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监管的现状及改革思路诠释
时间:2022-05-05 09:41:00
导语:证券监管的现状及改革思路诠释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证券监管是证券市场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我国证券监管在取得很大成绩的同时也存在很多问题,如法规不完备、监管体系残缺、行政干预过多、监管理念落后,队伍整体素质不高等。本文在分析这些问题及其成因的同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
关键词:证券监管问题建议
我国的证券市场,是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逐步发展起来的,从1990年上海、深圳两个证券交易所成立至今,我国证券市场历经十年风雨,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地区性市场发展为全国性市场,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绩,2000年底,沪、深两个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已达1088家,上市股票1257只,市价总值4808亿元,占当年GDP的53.4%。市场发展速度之快,在世界证券市场发展史上也实属少见。
我国证券市场在取得巨大成绩的同时,也存在不少问题,如市场功能缺损,仅限于筹资层次,而优化资源配置的深层次功能未能发挥;股权人为分割,国有股比重过大,且不流通;股票发行搞计划控制,额度管理、行政审批,背离市场规律;交易市场异常渡动,过度投机;欺诈上市、内幕交易、操纵市场等损害中小投资者的现象屡屡发生。这些问题的存在,有涉及产权、体制等深层次的原因,同时也暴露出监管功能的某些缺陷及监管效率的低下。本文就我国证券监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一、我国证券监管存在的问题
1.立法滞后,法律制度不完备。
我国的证券监管与市场发展并不是同步的,表现出明显的滞后性。在证券市场发展的过程中,国家没有及时制定相应的法规和政策,表现出“先市场后规则”的特征。如市场设立以后,相当长的时间没有出台证券基本法,期间虽然出台了法规、规章达250余项,但大多属于临时应急性质,很不稳定。1993年中国证监会成立之前,中央多个部委和各地政府多头监管,政出多门,标准不一,市场难免处于无序和混乱之中。1998年虽然出台了《证券法》,并于1999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但与之相配套的实施细则和相关法律,如《证券交易法》、《投资信托法》、《证券信誉评级法》等还迟迟未出台。与成熟证券市场相比,还有很大差距。由此在法律手段上,表现为可操作性差,执法力度弱。不能形成完整的证券法规体系。
2.监管体系残缺
我国目前采用的集中统一型监管模式,也称政府主导型模式,其特点一是强调立法管理,具有完备的证券法律、法规体系;二是设立统一的,全国性的证券管理机构来承担监管职责。与自律性监管模式相比,这种监管模式更具有权威性,更能严格、公平、有效地履行监管职责。根据我国的具体国情和市场发育程度,目前选择集中统一型监管模式无疑是明智的。但仅仅依靠证监会及其派出机构,显然是无法搞好证券监管的。需要建立一个功能完善的,包括自律组织在内的监管体系。而我国目前的监管体系中,自律组织不健全、机构形同虚设,管理馄乱自律作用基本没有发挥。同时证券交易所一线监管的失灵,又使监管环节中断,无法预警和防范市场风险。整个监管体系出现结构残欢,功能缺损。
3.证券交易所的一线监管失灵
证券交易所是证券市场的“经济警察”、“第一看门人”,承担着对上市公司、券商和证券发行与交易的一线监管。它通过对交易过程的实时监控,可以及时发现和查处上市公司、机构投资者、券商存在的垄断市场、操纵价格等违规或违法问题,预防股市风险,降低市场危害。而目前我国的沪、深两个证券交易所,为追求眼前利益,招揽客户特别是大客户,不惜放弃规范和一线监管的责任。其从业人员与外部人员内外勾结,违规操作,损害中小投资者利益的事时有发生。证券市场一线监管处于失灵状态。由于证交所未能发挥其应有的一线监管作用,致使中国证监会难以掌握市场动态,难以及时采取措施预防市场风险,只能充当“消防队”,出了问题才去惩处和打击,监管工作十分被动。
4.行政干预过多,监管手段有违市场规律
根据经济学理论,监管的范围只是市场失灵的那部份。凡是市场本身能解决的问题,管理层就收有必要去过多干预行政干预超过适当的度,反而会阻碍市场的发展。
在目前我国的监管体系中,政府以行政命令的方式过多地干预证券市场,突出地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用行政管理代替市场选择。如股票的发行与上市搞额度管理,规模控制,行政审批。虽然《证券法》巳将股票发行的审批制改为桉准制,并且于今年三月开始实施。但人为控制扩容速度的办法依然实行,行政干预的色彩依然浓重。二是政策干预股票交易市场价格。由于市场的非协调性发展,股市经常出现激烈波动,管理者为了“市场稳定”,搞“政策稳市”、“政策救市”,结果常常因政策朝令夕改而引起股市大起大落。这种非市场化的做法极不利于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
5.证券监管队伍不适应市场发展需要,监管理念落后
在我国证券监管队伍中,有相当一部份是从政府机关转过来的。长期从事计划经济的经验及长期行政工作形成的思维惯性和行为模式,使他们习惯于用行政管理的手段来监管高度市场化的证券市场,其效果是可想而知的。同时专业知识的缺乏与法制意识的淡薄,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并不鲜见;以权谋私,徇私枉法者也不乏其人。在监管理念上,有些A把加强监管理解为加强行政干预,而不是依法规范市场,为证券市场的发展服务。只知道事后监管,当消防队,哪里出了问题哪里去处罚和打击,而不懂得监控市场发行与交易的全过程,预防和化解风险于萌芽中,以保证市场平稳、有序的运行。
二、改进和完善我国证券监管的建议
我国证券市场是个快速发展的新兴市场,市场规模将越来越大,目前我国证券监管中存在的问题表明监管体系不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必须进行改革。另一方面,随着我国加人WTO的临近,我国证券市场逐步对外国投资者开放,市场运作规则将与国际惯例逐步接轨。因此,我国现有的证券监管体系必须改革,使之适应证券市场日益市场化、规范化和国际化发展的需要。对此,笔者提出以下改进建议:
1.加强证券市场的法制建设,健全和完善法律体系应尽快出台证券法的实施细则,以便细化法律条款,增强可操作性;尽快制定与证券法相关的法律,如《证券交易法》、《投资信托法》、《证券信誉评级法》;要处理好《证券法》与其它相关法律的衔接问题,防止相互制约与冲突。证监会应根据市场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制订相适应的规章制度,对市场变化保持灵敏反应。
2.坚持市场亿改革取向,减少政府的行政干预。积极推进市场亿进程,逐步消除阻碍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一切带有计划经济色彩的制度和措施,确立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地位,进一步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市场化应包括三方面的内容:①定价机制的市场化;②进入和退出机制的市场化;③主体行为的市场化。
3.构建我国严密、高效的网式证券监管体系。针对现有监管体系的残缺,应建立一个以政府为主导、以自律组织为补充,包括中国证监会及其派出机构、证券中介行业协会,证券交易所在内的,上下一致,纵横相连,职责分明,相互监督,严密、高效的网式监管体系。对证券市场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都实行有效监管在这个体系中,政府的主导作用,行业协会的自律作用以及证券交易所的一线监管作用缺一不可,形成合力,共同规范市场运作,确保市场的有序运行和健康发展。
4.强化证券交易所“经济警察”的角色定位,充分发挥其一线监管的作用。证券交易所是证券市场的组织者,是证券发行和交易的集中场所,能够对整个交易活动进行全程实时监控,是证券监管的第一道闸门。通过实时监控,能够及时发现股市异常信号背后的价格操纵、内幕交易等问题。实时监控的功能一是可以预先侦知、防止和惩治证券犯罪行为,提高投资者对市场的信赖;二是积累与市场有关的资料,总结经验,完善法规以维持市场的有效性、稳定性与公平性。同时,证券交易所有权对其会员券商及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法人治理情况进行监管。对证监会的监管起了补充作用。
5.突出重点,全方位、多层斑的实施监管。证券监管涉及证券市场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不能有任何盲区。但同时每个环节和方面又必须有明确的监管重点。对股票发行市场,其监管重点应是信息披露的完整性、准确性和公开性。发行公司必须如实公开披露自己的基本情况,以利于公众的选择和监督;在对交易市场监管方面,重点应是维护市场的公开、公平、公正,坚决禁止市场垄断,禁止欺诈、虚假信息和内幕交易;在对中介机构(证券交易所、证券公司、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监管方面,重点是严格限定设立条件,提高市场准人标准,对其运作严加监督;对上市公司的监管重点,一是持续信息披露的公开程度和真实程度,二是公司治理情况,包括董事会的运作,大股东的持股操作,内幕人员和内幕信息的管理等。
6.加强证券监管队伍建设,转变监管理念,更好地为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服务。今年年初,国务院任命原香港证监会副主席史美伦为中国证监会副主席。在此之前,已聘请原香港证监会主席粱定邦担任中国证监会首席顾问。这些举措意在引入高级管理人才,改变高层管理结构,以提高证监会的权威和效率。对于中层及基层的监管人员,也应改善人员结构,提高人员素质,进而提高监管队伍的整体素质。同时要转变监管理念,不仅要规范市场,还应促进市场发展。要把保护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作为监管的首要目标,采取设立基金会等措施,切实维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 上一篇:农村经济拓展研讨综述
- 下一篇:医学检验见习体会感想
精品范文
10证券投资实训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