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城市建设现状及建议2篇

时间:2022-06-13 04:17:57

导语:数字城市建设现状及建议2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数字城市建设现状及建议2篇

第一篇

1项目成果应用

项目成果由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黑龙江省测绘地理信息局、省内各地市人民政府三方共享。项目开展了城市规划、地下综合管网管理、规划监察、数字城管、房屋拆迁、房产管理、环保、旅游服务、政务地理信息服务等示范应用,以电子地图、影像地图、三维景观、城市街景等多种可视化模式面向政府、行业和公众提供地理信息查询检索与定位、地理信息共享、地图服务聚合、二次开发、分析(公交换乘、自驾出行、面积/长度量测等)、功能定制(在线标绘采集、纠错等)、维护功能(客户管理、服务注册和接入等)服务,在政府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服务及管理工作中,以更精细、科学、便民和高效等优势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相应的项目也起到了较好的应用示范效果。数字城市成果的应用,已经成为城市所在地展示形象的靓丽名片、重大事件科学决策的重要工具、提高百姓生活质量的得力帮手、社会综合管理的有效载体、企业产品推介及宣传的平台和城市信息化的重要标志。

2项目取得成绩

齐齐哈尔市是全国数字城市建设工作试点城市之一,2010年被国家测绘局授予全国数字城市建设示范市称号。2011年,伊春作为黑龙江省完成的第一个推广城市,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开通了“天地图•伊春”,为数字城市项目开通天地图提供宝贵的经验。数字哈尔滨建设获得了三项省级科学进步奖,体现了建设成果的科学性。

3体会和不足

通过数字城市试点及推广建设,有以下几点体会:

1)思想认识是项目建设工作的基础。认真贯彻落实总理在视察中国测绘创新基地时的指示精神,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把数字城市建设当作发展测绘事业、壮大测绘地理信息产业的“牛鼻子”工程来抓,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进取,才能不断推动数字城市建设取得新成绩。

2)政府主导是项目成功的关键。基础性的框架建设,只有在国家、省、市三级政府相关部门的主导下,各级财政的支持下,才能够顺利完成。只有得到各级政府部门,尤其是城市所在政府的统筹协调,才能够保证所建地理信息公共平台在该城市的权威性、唯一性地位,也才能保证其得到长期、稳定的发展、维护与更新。

3)满足应用是项目建设的目标。数字城市建设的最终目标是满足各级城市建设部门的管理、决策及各种公共事业项目提供科学的技术支撑,为各种企事业单位和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必要的、实用的、贴心的基础地理信息服务需求。只有把产品应用做到老百姓的现实生活中,才能被各级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所接受,才能确立它在城市工作中的地位。

4)更新维护是项目发展的保障。我省各级地市的城市建设日新月异,这就要求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的各类设施及管理部件位置、形状和属性等基础地理信息,必须持续的更新。只有保证公共服务平台数据的现势性,才能保障公共服务平台及应用系统有效性,才能体现平台的服务的及时性,使其在城市的管理、决策及服务中持续发挥作用。在总结数字城市建设工作成绩的同时,还必须看到,黑龙江省存在的不足:一是部分配套资金到位迟缓。部分城市对数字城市建设认识不足,致使出现承诺配套资金到位迟缓情况,导致建设工作无法按计划进行。二是组织协调力度需要进一步加大。部分建成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城市的统筹协调力度不够,在共建共享等方面还存在部门分割,信息互不相通的情况。三是管理维护的长效机制尚不完善。一些城市对保证框架体系的长期运行缺乏思想准备,对建设完成后运行维护的资金投入、成果管理、更新机制等问题,缺乏明确的制度保障。四是缺乏专门机构、专业人才。使项目成果为政府、公众服务达不到预期的最优化效果。这些都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尽快加以解决。

4对数字城市建设建议

1)进一步提高数字城市应用水平。要吸引城市各部门将应用逐步统一到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上来,促进数字城市项目成果在更多相关的城市建设部门广泛使用,使数字城市成果应用领域、深度得到扩大;把成果的应用做活、做新、做出影响。不断完善、丰富系统应用,使其在政府决策、城市管理和服务百姓生活等方面发挥更大更好的作用,推动应用成果的社会化,让公众分享数字城市的建设成果。

2)建立健全并落实长效机制。为保证公共服务平台的持续运行和服务,城市所在地的政府应制定相应的法规或文件,建立健全基础地理信息统一采集与分发的服务机制,确立公共平台的唯一性、权威性地位,完善公共平台应用服务、运行管理、数据更新以及部门信息共享等措施,落实组织机构、经费投入、人员编制等政策,以保证公共平台持续高效稳定运行。

3)强化人才培养。数字城市建设项目的开展,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希望参与此项目的广大干部职工能通过各种形式的培训学习,夯实基础理论,提高技术水平。参与项目建设的建设单位应利用省测绘地理信息局技术指导单位的相关培训、技术指导、技术交流的机会,进一步加强相关人才的培养,形成稳定的技术队伍,使之能够承担起数字城市项目的建设、维护、更新和拓展应用服务的任务。

4)加大宣传力度。为保证各级数字城市项目的顺利实施,各级测绘地理信息行政主管部门要进一步加强与当地电视、广播、网络和报刊等宣传媒体的沟通联系,全方位、多渠道展示建设成果和应用实效,积极推动省内数字城市的经验交流,组织相关人员参观学习,激发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社会公众的应用需求,创造数字城市建设与应用的良好社会氛围,促进数字城市建设推广目标顺利实现。

5结束语

数字城市是一个庞大、系统的工程,数字城市的发展及应用也需要一个政府参与的全面综合的建设、应用、发展、推广及再发展的一个过程,所以数字城市的建设与发展也是一个渐进渐长的过程,相关的标准正在逐步地建立和完善,随着相关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成熟,数字城市必将成为未来城市发展的主要方向。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龙测仪器设备经销有限公司 黑龙江测绘地理信息局 勃力县国土资源局

第二篇

1主要成效与问题

1主要成效

1)极大地丰富了地理信息资源

据不完全统计,浙江省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的投入总额中,50%左右的经费都用于地理信息数据生产。通过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有效地推动了市、县的基础测绘工作,进一步加快了地理信息资源建设。基础测绘数据如高分辨率数码真彩影像、地名地址数据、1∶500地形图、1∶2000地形图、三维精细模型、地下管线等数据得到了进一步丰富和更新,在此基础上,通过共建共享,还整合了大批政府部门的专题数据,地理信息资源得到了极大丰富,数字城市“数据资源池”的效能初步显现。

2)开创了政务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良好局面

在《浙江省地理空间数据共享和交换管理办法》等政策的支持下,通过多年的努力,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提出的“共建共享”机制已逐步为各个部门所接受。省级层面,已与40多个厅局签订了共建共享协议,集成了249类、1500多个图层的专题数据。于此同时,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成的各项成果,已成功运用到了规划、国土、公安等行业,累计已有400多个应用系统,不同类型的应用项目也近120个;全省投入(或拟投入)资金总额和节支总额双双超过10亿元。浙江省测绘与地理信息局还在现有共建共享的基础上,提出了升级版———战略合作协议,即在当前共建共享资源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双方在各自领域专业技能、设备、人才等方面的优势,形成互补,从而实现更大规模、更深层次的共建共享。

3)进一步完善了测绘与地理信息的机构,培养了一大批专业人才队伍

数字城市建设转变了测绘地理信息服务城市运行管理的方式,由原来的提供数据间接支撑到当前的直接服务城市发展,凸显测绘地理信息的作用与意义,测绘地理信息部门也在建设中得到加强。各地在推进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的进程中,增设了测绘与地理信息管理机构,增配了管理人员。为了更好地建设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应用维护好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大部分市、县(市、区)专门成立了地理信息中心,或在原有测绘院(队)的基础上增挂了地理信息中心的牌子,落实了人员编制,明确了职能。各地还通过引进、培养专业地理信息人才,壮大了测绘与地理信息人才队伍。

4)为智慧城市的建设描绘了美好蓝图

浙江省一些城市在数字城市建设的基础上,开始探索智慧城市的建设,部分完成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的城市,已主动为智慧城市的项目提供服务。智慧路灯、智慧高速、智慧治水、智慧警务、智慧城管、智慧规划等一批智慧化信息建设项目中,都已出现了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的“身影”。2015年的5月份,浙江省信息化办公室和浙江省测绘与地理信息局联合下发了《关于在智慧城市试点项目和信息化项目建设中应用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的通知》,要求各地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为智慧城市试点项目和信息化项目建设提供坚实的地理空间信息基础支撑,在智慧城市试点项目和信息化项目建设中应用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避免重复建设和财政资金的重复投入,缩短建设周期,降低运维成本。

1.2存在的主要问题

1)专业技术人才的匮乏仍然是困扰各地数字城市建设和应用推广的主要制约因素。地方现有技术人员缺少数字城市建设和运维相关的地理信息、计算机网络、内业建库等知识,对省、市级技术支持单位的依赖度较高。受限于地域、待遇等因素,市县一级对地理信息专业高学历、高技术人员的吸引力不足,较难引进。

2)平台中各类数据的丰富程度和实用性有待提高。现有大比例尺基础数据覆盖面积不足,不能完全满足公安、水利、林业等强需求部门的应用需求。脱密变形后的数据也给每个应用单位带来了一定困难。省、市、县各级比例尺数据之间还存在不一致现象,平台“数据资源池”的作用没有完全发挥,尤其是专题数据的实用性和现势性不足。

3)有些应用的层次不高,仍然处于调用基础底图的阶段。各级应用部门对平台认识不一,缺少相关的约束机制,难以进行推广。专题应用技术支持单位对平台的认识不充分,导致应用对接的积极性不高。部分应用单位使用观念上仍偏向从测绘与地理信息管理部门共享获取数据成果后再使用。

2建议

1)着重顶层标准的设计和细化

浙江省在数字城市建设过程中,已经制定了一系列的标准规范。但随着应用的不断深入,由于之前的标准只确定了“框架”性内容,没有对具体内容做出约束,使得很多资源在集成整合和协同服务时出现困难,标准“不够细、不够全”的问题随之暴露。因此,围绕全省“一个网络、一个平台、一张图”的思路,在现有标准体系的基础上,应紧跟应用需求,对现有标准进行细化和补充,加紧研究制定,尤其要在运维、数据更新、数据融合、地名地址数据采集建库、服务接口类型、共享交换、性能安全等方面进行细化和补充,以更好地指导市县开展运维和应用推广工作。

2)加强对本地技术队伍的支持和使用

随着各地数字城市的全面建成并投入运行,项目随之进入运行维护和应用推广阶段,并且形成常态化,专业人才队伍与运维的需求的矛盾将越发突出,仅依靠原有建设单位的技术支持已满足不了实际运维工作的需求。因此,一方面,需加强对现有技术人员的技术培训工作,尤其是实际技术操作的培训,使其能解决平台日常运维中的常见问题,做到“学得会,用得到”;另一方面,也需逐步摒弃“保姆式”服务的思维,给地方队伍更大的空间,培养其基本独立运维推广的能力。

3)研究跨行政区域的“应用示范交换”机制

当前,全省各地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和专业队伍能力的不一,应用示范不管在“量”上,还是“质”上,都存在较大差异。同时,各地在数字城市建设阶段,都或多或少地结合了本地特色和需求,建成了一些特色应用示范,具备在全省进行推广的潜在价值。因此,可以参考现有在数据层面形成的共建共享思路,研究制定全省的“应用示范交换”机制,统筹利用全省现有数以百计的应用示范项目,形成“应用示范项目商店”,各地可在统一的“交换”框架下,自由地选取所需的示范项目,通过交换,以较低的成本,甚至是零成本,实现应用示范的本地推广和应用,从而进一步在全省应用推广。

4)努力丰富数据产品服务的种类

首先,在天地图数据融合试验的基础上,尽快全面开展不同比例尺数据的融合改造工作,满足政府政务信息化应用需要。其次,在与各专题部门现有数据共享交换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合作,共享获取其他部门急需的核心业务数据,在此基础上,形成常态化的专题数据更新机制,从而提高平台“数据资源池”的地位和实用性。最后,面向不同的用户需要,进一步丰富服务产品类型,开展个性化服务。

5)加大对专题技术支持单位的宣传和培训

经过几年的努力,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提出的共建共享思路已普遍得到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的认同。但各专业应用系统的技术支持单位对平台的认识程度和应用程度直接决定了与平台的对接程度。因此,要加强向各专题应用技术支持单位宣传和培训工作,尤其要突出平台在数据丰富程度、权威性、地方特色等方面的优势,让其逐渐适应平台,进而“主动”寻求平台支撑,节约平台的应用推广成本,扩大影响力。

3结束语

经过近10年的不断摸索和实践,浙江省已经形成了与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有关的一整套体系,有力地支撑了全省各地的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工作。2015年,浙江省将有30个县级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项目建设完成,截至2015年年底,全省累计将有11个设区市、63个县级市完成建设任务,这也标志着浙江全省将全面完成建设任务。但这并不是结束,反而仅仅是开端,意味着各地即将面临项目运行维护和应用推广的巨大压力和考验。因此,必须采取积极的措施,对前期发现的问题认真地加以研究解决,加强全省统筹和顶层设计的力度,尽快从政策、技术、机制、人才、资金等方面,形成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的运行维护和应用推广有关的完整体系,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全面提升服务保障能力。

作者:朱雪坚 刘翔 方剑强 单位:浙江省地理信息中心 杭州市勘测设计研究院 浙江省测绘与地理信息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