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高职院校艺术专业教师水平提升

时间:2022-12-04 11:31:37

导语:中高职院校艺术专业教师水平提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中高职院校艺术专业教师水平提升

【摘要】在各中高职院校中,艺术专业教师在其岗位上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很多艺术专业教师在工作过程中,对其自身艺术专业水平提升却不够,甚至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分析其原因,是教学内容的限制、工作任务繁杂、生活重心转变等多方面压力造成的。但对于“寒窗苦练十几载”的艺术专业教师来说,这种压力导致的遗憾不应该成为一种普遍现象,而且从学校的课程设置来看,无论是专业艺术教育还是公共艺术教育,教师保持自身的艺术专业素养都是非常重要的,这也是教师教学能力的体现。针对此类现象,作为中高职院校的艺术专业教师,我们应该寻求突破,打破僵局,为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做出积极的行动。

【关键词】中高职院校;艺术专业教师;艺术水平;专业提升

艺术专业教师在中高职院校的很多领域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院校中兼具艺术气息和人文主义色彩的一群人。但长久以来存在着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即很多艺术专业,如声乐、钢琴、舞蹈等方向的教师,在工作几年或多年后,原本苦练多年的专业技能就停滞不前了,甚至除了上课时涉及到的知识面,相关艺术技能和素养都已“荒废”,更别提在专业上有什么提升或收获了。笔者通过观察分析,认为造成该现象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一是受教学内容限制。艺术专业教师在本科或研究生时期所学习接触的内容,基本覆盖了艺术的各个方面,而实际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受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教材内容的限制,教师只需用较少的艺术专业知识来进行教学就足矣。如果讲授内容太过于专业和深入,该专业的学生无法迅速接受和吸收,也是完全没有必要的。例如,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上声乐课的时候,在讲授歌曲的旋律、节奏、音准、歌曲背景及内涵等基本信息后,基本都以大班教学和小组教学的方式来讲授歌唱方法和技巧,教师很少有时间和机会针对个人进行指导和点评。因此,教师似乎没有必要对自己的艺术专业技能和技巧投入更多时间和精力,“学无用武之地”,大抵如此。

二是教学工作繁忙。在实际的教育工作中,教师的工作重心除了必须的教学任务,还有大量其他的事务。如担任兼职班主任,每天有大量的学生工作等待处理;担任课题负责人或成员,履行日常相应职务;参加会议、培训等,需要出差履行任务;组织或参加学校的各类艺术活动;参加教学比赛,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撰写相关的教学反思文件及论文;兼任行政职务的教师的日常事务更是繁杂,不一而足。对于艺术专业教师来讲,单纯留给自己提升自我的时间就不多了。

三是个人生活变化。对于很多人来说,工作也改变了个人原本简单的生活轨迹,大家从学校这座象牙塔里步入社会的滚滚红尘中去,婚姻、育儿、人情来往等等增加了生活中许多甜蜜的烦恼,个人时间变得零碎而珍贵。更主要的是,诸事繁杂,除非是发自内心的极度热爱,生活重心的转移会使大部分人不再有在学校时那份平静的心境,能静静地琢磨自己的所学专业,思考如何巩固甚至精进的问题。其实,学校对现任教师的个人专业水平高低与进步与否,并没有作出硬性规定,在学校的日常工作中,这种专业技能一般属于“无伤大雅”或“锦上添花”的性质。但笔者认为,这对于教师本身来说,却是一种自身资源的浪费。众所周知,从事艺术专业一般要从小开始,进行长达十几年的学习,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和财力,而一旦进入稳定的工作后,艺术技能就此停滞甚至荒废掉,对于过去十几年的努力来说未免也太草率了些。艺术专业与普通文化课的学习是有所不同的,对于艺术类技能来说,没有赋予时间和精力就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当把个人技能放下一大段时间后,再想捡起来,就要耗费成倍的时间,还要忍受“求助无门”的困境。诚然,并不是所有从事艺术学习的人都会成为艺术家,但谁说读书就一定要读“有用的书”?从长远来看,多读“无用之书”对于人生的发展更有益处。对于综合类院校的艺术专业教师来说,虽然学校对于教师的艺术水准并无硬性标准或要求,但是从长远来看,作为一名承担着专业艺术教育和公共艺术教育任务的中高职院校教师,时刻保持自身的艺术专业性,是非常有必要的。首先,专业艺术教育课堂与其他学科的教育课堂有一个最大的不同,就是艺术专业教师在传授基本的学科知识之外,还要随时为学生亲自示范。示范的准确与否将直接影响学生的理解、模仿以及学习效果。

好的示范与不准确的示范在教学效果上是失之毫厘、差之千里的区别。更有甚者,当学生对于错误的示范形成印象、养成习惯之后,会产生扭曲的艺术审美观念,无法分辨哪些是好的、正确的艺术表现。这不仅仅是这门课的失误,还会对学生的后续学习、工作产生长远的不良影响。而此后学生若想纠正既有的错误观念,又是一个事倍功半的过程。艺术专业教师的专业水平不仅仅体现在所谓的弹、唱、跳等外在表现形式和专业技法上,还体现在其审美水平上。多年的艺术浸淫使得艺术专业教师有着较为深厚的艺术修养与实践经验,使他们具备了较为专业的艺术审美水平和能力。这些独特的能力在综合类院校的公共艺术教育课堂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教书育人方面,艺术教师和其他教师是有共性的,但同时,艺术教师也有其个性要求。在公共艺术教育中,艺术教师针对没有艺术学习基础的文科、理工科学生特点,在着力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同时,激发学生关注艺术、走进艺术、理解艺术的思维意识,对学生思想、情感、创造力、想象力以及人文素养的培养具有积极作用。艺术专业教师也不能单纯依靠“吃老本”来进行基本教学内容和知识的输出。时代在发展,艺术作品和理念也会随时代的变化而变化。不停地吸收艺术领域最新的资讯,了解最新的作品,接受最新的理念,这是艺术专业教师本该关注的分内之事。将自己吸收到的艺术信息转化到课堂上,促使学生更多地关注、了解艺术,也是中高职院校艺术专业教师的应尽义务。如何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和能力,对于每一位中高职院校艺术专业教师来说,都是一个值得认真探讨的问题。在纷繁复杂的日常工作中,时刻保持“不忘初心”是应对这一问题的必要前提。这颗“初心”并不是指把艺术教育看作一种技术性的训练或培养“艺术家”的方式,而是指要始终保持对于艺术这一学科的热忱和激情。因为只有始终怀有这份真诚的情感,才不会在复杂长久的教育工作中将其轻视、遗忘,才会在教育工作中,言传身教地把这样的学习和工作态度传递给学生,从而事半功倍地达到我们艺术教育的目的。具体而言,就是要在日常生活中,平衡好工作与生活的关系,为自己创造机会,暂时放下繁杂的诸事,静下心来,在宝贵的独处时间里与艺术进行一次交谈和对话。像是重新回到单纯的学生时代,除了充实的学习,就是不停的练习,目标坚定,心无旁骛。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能会发现,对于某个上课讲授时不顺畅的点突然有了更深的理解;对于自身示范时学生表示疑惑的技法有了更清晰的解释;对于某个学习方法的传授有了更简洁明了的讲授方式……总之,这一小段时间,不仅仅是巩固、提升自己专业技能和方法的时间,同时也是认识自我、反思自我的过程。

相同专业的同事之间互相研讨、互相评价也是非常行之有效的方式:对最新的、最前沿的好作品进行讨论、学习,人为地创造小范围的艺术交流环境,以环境带动相同专业同事之间互相模仿、互相监督。教师可以自学一个新作品,在彼此约定的时间集中展示。以笔者所在的学校为例,甚至可以利用学校的力量举办一场艺术教师专业展示晚会,从预备阶段、准备阶段到彩排阶段、正式演出阶段,整个院系都被沉浸在“艺术的海洋”里,教师们努力准备节目,提升自我水平,学生们也深受感染,相应的,艺术课程上课及作业完成情况有了显著改善。此外,活动还使学生加深了对相关课程的努力和思考程度,针对相关问题来请教老师的现象也多了起来。在这台准备时间较长的晚会之后,老师们纷纷表示,期末考试中学生的艺术专业课程考试水平比之前有了很大提升,这也是得益于晚会带来的“周边影响”。除此之外,在社会上,各中高职院校等都会举办一些专业的艺术比赛,有的是只分专业,有的是在专业内细分为高职组、本科组、研究生组、教师组等等。在校内一般有指导学生比赛的教师团队,但很少听说有人以教师的身份来参加这种省级、国家级的大型艺术比赛。相对于其他专业的教师来说,这是除了参加教学比赛这一提升自我的重要途径之外,另一个为个人、为集体挣得荣誉与知名度的重要途径。

不得不说,这种社会性的艺术比赛活动很有潜力可挖。诚然,参加比赛是一个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的过程,但从另一方面来说,这也是驱动个人不断向前进步的外在动力。据我了解,很多教师并非没有参加比赛的想法,但更多的还是因自己的畏难情绪、怕拿不了名次丢脸的心思、顾虑其他同事的想法而退缩了。总而言之,教师心理包袱太重,迟迟不肯迈出参赛的第一步,便把想法无限期地搁置了。针对这种情况,笔者认为“众人拾柴火焰高”,个人的力量总是单薄的,如果联合有共同想法的教师一起朝着目标迈进,互相鼓励、共同监督,那个人的一点小心思在众人的力量裹挟下也会往前走。万里长征第一步,万事开头难,好的开头就已然成功了一半,依此而行,就能打破僵局,提升自我。

参考文献:

[1]王正宇.专业认证下的学前教育音乐课程改革[J].艺术评鉴,2019,(22):119-120.

[2]刘雨燕.基于音乐审美的学前教育音乐教学改革探究[J].黄河之声,2019,(18):89-90.

[3]王艳红.论如何根据音乐教学特点,全面提高学生整体素质[J].平原大学学报,2003,(04):75-76.

作者:初晓敏 单位:潍坊工程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