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有效途径探析

时间:2022-03-12 03:39:08

导语: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有效途径探析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有效途径探析

[摘要]在我国现阶段的现代化农业发展中,乡村教育起着导向作用,可以有效刺激经济增长和改善社会环境,既能很好地提高农民的文化修养,还能将优秀的农村文化传承延续。探讨和研究影响农村幼师发展的问题,结合乡村振兴战略来找出解决现阶段问题的有效途径,对夯实农村幼师团队结构、增强幼师专业素养、提升农村园所保教水平、稳定园所办学质量有着积极意义。

[关键词]乡村振兴;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途径

一、问题的提出

2018年2月,《中共中共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提出:“优先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发展农村学前教育,统筹配置城乡师资,并向乡村倾斜,建好建强乡村教师队伍”[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办好学前教育、实现幼有所育,是党的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党和政府为老百姓办实事的重大民生工程,关系亿万儿童健康成长,关系社会和谐稳定,关系党和国家事业未来[2]。现阶段的农村幼儿园在各级各类行政部门的经济和政策帮助下,在保教水平上有了显著改进,幼儿教材、游戏材料等教育物资有了基本保证。依靠教师招聘、免费师范生分配等手段,师资团队也在不断扩充。本研究为探讨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选取Y市部分农村幼儿园教师作为研究对象,发放调查问卷165份,回收147份(有效率为89.1%),调查中发现愿意扎根农村的有59.86%,选择离开农村的有40.14%,许多老师觉得自己的事业是“一眼望到头”,认为幼教在农村没有好的职业前景,有限的条件导致自身的核心竞争力难以发展,特别是农村地区教师的编制问题非常严峻,编制内的教师只有31.29%,编制外的教师群体占68.71%,且由于待遇等原因造成现阶段大部分幼儿教师流动性较大,对于乡村幼教队伍建设也是严峻的考验。所以,探讨和研究影响农村幼师发展的问题,结合乡村振兴战略来找出解决现阶段问题的有效途径,对夯实农村幼师团队结构、增强幼师专业素养、提升农村园所保教水平、稳定园所办学质量有着积极意义。

二、影响农村幼儿教师发展的问题

现阶段农村幼师遇到的专业化发展问题主要都是来自自身对于幼教事业、农村条件的主观价值推断。作为一个深受社会影响的人,幼师的发展会被许多因素影响,内部因素包括自身的文化层次、薪资待遇、职称评定等,外部因素包括当地自然环境、园所管理理念、居家出行的方便程度等。本文主要介绍以下四种共性问题。(一)师资流失快,职业认同低。当前农村幼师的流失速度日益加快,尤其是一些偏僻、贫困的地方。岗位的缺失会影响到幼儿园正常的一日生活活动,既难以让农村幼儿享受稳定的教学,又逐步拉开城乡教育距离,加剧目前我国城乡发展不均衡的现状。城市幼儿园一班配有“两教一保”三位老师,农村幼儿园在教育教学师资已经奇缺的情况下,保育员更是难以配备,从而会出现一位教师带班、无暇实施保育、幼儿照看不周、安全隐患不能及时发现等问题。教师在如此高的教学频率下也难以潜心钻研教学,只能走马观花、浅尝辄止。工作强度高,辛苦付出却得不到相应的工资待遇和社会尊重,从表1中可知,68.71%的教师在体制之外,五年内工作的教师达85.71%。特别是肺炎疫情发生后,体制内外的待遇差距特别明显,造成他们的职业认同感较低,职业倦怠慢慢侵蚀着“单打独斗”的幼师们,他们开始对自己选择的幼教事业产生动摇,自己本身作为教师的自豪感和使命感也逐渐消失,本应享受的国家福利政策却因地域差异难以得到。(二)城乡存差异,资源不均衡长久以来,城镇和农村一直处于双轨发展,由于经济的不均衡发展,城乡在体、卫、艺、教等方面存在着沟壑一般的距离。基础设施和医疗保健资源的缺乏更是让农村人民的生活质量处于谷值,难以满足正常生活需要。纵观全国,大部分的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都集中在城镇。特别是农村幼儿园教师的师资总体不平衡,由表2可以看出,仍有23.81%的教师没有获得教师资格证,68.71%的教师没有编制。愿意扎根农村的有59.86%,选择离开农村的有40.14%,每年的教师队伍有着“少进多出”的趋势,流动性较大,许多新教师刚积累一定的工作经验就以各种原因离开,这也是农村幼教发展路上最大的“绊脚石”。(三)发展条件差,学习机会少。幼儿教师身在农村,平时的活动轨迹和学习空间都是固定、死板的,网络设施落后,缺少学习资源,阻碍了教师的专业成长。通过调查了解到,农村幼儿教师工作以后外出培训的机会不多,74.83%的教师近三年参加培训的机会较少(见表3)。长此以往,许多教师就“适应”了井底的世界,安于现状,缺失了增强教学能力的主观愿望,不学习随着时代改变而进化的新鲜教育理念,在身心方面都缺少内驱力。(三)综合园内因素,认同感不强。综合园内因素,主要从园内文化状况进行调查。每一所幼儿园都有其独特的文化特征,但这一点也往往是一个共性问题。从调查了解中发现幼儿园的教师合作文化中,自然合作占56.46%,人为的合作占21.09%,也有22.45%的单打独斗的个人主义和派别主义(见表4)。调查中发现,大多数老师对其所在幼儿园的具有活力、积极认可、公正公平、人际和谐和充满感情较满意,但是也有12.24%的幼儿老师反映工作中感到有压力,这部分原因可能是学历、职称、收入、职业喜好、个人健康等。教师对幼儿园的感受和情感判断直接影响了对工作的投入,因此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是很有必要的。同时,我们还对幼儿园领导的风格进行了调查,44.89%的调查者认为自己的领导是属于民主人性化的,但是也有一些领导属于权威型、专制型,甚至还有极个别属于放任型。存在的少数也往往是影响教师职业发展的原因之一。

三、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乡村振兴战略中明确指出要重点抓好乡村教育,尽快尽好地完成人才培养。在我国现阶段的现代化农业发展中,乡村教育起着导向作用,可以有效刺激经济增长和改善社会环境,既能很好地提高农民的文化修养,还能将优秀的农村文化传承延续。早在2015年中共中央颁布的《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指出到2020年,要努力造就一支素质优良、甘于奉献、扎根乡村的教师队伍,为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提供坚强有力的师资保障[3]。旨在改变现状,帮助乡村教师形成“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宏观局面,为乡村教师队伍的建构培养指明了方向。笔者现以乡村振兴战略及《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为基础,结合农村幼师现状,提出四点专业发展优化途径。(一)更新奖励机制,优化教师条件。在物质层面上看,应更新出以乡村教师为受众的奖励机制,从提高教师薪资收入和拓宽教师发展渠道为主,力求落实国家每一项福利举措,让教师们自信、自豪、有底气。在精神层面上看,要表扬教师立足农村,因地制宜的教育教学成果,通过宣传先进事迹、半日活动参观等形式,增强农村民众对于幼师的认可度。根据各个农村当地的情况,设置灵活、公平的评优晋升制度,帮助勤恳付出的一线教师崭露头角,让广大的农村幼教工作者燃起前进的斗志。比如在职称评审方面可以科学改进职称评审方法,实行评聘分离,科学设岗、动态管理,合理调整评审条件和标准,实施多元人才评价模式,根据教师自身能力特点,结合不同科目的不同特征,对相应的教师提出能力方面的要求[4]。在学历提升方面,目前大部分幼儿教师具有大专学历,各地方要认真调研教师队伍现状,科学制定符合本地教师发展的规划,采取有效的激励措施,鼓励和支持教师参与学历进修。针对农村教师压力大的情况,相关部门应时刻关注教师的心理状态,教育主管部门和幼儿园应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及时疏导不良情绪,关爱教师心理健康,真正让每个农村教师都能体验到不亚于城市的待遇和权益,增强大家的职业幸福感。(二)创新培训和学习模式,提升教学能力。推进农村幼儿园教师培训计划。贯彻实行政府组织的国培、省培计划,改变传统的培训方式,做好多元培养模式,采用教师城乡交换、自主访学、县管校聘、线上交流等形式,全力帮助农村幼师提升专业素养。在现代“互联网+”的大趋势下,应积极鼓励教师采用MOOC、SPOC等网络课程进行教学,适当利用一些现代化媒体开展活动,改变传统课堂模式,使用以学生为主体、积极自主的探究式学习方式。《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提出,建立幼儿园园长和教师培训体系,满足幼儿教师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需求。幼儿园园长国培项目要注重调动乡村园长专业发展的积极性,增设教育教学理念与管理艺术培训内容,在园长发展的不同阶段以科研为抓手,激发其专业发展的积极性,努力形成一批专业能力强、管理方法好、人格魅力高的园长队伍,为乡村幼教发展助力。推进学前教育师资能力提升平台建设。推进高校专业教师与园所学前教育师资能力提升平台建设,打通高校和园所的合作交流通道。简单的知识或技能的提升已经不能适应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从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来看,还需要有专业引领的园本教研活动的组织学习。通过高校教师与园所幼儿教师,园所幼儿教师与园所幼儿教师之间交流合作的相互作用、教育教学实践的集体提升来促进教师的职业认同和师德发展;通过深入的交流、合作与协作,分享重构理论与实践,实践与实践之间的教育教学经验,从而达到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和专业知识的增长。逐步增添问题式的互动教研、课题式的互动研讨、视频案例剖析等内容,在分享、交流、持续等更开放的教学反思活动中,带动农村幼儿园研讨的氛围,进一步推进农村幼儿园学习型组织建设,提升农村幼儿教师的实践智慧[5]。(三)抓牢本地师资,引进新鲜血液。乡村教师是农村教育发展的核心,业务能力强,品德素质高的青年教师血液的加入更能激发教育活力。新进乡村的教师大部分都是长期生活在城市里或是小时候就离开农村,习惯城市高速运转的生活模式的年轻人,他们突然来到陌生的乡村,加之在衣食住行方面还和城市大相径庭,导致心理落差大,难以适应农村生活。首先应增强教育行政部门与幼儿师范院校的合作联系,开拓培养模式,切实稳定开展乡村幼师定向培养计划,制定契合地方特色的培养方案,如盐城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20年为响水县教育局实行的校地联合、量身定制的定向招生、定案培养、定向分配的“三定”培养模式,除了严格按照原有人才培养方案执行外,还结合响水目前实际情况,制定响水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同时通过努力寻找农村优质幼师生,积极争取与幼师学校的实习联动,让更多在校生体验乡村教育特点,要优先选择热衷幼儿教育、愿意长期留在农村的教师加入队伍。其次,在农村本地学校毕业的专业老师也可设置定向委培计划,集中培训、考核,择优录取,确立符合当地条件的就职培训模式,形成住农村、教农村、改变农村的教师发展方向。(四)组织多彩活动,增添生活乐趣。大部分职业者在工作时间是严肃、认真、紧绷的,但是在休息时间可以很好地放松自己,随心所欲地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但教师不然,在下班时间教师仍需遵守教师行为准则,保持良好的教师形象。农村幼师本身的工作就比较繁琐,加上如此收敛自制的生活状态,会让他们的生活索然无味。因此,园所可以定期在园内外开展形式多样、内容充实、有创意的集会或志愿活动,不但丰富了教师的课余生活、放松他们疲惫的身体,也能很好地利用家长、社区资源来展现良好的园所风貌。让幼儿园成为孩子成长摇篮的同时,也变成幼师展现生命活力、农村居民联谊欢聚的的平台。农村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还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探索。

乡村振兴战略为农村学前教育指明了方向,对幼师的专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乡村一线教师在发展过程中仍面临着许多困难,我们要认清教育形势,从农村本地情况出发,因地制宜地选择优化路径。在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冲刺阶段,幼教人定会扎根乡村,化育栋梁,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幼苗的茁壮成长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EB/OL].(2018-09-26)[2020-12-01].

[2]新华社.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J].基础教育参考,2019(1):79.

[3]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人事处.精准施策,让乡村教师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J].人民教育,2016(16):30-33.

[4]曹静.积极心理学视野下提升教师主观幸福感的策略研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1):48-50.

[5]陈志强.基于互联网的农村学前教育师资能力提升平台构建———以福建省为例[J].河北函授大学学报,2016(16):146-147.

作者:朱明 周鹏 单位:1.盐城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2.盐城经济开发区步凤中心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