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向保理资产证券化模式分析

时间:2022-09-28 03:00:23

导语:反向保理资产证券化模式分析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反向保理资产证券化模式分析

摘要:作为一种新型的融资方式,以供应链金融为基础的资产证券化有助于盘活优质资产,改善银行信贷结构,为投资者提供更多产品选择。随着供应链金融的发展,反向保理资产证券化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其融资成本更低,保理商面向同一债务人,融资管理更加简单,且有利于风险规避和多方共赢。反向保理资产证券化在我国兴起的时间较短,因而需要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对核心企业的信用评估以及业务往来的监管,从而促进反向保理资产证券化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供应链金融;反向保理;资产证券化;融资

近年来随着金融体制创新,基于供应链金融的资产证券化融资获得广泛关注。资产证券化可以帮助企业盘活优质资产,保持资金链的稳定。行业供应链条中核心企业发挥着关键作用,在与中小企业建立业务合作关系的同时,将应收账款作为证券化的基础,有助于为中小企业提供资金源泉,推动中小企业规模壮大。尤其是在核心企业与多个企业合作时,以反向保理为切入点实现资产证券化,更是一种创新模式,较传统的正向保理风险更低。因此,有效推动反向保理资产证券化模式的健康发展,健全风险管理机制,将会进一步丰富供应链金融的形式,促进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积累竞争优势。

一、供应链金融的产生

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在扩大社会就业、上缴利税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近年来在创新创业政策的推动下,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成立。企业科技研发、扩大生产离不开资金支持,由于中小企业自身力量相对薄弱,固定资产少,抵押物不足,常面临融资困境。随着产业链、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壮大,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需求的“供应链金融”应运而生。供应链金融是指在产业链条上,成员企业之间借助相互信用支持,获得银行融资的金融服务。通常行业链条涵盖生产、运输、仓储、销售等环节,各环节的企业彼此具有业务合作关系,因而可以从供应链的角度将资金引入其中。供应链金融主要采用“1+N”的模式,即1家信用等级较高且具备偿付能力的核心企业作为供应链的主导,N家与核心企业存在供应关系的中小企业通过信用转化实现融资。凭借真实的商业交易,核心企业的信用转化为中小企业的信用,从而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新的路径。银行或核心企业与其他企业保持相应的信用关系,所以供应链金融的诞生不仅有助于解决企业的资金困境,也将鼓励企业努力提升产品和服务品质,进而获得与核心企业的合作机会,实现良性运转。

二、基于供应链金融的资产证券化

我国经济领域中的一个主要问题就是资产流动速度慢[1],为有效促进金融支持实体,盘活存量资产,加速资本流动,资产证券化融资逐渐兴起。资产证券化是指将一定基础资产经结构设计组合,进行信用增级,重组其风险和收益,在新资产组基础上发行资产支持证券,以达到新一轮出售和流通目的的融资方式[2]。资产能够实现证券化的前提是未来可产生稳定现金流,其基础资产应当具备优质特征,以利于募集资金。而信用增级是促成资产证券化的关键,例如应收账款原本流动性较低,但应收账款的债务方是供应链中的核心企业,这样就会为信用增级助力。因此,资产证券化对融资企业、银行、投资者而言都具有积极意义。首先,对融资企业来说,不仅存量资产被盘活,更在资产盘活的同时降低了融资成本。相对于申请银行贷款在信用评级、财务审核、抵押、利率等方面遇到的压力,资产证券化更易达成,利率更低,企业资产负债结构还将获得优化;其次,银行为企业提供资金支持,需要严格管控风险,资产证券化可改善银行信贷结构,帮助银行转移贷款风险,加强对不良贷款的控制;最后,对投资者来说,资产证券化为投资者带来更多的产品选择,降低了投资者的风险。当前资产证券化产品出现的更多为风险事件[3],真正违约的情况较少,且资产支持证券的底层资产类别较多,投资者涉足的领域更为广阔。

三、供应链金融中反向保理资产证券化模式的应用

随着供应链金融的发展,商业保理的形式开始引入供应链。商业保理是将中小企业所持核心企业的应收账款转让给保理商,形成保理融资,再由保理商将应收账款的债权作为基础资产,打包转让给资产支持专项计划,即资产证券化,当应收账款到期后,核心企业或直接债务人向资产支持专项计划付款,给投资者兑现本金和收益,从而形成一种新型的融资模式。由于应收账款流动性差,商业保理资产证券化使应收账款转化为流动性高的货币资金,其优势显而易见。而且保理资产证券化通常更倾向于反向保理。第一,反向保理的融资成本更低。正向保理是由中小企业直接将核心企业的应收账款转让给保理商,以获得流动资金。尽管核心企业本身具备较高的信用评级和付款能力,但是由供应商直接向保理商申请融资,因企业规模较小,且保理商对核心企业缺乏足够的了解,所以只能从供应商的角度评估信用情况,结果往往导致融资成本过高,供应商有可能再为此提高产品价格。反向保理则是由核心企业与银行之间达成为供应商提供融资的方案,核心企业通常是行业内龙头企业,其信用评级决定着利率水平,核心企业信用评级高,中小企业融资的成本更低,从而更利于中小企业的成长以及供应链整体的发展。第二,反向保理资产证券化面向同一债务人。在供应链中,核心企业居于主导地位,与核心企业建立合作关系的供应商较多,如果是正向保理,则是单一供应商向保理商提出融资申请,其申请难度更大。反向保理资产证券化中核心企业实际上拥有多个债权人,是多个债权人将享有的同一个债务人的应收账款债权转让给保理商,保理商作为原始权益人,以其对单一债务人的债权为基础资产发起资产证券化业务。这样保理商不再是面对若干个供应商,而是统一面对多个供应商的同一债务人,无论是信用评估,还是风险管控,以及应收账款跟进,都更加清晰简单,与正向保理相比更利于节约成本。第三,反向保理资产证券化促成了风险转移。正向保理情况下,应收账款具有追索性,即核心企业到期未给付相应账款,银行需要向卖方行使追索权。中小企业在与核心企业的合作中常处于相对弱势的位置,作为供应商,中小企业要承担先期生产和供货的资金,待履行合同后才能收到核心企业的付款,所以应收账款本身就带有风险。即使在资产证券化融资模式下,供应链中仍然存在到期不能兑现付款的风险,这样中小企业就会更加被动。但是反向保理情况下,银行不会向中小企业行使追索权,反向保理资产证券化融资的风险更低,实际是将风险转嫁到银行,银行可通过资产评估、核心企业信用评级等途径加强风险管控,减少不良贷款的发生。第四,反向保理资产证券化利于多方共赢。对供应商企业、核心企业、银行乃至投资者,反向保理资产证券化更有助于扬长避短,使供应链金融的优势得以发挥,降低企业融资和客户投资的风险。不仅供应商融资成本降低,核心企业付款的账期更长,可以谋求资金运用的更多效益,而且在买方市场的贸易环境中,银行也能够开拓供应链金融的新领域。核心企业的优势造就其在国内贸易市场的主动权,买方市场不仅对供应商有压力,银行也需紧跟国际形势,在结算方面不断创新,借鉴国际保理经验,更多地参与到贸易活动当中[5]。当整个供应链金融的风险降低,资产证券化所产生的风险也会减弱,对投资者来说更加稳妥。

四、供应链金融中反向保理资产证券化模式的风险防范

近年来反向保理资产证券化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原先主要是在传统行业应用保理资产证券化,随着互联网行业的如火如荼,新经济企业开始进入资产证券化市场,影响力不断扩大。因此,为推动供应链金融的健康发展,充分发挥反向保理的优势作用,相关风险防范工作至关重要。尽管以反向保理和资产证券化结合的方式更利于规避风险,但是我国应用反向保理的历史较为短暂,现有法律法规还需健全,对核心企业的评估及业务往来监管都直接关系风险管控。一方面,我国应加速建设反向保理资产证券化的法律法规。国际上反向保理业务已经较为成熟,我国反向保理资产证券化开展以来,也呈现迅速发展的趋势。但是在国内贸易买方市场的环境下,结算手段与国际结算相比相对贫乏。尽管银行业中银监会颁布一系列管理办法,初步构建和完善了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贷款业务法规框架,针对反向保理资产证券化的法律法规仍然有待健全,包括基础资产核定、核心企业信用评估、资产转让、破产隔离、信息披露等均应具备相应的法律依据,从而保护供应链金融中各方及投资者利益。另一方面,核心企业是最终还款人。正向保理中风险控制的重点是供应商,而反向保理中虽然核心企业拥有较高的信用评级,但作为最终还款人,属于风险控制的对象。买方市场的现实状况决定了贸易中的赊销形式,所以银行应完善信用和风险评估机制,加强对核心企业信用实力的考察,另外在核心企业与供应商的业务往来方面也要实施监管,核实供应商向核心企业运送订单产品的真实性。目前反向保理已成为供应链金融应用颇为广泛的产品,尤其是和资产证券化的结合,既发挥了核心企业的优势作用,也为广大供应商解决了融资的难题,降低了银行信贷风险,更为投资者提供了多种选择。但是反向保理资产证券化在我国的历史相对短暂,还需不断成熟和发展。因此,相应的法律法规建设、对核心企业的评估、实际业务往来监管等都是今后的重要工作。

参考文献:

[1]丁雨纯,陈人怀.供应链金融下商业保理资产证券化模式探析——以小米供应链应付账款ABS为例[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19(04):61-70.

[2]王晶.浅议资产证券化[J].时代经贸,2013(04):83.

[3]王丽丽.资产证券化的优势分析——基于投资者与融资者双向视角[J].未来与发展,2020(02):63-69.

[4]房丽媛,张子彪,程雪.供应链金融保理资产证券化的应用与发展[J].金融市场研究,2018(03):33-40.

[5]刘利民,王敏杰,詹晓旭.反向保理在小微企业供应链融资中的应用[J].物流科技,2014(01):65-68.:

作者:李向贞 单位:中煤张家口煤矿机械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