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应对生态安全建设
时间:2022-04-10 11:12:45
导语:理性应对生态安全建设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一、加大宣传力度,增强社会生态安全意识
首先,作为新闻媒体,运用自己的优势,及时宣传和报道国内和国际有关重大环境事件,努力营造宣传教育的社会氛围,并利用一切便利条件,如世界环境日、世界无烟日、熄灯一小时等节日或活动,向广大民众广泛宣传环境状况,积极弘扬正能量,敢于揭露阴暗面,进一步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此外,社会各类学校及教育机构应将环境问题、生态问题等纳入教育教学体系,让广大的青年学生了解和掌握环境保护等相关知识,使广大的受教育者能够切实的感受到国家在处理环境及能源资源等问题上所做出的努力,通过持续有效的教育和灌输,让生态文明成为我们生存理念之一,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示范作用,提高全民族全国人民的生态安全意识,这也将为我们的生态安全工作提供强大的信念支持。
二、建立健全相应法律法规,为国家生态安全建设提供法律保障
如果没有相应的法律法规作为保障,再好的关乎国家生态安全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在执行力方面也将大打折扣。世界范围内,关系到全球生态安全的法律保障体系越来越具体,涵盖的范围和领域也越来越广泛,如《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生物多样性公约》、《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等,有着这样一系列的法律法规体系作保障,世界各国在处理全球性问题的时候会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查。我国在这方面的构建还稍显薄弱,如在西方已经制定并执行多年的《动物福利法》等,在我国还没有相关法律法规的出台,虽然纵向来看我们有了长足的进步,但同其他国家相比,差距还是比较明显的,目前仍处于追赶的状态。①因此,我国应借鉴国际社会包括其他国家的做法,充分发挥后发优势,进一步加强生态安全立法,在宪法的统一指导下,以现有的法律为框架,不断完善不断发展,制定并实施相应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态安全法律保障体系,为真正维护我国生态安全提供法律支撑和保障。
三、建立预警监测机制和体系,为国家生态安全建设提供防范措施
历史上,任何一次生态安全危机的爆发,都会有萌芽,发展,爆发和消退这一漫长过程,基于这一规律,要处理好国家生态安全问题,就必须要建立预警监测机制和体系。首先要进一步理清现有的环境和资源状况,进行认真的观察、详细的记录和系统的整理,这是建立预警监测机制的基础。其次,建立相应的动态跟踪机制,国家环保部门,各省市县相关环保机构定期的对相关数据相关情况进行跟踪调查,并将结果以调查报告的形式在相应的媒体给予公布。这一做法一方面能够使相关部门得到一手资料,为后续工作提供数据上的帮助,另一方面这一行为也会彰显工作的透明度,能够到更多本区域广大民众的认可,带动民众共同参与到环保工作当中来,事半功倍。再次要建立危机应急机制。建立相应的危机应急指挥机构,制定预案,为快速、及时、恰当的解决生态危机和生态事故提供技术、资金和设备上的保障,如针对东北地区雾霾天气,相关部门也制定了及时反映预案,在新闻媒体及时公布预警信息,在百姓们学习、生活和工作中提供信息帮助,等到了该地区民众们的认可。
四、提高科技水平,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处理好经济发展和环保的关系
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包括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四个基本环节,实现四个环节的生态化,使四个环节相互促进,相互协调,形成良性循环的生态化产业链,这是构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社会的主要任务,同时也实现我国生态安全的重要途径。②生产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和动力,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应在生产过程中,转变生产方式,加大科技投入,夯实科技基础,由粗放型生产向集约型生产转变,鼓励低能耗、低污染的绿色产业发展,为广大消费者提供更多可供选择的清洁产品和生态消费品;在分配过程中,在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的指导下,进行对科技含量较高的生态型产品的合理分配,发挥新型产品的生态化价值,物尽其用;在交换环节中,理清交换的中间环节,使交易的方式简单、透明、公开,尽量避免在交换过程中产品的再次污染;在消费领域,则应提倡生态消费,侧重于商品的使用价值,侧重于消费品的循环再利用,不能用时尚的标准来决定商品的使用寿命,在其使用价值没有被消耗殆尽时,其结构和功能没有被完全破坏时,就不应被舍弃。维护生态安全,实现生态和谐是当前国内和国际社会普遍认可的主旋律,重视生态安全问题,本身展现的就是对民众的生存、生活和自身发展一种负责人的表现,为此,我们必须站在历史的高度,运用世界的眼光,抓住现实的机遇,把握时代的脉搏,与时俱进的处理好生态环境建设,维护好我国生态安全工作,切实的促进我国生态环境建设又好又快的发展,共同构建美丽中国。
本文作者:刘宁工作单位:吉林艺术学院
- 上一篇:安全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3篇
- 下一篇:高校教学建设与发展规划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