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真对我国民主法制建设的影响
时间:2022-09-27 10:57:41
导语:彭真对我国民主法制建设的影响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彭真是我党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是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先后担任中央政法委员会书记、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等重要职务,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制的主要奠基人。彭真对民主法制建设的一系列论述形成了彭真法制思想,成为我党社会主义法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彭真为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做出了卓越贡献。
一、彭真对民主法制建设有着许多精辟独到的论述
彭真对民主法制建设的论述,涉及立法、执法、司法、法律监督等方方面面。彭真认为,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反对“人治”,要求正确处理党的政策和法律之间的关系问题,主张通过宪法统一法律思想,构建以宪法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在立法方面,彭真始终坚持以正确的思想指导国家立法各项工作,主张立法的过程中必须走群众路线、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认为立法的过程中必须充分发挥好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并且立法工作必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形势要求。在执法方面,彭真主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坚持违法必究、执法必严,坚持依法严厉打击严重暴力刑事犯罪。在司法方面,彭真主张切实加强司法队伍建设,坚持司法机关独立开展工作。在法律监督方面,彭真强调了法律监督的极端重要性,主张依法开展法律监督。
1.坚持马克思主义对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指导。彭真认为,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必须以先进的理论作为指导,而这个先进的理论就是马克思主义,所以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对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指导。为此,彭真始终坚持学习马克思主义、思想。1979年,彭真就曾经在一次会议上指出:“展望将来,我们应该举什么旗帜呢?我们必须高举思想旗帜。”[1]365彭真认为,法律是具有阶级性特征的,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是进行阶级统治的重要工具之一。从法律的阶级本质出发,彭真认为,人民群众是社会主义国家的主人,社会主义国家的法律就是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坚持马克思主义对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指导,就能够科学、深刻地解释法律的本质和司法机关的性质,坚定社会主义法制的道路。以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开展社会主义的立法、执法、司法和法律监督工作,就能把握正确的方向和规律,通过法律途径解决社会主义建设中遇到的具体实际问题。
2.坚持党对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领导。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是否需要坚持党的领导的问题,彭真通过总结我国几十年的正面、反面的实践经验后认为,必须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对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领导,如果丧失了党的领导,也就无法进行民主法制建设。彭真认为,在我国这样一个庞大的国家,要将十几亿人的思想与力量统一起来朝着一个共同的目标奋进,如果失去了坚强有力的能够团结人民、真正代表人民群众的共产党的领导,是完全不可能实现的。在推进我国民主法制建设的进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阻碍形形色色、多种多样,没有党的领导就无法有效克服这些民主法制进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彭真认为,党的领导、遵从人民意志、严格依法办事是相互统一的、一致的,党领导人民制定法律,同时,党也领导人民遵守法律,一切组织和个人必须在宪法法律的范围内开展活动。彭真同时强调,党对民主法制建设的领导是民主集中制的领导,而非党的个别干部的领导;党领导民主法制建设,主要是对政治方向、政治原则和重大决策的领导,目的是保障民主法制建设的正确方向,反对党对法制建设的直接命令和指挥。3.坚持通过法制管理国家而非“人治。彭真历来反对“人治”,强调通过依靠法制对国家各项事务进行依法管理。彭真认为,无论党内党外,任何人必须守法,任何人必须依法办事,依法办事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经得住各种风浪考验的保证,在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国家,如果法律得不到遵照执行,就会导致“天下大乱”。彭真反复告诫人们,“”的产生,就是丧失法制的结果,要防止类似“”的事件重演,就必须坚持依靠法制对国家事务进行管理,对破坏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各类行为依法严惩,切实维护宪法法律权威。在社会主义国家,人民群众是国家的主人,社会主义的法律体现的是人民群众的意志,法律本身就反映了人民的需求,依靠法制管理国家就是实现人民当家做主的重要体现。为了更好地实现通过法制管理国家的目的,就必须健全以宪法为核心的法律体系,这是实现依据法制管理国家的前提。同时,还必须构建法院、检察院、公安专门机关协调配合的工作体制机制,让人民群众充分掌握法律,这是依靠法制管理国家的保证。
二、彭真对法制建设的论述发展成为体系性的法制思想
彭真对民主法制建设的论述,逐步发展成为具备体系性的法制思想,其形成具有内在的逻辑。彭真法制思想具有实践性,是在我国革命战争和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实践过程中逐步萌芽、产生和成熟起来的。彭真法制思想是主客观条件相互作用的成果,除了受到我国社会现实的外在因素影响之外,其具有十分关键和重要的彭真个人的内在因素的影响。我国特定时期特定的经济条件、政治条件、时代特点、社会特点和文化条件对彭真法制思想的形成发挥了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但是彭真法制思想的形成和其本人的内在因素、主观条件密切关联,如果离开了彭真个人的内在因素的影响,彭真法制思想也就无从形成和发展。彭真独特的人格魅力、特殊的人生经历成为形成其法制思想的主观条件,并保证了彭真法制思想能够较好地顺应时展的潮流、经受住历史的检验。彭真法制思想,具有彭真个人鲜明的人格特征,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制思想的重要组成内容,是对马克思主义法制思想、法制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彭真的一生跌宕起伏,命运十分坎坷,一生共坐了两次牢,共在监狱中度过了长达十年的时间,一次是在国民党监狱,另外一次是受到“”迫害而被投入监狱。那么长时间的监狱生活,并没有让彭真消沉下去,反而对其而言成为一种“磨砺”,让彭真形成了具有独特个性的不屈性格特征。无论在任何时候,彭真并没有被所遇到的人生挫折打倒,从来没有因为人生的曲折历程而丧失了马克思主义的革命精神。相反地,彭真自始至终坚持马克思主义不动摇,始终坚持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不动摇,始终对革命前途充满自信,最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彭真法制思想。彭真并不是一个自我封闭的人,而是一个思想十分开放的人,始终坚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世界、分析我国的前途命运。彭真是一个勇于积极探索的人,敢想敢干是彭真的个性魅力所在。正是基于彭真的鲜明人格特征和大胆的实践精神,彭真在我国革命战争和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进程中进行了许多伟大的实践,以其出色的政治智慧和独到的眼光,继承和发扬了马克思主义法制思想、法制思想,其主政中央政法委和全国人大常委会期间对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提出了许多独到的科学论断,主持制定了许多法律,对健全完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做出了卓越贡献。
三、彭真对我国民主法制建设的卓越贡献
1.在实践中推动人人平等的原则。1954年,彭真在全国人大的某次会议上提出:“人人在法律面前平等……不允许有任何超越于法律之外的特权分子。”[2]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许多仍然带有“封建遗毒”思想的干部走上了领导岗位,这些领导干部的特权思想依然十分突出,彭真针对这样的现实状况而提出“人人在法律面前平等”的主张,具有重大的现实价值。之后,彭真在其所主持起草的1982年《宪法》中,恢复了1954年《宪法》中“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彭真在多种场合多次反复强调,绝不能允许任何人享有超越法律之上的特权,任何人均须遵守国家制定的法律,任何人违反法律的规定均须受到法律的追究。1985年,在彭真的主持下,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关于在公民中普及法律常识的决议,“普法”工程由此开启直至今日,对人民群众掌握和应用法律做出了杰出贡献[2]78。
2.推动了我国坚持走民主法制之路。在总结“”等正反经验的基础上,彭真反复强调必须推进民主法制之路,只有坚持社会主义的民主法制,才能防止“”等类似悲剧事件重演,才能避免给党、国家和人民造成巨大损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法制建设被摆到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会后,彭真对民主法制建设进行了许多卓有成效的论述,对民主法制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等进行了阐释。彭真反复强调,搞社会主义事业建设决不能依靠“人治”,而是必须依靠法制对国家事务进行管理。彭真提出了党和法律之间关系的理论,认为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但党的组织和党员也必须在法律的范围内活动。此外,彭真还对政策和法律之间的关系问题进行了正确的阐释,认为党要实现从依靠政策到依靠法制的转变。
3.推进了我国立法体制机制的改革。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方针之后,如何推进民主法制建设的进程,成为摆在全党面前亟待解决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彭真认为,立法工作在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进程中居于十分重要而关键的地位,如果缺乏合理科学的立法体制,就无法推进整个国家的民主法制进程。彭真主张,要让全国人大常委会拥有更为广泛的立法权,因为仅仅依靠全国人大在开会期间进行立法是远远不够的。基于这样的主张,赋予全国人大常委会在全国人大闭会期间行使部分立法权。同时,在彭真的主张下,赋予省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地方性法规的权力,赋予国务院制定行政法规的权力。
4.推动司法机关独立行使其职权。长期以来,党和司法机关之间的关系问题较为模糊,党干涉司法个案的问题时有发生。针对存在的这些问题,彭真强调了司法机关独立行使其职权的问题,并将其作为一项重要的宪法原则固定下来,认为党在领导司法工作的同时,也必须尊重法律和依法办事。《人民法院组织法》和《人民检察院组织法》于1979年通过,进一步明确了司法机关独立行使职权的规定,当时部分领导人还不理解这一原则,认为这是“以法抗党”。彭真解释说,这是国家制度的安排,同时也是我党一贯的主张和要求。针对党委干涉司法机关具体案件的处理,彭真指出,必须改变党对司法工作的领导方式,党委不能批一般案件。
作者:邓泽球 王敏 单位:中国计量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参考文献:
[1]彭真.彭真文选[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孙一千.论彭真的立法思想[J].理论界,2008(1).
- 上一篇:消防法制建设及消防监督的关联性
- 下一篇:法治国家理念下高校法制建设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