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探析

时间:2022-10-29 05:35:16

导语: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探析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探析

摘要:结合翠屏区农业发展及农产品质量安全抽检的实际情况,分析翠屏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情况,找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体系建设的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问题;建议

翠屏区地处四川盆地南缘,是宜宾市中心城区所在地,全区幅员面积1131平方公里,辖24个乡镇和街道,253个行政村,户籍总人口84.9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3.70万人,耕地面积32.16万亩。翠屏区是全国产粮大县和生猪调出大县,全省茶叶出口基地县、酿酒高粱基地县、现代畜牧业建设重点县,四川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县。2017年,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完成39.63亿元,全年农业产值20.94亿元,全区农作物种植面积4.96万公顷。2015年-2017年,全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果蔬监测总体达96%以上,未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食品安全源头在农产品,基础在农业,必须正本清源,首先把农产品抓好”。近年来,翠屏区党委、政府和农业部门积极响应中、省、市关于“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水平”的号召,十分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举措,建立健全了监管体系,全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逐步改进和完善。

一、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情况

1.机构设置和体系建设情况

目前成立了区、镇(街道)、村3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形成了区、镇(街道)、村、企业(农产品批发市场、超市、基地)4级监测体系。一是区级监管。区农产品质量监管办公室区下设在区农林畜牧局,配备有相应的监管人员,检测业务由专门的业务站负责。二是镇(街道)级监管。在全区22个镇和街道设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点,负责辖区范围内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检测工作。三是村级监管。全区236个行政村,每村确定一名村级协管员,负责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日常检查和动态抽查工作。四是经营主体监管。按照果蔬市场准入办法的要求,全区60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翠屏区江北农产品批发市场和绿源超市等8家大型连锁超市都建立检测室,确定专人进行监测和记录工作。

2.设施建设与运行情况

目前,翠屏区范围内的各级检测机构(检测中心、检测站、检测室、检测点)建设基本完成,检测所需的仪器设备和检测材料基本到位。区级检测中心正常运转,镇或街道的检测站都建有专门的检测室,部分检测室已经开展相关的日常检测工作;村级检测点正在逐步完善,相关设备实施及所需材料将由区财政统一采购配备。中心城区方位内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和大型连锁超市80%都建立了快速检测室,区农产品质量监管办公室对流通中的农产品开展随机抽查和例行检查,及时公布抽查结果,对不合格的农产品立即处理。

3.推进体系建设的有效举措

全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有效推进,主要采取了四大举措:一是建立农残快速检测点139个,配置果蔬农残速测仪器设备及配套器材173台(件),区级和乡镇抽取农残速测样品2110个,合格率达99.5%。二是集中打造“南翼粮经、北翼林茶”2个现代农业集中示范区,建立标准化核心示范基地6个,制订生产规程25个。三是强化农业投入品监管,抽检种子样品25个、肥料样品20个、农药样品54个、饲料样品15个、兽药样品20个,检查生产、经营单位共1064个次,立案查处18起违规经营农资案件。四是统一印制发放“三记录一证明”2000余套,目前在“宜长兴乡村振兴战略示范区”内选择了9家年产值500万元以上的农产品生产单位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试点。

二、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监管机构和队伍建设滞后,业务素质亟需提高

监管能力是做好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根本保障,然而目前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部门普遍存在“缺经费、缺人员、缺手段”的问题。翠屏区现有专业监管人员较少,监测机构运行比较困难:一方面,虽然成立了区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中心,没有配备足够的人员编制。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办公室目前共配备12名监管人员,但只有3名人员是区农林畜牧局的正式在编人员,其余人员为系统内借调工作人员或临聘人员。全区22个镇或街道虽然设立有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点,但只有2个镇和1个郊区街道单独设立了镇、街道级的监测站点,其余19个镇和街道的检测站全部挂靠在乡镇农业服务中心或者经发办;另一方面,从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人员,很大一部分是从相关业务推广部门抽调,缺乏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知识,监管队伍能力素质亟待提高。目前,我区很多乡镇(街道)的监测站都是新建的站点,虽然大多数工作人员之前触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但离专业监管执法人员还有较大差距。翠屏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队伍整体业务水平较低,技术力量薄弱,迫切需要加强相关业务培训,提高其法律法规方面的素养和业务素质。

2.监测设备实施经费投入不足,信息化程度较低

面对当前层出不穷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过去不容易在农产品、食品领域检测出的物质(比如说苏丹红、三聚氰胺等)只有借助高科技检测设备才能发现目前,翠屏区财政紧张,在农产品质量检测设备实施和快速检测材料方面的投入非常少,部分镇(街道)下设的检测站缺少最基本的定量分析和检测设备。同时,受到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数据共享大平台建设的影响,翠屏区至今没有实现检测数据全区联网,也无法进行动态实时监控及联动控制。由此会导致信息无法及时收集、反馈,出现信息不匹配、错匹配等现象,扩大了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

3.监管和生产观念存在误区,对农产品投入监管不足

一是监管方的观念误区。在镇(街道)一级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站,大多数监管人员受到“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事不关己、明哲保身”的错误观念影响,绝大部分人没有主动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意识。二是生产者的观念误区。大部分农户对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识还未到位,诚信经营意识薄弱,在生产和经营过程中缺乏必要的责任心,且由于受到经济利益驱使,部分生产者为了生产出“品相更好、口味更佳、价格更贵”的农产品,滥用农药、兽药、化肥、除草剂、生长激素等有潜在危害性的物质,甚至是国家明文禁止生产使用的有毒有害农药。生产者和监管者认识和观念上的误区,不但会直接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而且会污染水源、土壤、空气等自然资源,间接且循环地继续污染农产品。

4.农业标准化等相关体系建设不完善

一是农业的标准化体系不健全。农产品生产组织化程度低,农业标准覆盖率不高,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线断、网破、人散”,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标准难以贯彻到位。

目前,翠屏区共有60家产业化龙头企业、675家农民专业合作社、35家农业协会、57家区级示范性家庭农场,大部分新型经营主体将关注点集中在种植、养殖技术推广、扩大规模和发展产业上,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相关的业务工作开展较少。区级层面,虽然出台了推进“三品一标”建设的奖励政策,但没有全面落实,未能促进我区农业标准化建设,形成良性循环,起到示范带动作用。另外,还存在“三品一标”认证相关的后续工作未及时跟进、应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的能力差等问题。二是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滞后。农产品生产记录制度落实困难,大多数农产品生产组织特别是合作社、协会的生产记录不全面、不规范,农产品质量追溯很难真正付诸实施。翠屏区农产品投入品销售监管追溯平台和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刚刚起步,覆盖面较小,且畜牧水产板块尚未纳入平台。三是市场准入和基地准出体系不健全。一方面,由于镇(街道)、村两级和农产品生产企业检验检测体系不健全,无力承担农产品检测任务并开具合格证和产地证明,导致产地无准出。另一方面,镇(街道)级农贸市场建设和管理滞后,缺乏检验检测设备和人员,对入市农产品未实行市场准入。此外,我区是丘陵地区,山区农业规模化生产面积小,传统散户种养业仍是农产品生产主要模式,农产品多为无包装标识、无认证的散装农产品,检验检测面宽量大也是导致食用农产品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执行难的限制因素。

三、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的建议

1.加强宣传培训,推进诚信体系建设

一是全面普及和宣传农产品安全知识,与宣传部门和媒体进行良好的沟通,引导人们科学、理性地看待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二是及时对龙头企业、专业组织等各类生产性组织和种养大户进行宣传教育、技术引导等,推动其落后的生产经营观念进行转变,从源头上树立质量安全意识。此外,在制度规范方面建立起农产品质量安全征信制度、披露制度、评价制度和奖惩制度,使得农产品质量诚信体系建设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2.增加财政投入,强化支撑体系建设

将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经费纳入区级财政预算,并逐年增加投入。涉农部门要积极争取与农产品质量安全相关的各级项目,充分利用各项财政支农项目向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倾斜资金。一方面,建议区级财政加大对镇(街道)级检验检测站、快速检验室和村级检测点项目建设支持力度,配置更新检验检测设备,加强检验检测场所建设,提升基层检验检测能力。另一方面,建立农产品生产企业、专合社自检室和超市、批发市场、农贸市场检测室建设及运行财政补贴政策,鼓励引导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开展自检和快检。此外,翠屏区区级财政应逐年增加关于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体系建设,和无污染农业科技研究专项经费的投入,建立健全相关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研究机构,引进相关的专业技术人员或团队,大力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行业公益性科研专项项目的实施。

3.加强基层监管队伍建设,健全监管和检测体系

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工作专业性强、技术要求高,工作任务繁重。一是建议增强执法力量,招募检验检测专业技术人才,充实区农产品检验检测中心和乡镇检验检测室,专人专职,确保区、镇检验检测机构正常运行。二是建议加大对区、乡镇、村、企业(专合社)和市场(超市)检验检测人员培训,提高检验检测队伍专业化水平。三是建议统筹农林畜牧局业、食药监局、工商局、质监局等相关部门执法职能,成立区、镇(街道)“食药品和食用农产品联合执法大队”,加大对食用农产品联合监管执法力度。

4.加强农业投入品管理,推进准出准入体系建设

严格实施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真正建立“先检测、后入市”制度。对进入中心城区市场的批量农产品坚持“逢进必检”原则,从而有效阻止有毒有害农产品进入市场走上居民的餐桌,建立“倒逼”机制,确保生产和消费安全。一是组织对全区实施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的开展情况进行全面督查,指导镇(街道)、村开展农产品检测并规范出具产品合格证明和产地证明,为推进农产品产地准出奠定基础;二是加大对区、镇(街道)农贸市场建设支持力度,引导农产品经营向市场集中,并加强对批发市场、农贸市场等市场经营活动监管,指导其认真开展进货查验和检测工作,对进入市场农产品检测全覆盖,并公布检验检测信息,切实执行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

5.推进信息化建设,强化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

开展质量安全追溯,可以做到“来源可追溯、去向可跟踪、责任可追究。”建议在全区范围内实施统一的技术标准和规范,建立统一的追溯平台。一是加大对镇、街道农业投入品销售监管追溯平台和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建设的支持力度,并进一步完善相关功能模块,连通区、镇(街道)追溯体系平台,不断扩大监督面。二是加快推进“三品一标”和散装食用农产品包装、二维码标识工作,为建立追溯体系奠定基础,全方位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参考文献

[1].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N].人民日报,2013-12-25(1).

[2]张娟.李群英.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现状及对策探讨[J].南方农业,2015,(4):55.

[3]戚传勇.合肥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探讨[J].现代农业科技,2013,(16):293.

[4]谢虎军.湖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现状与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4,(5):302.

[5]史长菊,王杰银.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的思考[J].农业环境与发展,2012,(1):37-39.

[6]成强,张菊芳,吴红军.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的主要途径[J].安全监管,2014,(5):34-37.

作者:雷丹 胡奇志 单位:贵阳中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