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教师导向教学提问设计探讨

时间:2022-08-26 02:44:58

导语:大学英语教师导向教学提问设计探讨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大学英语教师导向教学提问设计探讨

摘要:提问一直是大学英语教学研究的重点,作者以外教社第七届“视听说”组特等奖PPT为例,从产出导向法角度去看教学提问设计。结果表明:教师在产出驱动上倾向于诱导性、趣味性的提问设计;在产出促成上,教师倾向于整体性、适用性、启发性的提问设计。

关键词:提问设计;产出导向法;特等奖PPT;产出驱动;产出促成

提问是大学英语课堂常见的教学方法,也是师生互动最频繁的手段。围绕教师提问的相关研究,并不在少数。许多学者从定量和定性分析来研究教师提问话语,如国外学者Brock认为参考性问题更能启发学生[1];Nuan对提问的研究非常细致,主张从问题类型、等待时间、问题分布等方面入手,揭示了“提问”的重要性[2];而Thornbury认为教师作为提问主体一直提问是片面的,应努力营造课堂互动氛围,形成提问主体转变为学生[3]。在国内,许峰[4]、胡青球[5]、林慧华[6]等人分别从问题的分类、提问模式及提问的设计入手,总结出一些指导提问方面的参考建议;滕飞概述了当前我国大学生英语课堂提问研究的理论依据和研究内容。此外,尚有学者研究了课堂话语中的提问,如咸修斌[7]、刘家荣[8]及范海滨[9]等人在教师话语研究中都涉及提问的研究。张沁深入研究了展示性提问,认为展示性提问是教师为了让学生操练语言或检查学生是否熟记了课本中的材料而提出的,是教师已知答案的提问。展示性提问有助于实现教学目标[10]。这揭示了教师“提问”的设置往往是带有教师的“目的”,循循善诱是为了“产出”,从提问的角度来研究产出是存在科学性的。宋婷就应用“输出驱动-输入促成假设”理论对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进行了实证研究,探讨了大学英语转型时期以知识输入为促成、以任务输出为驱动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模式的内容、执行该教学模式的必要性与可行性[11]。产出导向法是基于输出驱动假设理论演化而来的教学方式,从产出导向法角度探讨大学英语教师课堂的提问设计,可以帮助教师反思提问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以便及时调整教学设计,以提高大学英语课堂的提问质量。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已经走过了十年的历程,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现在各大高校正在逐步推行新一轮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困难与挑战并存[12]。面对复杂的改革,有必要多维度地探讨大学英语教学。基于此,我们以第七届“视听说”的特等奖PPT个案为例,从产出导向法的角度,揭示教师在产出驱动及产出促成两个阶段的提问设计,以期给大学英语视听说教师提供一些关于提升提问教学设计的建议,增强提问的驱动性和有效性。

一、产出导向法理论体系

“产出导向法”(Production-orientedapproach,简称POA)是文秋芳教授提出的一种全新的大学外语课堂教学理论[13]。经过10多年的教学实践和理论探索,产出导向法已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理论体系,教学效果逐渐显现,具有广泛的推广应用价值[14]。POA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教学理念”,指的是总的指导思想,决定着课堂教学的方向和总体目标;第二部分是课堂教学各个环节的理论依据,需要逐个检验;第三部分“教学流程”是实现“教学理念”和检验“教学假设”的载体,同时也是实现POA教学目标的步骤和手段。具体流程图如下:图1产出导向法流程图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近年来高校出现了一种新型教学方式——视听说教学。视听说教学作为启动语言习得机制的一种方法,以网络、多媒体为平台,成熟的语言习得理论为指导,具有直观性、新颖性、多样性和趣味性。这种教学模式将语言输入作为语言学习或习得的前提,输入的特点是图文声兼备,集语言知识和文化信息于一体,所以它改变了传统黑板加粉笔为主导的输入模式。在强调输入功能的同时,输出功能也同时被重视,因为输出可以增强对输入的理解,促进输入的吸收[15]。从产出导向法来看大学英语“视听说”的教学提问设计,即从“产出”来看“提问”设计将帮助大学英语教师在设计教学的“提问”上,能够提前预见“产出”,设计出更加科学、合理的提问。根据产出导向法,大学英语视听说教师首先要根据教学要求确定教学理念,明确详细、具体的学习目标;其次,教师要明确大学英语“视听说”教学课程的三个核心,分别是驱动——促成——评价。一是驱动环节,通过导入教学材料,教师设计合适的交际场景和任务,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二是促成,通过提供必要的口语输入材料,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听和读材料的选择和加工,获取完成任务所需的语言、内容、篇章结构等信息;三是评价,即学生完成基本的产出任务之后,教师采用“提问”(如问卷形式)获取学生完成任务后的效果而作出即时评价和补救性评价的教学,甚至调整教学来帮助学生完成“不能产出”的任务,因文章只分析PPT对于提问的设计,评价部分的提问暂不涉及。文章采用POA理论为基础,来分析教师的教学提问设计,以期给广大视听说教师在提问设计上提供一点参考和帮助。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问题

本研究是基于产出导向法来研究大学英语视听说PPT,分析教师的教学提问设计。

(二)研究对象

本研究将2016年第七届“外教社杯”大学英语视听说组决赛的特等奖PPT作为研究对象。外教社大赛自2010年首次创办,目前已经举办了11届。“外研社杯”全国外语教学大赛为展现当前我国外语教师水平提供了严谨、创新的赛制和公正、权威的舞台,切实推动了我国高校师资队伍建设,促进教师发展,提升了外语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是我国外语教育界的一项标杆性赛事。可以说能够最终参加决赛并获得优异成绩绝非易事,因此科学地分析研究大赛的特等奖PPT作品能够给予我们外语教学的启示。

(三)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的方法为自然调查法,从官网找到决赛特等奖教师的PPT作品,结合视频及专家评论,仔细研究、学习和记录。根据产出导向法来提取其“产出”的设定目标和在这些目标之下教师所涉及的“提问”设计并一一记录下来。

(四)研究结果与讨论

1.产出结果该PPT设计的内容是围绕赛课视频“CleverMachine”(主要讲的机器人的应用)所设计。根据POA理论,“学用一体说”,“用”指的就是“产出”,包括说、写与口笔译[14]。经分析,PPT课件教师的产出如表1所示。课程为视听说,教师重点突出产出“说”,在说的任务上从说“单词”过渡到说“句子”,最后的任务是不仅设计到思辨能力的培养,还将“说”过渡到“口语报告”上。这些任务层层推进,方向明确,因为教师牢牢地基于自己设定的教学目标而“产出”,这个教学目标就是产出导向法的教学理念,总体的教学思想:Knowledge:Understandtheapplicationandinflu-enceofrobotsonhuman’slives.(了解机器人在人类生活中的应用和影响)Awareness:Evaluatehuman-robotrelationship.(评价人与机器人的关系)教师将教学目标设定为:了解机器人在人类生活中的应用和影响(这就是初步产出和深入产出的内容);评价人与机器人的关系。而设定的驱动任务从易到难,最终导入到思辨上,层层递进,从单词、句子再到段落,让学生不知不觉达成了教学目标。教师最终的教学目标落脚点放在思辨上,让学生说出自己关于“机器人带来的好处与威胁”的观点。通过PPT不难看出,“提问”一直贯穿产出过程之中。由此可见,提问是达成“产出”目标不可或缺的教学手段。在POA中,教师有预见性地利用产出来导向提问设计,牢牢把握着教学中心,因此我们将遵循教师的教学设计,深入分析其在促成产出上如何设计提问。2.提问设计在促成“产出”上,产出驱动和产出促成都必不可少。因此,此部分主要探析教师如何设计“提问”并促成产出活动,分别从产出驱动和产出促成角度分析。(1)产出驱动:诱导性、趣味性的提问设计交际场景呈现:在产出驱动环节,要求教师设计有潜在价值的交际场景[16],以此来诱导学生思考,设计的提问主要倾向于诱导性,并附带趣味性,吸引学生注意。首先教师以一部科幻片将学生带入高科技的世界,同时抛出一个问题“你是否希望与机器人生活在一起”(未体现在PPT上),继而引入本节课的主视频。产出任务尝试:教师抛出的问题实际上已经试探了学生的基础,这样可以让学生尝试产出,想要去“说”自己的想法。但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很少接触到机器人,而采用这个导入视频潜在性地帮助学生过渡到即将开始的新内容,保证学生有话可说,拉近人与高科技技术的距离。以此为铺垫,教师在主视频PPT页面,设计了“CleverMachine?”这个问题看起来非正式,但是却干净利落,帮助学生进入了主题视频。“CleverMachine?”是如何的“Clever”?这样的问题能诱导学生思考跟主题相关的内容,做好学习准备。教学目标说明:教师在这部分抛出了自己的教学目标。在学生适应了交际场景,做好了学习准备之后,教师展示了教学目标——获得知识(Knowl-edge)、习得技能(Skill)和深入觉悟(Awareness)。至此阶段,产出驱动基本完成,学生处于学习渴望状态,教师提问的问题也诱导着学生的求知欲。在生活中很少见到的“聪明机器人”有多聪明,也成功引起学生的兴趣。朱晓映教授对该教学方式持非常赞赏的态度,其评价道,从导入科幻电影后,教师连续抛出了几个问题:影片中有趣的是什么?机器人能够做什么?想不想生活在一个与机器人共存的世界里?(未体现在PPT中,但与主题问题导入有关。)这些问题的设计切合视频内容和学生心理的,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总体而言,产出驱动上,该教师倾向于设计富有诱导性、趣味性的提问设计。(2)产出促成:整体性、适用性、启发性的提问设计产出促成阶段主要分为内容促成、语言促成和结构促成。产出促成阶段非常关键,关系到是否能够促成成功,这要求教师与学生紧密配合,将提问设计紧密结合,考虑到整个课程的“提问”要符合整体性、适用性和启发性。教师在该阶段要求描述具体任务,并辅助学生处理输入材料。教师将整个视频切分为2个部分,先从内容促成入手,了解基本内容;在语言促成上,采取多项任务,提问配合完形填空等,让学生掌握语言;结构促成上,教师主要采用结构模仿方法,给出问题的结构,提供有效词汇,让学生达成结构促成。以下将详细分析产出促成的提问设计是如何帮助产出促成达到促成效果。A整体性提问设计(内容、语言、结构促成)教师首先遵循的是整体性原则,其从整体上设计提问,且步步衔接得非常紧凑,提出的问题可以列为三个递进阶段:Howcanrobotshelphuman?Howcanhumantea-chrobots?Howdoyoudescribetheroleofrobotsinourlives?How“clever”can“clevermachines”be?第一个提问是两个问题组成,目的要学生了解机器人与人类的关系,为学习内容的初步掌握达成内容的促成;第二个提问是让学生回答如何描述机器人在日常生活的角色,考查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语言能力,达成语言的促成;第三个问题是深入了解机器人有多聪明,要求学生做口头报告,发展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语言能力,达成结构的促成。这几个问题从整体上贯穿着整个学习,步步深入,辅助产出。而产出结果也证明了,这几个问题在整个教学活动中的整体性,步步衔接,激发了学生从说“单词”到说“句子”再到口头的段落报告。王海啸教授评价道,该教学活动环环相扣,收尾衔接自然,整体一气呵成,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完成教学任务。B适用性提问设计(语言促成、结构促成)教师在围绕两个问题:Howcanrobotshelphu-man?Howcanhumanteachrobots?的学习中,教师将第一部分视频重点放在动词上,是因为视频中出现大量的动词解释了机器人为人类做的事情,如“help”“accomplish”及“improve”动词均被挖空要求学生听完视频完成填空,这些动词也将帮助学生在口语训练中完成任务,达成语言促成。第二部分视频重点在讨论我们怎么教机器人这个问题上,教师特地指出了三个提示词:first、second、third,让学生根据这些提示词来回答问题,这样的结构分析,可以帮助学生达到学习目标。讨论环节的活动是组织学生讨论“Howdoyoudescribetheroleofrobotsinourlives?”教师给了学生一些提示,包括句型、短语,以便帮助学生组织自己的观点。以此可见,教师从适用性角度考虑到学生的语言层次,还给予了一部分的词汇参考,帮助学生完成句子练习。最后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了人与机器人的关系。C启发性提问设计(内容、语言、结构促成)教师其实从课程开始到结束都设计了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在导入的时候,教师就设置的科幻片提出问题启发学生,在后面视频学习时抛出最后一个具有启发性的问题:How“clever”can“clevermachi-nes”be?用以引导学生,启发学生,促成最后的学习目标促成,即达成内容、语言、结构的促成。3.专家评价王海啸教授认为,获奖教师的授课给人的第一感觉是亲切、自然,这不仅体现在她的语气上,更体现在她对学生的态度、教学的整体设计上。该教师设计的提问一环扣一环,首尾衔接自然,一气呵成,课堂氛围轻松愉悦。但对最后的问题“How'clever'can'clevermachines'be?具体该如何做以及有什么要求却没有说清楚。朱晓映教授认为该教师提出的几个问题非常紧凑,层层深入教学目标的探讨。从Howcanhuman(s)teachrobots?Howcanrobotshelphuman(s)?“Howdoyoudescribetheroleofrobotsinourlives?”,还有“How'clever'can'clevermachines'be?展示了较为紧密的教学设计。不过在教学时间上,尤其是最后一个问题上,教师并没有给予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展示“输出”。(来自外教社WE官网)

三、结语

本调查基于产出导向法的角度来看外教社大学英语“视听说”特等奖PPT的提问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性和实操性。但由于赛事的特殊性、个案研究的独特性等因素,得出的结论不一定适用所有的大学英语视听说教师。通过个案分析,对大学英语视听说教学PPT提问设计提出三点建议:第一,在产出驱动上,教师可以从交际情景、尝试产出任务和说明教学目标三个方面入手,多设计诱导性、趣味性的提问,让学生做好进入学习的准备,明确学习目标;第二,在产出促成上,教师内容促成、语言促成和结构促成三个方面着手,倾向于整体性、适用性、启发性的提问设计,达成内容、语言和结构的逐步促成;第三,根据专家的点评,在产出促成上,教师应在提问后补充具体的实施方法;在产出促成上,教师应给予学生足够的输出时间来实践,加强促成效果。

作者:黄春霞 温颖茜 单位:广西医科大学外国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