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财政科技创新作用及政策
时间:2022-09-06 11:01:40
导语:公共财政科技创新作用及政策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在推动社会经济发展,提升国家综合实力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而且科教兴国这一战略方针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具有很大意义。党的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在此阶段,为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必须坚持供给侧改革,而供给侧改革需要科技创新支持。然而,从目前情况看,与其投身于科技创新事业,大部分人更愿意坐享其成,所以我国科技创新情况不容乐观。从实际情况出发,在科技创新上,公共财政的作用不容忽视,而且其价值巨大。因此,就公共财政的具体促进作用,及公共财政政策展开探究,希望能借此达到全面激发公共财政价值,高效推动科技创新的目的。
一、公共财政促进科技创新的作用分析
(一)社会导向作用。为推动科技创新,我国往往会从实际情况出发,提出科学、合理的科技计划,如2008年的1205项“863”课题,然后再结合政府调控和资助,借助公共财政力量,以保证科技计划高效落实。其实,如果将公共财政大量用于基础设施建设、新技术开发、技术政策扶持,那么会在一定程度上引导社会投资走向,发挥显著的社会导向作用。而一般来说,在科技创新上,公共财政的社会导向作用主要受政府财政支出的作用力度以及财政发展水平影响。因为政府公共财政的投入只占全社会科技投入的一部分,而且在市场经济下,我国公共财政科技创新投入总量和质量有待提升,所以政府应突出关键投向,将重点放在绩效的提高、财政科技资源配置的优化等,并以实际情况为根据,及时调整科技发展战略规划,以此保证公共财政的社会导向作用被完全激发。(二)财力支撑作用。在科技创新上,公共财政有强大的财力支撑作用。而这一方面表现在公共财政会投入大量资金,以保证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企业等顺利完成科技创新事业,而且能推动大量科研知识和成果形成。另一方面表现在我国设立大量科技奖项,并配有一定奖品,以吸引人们积极投身科研活动。比如,2016年为在一定领域范围内鼓励单位和个人从事科技创新,达到促进科技进步、营造科研氛围等目的,国家发改委等单位组织开展了“2016中国行业科技创新奖”,并具体设立了2016年中国行业科技创新人物奖、产品奖等。再比如,我国还设立了“中国青年创新奖”,旨在激励青年实践科教兴国战略,提高其创新能力、锻炼其创新思维、培养开拓进取精神等,并致力于科技创新。(三)资本投资作用。公共财政在科技创新方面的资源投资主要体现在人力资本上。科技创新经费投入多由相关机构的专业人才执行和使用,而且能在一定程度上保障和优化人力资本。就2016年四川省政府R&D经费投入为例,投入总额高达561.4亿元,比去年增长11.6%。而全国R&D经费投入量更大,使用范围也更广,这不仅用于支持政府部门机构的研究、创新,还致力于各类企业和高等院校人力资本投资。这是因为科技创新需要新型人才加入,需要不断注入新活力,而各类企业和高等院校是人才的主要聚集地和创造地,在推动科技发展,促进科技创新等方面意义重大。(四)设施建设作用。科研创新不仅需要人力资源支持、强大财力支撑,还需借助科技服务平台等基础设施,而由于这类设施的投资成本较高、风险较大,回报时间较长,所以社会机构一般不愿介入或无力进入,而目前我国科技创新基础设施建设多由公共财政拨款。因此,公共财政在科技创新上发挥着较大的设施建设作用。另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国家认定的技术中心是重要的科技创新基地,深受国家重视,公共财政对此的支持水平也较高。(五)经济增长作用。科技创新需要一定的理论支持,而大部分创新理论都赞同科技创新能促进经济增长这一说法。也就是说,科技创新能推动技术进步,从而有助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有利于生产现代化,也能进一步提升产品品质,增加经济收益。而这些具体表现为以下几方面:第一,科技创新能在资本、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投入不变的情况下,促进产出增长。第二,科技创新能显著提高经济效益。科技创新能带来较高的生产技术,也能改善产品工程设计,在推广新工艺、更新生产设备,推广新产品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所以可有效缩短产品生产周期,节约劳动力,提高经济效益。第三,科技创新能有效推动供给侧改革,促进经济变革。而且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息息相关,新型、高效的科学技术一旦进入一行业,就能迅速扩散,获得广泛运用,而这显著影响着产业结构、经济发展方向,还可能推动新产业形成。
二、公共财政促进科技创新的政策探析
(一)促进科技创新的公共财政政策内容。为促进科技创新,公共财政政策主要包括以下两点。第一,财政科技支出政策。这一政策是指政府直接将筹集到的资金以财政支出的形式运用于特定部门或项目,而具体运作方式多样,主要包括财政拨款、科技产品方面的政府采购、财政担保和资助等。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我国政府主要采用财政拨款的方式,来达到支持科技进步、推动科技发展的目的。而财政拨款力度主要受科技的外部环境、市场发展需求,科研水平等影响,但无论拨款力度如何,核心的主要内容不会变。一般来说,公共财政拨款主要包括科技三项费用、科学事业费、科研基建费等内容。就科技三项费用来说,原来是为解决国有企业技术问题而设立的,由新产品试制费、重要科研项目补助费和中间试验费组成的专项经费。而现今主要用来推广企业技术创新、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化,攻克国家需要的技术科研项目难关。第二,财政收入政策,这一政策以市场规律为依据,高效配置资源,是通过政策引导来间接实现科技创新的。由于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于税收,而且对经济发展有较大影响,也直接关系着纳税人的纳税积极性,所以常将税收优惠作为科技创新政策,而这主要体现在税收减免、税收抵免、技术准备金制度等方面。其中,税收减免是指某些条件下,少征或者不征纳税人的某些应税项目,包括关税减免、所得税减免等。就关税减免来说,能显著减轻纳税人的税收负担,有效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增强企业综合竞争力,推动经济发展,从而为科技创新造就更好的环境。(二)促进科技创新的公共财政政策措施。与创新型国家相比,无论是科技创新能力,还是科技研发技术,我国都处于较低水平,所以欲借助公共财政实现科技创新,还需在财政政策方面大力扶植。一般说来,促进科技创新的财政政策有激励性、引导型、协调型和保护型之分。其中,激励型重在激发创新主体的创新欲望和兴趣,引导型旨在引领创新主体理解、明确国家方针、措施,协调型着眼于科技创新与其他领域的关系,而保护型侧重于扶持。其实,无论何种政策,只要符合我国国情,能达到或者接近取得理想效果就是好政策。因此,政府可借助以下几点政策措施,确保科技创新目标实现。第一,严格遵守科技投入的基本原则。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公共财政在科技创新方面的投入应综合考虑国家财力、行业发展前景等,所以财政科技投入不可意气用事,也不能轻率大意,应严格遵守已下四点原则。首先是协调原则,科技创新投入应与国家财力增长水平、国家经济发展情况相协调,应与科技公共事业相协调,应保证企业、政府、第三部门等分工合理、配合协调。其次是积极性原则,应充分调动中央和地方的积极性,并确保制度安排合理,政府定位正确,各部门间关系融洽,相关政策配套工作高效开展。再次是关系原则,应准确、清楚地界定政府和市场的职能及活动边界,正确处理科技创新中政府、社会和市场的关系,努力建立多元参与、高效规范、科学统一的管理格局,从而充分发挥科技的乘数作用。最后是理念原则,应从国家科技发展战略出发,以“把蛋糕做大、做好”的理念引领科技创新,并在市场经济体系中做好相关工作,努力借助多渠道获得资金和协助。第二,增强财政科技投入支出效益。财政支出效益评价是一种通过科技目标实现程度、组织管理效果、经济收益等,来实现综合评价的模式。继十六届三中全会的“建立预算绩效评价体系”后,我国越发重视财政支出效益的提高。而为了高效增强财政支出效益,一方面,政府应以评价对象为依据,根据科技创新的阶段,确定合适的评价方法,对不能量化描述的科研活动,则采取公共选择排序法;另一方面应按照量化和细化方针,提高评价内容的可操作性,并分门别类地进行基础研究、基础设施投入等支出绩效评价。第三,适度优化税收优惠政策。一方面,税收优惠应有针对性,就中小企业来说,虽然在科技创新中具有重要作用,但政府不能完全激发其积极性,所以还应进一步完善和优化税收优惠政策。比如,利用个人资金创办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可以在一定期间免征个人所得税。再比如,对那些在贫困、高失业率地区开办的科技型中小企业,特别是正在进行有关科技研发的企业,可视企业的运营情况,给予其一定期限内的免征待遇。另一方面,还应适当调整税收优惠取向,实行功能优惠,而且税收优惠对象应转移到创新行为。第四,完善并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仅靠公共财政支持,并不能实现科技创新,还需人才支持、法律保障等。从实际情况看,实行法律保护后,可有效避免相关中小企业的科技创新事业流于形式,缺乏实际意义,还有助于良好的创新环境的营造。而为了实现法律保障,我国可出台《中小企业科技创新保护法》等法律法规,也可以对有关金融机构、地方政府立法,还可以设立专门的中小企业科技创新银行。
三、结语
通过分析,不难看出公共财政促进科技创新的作用及政策具有重大意义。一方面,这是我国经济发展的理论需要,也是我国相关学者的研究重点,而且对丰富我国创新导向型财政政策研究有一定的价值。另一方面,这能有效提升我国公共财政对科技创新的促进作用,有助于创新主体把握宏观经济,增强自身创新实力,而且有利于科技创新主体———企业提升其经济实力,从而有利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只是,公共财政在促进科技创新方面还存在较多问题,而且这些问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因此,这不仅需要综合能力强、专业素养高、相关经验丰富的人才通力合作,还需要有关企业和单位积极配合,更需要社会相关部门给予相应的支持与帮助。
参考文献:
[1]王华锋,沈赤.公共财政推动创新创业作用机理初探[J].中国集体经济,2016(12):13-14.
[2]魏伟.财政政策促进科技创新的实证研究[J].临沂大学学报,2017,39(2):128-137.
[3]张国良,靳志民.公共财政支持科技创新的经济分析[C]东北亚物流工程与现代服务业发展专题学术研讨会,2011.
[4]白鹤天,李小捧,许彦珍,等.公共财政支持科技创新的对策建议[J].财会研究,2011(16):6-8.
[5]于洪,张洁,张美琳.促进科技创新的税收优惠政策研究[J].地方财政研究,2016,8(5):23-27.
[6]马静,杨明晶.财政支持科技创新问题研究———以山东省为例[J].山东财政学院学报,2016,28(5):63-67.
[7]章辉.企业科技创新财政资助政策效果分析———以上海市A区为例[J].财政监督,2016(14):61-64.
[8]刘畅.财政政策促进科技创新发展策略研究[D].重庆:重庆理工大学,2016.
作者:张茜 单位:安徽工程大学
- 上一篇:医院基建项目建设管理要点
- 下一篇:税收法制存在问题及建议
精品范文
10公共卫生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