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金融支农的问题及对策
时间:2022-02-23 02:33:56
导语:农村金融支农的问题及对策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一、农村金融支持现代农业发展存在的不足
伴随着2003年以后农行等金融机构回归农村,一批新型的农村金融机构兴起,农业发展资金需求不足的状况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但目前来看,金融对农业的资金供给量还远未达到农业发展中所产生的资金需求量,金融支持现代农业发展还存在很多问题与不足,主要体现在如下几点:
(一)金融机构对农业的资金供给数量不足
一方面,农业是一个受自然环境影响较大的行业,资金回报率难以预期,致使银行发放的贷款要承担比较高的呆坏账风险。因此,银行通常都会对农业贷款进行严格的资质审查,而有些硬性规定是一般农户无法满足的。另一方面,涉农金融机构更倾向于将资金投往高回报率的制造业等行业,这就使得农村金融机构从农村收到的存款大量流出农村,流向城市,进一步减少了农村资金的供给量。2012年,全部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为67.3万亿元,农业贷款余额为2.7万亿元,仅占各项贷款余额比重的4.1%,比例很小。
(二)农业风险分担机制缺失
由于农业受自然天气的影响较大,这就容易造成保险公司开展农业保险业务时的利润率难以准确计算,同时,非人为因素占比高还造成了农业保险的高赔付率,而且农业再保险体系尚未完整的建立起来,保险公司的风险得不到有效的分摊,保险公司对农业保险业务的开展推广力度就相对小很多。目前,农业保险对于农村地区的单个农户家庭来说,所选择的保险种类与投保方式仍较少,农户的保险意识也较弱,缺乏主动咨询、购买农业保险的意识。
(三)农村金融生态环境恶劣
长期以来,我国农村地区的金融知识都比较匮乏,对信用的认识也了解较少,农村金融发展的生态环境一直比较恶劣,严重影响了农村金融机构对农业的投资。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首先是农业受自然灾害的影响大,收益具有不确定性,致使农户维持贷款信用的经济基础比较薄弱;其次是农户自有资金不足,且融资能力低下,不能保证按时按量还贷款,增加了金融机构的放贷风险;再次,农户的信用知识缺乏,信用意识薄弱,法律意识淡薄,逃债现象时有发生,加大了农业贷款的道德风险。
二、金融支持现代农业发展的路径选择和对策建议
(一)加大政策对农村金融机构支农业务的扶持力度
首先,政府要发挥财政资金的导向作用,进一步加大财政对农村金融机构的支持力度,完善农村金融机构定向费用补贴政策。其次,继续加大对农村金融机构涉农贷款的税收优惠政策,加强对政策执行情况的检查力度,防止政策效果弱化现象的发生。再次,根据农业保险发展的需要,进一步完善农业保险保费补贴制度,完善农业大灾风险准备金制度,提高农业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提高对农业保障水平。
(二)加快推进农村金融体系改革
首先,农村金融体系要囊括多层次的农村金融机构。大型、中型的农村金融机构适合在经济较富裕的农村地区开展金融业务,而对偏远、经济欠发达的农村地区应该着力建设小型、微型农村金融机构。这样的差异化发展可以更好的满足不同地区的金融需求,为其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金融保障。其次,继续推进不同种类农村金融机构的发展,以满足农业信贷、保险、抵押等多种金融需求。银行类金融机构为大多数地区农业的发展提供资金支持,是支持农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非银行金融机构对农业发展起着重要的补充作用,小额贷款公司为在银行类金融机构贷款难的农民提供便利,农业保险的发展可以有效的解决农民的担忧。再次,农村金融体系应该实现产权的多元化,更多的吸收私人产权,吸收民间资本,实现国有产权、集体产权与私人产权多种形式的合作。加快农村信用合作社股份制改革,鼓励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小额贷款公司,鼓励社会资金参与中小金融机构的重组改造,适当放宽农村金融机构的市场准入条件,减少在资金融通、利率市场化方面的限制。
(三)加强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建设
首先,通过多种形式加大对农村地区信用知识的宣传、普及力度,提高农民及农业企业的信用认知程度和风险防范意识,培育农村信用文化,为农村金融发展创造良好的信用环境。其次,加快推进农村征信体系及农村地区信用中介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农户和中小企业信用评级体系,进一步降低农村金融的借贷风险。再次,不断完善农村信用担保体系,将农户和农村中小企业纳入到农业担保体系中,建立农业担保机构,发展农村互助担保组织,既为农户贷款提供了便利,又进一步降低了农村金融机构的贷款风险。
本文作者:王会玲工作单位:河北大学
- 上一篇:粮食行业安全生产活动方案
- 下一篇:环境保护程序及注意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