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师专业知识掌握情况研究
时间:2022-07-22 11:43:09
导语:初中语文教师专业知识掌握情况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一、引言:问题的提出
语文研究与实践都表明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与语文教师对语文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有密切关系。美国学者李•S•舒尔曼把教师基础知识分为以下七种:(一)学科内容知识;(二)一般教学法知识;(三)课程知识;(四)学科教学法知识;(五)有关学生及其特征知识;(六)有关教育情景的知识;(七)有关教育目标、价值、哲学和历史的知识。[1]这引起了全世界教师教育研究者对于教师专业知识的关注。本调查研究吸收美国学者舒尔曼以及对我国教师专业知识分类影响较大的辛涛、林崇德、申继亮等学者对教师专业知识分类的研究,在此将教师专业知识分为四类: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实践性知识和科学文化知识。语文教师专业知识结构与上文提到四类教师专业知识一致。初中语文教师对语文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直接影响到其课堂教学能力,而初中语文教师的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到底如何呢?本调查研究以安徽省为例从以上四个角度探究初中语文教师的专业知识掌握情况。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调查对象。本研究调查对象为安徽省初中语文教师,共调查访谈了105名初中语文教师,回收有效问卷92份,有效率为87.6%。调查对象涉及合肥、芜湖、马鞍山、六安、亳州等地,其中男教师48人,女教师44人;教龄方面,五年以下教龄的教师26人,6-10教龄的教师7人,10年以上教龄的教师59人。调查对象地域分布广泛、男女比例均衡、各段教龄兼备,代表性较强。(二)调查方法。本研究采用调查问卷法与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是采用自编的《初级中学语文教师专业知识掌握情况调查问卷》为研究工具,通过微信、QQ等方式前后共发放3次问卷,发放105份,通过完成问卷所用的时间和内容完整度回收92份有效问卷。调查问卷从实际情况出发,采用教师自测的方式进行调查。问卷采用0~10级计分,“0”表示教师自己认为对此类知识掌握情况处于欠缺阶段,“10”表示教师自己认为对此类知识掌握情况处于掌握且运用自如阶段。同时还采用访谈的方式收集相关信息,为获得全面而深入的数据提供补充。访谈选择5位不同初中的语文教师并按访谈提纲进行。访谈提纲主要围绕初中一线语文教师对语文专业知识的整体认识,课堂教学中专业知识的运用、教学培训及学校为教师提供的学习环境等方面设计。
三、调查结果分析
(一)调查问卷的测量学分析。1.信度检测。采用Cronbach'sAlpha(a)系数考察语文教师专业知识结构中的的四类语文教师专业知识的内部一致性系数,结果为Cronbach'sAlpha=0.937>0.9,表明该问卷具有较高的内部一致性信度。(见表1)2.效度检测。通过KOM和Bartlett的检验问卷结构效度,结果表明,KOM=0.918>0.9、Bartletts球形检验的结果显示,P=0<0.05,则较易做因子法分析,表明该数据适合做因子分析,原变量之间具有明显的结构性和相关关系,结构效度良好。(见表2)(二)语文教师基本情况分析。通过分析回收的有效问卷,综合访谈可知,初中语文教师队伍中男性占比52%,女性占比48%,男女比例较为协调,这有利于初中语文教师队伍的整体发展。从教师年龄看,40岁以上的教师占比50%,这表明初级中学的教师队伍以中年教师为主,教学经验丰富,有利于短时间内促进教师队伍发展。从教师学历与专业看,初中语文教师本科及硕士以上的学历占比96%,师范类汉语言文学专业占比78%,这表明初中语文教师知识基础良好,有利于教师队伍的提升与发展。(三)初中语文教师知识掌握情况分析。1.本体性知识。语文教师的本体性知识就是语文学科知识,是语文教师所应具备的四类知识中最基础的部分,语文教师的本体性知识为语文课堂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基本保障。调查问卷含有8道语文本体性知识的题目,考察了初中语文教师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的掌握水平,并且根据《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对自身具备的教学所需的古代汉语知识、现代汉语知识、文学基本常识、古诗文及文言文阅读能力、现代文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进行自我评分。通过分析回收的有效问卷可知,从教师自评的角度得知初中语文教师的本体性知识达到7.46分以上。这表明初中语文教师的本体性知识基础较好,不仅有利于初中语文教师课堂教学的开展,而且能够有效促进语文教师队伍水平的长足发展。2.条件性知识。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是教师应具备的条件性知识。初中语文教师所具备的条件性知识为语文课堂顺利展开不可或缺的重要保障。学生是独特的、能动的、有发展潜力和学习需要的人。这要求语文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教育学与心理学知识才能够使语文课堂正常、有效的开展。调查问卷包括12道语文条件性知识的题目,主要考察初中语文教师对与教学密切相关的教育学与心理学理论、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评价方式的掌握情况。通过分析可知,初中语文教师的条件性知识从教师自评的角度均分仅有7.09分,并且40岁以下的语文教师自评的分数明显比40岁以上的教师要低。值得注意的是,在自评语文教师阅读教育理论的频率一题中,平均分仅有5.95分。这表明初中语文教师的条件性知识掌握情况并不乐观,条件性知识基础较为薄弱,学习态度不佳,这些情况直接影响到语文教师的本体性知识向课堂教学内容的转换,难以实现语文课堂的有效开展。3.实践性知识。实践性知识是教师所具备的课堂教学及与之相关的知识。初中语文教师的实践性知识为语文课堂的顺利展开保驾护航。教师所处的课堂具有情境性,教学的对象具有独特性,教师的教学需要融入具体的教学情景、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来实施。通过分析调查问卷可知,年龄在35岁以下、教龄在6年以下的教师关于自身实践性知识自评的均分为7.23分,年龄为35~40岁之间,教龄约10年的教师自评实践性知识的均分为7.81分,40岁以上具有10年以上教龄的教师自评的实践性知识的均分达到8.14分。由此可知,虽然年轻中学语文教师的实践性知识暂时处于薄弱的阶段,但是随着年龄和教龄的增长,初中语文教师的实践性知识的掌握水平整体呈现出线性上升的趋势。4.科学文化知识。语文教师所具备的科学文化知识是指语文教师的文化素养。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提出“学科核心素养”的概念。不同于以往的“双基”与“三维目标”,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通过语文学科的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的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这就要求语文教师不仅需要以上三类知识,还需要具备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来为语文课堂添姿增彩。只有这样才能够带领学生在语文课堂中扩展自身精神世界,激发求知欲望,从而使自身的学科核心素养逐步提升。调查问卷分别对语文教师的历史、地理、自然、科学及民俗文化知识等五个方面对教师的科学文化知识进行考察。通过分析问卷可知,年龄在26~35岁之间,教龄约在3~8年间的教师自测本身具有的科学文化知识水平低于其他年龄阶段的教师。这表明,部分初中语文教师在执教过程中没有注重对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与更新,存在“吃老本”的现象。
四、相关对策
有研究表明:从教师知识、课堂教学变量与学生学习之间的关系看,教师的学科知识、学科教学知识通过影响课堂教学变量,而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2]语文教师的专业知识是影响语文课堂上教师教与学生学的重要因素。针对调查问卷及访谈中反映出的初中语文教师专业知识掌握情况的问题,此次调查研究从教师、学校与社会三个层面提出促进初中语文教师专业知识掌握水平提升的策略。(一)语文教师应转变学习观念与学习行为。1.树立自主学习观念,注重本体性知识与科学文化知识的积累与更新。语文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还是知识的学习者与创造者。教师教学的对象是具有独特性的学生,在教学中总会遇到新问题与新情境,语文课程所涉及的知识面极广,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语文教师应努力成为一名博学多才的“杂家”。夯实的本体性知识基础使语文教师在语文课堂上站住脚跟,上出语文课应有的“语文味”;扎实的科学文化知识基础能够使语文课堂变得丰富有趣。语文教师只有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本体性知识与科学文化知识,才能使语文课堂得到有序、有趣又有效的开展。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的过程,只有教师意识到学习的必要性,树立起自主学习的观念,才能够坚持持续不断的学习,夯实文化底蕴,从而提高自身专业知识水平。2.持续展开教学反思,关注条件性知识的学习与运用。学校中不乏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但只有极少的教师成为自身所在学科领域的专家。因为教学不是一个单调重复的过程,教师必须时刻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与经验对自身教学实践进行反思。教学反思是教师在教学实践后对自身教学过程再认识,经过理性的分析课堂实践中的优缺点进行经验的总结,以此提高自身教育教学水平。语文教师通过进行教学反思能够发现自己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运用自己所具有的条件性知识进行纠正;同时发现教学过程中的长处,通过文字进行分析,使之内化于心并运用到教学实践中。教学反思提醒并帮助教师不断丰富条件性知识,更新教学理念,提高课堂掌控力,最终使自身教育教学水平得到提升。3.构建语文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促进专业知识全面发展。教师不仅需要利用专业知识在教学实践中学习,而且需要在与他人交流中学习。构建并参与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是教师专业实现整体、高效、迅猛成长的快行道,是突破教师个体的专业成长上限的重要方略。[3]语文教师应主动组织构建并加入语文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加强语文教师之间的交流与研讨,使语文教师能够站在一个更高的角度以更广的视野看待自身专业知识掌握情况的长处与不足。由“老”带“新”,以“新”促“老”,有经验的教师通过经验分享等形式促进年轻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发展,年轻教师通过交流能为从教多年的教师带来更广、更新的专业性知识。语文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共同提高、共同进步,从而提高语文教师队伍整体的专业知识与教育教学水平。(二)学校应为语文教师专业知识学习搭建平台。通过分析调查问卷并结合对5位初中教师的深入访谈发现,学校在语文教师专业知识的学习与传播的重要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为提高初中语文教师的专业知识掌握水平,学校可以从以下方面做出努力:1.积极组织教师上公开课。窦桂梅老师曾说:“公开课,不仅使我变得坚强、成熟、视野开阔,也丰富和美化了我的精神世界。”[4]学校应积极的号召并组织教师多上公开课,为教师提供展示自我、剖析问题、交流经验的平台。教师通过上公开课与其他教师分享教学理论与经验,勇敢的让其他教师、专家剖析自己的教学过程,认识到自身优缺点。教师通过听公开课,发现别人的长处,为己所用,认识别人的缺点,引以为戒。尤其对青年教师而言,公开课就是与同事一起学习、研究的平台,也是教师之间进行教学心得共享、共同提升专业知识的平台。2.完善教师培训体系。一是提供均等的培训机会。据调查部分中学存在将培训的机会仅给在编的教师,这就会出现在编的教师多次被强制要求参加教师培训,而没有编制的教师虽有提高专业知识的想法却苦于没有参加培训的机会。学校应该为在校的每一位教师都提供均等的培训机会,从而使全校教师整体的专业知识水平与教学能力得到提高。二是选择科学的培训内容与有效的培训方式。初中语文教师的培训应结合语文教育改革与发展趋势,针对当地初中语文教育教学中存在的困惑选择有针对性、前沿性的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应该针对培训内容进行选择,如纯理论学习的培训可以采用讲座的方式;新的教育教学方法的学习可以选择观摩名师课堂教学示范的方式。这样的培训能够使语文教师的教育教学思想、专业知识水平得到真正的提高,使每一位参与培训的教师收获实效。3.构建学习资源库学校可以通过扩充学校图书馆中关于教育教学理论的书籍;订阅高质量的教育期刊;配置计算机网络学习系统等方式积极的构建教师学习资源库,为教师的专业知识提供可持续发展的平台。(三)社会应为语文教师专业知识学习“赋权增能”。在传统的教育体制中,国家教育体系对学校语文课程的内容、时间及评价等,都进行严格的管理,语文课程的规划与设计都由校外专家负责,基层语文教师仅仅是语文教材“操作员”,语文教师缺乏思考的能力,同时也没有发挥自己能力的空间。20世纪90年代以来,有关于组织文化变革的研究文献主张“通过改变学校原有的权力结构,来提升教师参与决定的权力与能力。赋权增能使个人获得力量,使其意见受到重视,进而改进组织的表现”[5]。安徽临泉率先实现了对教师的“赋权增能”。临泉县教育局联合县组织、人社、编办等部门,按照学校内设机构和管理干部职数设置标准及全县中小学正副校长岗位空缺情况,在全县教育系统内公开竞聘40名中小学校校长,竞聘上岗的范围就是全县在编在岗的教师。使“有能力的老师可以当校长”成为了现实。通过行政力量推进对教师的“赋权增能”,给教师参与决策、提供接近并进入权利中心的机会,有助于提升教师的教学兴趣,强化教师终身学习的学习观念,提高教师专业知识掌握水平,减少教师的疏离感,提升教师的自尊心,使教师的专业性得到提升。
作者:张悦 单位: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
- 上一篇:幼儿教师职后专业发展路径思考
- 下一篇: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园本支持体系研究
精品范文
6初中班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