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发展探析
时间:2022-07-28 03:53:38
导语: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发展探析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高校教师人才评价体系作为衡量人才竞争力、引导人才队伍发展的指标工具,具有重要的导向、标杆、激励作用。通过人才评价体系改革,激发高校思政教师乃至整个师资队伍的内驱力,紧密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高水平业绩贡献和创新能力为导向,把思政工作贯穿高校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开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新局面。
【关键词】人才评价体系;改革;高校教师;思想政治
教师是学校发展的第一资源,高校教师肩负着为国家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神圣使命,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对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大学生成长成才具有重要意义。党的会议、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以及《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等国家文件,对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人才队伍建设发展,进行了明确的顶层设计和强有力的指导,绘制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由全面施工到内部精装修”的施工蓝图,引领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分步实施、重点突破、全面提升。高校教师人才评价体系作为衡量人才竞争力、引导人才队伍发展的指标工具,具有重要的导向、标杆、激励作用。通过人才评价体系改革,激发高校思政教师乃至整个师资队伍的内驱力,紧密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高水平业绩贡献和创新能力为导向,把思政工作贯穿高校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开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新局面。
一、高校思政工作建设研究现状
国内学者对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现状展开了广泛研究,任菲提出从互联网+视角下不断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理念、内容和方法,加大对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以确保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持续发展的全力推进[4];曹冬华提出通过高校的组织资源、人力资源、文化资源等多方面的整体改革与系统的优化实现高校内部思想教育的最大作用力[5];姜莉莉认为激发教育内驱力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6];刘思锋认为完善激励机制、激发主体积极性、强化责任追究是进一步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间合作内驱力的重要举措[7]。当前对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建设的思考,大多着眼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及优化高校思想政治课堂内容等方面探索,缺乏从高校师资队伍建设和发展的宏观层面思考,缺少从人才评价体系改革的视角出发,切实有效地推进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建设。
二、内驱力理论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结合
内驱力是一个心理学概念,是指生命个体为了适应某种需要产生的一种内在动力。美国心理学家伍德沃斯(R.S.Woodworth)认为,人的思想和行为的因果机制包括了内驱力和机制两种心理成分[8];赫尔(C.L.Hull)对拓展内驱力理论,认为内驱力主要分为原始性内驱力和继发性内驱力[9]。内驱力强调生命个体内在的自觉性,即通过内在的驱动来促进外在的行为,从而来达到满意的效果。内驱力概念几乎融合了管理学、教育、哲学等多个学科的内容。对于内驱力的生成促进,实质上就是对教师思想、情感、使命等方面进行转变和调整[10]。对于高校思政教师而言,内驱力是夯实教师个人发展的基础,从而推动教师终身学习和专业自主发展。教师的内驱力是思想政治课堂丰富多彩、校园生活正能量充溢、高素质人才培养的原始动力。面对个别教师理想信仰迷茫、服务意识差、言行失范、思想政治重视不够、方法单一的现状,如何利用人才评价指挥棒、风向标作用,通过培养和引育相结合、考评和聘用相衔接、激励和约束相协调,激发教师内驱力。通过创新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设计、改进课堂管理等方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党的精神、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融入高校的课堂教学活动,推动高校思政工作全方位、多维度、高效率开展。
三、人才评价体系改革促进高校教师思政工作的探索和实践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建设的主体不仅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学生辅导员以及党团干部等人员,而是涉及整个高校师资队伍。高校教师的教学活动贯穿于大学生学习生活全过程,对学生思想、观念、言行、学习活动乃至将来的工作成就有着直接影响。所有高校教师都是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主力军,都肩负着教书育人的光荣使命。以人才评价体系改革为抓手,激发教师内驱力,通过思想引领,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分类评价,完善多元化人才评价体系;思政系列职称单独评审等举措,为教师思想政治建设工作发展注入影响深远的强心剂,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担当,培养一流的拔尖创新人才,推动高校教育教学工作迈进新时代。1.坚持思想引领,强化师德师风建设。遵循“教育者先受教育”的规律,不断加强教师理想信念和职业道德教育,激发教师开展思政工作的内驱力,用崇高的理想信念引导教师的价值取向、规范教师的行为选择,强化思想品德高尚、教学科研业绩突出、公共服务意识强的优秀教师的引领示范作用。通过评选表彰“卓越教学奖”“十佳师德奖”“模范思政教师”“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十佳教师公共服务奖”、“十佳关爱学生教师奖、“最受学生欢迎教师奖”等师德先进典型宣传。鼓励和支持教师在完成教学科研任务的同时深入学生当中,把思想政治工作和价值引领贯穿学校教育教学全过程。鼓励教师承担本科生班主任、学分制指导教师、第二课堂教学、指导学生社团等,并纳入职称晋升、岗位考核等人才评价体系的重要内容之一。将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素质的首要标准,同等条件下师德表现突出者在职称晋升、评奖评优、研究生导师遴选,各类高层次人才计划评选中均优先考虑。对于思想政治表现不合格者坚决执行一票否决,视情节轻重给予低聘、缓聘或解聘处理。从管理制度上切实加强对教师思想政治监督建设管理,强化“教师是第一身份,上好课是第一要务,关爱学生是第一责任”的意识,把师德师风教育贯穿教师职业生涯全过程。2.分类评价,完善多元化人才评价体系。充分发挥高校培养人才,发展科技,服务社会的基本职能。创新人才评价机制,分类评价,完善以高水平业绩贡献、岗位工作和育人实效为主的多元化人才评价体系,最大限度的激发优秀人才的内驱力。针对不同岗位类型的教师,科学合理的制定职称晋升条件,实行不同的绩效考评办法,采取不同的激励分配方式和政策支持。对教学科研并重型教师,既要求高水平的教学能力也要高质量的科研业绩。对教学型教师,侧重教学水平、教学能力、课堂教学质量效果及教学创新能力的考核。对研究型教师侧重科研水平、科研能力、科研成果的考核。对临床医疗教师,侧重临床医疗教学环节要求,强调从事临床研究项目的重要性。对从事重大科技成果转化的教师侧重创新能力和创新成果、科技成果的社会转化效益和影响。通过分类评价,根据高校人才的不同特点,摒弃以往职称评审要求多而全的思路,设计教学科研成果的可替代指标或方式,为不同类型的拔尖人才创造条件快速成长。3.思政系列职称单列计划、单设标准、单独评审。大力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积极探索职务职级双线晋升办法,单独设置学生辅导员职称晋升指标和教育职员晋升指标,根据思想政治系列师资队伍结构比例和整体规划,不断加大思政教师职称晋升指标倾斜,引导和激励思政教师提升思想政治、业务素质,发挥其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在岗位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针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单独设置公共课类评审标准;针对学生思想政治辅导员,单独设置思想政治教育类评审标准。相比常规人文社科条件而言,调整了对科研论文(著作)和项目要求,更加注重考核思政教师的岗位工作业绩和育人实效,更加符合思政工作实际情况和教师个人综合素质评价。以高水平业绩贡献和创新能力为导向,鼓励教师创造标志性、原创性成果,坚持业绩成果的高水平和国际化导向,促进学有专长的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与时俱进,优化教学科研成果评价,创新网络育人,鼓励教师加强思想政治网络文化教育活动,创造更多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案例,强化课程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思想教育和价值引领。思政系列职称单独评审,单独组建推荐小组和学科评议组,既考虑学生辅导员研究水平,又考虑工作实绩、工作能力和工作态度,开辟思政教师成长成材的快车道。高校通过不断深化人事制度改革,确保人才培养核心地位,通过对教学科研成果、工作实际业绩和教书育人效果等方面进行科学合理的设置和优化组合,从学校制度层面上激发教师内驱力,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水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教学管理和人才培养全过程,培养一流的拔尖创新人才,推动高校教育教学工作迈进新时代。
【参考文献】
[1]《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发〔2016〕31号).
[2]《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教党〔2017〕62号).
[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新华社北京2018年1月31日。
[4]任菲,陈彪彪:基于互联网+视域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优化探究[J].《才智》2018(6)P89-90.
[5]曹冬华:大思政背景下高校思政资源整合机制探讨[J].现代交际,2017(19)P112.
[6]姜莉莉:激发教育内驱力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新路径[J].科技展望,2016(24)P348
[7]刘思锋、何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间合作的“内驱力”探究[J].高校辅导员,2016(38)P43-46.
[8]罗伯特•伍德沃斯著:动力心理学DynamicPsychology,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9
[9]黄希庭:心理学导论.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10]马群仁: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逻辑[J].江苏教育,2017(7)P42-43.
作者:朱莉 单位:四川大学
- 上一篇:高校体育教师微课制作现状与对策
- 下一篇:高等农业院校教师协同发展问题分析
精品范文
10高校网络安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