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科型小学教师培养特点与启示

时间:2022-05-17 09:08:42

导语:全科型小学教师培养特点与启示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全科型小学教师培养特点与启示

[摘要]美国素来有培养全科小学教师的传统,现已积累宝贵的实践经验,其中密歇根大学安娜堡分校教育学院的培养经验值得借鉴。从招收对象及条件、课程设置、实践教学方面着手介绍安娜堡分校教育学院全科型小学教师的培养现状,发现注重生源质量、课程设置综合化,以及重视教学实践能力是其突出特点,对我国全科型小学教师的培养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美国;安娜堡分校教育学院;全科型小学教师;培养特点

随着教育理念的逐渐更新与课程改革的持续推进,我国日益注重全科型小学教师的培养。湖南省于2006年启动为农村定向培养“全科型”小学教师的专项计划,期望能为农村地区定向培养一批“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的高素质教师,这被视为国内正式培养全科型小学教师的实践开端。随后,浙江省于2011年正式将全科型小学教师培养纳入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中,广西壮族自治区也于2013年开始实施定向培养农村全科型小学教师的政策。尽管越来越多的地区逐渐意识到培养全科型小学教师的重要性,并积极探索有效培养路径,但由于起步较晚、经验尚浅,仍处于初步探索阶段。“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有必要研究并借鉴其他国家或地区的积极培养经验。美国虽未明确提出“全科型小学教师”这一概念,但其小学教师的培养凸显全科性质,培养历史悠久且经验丰富,而素有“公立常春藤”之称的密歇根大学安娜堡分校在全科型小学教师的培养方面取得显著成就。《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的最新数据显示,安娜堡分校的教育学院在全美所有教育学院中排名第八,小学教育专业在全美所有大学的小学教育专业中排名第二[1]。基于此,了解该院的小学教师培养现状与特点,能为我们带来诸多思考与启示

一、安娜堡分校教育学院全科型小学教师的培养特点

在《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U.S.News&WorldRe-port)每一年度公布的“美国最佳小学教育专业”排名中,安娜堡分校教育学院的小学教育专业至今已连续七年名列全美第二,在小学教师培养方面卓有成效。相关数据显示,100%的毕业生在毕业后的六个月内能找到合适的小学教师岗位,并对目前的状态感到非常满意或满意[2]。因此,我们有必要基于培养现状来提炼安娜堡分校教育学院的小学教师培养特点。

(一)注重生源质量为培养出满足

所有学生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小学教师,安娜堡分校教育学院极其注重生源质量,这点能从招生对象及条件上得到体现。一方面扩大招收范围,吸纳潜在人才。小学教育专业以公正平等的姿态面向对小学教师岗位充满热情的来自校内其他学院的转院生和其他学校的转校生,不存在地域、文化、社会阶层等方面的歧视;另一方面规定招收条件,在广纳潜在人才的基础上“优中取优”,确保录取的生源质量。申请者需要符合以下条件:1.对于小学教师工作具有极大的热情,拥有坚定的理想信念;2.准备两封推荐信,一封是个人学业表现推荐信(介绍申请者的知识储备情况、学习耐力等),另一封是个人教学潜能推荐信(介绍申请者的性格特点、工作能力、与人合作能力等);3.准备两篇论文,一篇论文描述申请者最向往的教书环境、最喜欢的学生类型,以及对教学感兴趣的原因等,另一篇论文主要描述申请者与其他人在工作上进行合作交往的经历;4.必须在大学前两年选修通识类课程,并至少修满54个学分,提供如个人成绩单等证明材料。[3]申请通过者从大三起接受为期两年的专业培养。

(二)课程设置综合化

小学教师专业的课程设置具有明显的综合化特点。首先,课程结构凸显综合化。小学教师培养课程包括通识类课程、学科专业类课程以及教育专业类课程(教育理论课程+教育实践课程),通识类课程应修学分为42分,占比约36%;学科专业类课程应修学分为26-36分,占比约22%;教育专业类课程应修学分为49分(其中理论课程占33个学分,实践课程占16个学分),占比约42%。总体而言,三类课程的比重较为平衡。其次,课程内容凸显综合化。通识类课程涉及英语、文学、人类学、社会科学、数学、自然或物理科学、艺术学等[4],重在培养师范生广阔的多学科视野,为其奠定广博的文理知识基础。学科专业课程包括小学综合科学课程、小学语言艺术课程、小学数学课程以及小学社会研究课程[5],涵盖小学阶段各个学科的内容,更强调学习的深度和精度。教育专业类课程针对性强,理论课程重在夯实师范生的教育理论知识,帮助他们掌握教育知识和方法。实践课程旨在将理论知识实践化,提高师范生的教学能力。课程内容丰富多样,涉猎广泛,能实现跨学科跨领域知识的综合化。

(三)培养目标全面具体

培养目标在于为未来培养出怎样的教师提供明确的方向,也在于为教师的培养质量如何提供判断标准,是教师培养环节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安娜堡分校教育学院的小学教师培养目标主要围绕专业伦理、专业知识以及专业能力的培养展开。在专业伦理上,规定九条专业伦理义务,具体内容包括:1.对每一位学生表示关心并做出承诺;2.持续提升自身专业知识与能力,保持个人竞争力;3.确保每一个孩子能平等接受教育;4.尊重差异性和多样性;5.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有自我学习的能力;6.对自己的专业和学生负责;7.理解并谨慎使用教师的权力与权威;8.尊重学生、同事、学生父母或监护人,以及社区成员;9.注重学科主题的完整性,指导学生准确地理解并运用学科知识。[6]教师在理论与实践课程上向师范生解释每一条专业伦理义务,并提供具体案例或经验帮助其加以理解,以期培养对自己的专业和学生负责,并遵守基本的职业道德操守的小学教师。在专业知识上,合理开设通识类课程、学科专业类课程以及教育专业类课程,针对性地培养能承担幼儿园至五年级(K-5)所有学科、承担六至八年级(6-8)部分特定学科,以及独立体教室(Self-containedClassroom)承担幼儿园至八年级(K-8)所有学科的全科型小学教师。在专业能力上,安排师范生参加为期四个学期的实践教学,帮助其掌握基本教学技能的同时,还注重培养其与学生、家长、同事,以及其他社区成员沟通合作的能力。整体上看,安娜堡分校教育学院的小学教师培养目标既强调学术性又强调实践性,既全面又具体。

(四)重视教学实践能力

在实习场地的安排上,由安娜堡分校教育学院统一负责安排,多为该学院的长期合作伙伴。在实践指导的安排上,强调大学教师与实习指导教师合作指导。大学课程导师负责教授教育专业课程理论知识,实习指导教师帮助师范生将理论知识实践化,二者需要就师范生的实习表现定期或不定期进行交流,发挥各自的优势来提高师范生的教学实践能力。在课程的安排上,强调实践课程与理论课程的有机衔接。师范生参与实践教学的同时,需要学习教育理论课程,避免理论知识与教学实践脱节。在时间与任务的安排上,贯穿于大三和大四两个学年,前三个学期以教育见习为主,见习时间会逐渐递增,如前两个学期每周需花费6-8小时进行见习,第三个学期则增加到每周10-12个小时,主要观察所在实习场地的实际运行情况,包括环境、学生表现、教师行为与课程等,并协助指导教师开展教学工作。第四学期开始每周5天的全日制教育实习,实习指导教师将课堂交给师范生。师范生要严格按照所在实习班级的课程安排表进行教学与管理[7],真正体验教师角色的全部责任。可见,安娜堡分校教育学院非常重视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的提高。

二、对我国培养全科型小学教师的启示

目前,我国在全科型小学教师的培养方面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处在初步探索阶段,存在诸多不完善之处,如生源质量较低、培养目标缺乏针对性、课程结构配比不合理、教学实践能力重视度不够等。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安娜堡分校教育学院的小学教师培养经验进行理性思考,并获得积极启示,以期妥善解决我国在全科型小学教师培养方面暴露的问题,进而探索出一条适合我国现实情况的培养路径。

(一)严把招生关口,保证生源质量

培养合格的全科型小学教师首先应做好“源头”工作,即严把招生关口,选择合适的培养对象,保证生源质量。现阶段我国全科型小学教师的培养工作主要由高等师范院校负责承担,选拔条件相对宽松,主要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为录取依据。学生只需要考试成绩达到划定的分数线,且具备身体健康、品德端正、热爱教育事业等条件,就有机会由培养院校择优录取。这种选拔方式难以保障生源质量,容易造成教育资源浪费和人才浪费,进而影响到最终的培养效果。尽管部分院校会增设面试环节进行二次选拔,对学生的形体、语言表达、粉笔字、才艺展示、心理测试等综合素养进行考察,但部分人情因素会使面试环节有失公允,结果二次选拔流于形式。对此,师范院校应注重生源选拔工作,遵循公平公正的原则采用自主招生、入校后二次选拔,以及设立面试环节等多元化招生方式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职业倾向和从教潜质,从源头上严把招生关口。

(二)开发多元课程,均衡课程结构

小学阶段的教育具有启蒙性、基础性和全面性等特点。因此,小学阶段中各门课程之间的关系应是紧密相连的,学科之间的壁垒与隔阂也应当被打破,这就要求小学教师不光要涉猎多个学科领域,掌握多门学科的相关知识,还要提高整合课程资源的能力,学会将不同学科领域的知识主题化、综合化,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全景式教学,帮助学生构成整体全面的知识观。那么,如何帮助全科型小学教师夯实广博的知识基础和提高跨学科教学能力,培养课程显得至关重要。在学术性方面,积极开发多元化通识类课程和学科专业类课程,提供夯实的文理知识和精深的专业知识。在师范性方面,积极开发教育专业类课程,提供从事教育工作应当具备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等专业性理论知识,并提供教学实践的平台指导教学能力的提高。值得注意的是,应确保三类课程各自在培养课程中所占比重相当,实现课程结构均衡化。

(三)贴近现实需求,完善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对全科型小学教师的整个培养活动具有规范与导向作用,影响其培养规格与发展方向。培养目标越明确细致,越贴近现实需求,在培养过程中的指导性与操作性越强,最终的培养效果就越好。若想培养出合格满意的全科型小学教师,培养目标要牢牢贴近现实需求。反观我国全科型小学教师的培养目标多为宏观层面的笼统强调,缺乏较强的针对性与可操作性,且对于现实需求的考虑欠缺,以致培养出的全科型小学教师难以达到预期效果。对此,我们首先应当认识到我国培养全科型小学教师的现实需求,即基于缓解农村小学师资问题的需求、基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综合化的需求、基于小学阶段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需求以及基于接轨国际教育的需求等。其次应当立足于我国的国情与现实需求,找准培养定位,将全科型小学教师的培养目标进一步具体化、细致化与明确化,以期为高素质专业化全科型小学教师的培养提供针对性指导。

(四)重视实践教学,提高教学能力

实践教学是教师培养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却往往亦是最易受到忽视的一个环节。之所以最为重要,在于实践教学是促进师范生将在校所习得的理论知识实践化的有效途径。通过实践教学这一环节,师范生能以教师的身份亲身体验真实的教学环境。在真实的教学环境中,师范生会不断碰到真实的教育问题,也会不断运用所掌握的相关理论知识来解决真实教育问题,并进行反思与总结,最终生成教育智慧,教学能力也会有所提升。之所以最易受到忽视,又在于教师培养过程中“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严重。培养院校注重相关理论知识的传授,却忽视实践能力的提高,安排的教育见习和教育实习时间较短,学生参与实践的机会与活动相对较少,造成理论与实践脱节。因此,在培养全科型小学教师的过程中,要意识到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延长并合理安排见习和实习时间,丰富见习和实习内容,尽可能为师范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指导其更好地将理论知识实践化。

三、结语

随着小学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传统的单科型小学教师已难以适应现实的需求,高素质专业化的全科型小学教师成为时代之需。然而,目前我国全科型小学教师的培养仍处于初步探索阶段,尚存些许不足。通过了解并借鉴安娜堡分校教育学院的培养经验,以期能为我国全科型小学教师的培养带来一些积极思考与启示,进而找出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本土化的全科型小学教师培养方案。

作者:严奉英 单位:湖南科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