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访学教师教学研共同体探索

时间:2022-12-04 11:04:53

导语:高校访学教师教学研共同体探索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高校访学教师教学研共同体探索

【摘要】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日益重要,结合新时代思想政治要求,本文以高校教师访学为契机,以参与式学习为主导,开展了教、学、研共同体单元的解构与重构,从而深度挖掘教师发展的内涵,并且把促进教师的成长作为主线,探索以能力培养和解决教师“瓶颈”问题为核心的长效实践体系。

【关键词】高校教学研;共同体单元;教师访学

教育政策的春风迎面吹来,《国家职业教育改革方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的实施是高校教师发展的巨大机遇,广大教师只有不断强化师德师风和提升业务能力,才可以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而“三教”改革的核心也在于教师的发展,因此各类教师培训与发展项目进行得如火如荼,访学培训就是典型代表,本文以湖南省青年教师国内访问学者培训项目为平台,与培训中志同道合的优秀同行一起构建教、学、研的共同体单元(FacultyLearningCommunity,FLC),并且开展各种应用实践,来促进教师可持续发展,让访学不是终点而是持续成长的快车道起点,形成长效机制,同时以点带面,促进专业、专业群乃至学校的其他教师共同发展。

一、教学研共同体单元的内涵与构建意义

本文提出的关键词共同体单元(FLC)是指由一部分访学同学、导师、企业人员以及部分优秀高校学生等成员组成的项目团队,人数控制在10人以内。周期为一个学期或者一年以上,本项目以共同发展为目标,开展教、学、研等系列主题研讨和实践活动,为成员提供多方位的教育、学习和研发的机会。成员可以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自行选择想要参与的主题研讨或实践活动,这样可以激发成员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定期研讨活动中成员的成果可以进行交流与展示,评价后可以推广等。高校教学研解构为教、学、研。教即为教育,教思想与方法来形成知识以应付生活,育情感与人格来形成精神提高境界,达到有知识(事实+关联),有思想,有生活,有境界。最后教育形成能力和应对社会的态度,达到了素质教育的核心。这就是教育的解构。学即为学习,指通过各种主题学习培训来获取的知识,信息,从而眼界开阔,博学广识,然后习得各种技能、本领;研即为研究,指高校教师通过科学研究来提高逻辑思维、学术能力和实践能力等。教、学、研是一个有机整体,相辅相成,一体化的作用来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本文的访学主要是指某省青年教师国内访问学者培训项目,有待进一步拓展到更加广泛的教师培训和发展项目中,开发新案例,拓展实践场域,进一步把个人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创新地融入其中。综上所述,高校教师需要不断成长,全面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才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成长,最终达到教、学、研相长。以访学为契机,总结自己成长的经验并且进行经验分享,同时深入挖掘教师成长的核心要素,破解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的发展瓶颈问题。正确理解教师与课程的关系,尤其是教师的思想政治意识与育人的关系,端正教师职业态度,提升课程与教学的学习与反思意识和水平,聚焦于教学研素质,重点培养把握教学目标、选择和组织教学内容、选择与运用信息技术与教学方法、评价教学效果等方面的能力,提高教学设计与教学行动的水平,全方位促进教师成长。正如德国教育家斯普朗格所说: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知识,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所以,开展基于访学的教学研共同体单元的构建与实践研究是很有意义的。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共同体”(community)是德国学者Tonnies(2010)最先提出来的。“共同体单元”(FacultyLearningCommunity,FLC)由迈阿密大学米尔顿•克斯教授提出,共同体在高校的创建和发展,可以促进校园文化的发展,让教师和学生建立更多的交流,课内与课外不再孤立,可以从一定程度上促进FLC内部成员的深度交流,从而教学研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但缺乏科学理念的引导和有效政策经费的支持。Trust(2012)认为专业学习共同体是各种学习资源和社会网络关系支撑的有机整体。古多尔(2011)提出高校跨学科成员组成的共同体,有利于不同思想的碰撞,促进教育、教学与研究文化以及校园文化的共生,有利于特色的校园文化的形成,从而影响到校园的教学、研究、生活等各个方面。共同体和校园文化在和谐共生的过程中达到相辅相成,良性循环发展。HAKEN采取闭环运行的思路,把数据分析结果运用到精确的指导中,比较成熟的案例是英国的“教师教育中心运动”项目;美国的“基于BLOG的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等,都是通过数据的反馈达到对于共同体发展的有效指导。相比于国外,国内学者的研究呈现多元化发展。习专门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总体性指导;李宇峰(2013)论述了社会性软件支持网络教研共同体有效构建的策略研究;廖旭梅(2017)提出“学习共同体是朝着共同愿景努力的人所组成的组织”。学习共同体成员为了共同的目标,主动式参与,通过深入合作和广泛交流,补充自身专业的短板,达到全面成长。张晓蕾从教研文化的角度论述了校内教师和校外教师、企业专家共同开展深度合作来促进教师成长,这也是校际共同体的一种实践模式。胡惠闵(2005)指出,改革情境下校本教研无论目标、内容和方式上都提出同原有教研组不同的实践思路,体现出向专业学习社群(PLC)靠拢的发展目标,包括注重实践反思、关注教学研究、重在理念更新和文化再造等。徐瑾提出的校内共同体是以校本教研来实现,自足校内实际,充分整合资源来进行教育、学习以及研究的共同体实践;伍春艳提出了校本教研实现是高职院校“双师”素质教师培养的理想平台;薛小明阐述了校本教研对于高职院校的可持续发展,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以及创办特色高职院校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张宁,于俭论述了校本教研对于专业建设的核心作用。吴焕庆,马宁提出了系统化校本教研有效实施的策略。梁建对进行了校本教研有效性探析。梳理文献,教研共同体构建和实践都没有持续有效的监督和科学指导,以及经费政策的支持等;也没有吸纳多学科、多学校以及更广泛的成员,共同体的理论和实践有待进一步深化。所以本课题提出的基于访学的实际案例,结合国家“课程思政”的最新要求,有效地开展教、学、研的共同体单元构建与实践,深入发掘教师成长的核心要素和发展瓶颈问题,开展实践促进教师发展,并且进行评价与反馈。

三、共同体单元构建的要素

无论是自上而下由管理者发起的共同体单元,还是自下而上由教职员工发起的共同体单元,都是依据一定的组织化流程和原则构建。构建的共同体单元的要素参考已有研究成果可以分为目标、课程、管理、联系、相关参与者、活动、学术、评价和奖励。本文构建主要考虑的是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共同体单元成员为了共同的目标主动加入并且在团队中积极建立联系;二是开展基于数据的过程性测评适时激发单元的活力,奖励支持是共同体可持续运行的动力来源,同时也可以激发更多的成果产出。建立共同体单元的原则有三个重点,即共同愿景的确立、领导权力的分配,以及共同体运作机制的建立和完善。纵观国内外的共同体单元实践开展情况,有三类的表现比较突出,分别是:新教师的学习共同体;技术支持的学习共同体;教学基金资助项目相关的学习共同体。而高校访学教师共同体单元可以说结合了三者的优势。访学教师走出原来的单位舒适圈来到新的岗位和环境,内心迫切需要尽快适应改变,建立一定的关系网络相互帮助和支持;同时学员不同的专业背景和高师中心的支持也让共同体单元可以开展更多元化的学习、交流和实践,这些有利因素使得这本文的教师教学研共同体单元脱颖而出,保持较好的运作和发展。

四、共同体单元多样化实践策略

正是基于以上共同体单元的优势开展实践,以参与式学习为主导,主要包括:专题讲座、自学与讨论、典型示范观摩、网络在线学习、教学沙龙、说课训练、综合训练等。(一)专题讲座。通过邀请省内外知名专家学者以专题形式,围绕课程思政、课程意识、教师专业理念、教学理论与方法、学术交流、课题申报、信息技术与应用等核心内容与热点专题,有针对性地进行专题讲座。(二)自学与讨论。共同体小组的教师之间,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等针对主题开展自学与讨论,鼓励不同学科专业的思维碰撞。(三)典型示范。邀请相关学科教学名师、教学能手现场讲授公开示范课,让其在具体教学活动过程中展示其教学技能,促进学员接近课堂教学过程,通过现场观摩,生动直观地学习教学名师、教学能手具体课堂操作流程、教学方法及教学技能,从而能尽快成长起来。(四)网络在线学习。充分利用网络培训平台资源,按照“线上学习、获取资源———线下实践、研讨———线上讨论并提交成果”模式进行互动学习。(五)教学研沙龙。通过搭建平台,选取主题,开展交流,分享成功经验与先进的理念,与教学研专家一起解决问题和困惑。(六)说课训练。通过成员口述一堂课或一个专题的教学设计及其理论和现实依据,包括说学情,说教材和教学内容的处理,说教学目的及重难点,说教学过程思路,说教学方法及手段、素材运用,说教学效果预计等,听取专家点评和同伴互评,提高学员教育教学能力。(七)综合训练。运用培训所学的理念、知识、方法、技能进行课程设计、课件制作,分组轮流上台讲授一堂完整的课,听取专家点评和同伴互评、自我反思、展示培训效果。在全程参与了教师提升的各种培训以及多次共同体单元形式的学术小组交流讨论活动的基础上,开展了坐而论道学术社群的交流与讨论,建立了教学工作坊模式的定期共同体单元活动。基于以上基础,继续把模式推广到教学研共同体单元的校内和校际多样化实践来带动更多的教师成长。

【参考文献】

[1]詹泽慧,李晓华.美国高校教师学习共同体的构建[J].中国电化教育,2009,10:1~6

[2]张晓蕾.从校本教研看教师实践知识创生的可能性[J].当代教育科学,2015,22:23~26

[3]张海新.试论校本教研发展性评价体系的构建[J].教育导刊,2016,9:16~19

[4]廖旭梅.以学习共同体模式促进大学生自主学习———基于文华学院学习指导工作坊的探索[J].中国高教研究,2017,1

作者:李卫 单位:湖南信息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