突出以能力培养为核心。基于机电设备维护、维修与管理岗位要求,初步构建了以机械维修电工核心能力培养为主线、以设备维护维修能力为本位、以纺织服装设备维护管理能力为特色的课程体系。
二、专业定位与建设目标
1.专业定位。主要就业岗位定位于面向淄博及周边地区智能制造设备等领域从事智能制造设备研发、安装调试、生产一线的管理、设备维护等相关岗位。拓展就业岗位定位于机电产品的销售,以及产品工艺设计等岗位。2.建设目标。坚持突出智能制造特色,培养不仅能掌握传统机电设备设计操作、维修管理等基础理论和专业技术,也能掌握现代智能制造技术的,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素质技能人才。借鉴并引入国际化职业教育理念,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全面改革专业课程,在保持传统专业课的基础上,将智能制造的最新知识纳入进来。重视“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进一步增加教学名师人数。3.建设思路。(1)按照企业需求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优化。对区域内机电企业、智能制造企业进行市场调研,围绕职业岗位需求,明确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按照职业岗位能力整合设置课程,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充分利用校企合作方资源,完善“两结合、四融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2)加强课程体系的构建和核心课程建设。分析智能制造设备运行与维修等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按照职业能力发展整合重构课程,以机械维修电工核心能力培养为主线、以设备维护维修能力为本位、以智能制造设备维护管理能力为特色,重视加强学生专业能力、文化素质、身心健康“三维课程体系”建设,培养企业需要的高素质技能人才。(3)重视“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按照学院《教师成长培训培养工程实施办法》部署,制定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实施和考核方案。重视骨干教师培养和兼职教师的聘用工作,建成一支学历、职称和年龄结构合理,科研能力强,实践经验丰富,专兼职搭配的优秀教学团队。(4)对实习实训条件进行改造提升。在现有实训场所的基础上,投资1100余万元新建6个实训场所。在加强与现有实习企业合作基础上,进一步拓宽校企合作渠道,深度合作企业到2020年年底将达到6个,为学生专业实训、技能训练提供可靠保证。(5)社会服务能力建设。以学校和企业为双主体,成立“产学研合作服务中心”,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资格认证,增强机械维修电工、PLC系统设计的服务能力。开展企业与员工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建设期内校企共同研制开发市场化产品(项目),为企业提供技术升级与设备改造与等服务项目。
三、建设内容与实施方案
1.体制机制突破。(1)建设基础。重视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在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与企业建立良好稳定的合作关系。不断加强产教融合,积极探索在过程管理、人才共育、成果研究等方面合作,为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提供资源保障和业务指导。(2)建设目标。搭建开放合作发展平台,在现代学徒制协同育人的深入研究与实施下,分别与山东金能科技有限公司、歌尔股份有限公司建立现代学徒制试点合作和订单班,根据企业需要创新制定培养方案,建立相关的章程和完善的配套制度。2.教学资源建设及课程体系构建。(1)教学资源建设。围绕典型工作任务完成所需的知识、技能重组、序化教学内容,构建教学情境。将企业岗位操作规范、行业标准和职业资格标准与课程教学精准对接,建立适合当前智能制造技术教学的新课程标准。依托数字校园中心,对专业课程教学资源库进行建设提升,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进行自主学习,让教学资源实现共享。(2)课程体系构建。对课程体系进行重新开发,组织学校教学名师、社会专家、企业技术人员共同参与,基于智能制造设备操作维护与安装调试等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充分吸收企业技术与生产标准,根据职业能力发展的不同阶段,重新构建新的课程体系,最终形成基础学习、专业学习、专业拓展三个学习课程领域。每个学习领域都突出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突出以典型工作任务提升专业能力为特色。推行“一体化”教学模式,突出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培养,开发对应课程。3.师资队伍建设基础和建设目标。(1)建设基础。突出“双师型教师”素质提升,根据学院教师成长培训培养工程实施办法的标准要求,加强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努力构建专业技术教师与企业技术骨干相结合,学历结构、年龄结构和职称结构合理、科研能力强的院级优秀教学团队。(2)建设目标。三年时间内,培养1名校内专业带头人,外聘1名有丰富工作经历、行业威信高的专家担任专业带头人;内培5名专业骨干教师,“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100%。聘请能熟练传授技术技能的24名企业技术骨干担任兼职教师,承担55%以上的实习实训课教学任务。4.教科研及社会服务能力建设基础、目标。(1)建设基础。近三年来,共参与企业产品设计和技术改造10余项,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20项。为企业职工培训1000余人次,技能鉴定600余人次,技术服务及转让31项。依托专业成立了多个学生专业实践社团,其中大学生科技社和测绘建模社团被评为山东省优秀社团,组织开展各类实践活动和科技创新,把专业教育与素质教育、创新创业有机结合。同时成立了机电维修中心,负责全院的投影机维修和中央空调维护。前期在指导教师带领下由学生社团自主研发的“红外感应节能控制器”、“三维雕刻机”等项目已投入生产并推广使用。(2)建设目标。鼓励专业教师加强科研能力,每位教师每年一篇,积极申报省级、国家级课题,多参与社会服务等工作。
四、预期效益
第一,完善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专业课程建设,突出能力本位,推动创新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第二,学生专业实践社团建设成效显著,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和实践创新能力。第三,组建“双师型”优秀教学团队,探索建立“技能大师工作室”,充分发挥传帮带的作用,为经济社会发展和新旧动能转换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第四,发挥“产学研合作服务中心”有效作用,广泛开展职业培训、职业技能鉴定服务,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社会服务能力得到明显增强。第五,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大力推进智能制造专业群建设,在课程建设、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师资建设等方面实现资源共享,实现资源效益最大化。第六,进一步彰显山东轻工职业学院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特色和高质量就业竞争优势,使本专业招生数量稳定保持省内领先水平。
作者:烟承梅 单位:山东轻工职业学院
- 上一篇:第三卫生间建设规划分析
- 下一篇:民间游戏在幼儿园教育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