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贸专业教师培养培训问题研究
时间:2022-07-22 11:15:54
导语:经贸专业教师培养培训问题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中职学校经贸专业教师培养培训存在的问题严重制约和影响师资培养培训的实效性。针对目前出现的问题,笔者剖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提高中职学校经贸专业教师培养培训质量的对策:提高对教师培养培训的认识;健全培养培训政策法规;选择有针对性的培养培训内容;建立科学的培养培训评价体系;建立教师培养培训激励机制;加强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建设。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培养培训;问题研究
一、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者和教师思想观念落后。在中职学校教师培养培训问题上,管理者和教师思想观念不能与时俱进。近年来,国家及教育部颁布了各种关于实施教师素质提高计划的文件,大力推进中职学校教师培养培训计划,但是有些中职学校管理者观念落后,跟不上时展的脚步,对教师在职培训没有给予足够的关注和重视。从教师自身来看,有些教师思想观念也没能与时俱进,对在职培训没有正确认识,缺乏足够的重视;有的教师由于日常的学生管理工作以及教学工作任务繁杂,对于暑假期间的教师培训疲于应付或者是不愿意参与。(二)培养培训渠道不畅通。目前,中职学校教师培养培训的渠道主要有培训基地、校本培训、企业培训等。2019年制定颁布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在国家宏观战略推动下,职业教育迎来了改革发展的春天,作为提高教师素质的教师培训基地也得到了快速发展,但仍然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培训基地数量不多,基地建设资金不足导致基地设施不健全不完善,全国性培训网络没有形成。而校本培训和企业培训相对弱化。(三)培养培训重理论轻技能。职业学校教师要求具有“双师型”教师素质,即教师不但要有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还要拥有熟练的实践操作技能,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是职业教育提高教学质量的支点和保障。这就要求在制定教师培养培训方案时,课程设置既要重视理论知识的更新和学习,又要重视专业技能的训练和提高,理论学习和企业实践并重。中职学校教师省级培训是15天总课时120学时,主管部门对于教师参加企业实践的课时也明确规定不能低于40学时,即占培训课时的三分之一强。但是由于校企之间缺乏深层次的合作,致使企业与学校合作的积极性不高,教师到企业实践大多是对企业实地考察或者观察,浅层次的参与,不能真正深入企业参与项目制定和生产流程,实践操作不多,满足不了教师实际需求。(四)缺少有效的培养培训质量管理体系。教师培养培训质量管理体系是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培训组织的管理体系。培训质量管理体系是教师培训基地建立的为实现培训质量目标系统严格的质量管理模式。现阶段我们对教师培训质量的管理,只是在培训结束,上级主管部门组织一次满意度测评,设计几个问题让参培教师选择或者对于培训提一些意见和建议,测评方式很粗放。
二、存在问题原因分析
(一)教师培养培训的政策法规不健全。近几年来,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使得我国职业教育快速发展,职业教育的规模和质量都有了很大程度的增长和提升。但是从教育整体来看,职业教育相比于普通教育,职业教育还未从根本上得到社会的重视,还未得到应有的关注。中职学校教师培养培训还没有健全的政策法规作保障,只有建立健全职业教育的相关政策法规,为教师在职培训建立系统科学的管理制度,细化培训目标任务,才能解决当前中职教师培养培训实效性弱化的问题,提高培训质量。(二)教师培养培训的经费不足。国家应该多渠道筹措中职学校教师培养培训经费,加大教师培养培训经费投入,优化培训基地设备设施,聘请高水平的培训师资,为中职教师培训提供物质保障。对于校企合作企业,国家要给与一定的经济投入和政策倾斜,让企业愿意接受教师参加企业实践,增强实践动手能力。(三)教师培养培训缺乏有效激励机制。激励是激发动力,调动人的工作积极性的过程。教师参加培训同样需要激励措施,使教师产生内在动力,引导其参加培训,提高培训质量,实现组织目标。现阶段教师培训缺乏有效激励机制,导致许多教师把培训当成任务,这样的培训实效性明显弱化。(四)校企缺少深层次合作。职业教育倡导“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校企合作,学校与企业的紧密联系,企业中有技术、有经验的人员作为兼职教师走入课堂,他们了解掌握最新的技术技能,了解掌握生产一线的工艺流程,具有较强实践操作能力。教师可以走入企业,他们拥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可以与企业人员形成优势互补。但是在实际运行过程中,校企合作没有真正落实。
三、培养培训对策
(一)提高对教师培养培训的认识。作为中职学校的管理者,必须要加强学习,重视教师培养培训。了解掌握国家对于在职教师培养培训的政策,深刻领会“工匠之师”是决定职业教育办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要素;正确对待教师的在职培养培训,制定教师队伍建设总体规划,建立教师在职培养培训制度和计划,建立健全教师培养培训激励机制。教师作为在职培训的主体,要正确认识师资培训能够提升教师的思想政治水平与师德素养、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教育教学能力与科研能力等综合素质。(二)健全教师培养培训政策法规。建立健全、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度,可以为教师培养培训提供保障和支持。在一定时期内,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在职培训还要依靠法律、法规作为保障,同时,也要依靠法律、法规对教师进行约束。要确立中职学校教师专业化标准,为中职教师订立专业水平标准,以此评价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技能水平,致使教师在职培训有明确的目标和方向,真正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和技能水平,促进教师成长,增强教师培养培训实效性。(三)选择有针对性的教师培养培训内容。高素质的师资队伍离不开高质量的教师培训,通过培训提升教师的师风师德、专业素养、教学能力、技能水平和研究能力。这就要求科学合理地制定培训方案,设置培训课程,选择有针对性的培训内容,构建“师德为先、理实并重、三能一体”的“双师型”师资素质培训模式。此外,教师培训工作要与教材改革、教法改革相结合,要以中青年骨干教师培训为重点,更新和拓展知识结构,提高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在内的教育教学技能和科研水平。(四)建立科学的教师培养培训评价体系。中职学校教师培养培训评价体系不健全不完善,导致一些培训基地培训效果的评价流于形式,停留在表面,培训质量无从考察。有的培训基地仅仅在培训结束写个培训总结,对参训教师做一个简单的考评,不能对教师学习效果进行全面的了解和掌握,因而培训质量也就无从考察。要建立科学的教师培养培训评价体系,对教师进行全方位评价。培训前,了解教师的实际情况和培训需求,有助于选择有针对性的培训内容,增加培训的吸引力和实效性。培训中,进行考核与测试,了解掌握教师学习状况,有助于及时调整培训内容。培训后,要全面评估考核培训质量。建立教师培养培训评价体系,不但要灵活选择多种评价方法与手段,还要与相应的奖励制度相结合,这样能更好地发挥培训评价体系的激励作用。(五)建立教师培养培训的激励机制。期望理论认为,只有当人们预期到某一行为能给个体带来既定结果,并且这种结果对个体有吸引力,个体才能采取一定行动。所以,教师培训也要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促进培训基地和参加培训的教师积极性、主动性。目前,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制定了一些激励政策,但是这些措施还是没有落到实处,没有起到有效的激励作用,使得中职教师的培养培训依然是靠上级的行政命令,不但参加培训的教师处于被动接受培训命令的地位,培训基地也处于被动地位,师资培训工作缺少积极性与主动性。为此,这就要求教育主管部门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建立有效的教师培养培训的激励机制,既能激励受训者,又能激励培训者,实现多赢。(六)加强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建设。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中职学校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建设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目前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培训基地数量不多,基地建设缓慢,设施还不完善,尚没有形成全国化的培训网络。为此,国家要加大教师培训基地投入,加强国家级、省级教师培训培训基地建设,在现有培训基地基础上,适当增加培训基地数量,可以将一些国家改革发展示范学校、省改革发展示范学校、优秀的校企合作企业建设成为师资培养培训基地,从而形成全国范围的培训基地网络,拓宽培训渠道,加强南北合作、中西协作,发达地区与闭塞地区合作,各培训基地互相借鉴好的做法和培训经验,有利于增加教师参加培训的机会,提高培训质量,促进教师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柳.德国“双元制”职教师资培养模式对我国的启示[J].江西师范大学,2008.
[2]王雅琳.高职高专教师在职培训所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3).
[3]罗嗣安.主要发达国家职教师资培养的比较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学理论,2010(3).
[4]徐国庆.美国双元制职业教师培养模式研究———以俄亥俄州为例[J].全球教育展望,2011(8).
作者:姚丽君 迟艺洋 李永霞 单位:1.黑龙江省商务学校 2.哈尔滨工业大学
- 上一篇:电力工程施工风险管理对策探析
- 下一篇: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