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中的法制建设论文

时间:2022-01-27 09:44:47

导语:企业管理中的法制建设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企业管理中的法制建设论文

一、经济思维下企业法制建设中的冲突解决

盈利是企业设立经营的目的,利润最大化是企业追求的最终目标,经济思维自始至终贯穿于企业管理中。经济思维就是在经营、决策、管理过程中,注重成本的收益之间的对比,以此为中心指导企业的经济行为。简言之,经济思维侧重于投入和产出的比较,趋向降低成本,提高收益。在法律思维中,所考虑的最核心因素是合法性,它的重心则在于合法性的分析,即把合法性当作思考问题的前提。《劳动法》在限制企业员工加班方面作出了明确规定,按照规定,劳动者每天工作时间不超过8小时,每天加班不超过1小时。另外,基于生产的特殊情况规定将加班时间扩大到不超过3小时,前提是保证员工的健康。如果企业为了提高产出,追求经济效益组织员工加班,就必须遵照劳动法规的规定,取得二者的平衡,否则将出现经济思维与法律思维的冲突。企业进行法制建设不可避免与经济思维发生冲突,市场活动瞬息万变,企业为在竞争中抢占市场份额,获取经济利益,不惜假冒他人商品,生产伪劣产品、甚至在食品中掺加化学毒物谋取私利。

这些行为利益驱动下的经济思维极端发展的产物,低成本高收益,可最大限度的获取经济效益,但都是严重违法的。企业管理过程中,只有将两者融合起来,做出正确的价值选择,才能最大限度的防范经营风险和法律风险获取长久利益笔者认为,在企业管理的法制建设进程中处理与经济思维所造成的冲突时应遵循如下三点:(1)以合法性为前提。市场经济是以市场为导向,遵循价值规律自我发生和调节的经济活动,市场是自由的,但这种自由的法律限制下的自由。法作为调整整个社会关系的行为规范,是最低限度的行为准则,企业在管理过程中要严格依照法律的规定进行合法经营管理,违反法律不只是给社会和他人造成了利益的损害,也会给企业自身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并遭到法律的制裁。(2)在合法性的框架内尽可能考虑经济效益最大化。企业的设立是为了获取经济性收益,生产制造、定价销售都以成本为基础计量经济效益。经济和法律二者是相为联系,相辅相成的关系,不能只看到一方而忽视另一方,重视经济思维带来的策略是经营者不可背离的,在法律的前提下,企业通过发明、创新等方式改进生产工艺和产品卖点最大限度的发掘可持续的利润,使之最大化。(3)在经济思维条件下注重法律的程序性和公正性。企业在应对经济事件和法律事件的时候,有必要区分对待。经济性事务的处理可以用利益的让步和妥协解决,其中没有严格的程序要求。在法律事件发生的时候,双方的交涉通常会按照一般的流程进行,协商、起诉再到拿到最后的解决方案。

二、健全企业管理法制建设体系

1、提高企业管理者法律风险意识企业经营的目标在于追求经营利润的最大化,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受到内部决策和外部竞争两方面的影响因素,企业要良性发展就必须重视在经营过程中会发生的各类风险。如何规避和减少企业的经营风险是企业管理者应当关注的问题。经营风险存在于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在经营的过程中无可避免。企业决策机构是企业的核心管理者,而他们风险意识的强弱直接影响了企业风险防范和控制基本模式,企业管理者法律风险意识提高,对风险能够掌握和预测,防患于未然,在企业的管理过程中将风险防范理念范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和日常管理的整个行为过程中,实现对各类风险的有效控制和处理,完善和提高风险管理能力,才能保障和促进企业的健康和持续发展。企业文化是企业存在和发展的灵魂,将风险意识植入企业文化之中,形成独具特色的企业风险管理文化,从全局出发不但能整合企业各类资源,为企业经营风险的控制提供良好的企业氛围,更有利于风险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规避风险,保障企业的稳定健康发展。

2、完善决策流程管理,加强企业法律机构和人员队伍建设目前,大中型企业在法律风险控制和法律事务处理上都设置了设立了专门的企业法律机构和引进了专业的法律工作人员。企业法律事务工作范围已不像以往那么狭窄,各领域各部门都涉及到法律相关的事务,这样情况下,企业法律事务管理工作方式应适应新的发展时期和操作模式。以前企业内部单纯依靠个别法律事务管理人员或遇到法律问题从外接受一次性法律服务的工作方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企业法律事务管理工作的需要。法律管理工作需要专业化的知识储备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要使企业法律工作规范化、系统化、专门化,就应该在企业内部设立专门的法律事务处理机构,以企业的规模、业务性质、法律事务工作量的大小为依据配备相当数量的的专业法律人才。当下,企业一般是通过两种方式充实内部法律机构,一是设立法务部门,由经营决策者直接管理;另一种是顾问式管理,企业在外聘请律师提供法律咨询或案件服务。大型企业多是以上两者兼备,相比之下,对法律事务的管理更为重视。

3、制定管理规定,实行制度化管理,事前预防与事后控制结合一套标准化执行系统在企业内部必不可少,企业管理法制建设要求管理规范化、系统化、制度化。各项工作如果没有相关的执行标准很容易出现混乱,甚至发生违法犯罪。制定管理规定,实行制度化管理,事前控制经营中发生的任何风险,事后根据危机的发生情况采取适时的控制方法和处理方式,以加强企业管理工作:第一,制定合同管理规范,加强合同管理。企业进行经济行为发生交易都应以合同为标准。合同是企业从事经济活动取得经济效益的桥梁和纽带,经济纠纷的产生绝大部分原因都归结于合同的不完善管理,因此,重视合同,加强管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实践中,企业间发生经济交易还存在口头约定不签订书面合同的情形,也存在合同签订后无人管理、管理混乱、不依照合同履行的问题,甚至在签订合同过程中发生授权不明,签章不准确的情况。这些情况的出现多是企业对合同管理不重视,没有明确的管理规范,导致后期经济纠纷的出现,使企业经济利益受损。企业在法制建设的局面下,严格履行合同的约定,管理好合同文本显得尤为重要。第二,依法管理企业财务。财务会计在企业管理管理中居于核心位置,反映着企业的经营状况,财务会计资料是企业投资者作出经济战略决策的重要依据,保证其真实和完整就需要企业以合法、规范、明确为原则建立和完善财务管理制度,确保企业经营活动正常运行,使股东和企业债权人的权益切实得到保障。第三,强化诉讼管理,树立证据观念。随着我国的法制化程度不断加深和完善,人们的法律观念和维权意识也有了提高,。产生纠纷或权利受到损害后,通过法律途径主张权利的情况日益增多。经济活动中,企业作为主体起诉、应诉的事务有了增长之势。因此,企业针对案件诉讼有必要加强管理,重视与诉讼有关的证据保存和收集工作,建立权限分级层次,明确授权委托关系,把握起诉时机,优化应诉策略等,以保障企业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最大限度的争取应有的利益。

作者:杨雪瑞单位: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