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教学课程思政探讨
时间:2022-10-30 03:29:24
导语:高校体育教学课程思政探讨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高校公共体育课程作为高校课程体系中的一环,对于实践新时代高校课程思政具有重要的作用。文章基于对新时代高校体育教学课程思政的融入性与挖掘性的特点分析,探讨新时代高校体育教学课程思政的建设理念、实施路径以及实践保障,以期对我国高校体育教学课程思政的建设有所裨益。
关键词:新时代;体育教学;课程思政;理念与路径
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1]为我国高校实施课程思政指明了方向。高校公共体育课程作为高校课程思政体系建设的一环,对于贯彻落实课程思政、实践三全育人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高校公共体育课承担着培养大学生体质健康、思想教育及品德教育等素质全面现代的大学生的重任,[2]如何把握高校体育教学课程思政的特点,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到高校体育教学、课程建设当中,如何实践与保障高校体育教学课程思政的实施,成为当下实践和落实高校体育课程思政的紧要课题之一。本文正是基于此,对新时代高校体育教学课程思政的特点、建设理念、实施路径以及实践保障进行分析,以期对我国高校体育教学课程思政的建设有所启示。
一、新时代高校体育教学课程思政的特点
在高校体育教学中要实施课程思政,首要问题是厘清课程思政是什么、如何建设课程思政等问题。[4]认清体育课程思政的特点是开展体育课程思政的重要前提。[5]在体育专业知识教育过程中“融入”和“挖掘”思政资源是开展体育课程思政的特点。其目的是培养素质发展全面的“人”,这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一致。体育教师的育人、课程的育人不是零散的,而是系统的;不是无意识的行为,而是教师自觉的行为;不是自发的,是有组织的。(一)体育课程思政的融入性特点高校体育课程思政侧重在体育教学中融入与体育各专项课程知识、体育人物、体育历史事件等内容密切相关。思想政治教育要素充分体现在体育课的教学组织和方法中,发挥学生在学习当中的主体地位,反映在教师的教和学生学的活动方式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运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和变换练习方式以加强体育教学的应用性、趣味性和有效性。[6]如在体育教学理论中介绍中国女排爱国、拼搏、将压力转变为动力等体现体育精神的思政元素。(二)高校体育课程思政的挖掘性特点体育教学课程思政是对体育教学知识中蕴含的思政理念挖掘,也是思政元素在体育专项中的融入,是隐性的思想政治教育。体育课程思政要将思政课的内容有技巧地搬入体育教学课程之中,形成思政教学内容与体育教育知识教学内容相得益彰。唯如此才能促进学生体育素养的提高,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二、新时代高校体育教学课程思政的建设理念
(一)立足学生做到全面融入。体育教学课程思政建设要融入培养方案、教学计划、教学设计之中。首先,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应与思想政治教育理念融合,在设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过程等环节嵌入思政教育元素,强调要求和规范。其次,体育教师授课内容应与不同运动项目中的体育精神、文化等内容相融合,使体育教学内容得到延伸,激发学生兴趣。再次,科学、合理的安排体育理论课程的教学比例,增添体育教学内容,添加体育人文相关理论,强调在体育教学中体育精神与文化的渗透。(二)立足课堂增强教育效果。课堂作为体育教师实施教学的主要渠道,应当充分利用。在课堂内容设置中要充分体现体育教学中的内容,满足学生需要层次,符合学生成长规律,注重“技德合一”。在课程设计中要采用变化多样的教学模式,引入具有实践性、拓展性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给予学生更多的话语权,让学生在实践中分析和思考,在认知、情感、态度等方面得到积极发展,实现德育的提升。(三)立足课外丰富德育形式。体育课程的特殊性在于学生乐于利用业余时间参与到体育锻炼当中,能够有效落实学生德育培养。[7]首先,建设体育类学生社团,加大学校体育文化的宣传,让不同专业的学生能够参与进来,感受体育运动所带来的魅力,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其次,围绕“走下网络、走出宿舍、走向操场”主题,将不同形式的体育锻炼活动融入于拓展学生素质内容之中,加大“三走”活动宣传和落实,积极开展大众体育活动,将体育锻炼与思政教育有效结合。
三、新时代高校体育教学课程思政的实施路径
(一)利用各种契机将体育教学和爱国主义教育相结合。在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过程中,体育赛事这样一个受到高度关注的事件,如果能够将其巧妙运用,将会使其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的载体,提升大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体育教育工作者要善于挖掘体育中蕴含的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在教学过程中善于发现和利用各种契机,结合教材的特点及学生的具体表现,用生动活泼的形式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寓教于乐的主题教育和形式多样的活动,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体育教师可以在适当的环节采用榜样激励的方法以及评比的方法。同时,体育教师要及时总结、勇于创新,不断优化活动形式,增强爱国主义教育的时效性和实效性。“女排精神”的教育作用,可以在将体育教学和爱国主义教育相结合的过程中得到充分体现。很多学生认为在进行排球、篮球等项目基本技术练习的时候比较枯燥,甚至产生抵触情绪。因此,体育教师在讲授技术动作的同时,还应通过适当方式给学生讲解上世纪80年代中国女排获得“五连冠”的过程如何体现出了拼搏进取,女排队员们如何战胜训练和比赛中的一切困难,为祖国赢得荣誉。学生们会把中国女排作为榜样,结合自身在练习时遇到的具体情况,进行对比和思考,进而形成在态度、作风、品德等方面的唤醒、感召,发挥“女排精神”的激励作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群众游行是很多学生关注的热点,刚刚第十次夺得世界大赛冠军的中国女排压轴亮相花车游行,体育教师可以将这一时效性很强的素材,用于对学生进行评奖、表彰的环节,通过对“女排精神”的高度肯定和赞扬,让学生把近期目标和长期规划结合起来,志存高远,把为国争光作为强大的动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二)有效发挥体育教学自主教法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有效发挥,需要基于对学生的充分了解,特别是要对学生实际思想状况进行综合分析和准确判断。在每个教学环节中,采用何种教法,要与学生身心发展相适应,进而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在对同一技术动作进行练习的过程中,采用不同的方法,达到的教学效果也有差别。如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将学生分小组进行技术动作练习,完成相应练习任务,并要求学生进行相互的点评。学生之间会对技术动作进行讨论和思考,交流彼此对技术动作的了解和认知;同时,小组练习可以增强学生之间的凝聚力,增进彼此的交流与感情。(三)充分重视榜样的作用。作为整个教学过程的领导者与组织者,体育教师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为了顺利推进体育教学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加强体育教师队伍的思想政治建设,提升教师的思想政治理论水平,培养教师良好的道德素质。1.真懂真信,秉持政治信仰教师在自己真懂、真信的基础上,要在课堂上理直气壮地向学生传授政治信仰。面对中国运动员培养模式问题,唯金牌论、运动员退役后生活保障等问题,教师要有扎实的理论储备,并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政治信仰,和祖国利益保持一致。教师应做表率,在课堂上要以证明引导灌输为主,在讲台上始终如一,不忘初心,“唱响主旋律”。2.率先垂范,发挥标杆作用只有教师自己成为有思想、有人格、有高度的人,学生才会觉得这样的老师是值得信服的人。作为体育教师要严格自律,以身作则,始终保持旺盛的求知欲和学习精神,努力学习体育专业以外的知识,成为终身学习的践行者,不断用新的知识和技术武装自己,努力汲取一切有益于融入课程思政的新知识和新理论。在体育教学活动中,体育教师做到言行一致,使学生始终以教师为标杆,从而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至体育教学的全过程之中。[8]除此之外,还可以发挥学生榜样的作用,“典型示范”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方式之一。体育教师要善于发现适合作为榜样的同学,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则渗透在这样互助合作的过程中。(四)运用多种新媒体传播手段,增强课程思政的多元性。近年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的创新倍受关注,而新媒体新技术的运用无疑是众多创新实践中非常有效的一种方式。新媒体发挥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一方面教师可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新媒体内容、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另一方面充分利用新媒体新技术的展现优势与交互优势,提高了思政课教学效率和质量。新媒体手段的运用,有利于实现强化价值引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三位一体”的教育教学目标,使课堂主渠道作用得以充分发挥,在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各环节贯穿思想价值引领。鉴于现今新媒体的广泛应用与深刻的社会影响,新媒体应该成为课程思政的第二课堂。体育教学思政课程应打造“新媒体+思政教学”的新模式,进一步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展现课堂教学魅力,开展线上+线下的混合教学形式。如基于VR技术的软件课程,可以让学生身临其境学习体育知识,体验现实环境不允许的体育竞技,现场观摩重大体育赛事,感受体育精神。同时,可以有效运用新媒体帮助体育教学打造惠及全社会的现象级传播。学校运用信息网络媒体中心,调动一切宣传资源和通道。一些精品课程,精彩赛事以公开课形式直播,学校全媒体中心通过网站、官微等平台着力宣传成效,创作课程思政系列微课堂、微视频,在网络新媒体平台进行广泛传播。
四、新时代高校体育教学课程思政的实践保障
(一)加强政策支持,做好顶层设计。高校领导应加强对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顶层设计,制定明确的“时间表”和切实可行的“路线图”,给予组织、经费、激励等方面的保证。从顶层设计层面,学校要有氛围,体育教学部门要有特色,体育教学要有特点,体育专项课程要有品牌,讲授要有风格。从成果方面的,课程的成果———成果要可固化,人的成果———教师要有榜样。具体落实上,校领导在具体体育课程思政课程活动举办上要亲自牵头,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召开体育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工作推进专题研讨会等,出台专门实施细则,全校多部门联动。如上海体育学院“体育强国”的课程,根据办学定位和学科专业特点,突出体育专业特色而开设的。采取校长负责制,校党委宣传部、思政教研部具体实施,学工部和各二级学院协同配合,旨在实现“思政课程改革”与“课程思政改革”的结合,体现“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理念,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尝试、新突破。系列课程特邀奥运冠军、著名运动员、国家队主教练等,围绕中国体育发展,以座谈访问的形式进行。中国兵乓球队“冠军是怎样炼成的”专题座谈,介绍了乒乓球人才选拔的标准、国家队队员的生活管理与思想建设、中国乒乓球何以长期“称霸”等内容。对增强学生的国家荣誉感、集体荣誉感、使命感,青春拼搏为祖国繁荣贡献力量,都具有极其亲切和震撼的效果。(二)完善师资队伍建设,保障课程思政建设。课程思政重在建设,教师是关键,教材是基础,资源挖掘是先决条件,制度建设是根本保障。只有充分发动和组织教师积极参与,才能促进课程思政的全面建设和发展。[9]加强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首先要加强体育教师队伍思想建设。[10]一段时间以来,部分教师在教学中注重知识与能力育人,而弱化了思想育人,体育课程思政就是加强体育思想育人的具体途径。要加强体育课程思政建设,必须具有较强的改革意识,发扬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在实践中创造出富有成效的体育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其次要建立一整套可持续的教师队伍培训机制,以讲课、专题报告、专家顾问团等多种形式,全面提高教师教学改革能力和教书育人本领。如上海大学策划“大国方略”“创新中国”等11门课程思政通识课,对不同专业教师讲述了课程思政的设计理念,指导教师如何把专业课思政化。(三)优化课程教学,实现课程思政内容体系科学化。通过建设无缝融入的渠道,把思政教学的价值观无缝融入到公共体育课程中。在公共体育课堂开展课程思政,其中关键是要在思政的价值观引领下制定教学目标,优化教学内容和改进教学方法,建立科学的内容体系。1.帮助学生深刻理解“体育强国梦”与“中国梦”紧密相连新时代是“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11]曾指出,体育强国梦与中国梦紧密相连。[12]中国梦在体育领域的具体反映,就是体育强国梦。要让学生深刻认识到,中国体育的发展不仅关系到运动员个人的得失,关系到某个体育项目的兴衰,更是与国家形象的塑造、民族精神的展现密不可分,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紧密相联。2.将文化与知识蕴涵于体育历史与理论之中体育历史发展悠久,古代教育中“射、御、舞”中就是德育、美育在体育教育的体现。可以说,体育是文化的延伸,是开展德育、美育的基石,是体育教学组成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体育理论课是对体育理论、健康、心理等综合性知识讲授。体育理念与运动技巧随着科技、社会发展而更新、改变。因此,理论课的讲授要运用多种形式,让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同时,养成健康、积极、向上的生活理念。3.围绕体育锻炼传递体育精神体育精神中蕴含的关爱与尊重、友谊与团结等精神内涵对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至关重要,而学生在参加体育训练和比赛的过程中培养起来的规则意识,更是使其成为优秀公民所必需的,有利于推动社会的文明与进步。因此,体育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如何开展体育运动,更要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中将体育运动所孕育的体育精神深入细致地进行挖掘。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体育培养学生意志品质和人文精神的重要作用,才能进一步深化体育教学改革,才能使中华体育精神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发扬。(四)改进评价体系,驱动课程思政改革。高校现有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对体育课程思政的特点体现不够,需进一步完善,以便更好地发挥评价指挥棒的作用。[13]针对教师的考核评价方面,以学生掌握运动技能和身体素质测评为主的单一考核体系向“心理健康水平、社会适应程度”等育人效果的评价指标延伸是完全可能的。而且,体育课程思政的融合模式是将教师立德树人能力方面的评价内容与体育专项技能、体育教学方法手段等考核评价指标的有效结合,具体指标内容包括思想政治教育水平、育人态度与效果等。[14]通过明确指标体系,引导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观的运用,突出课程思政的导向性和驱动力。针对学生的评价考核方面,评价标准主要由大学生的体育技能能力与心理成长发展两部分组成,在对“体质健康、体育知识技能”等传统实操实践内容评价的基础上,融入“思想道德、素质修养、情感态度”等心理和价值观方面的评价指标,构建“绩、勤、德”等多维度、全方位的评价体系,实现操作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有效结合。
作者:王耀东 杨卓 单位:1.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体育教研部 2.北京城市学院体育教研室
- 上一篇:高校体育教师心理资本属性研究
- 下一篇:普通高校体育教师素质构成分析
精品范文
10高校网络安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