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政府股市角色转换

时间:2022-03-16 08:23:00

导语:浅谈政府股市角色转换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浅谈政府股市角色转换

内容摘要:当前我国股票市场面临的许多问题与政府在股票市场中的角色、政府对股票市场的定位密切相关,这有其历史的必然性。但随着股票市场的进一步发展,这些问题导致的负面作用日益突出,因此政府应当调整其在股票市场中扮演的角色,减少对股票市场过度直接干预,实现政府角色的合理转换,从而促进股票市场的稳定、健康的发展。

关键词:股票市场政府过度直接干预角色转换

自1990年沪深两个证券交易所相继成立,我国股票市场发展迅速,规模迅速扩张。但是,我国证券市场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困扰着我国股票市场的成长和走向成熟。部分学者认为产权、政府行为和转型等方面的缺陷是导致股票市场诸多问题的制度根源。

我国股票市场与国有企业改革的关系

1985年后由于拨改贷,财政拨款停止,国有企业融资来源只有依靠债务融资和股权融资。对于我国国企而言,债务融资一般指银行贷款。银行完全由国家控制,这使得通过银行向国有企业提供金融资源成为可能;政府拥有强大的控制力,行政性分配金融资源,保证了体制内经济的平稳增长。但由于国有企业的低效率及行政干预,银行主导下的金融支持政策致使我国的国有银行产生大量的不良资产,累积了巨大的风险,同时,过于依赖银行使得国有企业的负债率过高。政府转而关注通过资本市场渠道来实现对国有企业的金融支持,股票市场的产生与发展与国有企业的改革密切相关。对于国有企业而言,股权融资终极控制人类型“优势”远较债务融资突出,不仅无需偿还利息,本金也无需偿还,资金作为一种稀缺的要素,在这里成为“免费的午餐”。在政府的控制和主导下,上市公司绝大部分由国有企业组成。表1列出了2003年上市公司控股特征。由表1可知,即使将乡、镇政府所控股的上市公司列入非政府控股类型,政府控股的上市公司所占比例在2003年仍有76%。2000年以前这一比例更高。

从上述分析可知,我国的股票市场是以配合国有企业改革为前提而产生和发展的,股票市场的战略定位是为国有企业的改革、发展服务,政府是以牺牲和扭曲股票市场的本性和功能为代价促进国有企业的改革和维护社会及经济的平稳转型,这在一定时期内具有积极的意义。但随着改革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股票市场的规模迅速扩大,股票市场原有定位的局限性日益突出,股票市场的核心功能—资源配置功能被严重削弱,政府对于证券市场的主导和扭曲所造成的代价也越来越高昂。在股票市场中,政府作为监管者要以公共利益为目标;作为上市公司的所有者,又是特殊利益主体,存在强烈的自利性倾向,二者存在尖锐的角色冲突。因此应当重新审视和思考政府的在股票市场中的角色及股票市场的定位。股票市场定位不应再仅仅是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附属物,仅仅被视为免费或廉价资金的供给机器;从股票市场中承担的角色而言,政府的视野应更宽广,不应仅仅从国有上市公司的视角,更应从包括各类企业和公众、投资者在内的全方位的角度看待股票市场。

股票市场中的政府干预及角色转换

我国股票市场的诸多问题源于政府的过度控制与干预,其更深刻涵义则是政府与市场的冲突,而股票市场正是冲突的焦点。在市场经济下,国有企业实质是政府在经济领域的延伸,是政府干预经济最典型的形式。当作为市场经济的高级形式的证券市场包含过多的国有企业时也必然意味者证券市场的混乱。一方面,国有企业是政府在经济领域的延伸和附属物,政府与国有企业天然是政企不分的,国有企业优先服从的是政府的行政秩序。另一方面,股票市场作为市场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必然要求市场中的主体服从市场秩序。这样一来,股票市场中存在两种相互排斥的秩序,即行政秩序和市场秩序,两种秩序的并存本身会导致市场的混乱,而国有企业优先服从行政秩序将进一步使股票市场陷入困境。

(一)股市中政府角色冲突

在我国目前股票市场上,由于国有企业压倒性的数量优势,导致政府同时扮演了两个相互严重冲突的角色:所有者角色和监管者角色。冲突在于作为所有者和市场主体,在股票市场上政府必然有其相应的利益诉求,不可能再是独立的第三方、监管者,往往导致自利性监管;同样,作为独立公正的监管者、市场秩序的供给者,政府不应再是股票市场中的利益主体,即不再充当所有者角色。当监管者、所有者角色集于一身时,最可能的结果就是政府既不能提供良好的市场秩序,又不能很好的维护所有者权益,这正是我国股票市场目前的现状。政府与市场的冲突及相应的政府角色冲突是我国股票市场目前面临诸多问题的制度根源。股票市场中的所有制歧视问题正是政府出于所有者角色维护其所有的国有企业利益的结果;大量的违规、违法事件与预算软约束下各级政府偏袒上市国有公司不无关系;股票市场上大量的行政性、计划性监管方式与股票市场主要由国有企业构成密切相关。行政性监管下,政府的监管实际上具有两种角色特征,即以独立、第三方角色监管股票市场和以所有者角色监管股票市场,后者具有典型的行政性和非市场性特征,因为在所有者与其所有物(企业)之间不存在也不需要市场关系,所有者直接以行政命令、审批等方式控制其所有物(企业)的经济活动。当股票市场中大多数的市场主体是国有企业时,股票市场事实上已经退化为一个超级国有企业,不同的上市公司只是这个超级国有企业中的不同部门,这些部门的任何重大决策也必然应当由其所有者(政府)审批、核准之后方可实施。因此作为上层建筑的一部分,我国股票市场中行政式监管方式是由其经济基础,即股票市场主体主要由国有企业构成,内生决定的,二者是一一对应的。若要实现股票市场监管方式的转变,则组成股票市场的经济基础也必须做出相应的转变。

(二)股市的政府干预

股票市场上政府的角色与政府干预密切相关。根据我国的特点,政府干预包括两方面的含义:政府直接干预,即各级政府兴办国有企业,包括普通竞争领域中的国有企业和战略领域中的国有企业,当政府在普通竞争领域兴办大量的乃至于数以万计的国有企业时即演化为过度的直接干预,政府过度的直接干预不但降低了市场效率,而且耗费了大量的政府管理资源和精力;政府间接干预,主要指宏观经济政策、法律、规则、行业监管等。政府应当减少直接干预,将股票市场中的中小国有企业归还于社会,而集中精力主要保持对大型企业和战略性行业的控制,从而提供战略性的经济安全。政府应认真地重新审视自身在社会经济事物中的应充当的角色,即提供各类公共产品、提供法律及秩序、降低交易成本、维护社会稳定、提供经济安全等。政府领导经济发展的核心在于为市场主体即各类企业、个人从事经济活动提供良好的经济环境、维护经济安全,从而间接地领导经济的发展。根据上述观点,我们再次考察表1中各级政府的控股比例。若经济安全由中央及部分省级政府提供,而市级及以下政府无需提供经济安全。市级及以下政府从股票市场退出,这可以显著地减少政府的过度直接干预从而为解决股票市场中的诸多矛盾与问题提供良好的制度基础,从而促进股票市场的健康发展。

我国股票市场中的诸多问题的制度根源在于政府对股票市场的过度直接干预。通过角色转换,一方面,政府减少过度直接干预,市级以下政府从股票市场退出,股票市场的经济、物质基础得以优化,同时政府的管理成本显著降低;另一方面,由于过度直接干预的减少,角色冲突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政府从而能够提供更充足、合理的间接干预,尤其是提供更严格、独立的市场监管,股票市场的上层建筑得以优化。我国股票市场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从而得以保证。

参考文献:

1.陈向阳.我国股票市场中的政府失灵与政府角色的定位[J].南方经济,2003

2.范新成.证券市场加快市场化进程的路径选择[J].财贸经济,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