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城市建设论文

时间:2022-03-10 02:41:26

导语:图书馆城市建设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图书馆城市建设论文

1智慧城市建设中高校图书馆社会教育的历史反思

模式带有系统性、稳定性、标志性特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校图书馆社会化发展已有进步,但总体仍处在转型阶段,尚未完成角色边缘化、格局自闭性和基于专业服务局限性的转变,发展空间狭小、服务途径闭塞和社会业绩偏低的弊端未能从根本上改变。值得欣慰的是“以人为本”“六化同步”的中国特色现代智慧城市建设之梦,推动了高校图书馆社会教育服务改革与创新。而且国外图书馆发展也提供了许多有益经验和发展思路,如本世纪初,英国伦敦的IdeaStore(创意店或概念店)就是为市民提供终身学习教育服务、提高居民素质、满足专业和就业技能培训需求、促进社会发展的典范。学习借鉴不可或缺,但绝不可照搬照抄,必须从实际出发,走特色化发展道路。犹如智慧城市建设,基于理念和国情不同,各国选择道路和模式也可不同:美国以宽带网络主导型智慧城市为先,瑞典以绿色环保型智慧城市著称,新加坡以“智慧国2015”资讯通信驱动型智慧城市见长,日本却以“i-japan(智慧日本)战略2015”数字信息技术覆盖型智慧城市独步等。智慧城市建设中高校图书馆社会教育服务也不例外。目前,国内高校图书馆基于城市特点,发挥自身优势,形成了特色化的社会服务模式。借鉴嵌入理论,推动服务方式转变,优化社会教育服务模式,是一个顺应改革致力发展的思路。

2智慧城市建设中高校图书馆嵌入型

社会教育模式的理性思考嵌入(Embed),是舶来品,源自当年美伊战争新闻报道,后被信息通讯技术移植运用,而今已广泛应用于经济科技、社会管理、文化教育和各类工程等领域,成为一门应用性显学。新世纪以来,将此概念引入图书馆工作,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笔者提出的“高校图书馆嵌入型社会教育服务模式”,是指适应智慧城市建设需要、面向全民、融入社区、以人为本、以馆藏资源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依托、以超时空服务为特点、以互动发展为保障、体现终身学习教育特点的一体化教育服务体系。其要义是嵌入服务,核心是“具体关系以及关系结构”[2],对象是城市居民,目标是促进终身学习教育及其生命发展,关键是互动发展。

2.1智慧城市建设中高校图书馆嵌入型社会教育模式特征

嵌入作为一种渗透参与机制和合作互动方式具有可行性和普适性,但运用于智慧城市中高校图书馆社会教育服务领域,有其鲜明的时代性、一体性、互动性特征。2.1.1鲜明时代性时代性,是智慧城市与高校图书馆嵌入型社会教育服务模式的社会特征。一是智慧城市成为国家发展战略,正式列入“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明确了“六化”建设方向和发展重点,加强了发展的指导性和规范性,强调了发展协同性和全面性,为高校图书馆带来了发展的新机遇;二是城市发展方式转变,高校图书馆面临改革新课题。21世纪,是城市发展的新世纪,智慧城市建设方兴未艾。在此背景下,信息化、智能化和现代化加快,对城市人口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实质是对教育的诉求。传统的精英化和阶段性教育已逐步让位于大众化与终身化教育。高校图书馆传统社会服务方式显然不合时宜,改革成为必然趋势。但就现状看,无论服务观念、内容与方式都与智慧城市要求尚存不小的差距。改革重点和难点在于转变服务方式,创新服务机制,走出校园围墙,融入城市空间,深入用户需求,提供灵活便捷多样化的服务项目与平台,满足不同年龄、不同专业、不同职业和不同文化程度的人们对知识技术学习教育的需求。这是时代赋予的使命,也是智慧城市建设和自身发展的需要。2.1.2浑然一体性一体性,是嵌入主体与对象合作关系构建的要求,也是嵌入型服务模式的结构特征。诚然,从独立性看,智慧城市与图书馆是不同概念。高校图书馆是嵌入主体,属于行业专业图书馆范畴。智慧城市是嵌入客体,是现代城市发展的高级阶段和新兴形态。两者性质与特点不同;但从关系性看,彼此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是一个辩证统一体。在社会学视域下,智慧城市与高校图书馆都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具有同源性。在空间理论下,两者有着不解之缘,具有内生性。一方面城市是高校的依托,为高校图书馆提供社会与物质的基础和条件,另一方面高校图书馆是智慧城市科技文化知识信息传播中心、人才培养基地、就业创业培训中心和实现终身学习教育的理想场所。彼此交融,浑然一体,不可分割。2.1.3卓越互动性互动性,是智慧城市建设中图书馆嵌入型社会教育模式的机制特征。一是制约性。是事物规定性与影响力的表现,是制约转化为促进的关键。建设智慧城市,需要资源与IT技术支持,但关键是人,基础在教育。高校图书馆兼有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双重职能和优势,但也离不开社会资源与环境条件支撑。这种规定性法则决定两者发展绝不可能在一个封闭独立系统中完成,必须通过彼此合作互动,方能形成合力促进共同发展。二是互补性。是生态意义上普遍存在的发展方式和根本动因。关键是扬长避短,发挥优势。智慧城市是自然与社会空间契合,是科技与人文整合,无疑为高校图书馆社会教育服务提供必要的环境条件;高校图书馆是专业教育高层次人才培养的基地,也是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知识信息人才的重要来源。三是促进性。是互动功能与效能的集中体现。智慧城市发挥自然社会经济文化的综合优势,从政策资源环境上推动教育发展;高校图书馆充分发挥资源信息技术人才的“育人”优势,为城市用户提供便捷灵活多样的终身学习教育服务,通过开展成人继续教育特别是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等,不断提高市民综合素质与创新就业创业能力,促进城市产业升级和经济持续发展。

2.2智慧城市建设中高校图书馆嵌入型社会教育模式的内涵

智慧城市与高校图书馆嵌入型社会教育模式如何构建,是一个建立在两者资源与合作基础上的复合体系,就内涵而言,包括资源、信息、素质、就业、教育、人才培养等要素,共同支撑与架构这一模式空间。2.2.1知识信息传递与共享当今世界“知识爆炸”“信息高速公路”,成为重要的战略资源和竞争实力。建设智慧城市离不开知识创新和信息保障。因为一个知识贫困与信息闭塞的城市绝不可能成为智慧型城市。关键是构建一个知识信息传递与共享的立交桥。一是知识信息传递。高校图书馆拥有得天独厚的知识文本和信息资源优势。欲使社会需求得到满足,关键是保证知识信息传递,推进资源能量转化。既取决于观念变革,重构知识信息自由平等的服务意识,又决定于技术升级和体制改革,加快4G网络建设,扩大资源开放度,共建城市公共知识信息数据库和服务体系。惟此,才能使知识服务社会化,信息供给最大化。二是知识信息共享。是城市民主和谐发展和公平正义的体现。城镇居民是一个多元复杂的社会群体,而且目前为数不少还处在弱势状态,事实上的知识信息贫困与不均衡依然存在,成为制约智慧城市发展的瓶颈。高校图书馆应把知识信息共享放在首位,面向市民,深入社区,通过举办网校与培训班等多种途径方式,为逐步实现知识信息自由公平公正共享提供可能,促进城市智能化建设。2.2.2城市素质提升与共建所谓城市素质,是指市民综合素质整体状态和发展程度,包括思想政治道德、科技文化、心理体魄等,是推进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基石,也是高校图书馆嵌入社会教育服务的深层内涵。一是思想政治道德素养。目前,城市发展正处在传统向现代化的转型期,面临市场经济和亚文化思潮的冲击。智慧城市需要确立一个风清气正蓬勃向上的城市精神,支撑发展,应对风险。高校图书馆拥有弥足珍贵的科技人文资源,是城市发展的精神财富。赋予其时代精神,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想政治道德体系和行为规范,足以使市民从中获得思想启迪,情感陶冶,促进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推动城市精神文明建设。二是科技文化素质。是城市素质的基座。非先天形成,而是后天教育学习的结果。在这方面,“城市的基本功能是为经济生活和文化进程服务的[3]。”高校图书馆作为城市高端教育学术机构,不能不关注并服务于城市基本素质教育和培训。重点是加强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面的教育培训,关键是集聚全社会力量,构建一个多元参与共同分担合作共建的终身学习教育体系。其中,既要阳光普照,更要关注城市弱势群体(转岗待业居民与新市民)文化和教育状态,提供必要的科技文化教育和培训机会,保证他们的学习教育权益,促进城市社会全面均衡和谐发展。2.2.3就业创业支撑与完善城市就业,是天下难事和民生大事,也是智慧城市建设中高校图书馆嵌入型社会教育服务的重要内容。其重要性与必要性怎么强调也不为过。一是创新发展就业创业体系是智慧城市一项基础性建设工程。当前,我国正处在城镇化发展的关键期,也是各类矛盾突现期。转岗待业和大量剩余劳动力转移,使城市劳动力市场既面临就业压力的纠结,又遭遇“技工荒”的困惑。破解这一难题,惟有改革,别无选择。当此时刻,隶属于社会公共文化事业的高校图书馆责无旁贷。根据城市产业转型升级对劳动职业岗位提出的新要求,主动嵌入对接城市就业创业工程,提供“菜单式”和模块化的教育服务,解决劳动力素质和职业能力偏低问题,为充分就业创业提供可能条件。二是创新发展城市就业创业体系也是高校图书馆嵌入型社会教育服务的重点领域。在较长时间里,大学被世人视为“象牙之塔”和“精英教育”。诚然,崇尚知识学术,培养专业人才始终是大学之道,无可厚非,但决非脱离实际,淡薄社会需求。面对城市发展加快就业难度不断加大的情势,高校图书馆“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着力推动解决我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4]。应借鉴公共图书馆服务模式,以就业为导向、为所有社会劳动者服务,提高就业创业能力,全面履行图书馆社会职能和义务。2.2.4终身教育体系与构建终身教育是智慧城市建设和高校图书馆嵌入型社会教育服务的方向。因为城市发展不再是唯“GDP”数量规模模式,而是转向以人的素质为核心,主要依靠知识科技创新为动力的综合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新模式。首先,智慧城市是一个重知识、讲学习、全体市民素质得到充分发展的社会。终身教育学习是必由之路。高校图书馆应成为城市居民终身学习接受教育的理想场所和服务中心。其次,智慧城市呼唤“更智慧”的终身学习教育体系支撑。高校图书馆面对知识创新与科技日新月异的形势,应通过不断改革与创新教育学习内容与方法,满足城市用户对新知识新信息日益增长的需求,为智慧城市发展提供不竭动力。第三,城市终身教育需要建立一个面向人人的学习教育体系。城市不同年龄、职业、阶层的人群具有不同的学习教育需求。这种多样化决定高校图书馆社会教育服务个性化特征,应面向所有用户,以人为本,分型培养,加强专业化和个性化服务,满足社会职业发展与生活需求。第四,终身学习教育是社会生命发展的要求,体现为时空的长期性、持续性和终身性。高校图书馆应着眼于教育全程性,构建一个适应城市生命发展的终身学习教育服务体系,不仅满足今日之发展需要,而且为其明日发展服务。2.2.5高端创新人才与培养高校图书馆社会教育服务,说到底是人才培养。但从目前国内智慧城市建设进程来看,走在前列的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城市都未将人的重要基础作用及人才培养提高到战略层面。建设智慧城市,人才是第一战略资源。“财富不是金钱(或在他的时代指黄金),而是指生产性资源——人、知识和资本。”[5]智慧城市不能不重视高端创新人才培养,高校图书馆必须把培养掌握智慧技术的人才作为社会教育服务的中心任务,抓紧抓好。这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重点是培养智慧型的创新人才、工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途径是基于高校图书馆资源、技术、人才和环境优势,充分发挥“科技育人”和“文化化人”功能作用,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高端创新人才支撑。

3智慧城市建设中高校图书馆嵌入型

社会教育服务策略的实践探索智慧城市下高校图书馆嵌入型社会教育服务体系构建并真正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和推动力,必须制定相应对策,包括战略与战术的支持与保证。国外经验表明,没有统一可供套用的模式,惟有从本国国情、城市特点及高校图书馆实际出发,科学定位,择优路径,方能形成彼此互动可持续发展的局面。

3.1智慧城市下高校图书馆嵌入型社会教育服务空间定位

空间是点线面层关系的综合,运用于社会不同领域,呈现出不同特点。智慧城市建设与高校图书馆嵌入型社会教育服务是一种特殊的存在方式,拥有自己的空间结构和运行特点,是意识、资源、制度、关系的总和。3.1.1智慧合一智慧合一,是智慧城市与高校图书馆嵌入型社会教育服务的理念定位。智慧城市本质界定具有先导性,关系到高校图书馆嵌入型社会教育服务方向和前提。目前,世界智慧城市建设所形成的不同发展模式,事实上反映了不同的行为理念。总括而言,大体分智能型和智慧型,前者是传统城市信息化升级,特征是注重资源与技术要素及其作用;后者代表了发展趋势,主张智(科技)与慧(人文)合一。高校图书馆嵌入型社会教育服务适应未来智慧城市发展,不仅要物化的智能基础,而且要人化的智慧保障。“智慧合一”体现了智慧城市的本质,强调了高校图书馆嵌入型社会教育服务的价值定向,处在空间的核心地位,起着引领发展的作用。3.1.2优势互补优势互补,是智慧城市与高校图书馆嵌入型社会教育服务的资源定位。相对而言,城市终身学习教育是最大规模也是层次样式最复杂的教育类型,需要优质资源来保障。目前,城市社会教育正处在快速增长与转型发展阶段,但资源的短缺薄弱依然是制约发展的瓶颈。借鉴国外智慧城市建设的经验,引入市场机制,综合社会力量,通过体制改革与创新,加强城市与高校图书馆资源(人财物信息)互通共享,实现优势互补,是资源空间定位的关键。3.1.3终身构建终身教育,是智慧城市与高校图书馆嵌入型社会教育服务体系的时空定位。半个多世纪以来,终身教育作为国际教育思潮,具有全面性、全民性、全程性的国民教育特征,是城市社会教育和高校图书馆社会教育服务的主体。在传统意义下,城市教育长期处在单一封闭阶段,制约了社会终身学习教育开展,影响了城市产业创新、素质提高、职业发展和就业改善。建设智慧城市,知识创新与产业更新,极大促进了职业与技术发展,人们只有不断学习充电,提高应对能力,才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城市弱势群体也才有改善与发展的机会。3.1.4双向驱动双向驱动,是指智慧城市建设与高校图书馆嵌入型社会教育服务的关系(机制)定位,建立在对接合力互动之上。一是理念对接。当今城市发展愈来愈注重联盟合作。在此战略框架下,智慧城市与高校图书馆要确立联盟发展新理念,改变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的局面,促进开放与合作。二是制度规范。不仅推进建章立制,纳入法制轨道,而且形成以制度保驱动促发展的局面。三是机制互动。源自于内在需求,也离不开外在协调。无论智慧城市与高校图书馆都要处理好“自律”与“他律”和“公转”与“自转”的关系,建立双向合力驱动机制,促进智慧城市建设与高校图书馆嵌入型社会教育服务协调发展,实现共同预期。

3.2智慧城市建设中高校图书馆嵌入型社会教育服务路径选择

高校图书馆嵌入智慧城市建设,选择什么样的社会教育服务路径,攸关智慧城市建设大局,决定高校图书馆社会预期和未来发展。3.2.1实施嵌入驱动战略,创新社教服务思路所谓嵌入驱动战略,是指高校图书馆在城乡发展一体化趋势下面向社会、融入空间、开放服务、提供知识信息教育交流服务的发展战略。一是变革观念,创新思路。“无围墙”是现代大学办学的重要理念,意味着观念开放,思维解放。智慧城市下高校图书馆应立足公益性,增强社会责任感和时代使命感,转变精英教育下形成的单一专业服务观念,重构社会意义与自身发展相统一的价值观,确立大众化终身化教育下多元合作分型培养的服务理念,形成学校与社会、教育与培训、素质与技能多元结合开放互动的教育服务新思路,为嵌入驱动、促进互动、推动发展奠定基础。二是转变方式,走向融合。传统高校图书馆服务强调的是学术性功能,为教学科研服务,空间主要在校内。建设智慧城市,“统筹城市发展的物质资源、信息资源和智力资源利用”[1],迫切要求调整思路,转变工作模式和服务方式。实施嵌入驱动战略,就是突破传统思维束缚,克服游离城市社会发展弊端,真正嵌入学习型社会(城市)终身教育服务体系之中,落实在制度构建与实施之上,名副其实地成为智慧城市建设的组成部分和重要依托。3.2.2推进资源整合工程,构建集约服务体系资源整合,是嵌入型服务的双边要求,是构筑合作平台的物质基础。关键是建立一个结构合理、覆盖全面、发展平衡、网络健全、运行高效、服务优质、资源共享的集约型服务体系。一是加强资源共建。按照“四化同步”要求,高校图书馆社会教育服务存在明显不足,不仅是规模数量不足,内涵质量水平也有待提高。在人财物有限的条件下,加强双边共建是一个有效的方法。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通过政策指导和财政支付,加大对城市终身教育学习体系的支持力和影响力。企事业积极参与,提供一切可用资源,推动社会终身教育学习发展。高校图书馆更应围绕智慧城市建设主题,加大对知识信息技术的创新应用,提高社会教育服务能力,共筑集约型终身教育服务网络体系。二是实现资源共享。打破资源行业壁垒与条块分割瓶颈,使资源有效整合并合理使用,是有限资源得以共享的有效方法。关键是制度保证,改革传统管理体制和方法,形成公约化的服务保障体制,满足智慧城市建设对公共文化教育事业发展的需求。3.2.3加强纵横统筹协调,促进和谐双赢发展在智慧城市下的高校图书馆嵌入型社会教育服务,是一个升级版跨行业的系统工程,涉及结构、功能、资源、环境、条件等领域。统筹协调是中介桥梁。一是在纵向上加强高校图书馆与智慧城市建设的衔接与融通。重点是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将高校图书馆纳入城市发展总体规划之中,推动物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广泛应用,为高校图书馆社会教育服务提供良好的发展空间。高校图书馆应依托城市数字化网络化平台,拓展社会终身教育学习空间,提升服务水平,努力为智慧城市建设培养高素质富有创造力的建设者和社会公民,形成体制包容、机制交融、上下沟通、和谐统一的整体。二是在横向上增强与企事业、社区和市民的合作与互动。以满足需求为导向,以统筹预期为原则,以合作互动为机制,构建适应智慧社会需要的终身教育学习体系。面向企事业,以服务产业发展和城市管理为主题,以知识技术创新服务为重点,加强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为城市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贡献。面向社区,以建设学习型社区为目标,以推进教育普及化、大众化和均衡化为原则,加大对城市弱势群体教育服务力度,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学习活动,为就业创业提供职业技术培训,为市民提供精神文化食粮,为创造和谐幸福社区提供智力支撑,形成各在其位、各司其责、各尽所能、互动双赢、各得其所、和谐发展的局面。

作者:蒋萌单位: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