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收入超经济增长透析
时间:2022-06-23 03:22:02
导语:财政收入超经济增长透析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从三次产业分布看,财政收入超经济增长具备基础从三次产业占GDP的比重看,张掖市三次产业(第一产业为农业、第二产业为工业和建筑安装业、第三产业为服务业)占GDP的比重从2006年的30.06:35.38:34.55调整为2012年的27.7:36.5:35.8,而甘肃省和全国分别从2006年的14.67:45.81:39.53和10.10:47.90:42.00调整为2012年的13.35:49.4:37.31和10.09:45.31:44.60。2012年,张掖市第一产业比重相对较高,分别较甘肃省和全国高14.35和17.6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比重均超过三分之一,具备较强的税收增长基础。从重点税源行业看,有色、化工、电力、建材等基础产业占有主导地位,来源于服务行业的三产税收占比偏低,重点税源行业核心竞争力不强,主要受经济增长放缓、企业利润增幅低、物价涨幅回落特别是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下降以及结构性减税力度较大等影响,抵御市场变化能力有限,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税收的稳定增长。
从财政边际收益分析,显示宏观税负增长趋势明显财政边际收入率是指新增财政收入占新增GDP的比率;财政平均收入率是指财政收入总额占GDP总额的比率。从2006-2012年张掖市财政收入增长趋势图(图1)显示,财政边际收入率和财政平均收入率总体趋势相同,财政边际收入率曲线较财政平均收入率曲线明显陡峭,从财政边际收入率曲线与财政平均收入率曲线的近期趋势看,财政收入超GDP增速现象仍将延续。
从劳动者报酬看,财政收入超经济增长没有制约居民收入增长从2006-2011年张掖市、甘肃省、全国生产总值(GDP)收入构成比较(表3)看,张掖市GDP构成中比重出现“两升”(劳动者报酬、营业盈余)“两降”(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与甘肃省GDP构成变化趋势正好相反,与全国GDP构成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在GDP构成中劳动者报酬占比稳步上升,2011年达到68.08%,较甘肃省和全国分别高22.13和23.14个财税论坛表2张掖市经济与财政横向比较统计表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甘肃省统计年鉴》、《张掖市统计年鉴》,下同。说明:汇率按照中国人民银行外汇交易中心2012年12月31日公布银行间外汇市场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为:1美元=6.2855元人民币;平均工资2012年未出。注:2012年部分数据未出。单位:人均GDP为美元,人均工资为人民币,其它为%百分点,达到发达国家50%以上占比标准;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占比所有下降,2006-2011年间,二者在GDP总量中占比同步下降4.5个百分点左右;企业营业盈余占比所有提高,2006年营业盈余在GDP总量中占比为13.56%,到2011年达到16.92%,提高3.36个百分点。劳动者报酬、营业盈余与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占比两升两降,且二者变动幅度基本相当,这进一步说明,政府财政收入增长没有制约居民收入增长。
财政收入超经济增长现象产生的原因分析
(一)经济因素我国采取的是以流转税收和所得税收为主的征收模式。征收模式决定了税收增长取决于经济增长和企业效益的提高。1.经济发展状况。产业经济的发展促进了GDP的增长,生产经营者实现的销售(或经营)收入增加,保障了流转税税基的稳定增长。2.企业效益。经济发展带来企业效益的提高,利润的增长保证了所得税收入的快速增长。3.产业增速。GDP是由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组成的,其中二、三产业增加值比重高,增速也高于GDP增速,而财政收入主要来自于GDP中的二、三产业,各产业增速的不同导致财政收入增速随之变化。
(二)制度因素财政收入增速高于GDP增速,其主要原因是两者统计口径存在差异和税收制度设计缺陷,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统计制度。我国实行的是“生产型”增值税税收制度,对生产经营者的销售收入,减去已购进的各类材料和其他费用支出作为税基进行课征,由于固定资产折旧费没有剔除,所形成的财政收入存在一定水分。2.统计内容。财政收入与GDP两者大部分统计内容相同,但也存在不同:部分税种存在重复使用同一税基计征现象,如对销售行为除计征增值税外,还要开征所得税、教育附加费和城市维护费等;财政收入中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罚没收入等非税收入未计入GDP统计范围等。3.统计价格。目前使用的GDP增长是以1985年价格为基数,按可比价格计算所得,没有考虑物价变化,而财政收入是按当年价格计算的,包含了物价涨幅和体制变动等因素。4.税收制度。现行税制中规定了先征后退、即征即退等优惠办法,而在财政收入统计上,对已退税收也计入到当期财政收入中,如对出口退税的财政收入统计,使实际财政收入存在虚增。
(三)政策因素1.财政政策取向。2006年以来,我国国民经济进入新一轮的快速增长期,财政收支总量稳步增长。国家连续实施扩大内需和积极的财政政策,使GDP保持年均14.68%的增长速度,企业经济效益提高,纳税能力增强。尤其是在2008年金融危机背景下,国家紧急出台一系列拉动内需的财政政策,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力度加大,地方可用财力增强。2.税收政策调整。1994年实行分税制改革,调动了中央与地方的积极性,加强了征收管理,新开征消费税、土地增值税等;1996年国家费税改革,出口税收调整刺激一般贸易增长,进口增值税加速增长;2008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生产经营困难的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在税费征收方面积极实行减、免、缓等优惠政策,帮助企业缓解资金紧张状况,税收收入有所减缓,财政收入增速明显下降。但是,国库部门进一步优化出口退税流程,切实提高农副产品加工出口企业退税资金的到账速度,财政收入增速下降缓慢。3.其他因素。企业税收优惠政策到期、征收或取消利息税、部分大型企业一次性上交国有资产收入,税率及出口退税政策调整,财政收入统计口径调整等。
(四)管理因素1.税收征管因素。2008-2010年间,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财政收入增速缓慢,部分地方财政通过预收虚增收入形式提高当期财政收入增长。税收征收水平和管理上的漏洞,以及税收征收系统是否完善,对税收征管密度和征收效率带来较大影响。海关实行的“属地申报,口岸验放”的区域通关模式刺激了进口增值税的地方缴纳。2.既得利益因素。地方政府为保证地方财力的稳定增长和财政支出的需要,通过税收考核制度,以财政收入与地方政府的政绩直接挂钩的做法,调动征收部门、人员的积极性,鼓励地方政府加大税收征管力度。
结论和建议
统计数据显示,张掖市从2006年开始财政收入超经济增长,对经济发展带来一定影响:一是2008—2010年,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张掖市GDP(现价)增速由15.83%回落到10.76%,大量的资金通过税收形式被抽离,相应提高了企业生产成本,企业利润增幅下降;二是2006—2011年张掖市GDP(现价)年均增长15.18%,较劳动者报酬年均增幅17.22%低2.04个百分点,而来自经济生产成果的财政收入年均增幅25.91%较劳动者报酬年均增幅高8.69个百分点;三是2011年张掖市从业人员平均工资25985元,分别较甘肃省和全国低6107元和15814元,年均增长13.43%,分别较甘肃省和全国年均增幅低0.13和1.49个百分点,与其财政收入增幅高于后两者不相符,但与其人均3397.90美元(折合人民币21358元)GDP的经济基础相一致。说明财政收入的高增长能够惠及公众,提高劳动者报酬,促使社会财富合理分配。综上所述,张掖市财政收入增长超经济增长既是对国家财税体制及宏观调控变化的反映,也是对历史增长的修正和经济转型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反映,存在一个自然调整的过程。因此,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改进和完善:
(一)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充分运用稳键的货币政策,促进经济的稳步增长加强薄弱环节的建设,提高工业技术含量,改造和提升传统服务业的比重和水平,通过产业升级来提高第二、三产业的创税能力;充分考虑各项政策的短期与长期效果的综合平衡,积极引导财政和信贷资金投向,提高经济运行质量,优化宏观税负。
(二)健全财政秩序,发挥积极的财政政策作用,引导社会资源合理配置清理规范政府收费项目,加快费改税,将政府非税收入全部纳入预算管理,取消预算外分配。充分发挥财政直接调控作用,有针对性地扩大投资性支出,加大政府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等的公共支出,促进经济的平稳增长。合理使用税收调控,适当降低企业税收负担,积极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加大民生工程投入,做到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使公众充分享受到经济增长的实惠。
(三)完善税制,加强税收征管,保持财政收入适度增长进一步完善税收体制和加强税收监管力度,利用即将在全国范围实施营业税改征增值税的有利因素,鼓励企业投资,增强企业活力,为财政收入增长提供良好的基础和保障;及时调整税收征收范围和税率,加强对各类收费项目的管理和监督;调整进出口税收政策,鼓励和发展高新技术,适度降低出口企业税收负担。改善税收结构,按照“宽税基,低税率”的原则,落实好支持小微型企业发展的各项财税政策,降低企业税收成本,保证财政收入的适度增长。
作者:史庆璜董毅马刚
- 上一篇:物联网在煤炭管理系统中应用
- 下一篇:浅议煤炭城市的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