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治疗在音乐教师培训的应用

时间:2022-08-11 02:57:33

导语:音乐治疗在音乐教师培训的应用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音乐治疗在音乐教师培训的应用

摘要:音乐可以抒发情感,消除不良情绪。本文主要分析音乐治疗在中小学教师培训方面的相关内容,简要阐述音乐治疗的发展历程、开展方式、遵循的原则等,并分析将音乐治疗模式应用在教师培训活动中的价值以及中小学音乐教师在此种教育改革形势下面临的各种压力,着重分析音乐治疗在其培训互动中的有效应用,如音乐选择、培训环境等。以供相关人士参考。

关键词:音乐治疗;教师培训;中小学阶段;乐曲选择

为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于人才质量的需要,各教学阶段都在进行教学改革,致力于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由此,对教师提出更多的要求。为使学生能够全面发展,除常规的文化课教学外,音乐也逐渐受到重视,使此学科教师面对更多的压力。由于音乐治疗可以舒缓身心,因此,将其应用在教师培训活动中,以缓解教师的身心压力,对其个人发展具有实际意义。

一、音乐治疗

音乐治疗方式属于新型的门类,其中包含多个学科的内容,涉及到的领域较为广泛,如:心理学、医学、乐理知识等。就当前的相关研究而言,国际上尚未对其形成统一的定义。出现此种情况的原因主要在于,其应用研究时间较短,且各国家地区之间本身在社会背景、经济政治、思想观念等方面有所差异,因此,对其定义以及相应的治疗方法各有不同,但大体上无过大的差别。简单概括,此种治疗方式主要借助音乐开展多种实践活动,如欣赏、演唱、伴奏等,对接受治疗的人起到刺激、催眠的作用,通过音乐带动人体活动,以实现改善身体机能、舒缓身心的目的。音乐治疗在我国的历史可追溯到数千年前的《黄帝内经》,其中指出“五音疗疾”,将音乐的音调对应人体的五脏,根据病人的情况,选用不同的乐曲。宫调对应脾,商调对应肺,角调对应肝,徵调对应心,羽调对应肾。而在西方国家中,古埃及曾有人提到过,“音乐为人类灵魂妙药”。到十九世纪中期,此种治疗方式在欧洲较为流行。音乐治疗主要通过对人心理的刺激,达到某种治疗效果,因此,在实施临床治疗的过程中,所要遵循的原则与常规的心理治疗较为相似。具体而言,一方面,不可操之过急,治疗师需结合来访者实际的心理情况以及精神状态,为其播放合适的音乐。对于乐曲的选用,大致可分成轻度、中度以及重度三个级别,据此,在治疗初期阶段,应向其播放情绪引导较弱的音乐,并在治疗的过程中逐渐加大强度。同时,播放的音量也应逐渐提高,使其能够逐渐适应,以免来访者产生抵触的情绪。另一方面,引导与学习,在来访者本身对于音乐缺少一定认知的情况下,应进行基本的乐理引导。根据播放的曲目,向其介绍作者、创作背景以及音乐所要传达的情感等。对此,在正式开展心理治疗之前,可通过观察来访者的外表以及行为举止等,或直接询问其喜好,以掌握其音乐偏好,选择合适的音乐,使其静下心来体会音乐内容。若来访者难以感受到音乐所要表达的内容,治疗师可选择恰当的时机进行简单的讲解,使其能够更为深入地了解音乐的情感。音乐治疗大致可分成被动接受、即兴以及创造三种形式。接受式中包含听音乐、围绕音乐与之进行深入探讨等交流形式;即兴式是为来访者提供乐器或是直接通过语言表达的方式;创造式则是指音乐创作,涉及到词曲、以及心理剧等。音乐治疗需要采用与音乐有关的活动,使来访者在此期间改善身体状况以及精神状态。

二、在中小学音乐教师培训中应用音乐治疗的意义

音乐治疗与心理治疗有诸多相似之处,借助音乐对人们产生的影响,转变其心理状态,缓解心理压力。音乐教师本身对于音乐理论知识及相关文化内容有所了解,因此,其对音乐的感知比普通人较好,有助于加强音乐治疗的效果。中小学阶段的音乐教学,注重培养学生对于音乐的鉴赏以及艺术素养,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日常生活,还易促使学生朝着更为全面的方向发展。在此项教育活动中,音乐教师扮演着重要角色,若其本身对音乐课程缺少足够的重视,或面临较大的压力,甚至存在心理问题。上述任一情况都不利于提高音乐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因此,通过在音乐教师的培训活动中加入音乐治疗,以达到改善音乐教师心理状态的目的,使其在提升专业能力的同时,确保身心健康,以稳定课堂教学效果。通过音乐治疗,使音乐教师能够保持心理健康,为教育质量提供基础的保障。首先,从教师本身的角度考量,有助于提升教师个人的身心健康程度。心理精神状况,既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基础依赖,又是影响身体健康的原因之一,部分身体疾病往往是由于人们心理的遐想逐渐形成的。据相关调查显示,我国心理状态较差的教师占比超过三成,而有四分之一左右的教师患有身体疾病。另外,据相关数据表明,中小学阶段的教师,平均寿命相较于其他行业较短。此外,影响教师专业水平的提升,限制教师朝着专业化方向发展的一部分原因,来源于教师的心理状态,由于对待教师职业的负面情绪,造成其对教育活动产生懈怠的心态。而通过改善其心理状态,有助于弥补此方面的不足。此外,还有助于教师形成较高的职业道德意识。通过对部分体罚学生的情况分析,发现造成此种缺少职业道德的原因在于,教师存在较大的工作压力,部分教师甚至出现轻度焦虑症的问题。再加之缺少有效的调节以及缓解压力的方式,使其将学生作为情绪宣泄的渠道。而对于教师职业来说,其综合素养以及职业修养是达到较高教育水平的必要因素。与此同时,心理状态较佳的教师,在教育潜力、情商以及教学规划等方面都能够达到正常水平,并对自身工作有充足的自豪感。心理健康的状态下,能够对周边事物以及学生进行较为公正的评价,以正确的角度考虑问题,保持较为平和的心态,有助于调动教师的教育热情以及工作质量。其次,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教师的心理状态对于学生有较大的影响。其一,对学生的心理。教师若能够保持较好的心理精神状态,并以更为平和的状态与学生沟通交流,能够影响学生的情绪走向。对于中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其身心都尚未成熟,极易受到周边环境的影响。而教师需要在教学以及日常交流过程中对学生加以引导,若教师存在心理状态不稳,会使学生对所处环境产生不安的情绪。另外,此教学阶段的教师性格极易影响到学生的性格发展。其二,据相关数据分析可知,在人格方面的培养,教师扮演重要角色,其影响程度仅低于父母。而人格的养成与常规的教学活动不同,仅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因此,其日常行为举止对学生具有重要意义,而行为往往由心理决定。其三,心理状态较佳的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会构建较为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可以在此种良好的环境中接受教育,有助于提高实际的学习效率。在音乐课堂中,音乐本身是具有干扰情绪的作用,部分音乐教师会采取现场弹唱的方式进行教学,若教师在弹奏过程中,未能倾注良好的情绪于音乐弹奏之中,会影响到学生的情绪,同样的伴奏在不同状态下弹奏,会带给人不同的感受。由此,会影响到学生对音乐的感知效果,从而难以切实达到提升学生音乐鉴赏能力以及音乐艺术素养的教学目的。最后,以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一方面,心理健康有助于提高教师对生活的满意度以及幸福感,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真正做到享受人生。由于该职业的工作性质以及环境的独特性,使其精神需要长期保持较为紧张的状态,需要具备较好的自主意识,由此极易引起心理问题。教师社会活动空间较小,与其他行业基本处于脱节的状态。中小学阶段,教师绝大部分的工作都与学生相关,使教师逐渐形成与社会隔离的感受。另一方面,教师人生规划,主要包含身体、物质以及精神三个方面,其在各方面的满足感,决定其幸福指数。借助音乐治疗,可以缓解教师的精神压力,由此提升教学实践能力。

三、中小学音乐教师的压力

在当前教育改革的背景下,教师需强化自身的教学水平、转变教育理念、拓展教学模式。中小学阶段的音乐教学,在传统教学理念下,对此课程缺少足够的重视,日常的教学工作也较为简单,属于教育活动中的“闲职”。而经过教学改革,要求学生全面发展,不仅要保证基本文化课的教学效果,还需提高其综合素养,强调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由此,大幅增加音乐教师的工作量,改变其原有的工作模式,导致其形成工作压力。具体而言,教师的压力来源于多个方面,其一,教龄,入行时长与工作压力呈正比例关系,通常,刚入职的教师拥有较为高昂的精神状态,且能够紧跟当下社会的发展形势,工作压力可能被淡化。而入行较久的教师,由于长期的实践积累,其日常的教学行为已经养成习惯,难以在短时间内适应当前的教育改革。其二,职称评定方面,据相关数据显示,无职称教师的工作压力相对较高,与高级教师的压力程度相差无几。在教师行业中,职称往往是评价的重要指标。此外,还有家庭以及学历等方面带来的压力。

四、音乐治疗在中小学音乐教师培训中的有效应用方式

(一)选用适宜风格曲目。“音乐治疗”一词给部分人带来的直观感受是,通过听音乐达到放松心情的作用,片面地认为此种治疗方式与听音乐放松无任何差别。实际上,音乐可细分成多个流派、风格等,由此,在实施音乐治疗期间,音乐的选择极为重要,部分音乐能够起到较好的治疗效果,而部分音乐不仅不会促进教师的身心舒展,还会造成不良影响,使教师的消极情绪被放大。对中小学阶段的音乐教师开展培训活动,目的在于提高教师的音乐专业水平,优化教学方式,转变教学理念,由此,提高实际的教学水平,达到预期的教学质量,强化与学生的沟通能力。在对音乐教师进行专业培训过程中,可适当加入音乐治疗的环节,注意开展的时间,提高教师的接受程度。在治疗音乐的选择方面,为排解教师心中的压力,歌词以及节奏方面应选用表达乐观奋斗情感的音乐,有助于教师的身心健康。另外,选取的音乐节奏应较为欢快,但应选择编曲、混音方面较为简单的音乐,以免引起教师的抵触情绪,有利于使其融入到音乐的意境中。例如《年少心事》《Honey》等,都属于较为清新的音乐,能够应用在音乐治疗中。将音乐治疗应用在教师培训活动中,需根据教师实际的情况以及所处的时间进行合理设计,根据教师当时的心理状况,选用适宜的音乐风格、播放次序等。值得关注的是,用于音乐治疗的乐曲与日常所听音乐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在应用此种心理治疗形式时,应结合不同教师的情况,其外在的表现和情绪变化,合理规划播放音乐的时间和次序。对于音乐教师的培训活动,本身会涉及到大量的音乐内容,在进行实际培训期间,可将音乐治疗融入到此类培训活动中。中小学阶段的音乐教学会发放相应的教材,但由于音乐本身具有较强的开放性,在日常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会在讲解完课本曲目后,为学生拓展课外音乐。例如,某中学音乐教师,会向学生征集乐谱,常规的曲目教学完成后,该教师会将弹奏学生提供的乐谱。此种教学模式下,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热情,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借此,在音乐教师的培训活动中,可将音乐治疗看作“课外拓展”。音乐教师本身对于音乐的理解能力较强,因此,常规的接受式治疗形式并不适宜,可采取即兴式以及创作式的培训形式,以此调动教师的参与热情。而不是将培训活动当作“走流程”。(二)适时更换播放曲目。一般情况下,长时间听某一首、某几首、统一类型的音乐会产生厌倦感,同样,在音乐治疗中长期听相似的音乐,产生的治疗效果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减弱。因此,为避免出现此种情况,造成教师对某一类的音乐产生厌烦感,导致其在实际教学中会刻意避开此类音乐,进而造成学生在此方面的缺失,形成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因此,需要定期更换播放的音乐。由于音乐对神经具有刺激作用,人们在听到新颖或从未接触过的音乐会自觉产生新奇感,有助于实现享受音乐的效果。在当前的音乐市场中,律动感较强的音乐传播速度较快,但此类乐曲并不适用于音乐治疗。若播放此种音乐,会使教师的精神更为亢奋,通常较为清新、伴奏简单的音乐会达到放松身心的效果。在音乐教师的培训活动中,可提醒音乐教师适当更换日常听歌的歌单,并添加不同类型流派的曲目,可选用随机播放的模式,避免因对音乐的审美疲劳使音乐治疗产生反作用。具体而言,每日的不同时段中,也应改变音乐的不同风格。例如,在早晨,应聆听可以调动其精神情绪的音乐,使其能够以充足的活动面对一天的教学工作。此时,可选用带有一定节奏,较为动感的曲目。而在下午阶段,由于人体的生物机能影响,此阶段的精神状态较差,但对于音乐学科而言,在课程设置上,会将其安排在下午。目的在于通过音乐课程激起学生的精神状态,使其在后续文化可学习中能够保持较高的专注度。此时可与清晨阶段选取的音乐类型相同,但需适当增强音乐节奏感的强度、音量等。而到了晚上,工作一天后,需要解放身心,可选用较为舒缓的音乐,以提高睡眠质量。在休闲娱乐时间,可选用更为舒缓的音乐,能够起到解郁的作用。(三)合理选择治疗环境。音乐治疗与心理治疗相似,因此,需要选择合适的环境,以渲染合适的氛围,具体而言,整体光线要较为柔和,且空气质量较好,可适当摆放绿植,带给教师一种更为自然的环境感受。另外,为提高音乐治疗在培训活动中的作用,在播放音乐前,应做好基本的调整活动,尽量使全身达到放松的状态。此外,在进行音乐治疗前,可进行简单的面部清洁,活动面部肌肉,以刺激大脑神经,使其保持较为清醒的精神状态。例如,某中学在音乐教师的培训活动中加入音乐治疗,会定期开展此类活动,并专门安排一段时间进行音乐治疗。音乐播放开始之前,培训人员会带领教师做深呼吸运动,并配以静坐的方式,此种状态大致持续五到十分钟,使教师的心完全静下来,再播放选定的音乐,逐渐融入到音乐的意境之中,舒缓身心,达到治疗的效果。另外,在培训环境的设计方面,会在教师到达前,做好基本的通风工作,使室内空气清新,选用更为柔和的灯光,使教师进入培训现场时,保持心情愉悦,而不是以完成某项任务的心态参与培训活动。不仅使教师培训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还易造成反作用,使其产生烦躁的情绪。

五、结语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其心理精神状态逐渐受到重视,而音乐治疗因其本身的开展形式,对教师缓解工作压力可以实现较好的效果。在实际的教师培训活动中,播放适当的音乐,不仅对教师本身有积极的作用,还可以借此让音乐教师大致掌握此种治疗模式。使其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有效实施,有助于优化学生的心理状态,提高实际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周瑶.非常时期,以“乐”安心———音乐治疗在团体心理辅导中的应用[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20,(10).

[2]唐珍玲.音乐治疗及治疗素材选用的参考因素[J].智库时代,2020,(12).

[3]乔雯.音乐作为心理治疗的方法探究[J].当代音乐,2020,(03).

[4]童一帆.试析音乐治疗在缓解高职学生心理压力中的应用[J].北方音乐,2019,(23).

[5]姜一茗.音乐治疗在我国的现状分析与应用价值[J].绿色中国,2019,(15).

作者:刘凤琴 单位:福建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