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信用社可持续发展

时间:2022-03-22 10:34:00

导语:农村信用社可持续发展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农村信用社可持续发展

农村信用社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现代人的需求以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求的能力。换句话说,就是指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城市化、农业现代化、农民市民化的发展要求需要与之相适应的现代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作为“农村金融主力军”和“联系农民的最好的金融纽带”——农村信用社,在进一步深化改革中,如何发挥职能作用更好地服务于“三农”,实现社农“双赢”和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是我们当前面临的也是迫切需要解决的一项重大课题。本文拟对新形势下,农村信用社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发表几点浅见。查阅最全面的金融信息和最有价值的金融资源请登陆中国金融资源总库

一、强化法人治理意识。法人治理结构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任何公司制企业都必须建立的较为规范的企业治理制度,其核心在于通过权力制衡,监督管理者的绩效,保证股东和其他利益相关主体的权利,对农村信用而言,是实现市场化经营管理的基础,而从我国农村信用社的整体运作情况看,法人治理结构还很不完善、权力制衡机制还很薄弱。目前我国农村信用社大多还未完成商业化改革,即使已完成商业化改革,成立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的农村信用社,其法人治理大多存在股东会对经营管理层的委任权缺位、董事会和股东对农村信用社的发展要求缺位、信用社经营业绩与经管层的收入及升迁等关联缺位、对经管层的监督评价缺位等现象,从本质上看,则是农村信用社所有权的缺位,其后果必然是经营权凌驾于所有权之上,和被角色扭曲,股东权利虚化,经管层的经营权异化为经营特权;资金来源于各类储户,权利来源于各家股东,只要不出大问题,信用社业绩好坏谁也没责任,对其经管能力、绩效缺乏客观评价,在符合监管要求下的企业利润最大化目标实际常常流于空谈。

因此,首先必须加快完成农村信用社的商业化改革,尽快建立农村信用社法人治理结构,建立内部权力制衡机制。其次法人治理结构建立后,让董事会、监事会和股东大会充分发挥职能,通过确定农村信用社高管任职、对信用社经营管理层做出包括年度经营目标、远景发展目标等在内的具体要求,并建立健全自我约束自我监督机制,通过严格的监督检查和绩效评价,将农村信用社经营管理的责、权、利关系明晰化,让农村信用社经营管理层的任职、收入甚至职业生涯与其经营管理能力及所经管信用社的业绩挂起钩来,强化其经管职责和动力,并在规范的法人治理体制基础上,形成农村信用社的发展战略和有效运营机制。

二、强化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意识。发展是规模、结构、速度、效益的动态组合,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金融业是高风险行业,因此,防范风险、规范经营管理不仅是各级管理部门的监管要求,也是农村信用社自身发展的需要,其根本目的是要追求发展的高质量。但在实际运作过程中,出于种种原因,常常会走入把上速度、上规模当做是发展的误区,甚至把发展与扩张冲动等同起来,片面追求资产负债规模或存贷款等业务指标的高增长速度,出现了重整体规模扩张轻盈利能力提高、重总量轻结构、重速度轻效果、重业务发展轻风险防范、重眼前利益轻长远发展等种种问题,归结起来,就是缺乏扩张与质量并重的科学发展观。

因此,与整体经济发展相适应,形成适当的资产负债规模,包括客户结构、区域结构、业务种类、期限和业务量结构、收支及利润结构等在内的合理的结构,占有能够支撑继续有力参与竞争的市场份额,确保盈利水平和能力,并以适当的速度不断扩大、创新、调整、优化,应成为农信社高质量经营的基本标准,也应成为评价农信社经管水平高低、效果好坏的重要依据。农村信用社高质量运营的过程,实际就是动态协调规模、结构、速度、效益的优化平衡过程,也是有效配置有限资源保证长足、长远发展的过程,归结起来,就是要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意识。

三、树立经营战略意识。企业管理理论和企业经营实践经验告诉我们:总体的、长远的企业战略都是企业经营管理和生存发展的基本出发点,农村信用社作为特殊的企业,要保证自身协调的可持续发展,并在为社会创造财富的同时,有效维护地区金融安全和稳定,更需要有“精密”的战略管理。但在农村信用社几十年的实际运作过程中,重战术轻战略的现象普遍存在,结果是发展方向不够明晰,定位不够准确,发展重点不够突出,经营管理的自发性强而自觉性弱,经营管理过程中贯穿始终的核心理念少、延续性差而因人因事而异的变化多且随机性强,在竞争中被动反应多而主动布局出击少,竞争手段以“散打”多而“组合拳”少,有限资源优化配置更是无从谈起。

因此,农村信用社必须从战略部署的高度出发,制定具有可行性操作的总体战略、运营战略以及职能战略三个层级在内的企业战略。一是总体战略。即制定农村信用社的远景发展目标,人财物等各类资源配置原则,及对职能单位、业务领域相互支持、相互协调和相互渗透的依存推动关系的总体要求;二是运营战略。是将总体战略所包括的远景发展目标、发展方向和措施具体化的过程,期间形成农村信用社独有的、包括战略规划、资产负债管理、风险防范、产品创新及研发、品牌建设等在内的具体的竞争或经营战略;三是职能战略或服务运营战略。具体涉及内部经营的管理,如财务收支、内部资金转移定价、产品定价、客户细分、信贷投放、市场营销、考核激励、企业文化等具体领域。把农村信用社的发展从容易漂移摇摆的状态规范到相对持续、相对系统的战略目标管理上来,从而保证经营管理主线明朗、目标明确,经营策略不朝令夕改且具有相对的连贯性,有效提高经营管理效率,并使全员真正归属于信用社及其发展目标。

四、强化知识产权意识。随着入世后各项承诺的不断兑现,我国的金融市场正在逐步开放,银行业是其中竞争激烈的行业之一,因此,中外商业银行的竞争正在全面展开。尤其是知识产权方面的问题并未引起同行的足够重视,花旗银行自1992年开始就在我国不断提出商业方法类专利注册申请,去年以共达19项的具有前瞻性的配合网络技术的金融服务系统方法中电子货币系统和数据管理的计算机系统及操作系统等获得注册,在国内及业内引起热烈反响,但除了工商银行完成了一卡双币信用卡系统专利注册、招商银行完成了信用卡申请表专利注册外,商业银行(或农村信用社、农村商业银行)开发、保护自主知识产权方面的实质性举措还并不多。从过去几十年的经营来看,信用社在他行的管理中经营,过多依赖他行的支持,自主开发知识产权的意识无从谈起,即使是目前成立了省级联社、省级行业管理组织,但以前的老观念一时难以改变,缺乏自主开发知识产权的意识,目前为数不多的自主知识产权也都是在竞争的压力下被动和滞后的开发,其结果是使农村信用社业务创新不足,竞争缺乏有力的武器。

笔者认为农村信用社强化知识产权意识应从两方面入手:一、树立开发自主知识产权的意识。基于目前现状,农村信用社可在加快培养自有开发人员的同时与其他部门、企业进行合作加快开发自主知识产权,增加信用社市场竞争力。二、在加快开发的同时,农村信用社要增强知识产权的保护的意识。缺乏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其结果一是自有商业方法得不到法律保护,二是如果为他人抢注,需要支付巨额的专利使用费,从而使农村信用社在竞争起点就在知识产权保护的战役中留于不利地位。因此,各农村信用社或农商行在开发应用技术成果的同时,要注意对知识产权保护。

五、培育企业文化意识。与其他金融企业相比,目前农村信用社企业文化建设尚存在以下差距:其一,文化理念含糊不清。由于农村信用社长期以来体制不清、产权不明、行政分割,缺少统一的规划,导致在文化理念的表达上含糊不清,不能给客户留下深刻的印象。除了“中国信合”标识和“农村信用社是农民自己的银行”宣传语之外,其他的都难以体现农村信用社自身的特征,形象建设明显滞后于其业务发展。其二,文化氛围难以营造。突出表现在人才的使用和管理上,农村信用社多年来沿袭的是过去国有商业银行模式,没有树立“以人为本”理念,没能做到事业留人、待遇留人、感情留人,未能使员工与农村信用社同步成长。其三,文化内涵不深不透。由于农村信用社长期以来服务对象狭小、人才缺乏,五十年来沿袭的是传统的存、贷、汇业务,与商业银行相比,农村信用社现有服务功能已远远不能满足农村地区居民日益增长的金融需求,文化内涵急待挖深挖透。

其四,文化功能未能发挥。目前,农村信用社文化营销中最为紧缺的便是知名的服务品牌,金融服务过于同质化,企业文化没有发挥其应有的功能作用。因此,如何借助企业文化这一载体,做好做足文化营销这一文章,就显得十分重要。

“人才就在信用社,与信用社一起成长”的观念是构建以人为本企业文化的关键。一、要加强培训,开发人力资源。加强员工教育培训,提高员工队伍整体素质,使农村信用社人力资源管理和企业文化建设真正有机结合。一方面全面加强员工的素质教育,既要提高科学文化素质,又要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尤其要加强政治思想教育和职业理想教育。进而实现每个人的能力、兴趣与工作三位一体的和谐统一。二要加快职业化的领导队伍建设,推动经营管理向战略管理和文化管理发展。农村信用社的价值观、道德观、责任感等思想意识与精神将在其领导身上集中体现。为进一步提高领导队伍的素质,应逐步建立领导资格认定制度、任职收入制度、培训培养制度、市场化评价制度及监督制度等一系列配套制度。另一方面创建激励约束机制,开发和利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建立和实行公开、公平、公正的人才选拔机制,为优秀青年人才的成长、使用提供均等的机遇。逐步实行专业技术岗位等级管理,为不同类型的专业人才提供人尽其才的发展空间。探索人才开放政策,加快吸纳国内外一流人才的步伐。完善绩效考核目标体系,严格按绩用人、按绩付酬,形成员工能进能出、干部能上能下、收入能多能少的激励约束机制。三要通过专题研究与学术交流相结合,社际交流与本单位业务岗位交流相结合,境内考察与海外培训相结合,学历教育与资质考试相结合等形式,培养和造就农村信用社发展所需要的高级专门人才队伍。从而构建农村信用社卓越的企业文化、实现农村信用社可持续发展。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六、强化创新意识。不断实现金融创新是农村信用社可持续发展的有力手段。金融创新是正确处理防范金融风险和支持经济发展关系、促进地方经济加快发展的必然要求。目前农村信用社金融创新存在以下问题及制约因素:一、抵抗风险能力弱。由于诸多因素的制约,农村信用社尚面临资产质量较差、经营效益不好、资本充足率低、抗风险能力弱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其金融创新远远落后于商业银行。二、服务观念更新慢。

目前,农村信用社还没有真正树立起金融服务观念,安于现状、保守求稳的心态导致其经营核算意识不强,工作开拓性差,不能积极主动地去寻找金融创新的切入点,更多的是考虑如何应付上级的考核,缺乏金融创新观念。三、金融创新人才缺。对于农村信用社来讲,最大的危机是人才危机。由于农村信用社地处广阔的农村,对计算机、国际金融、企业管理、投资、保险等高素质人才缺乏吸引力,而现有的高素质人才又大部分向城市集中,高素质人才的匮乏严重影响了农村信用社金融创新的开展。四、电子化建设滞后。由于管理体制的不稳定性、科技人才的缺乏,加上农村信用社观念上的差异,不舍得在电子化建设上投入,导致农村信用社电子化建设明显滞后于其他金融机构。

为此,农村信用社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强化信用社金融创新:一是产权制度创新。当前最主要的是要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建立起符合农村信用社实际的使农村信用社和“三农”都能持续发展的现代企业制度;二是经营体制创新。要积极转换经营机制,激发内部活力。三是市场结构创新。市场是金融业务经营的起点和终点,也是金融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因此,金融创新必须面向市场,在增加市场主体、创新市场结构上着力,协调好货币市场与证券、外汇、票据、资本等市场的关系;四是技术创新。要大力实施技术创新战略,广泛应用现代科技,加快高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以技术创新促进业务创新,从而促进金融生产力的提高;五是工具创新。大力开拓中间业务,开发新的金融工具,不断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六是产品创新。加快开发网上银行、电话银行、信用借记卡、代客理财设计、对外担保等新的金融产品。积极开发期权、互换、远期利率协议、组合保险、零息债券、可互换债券等高科技含量的新型金融产品;七是服务创新。突破传统的柜面服务,朝金融服务技术的电子化和信息化、服务形式的多样化和全方位化发展;八是队伍创新。加强对现有从业人员的知识培训和提高,增强其现代金融意识和业务素质,创新用人机制,吸引、开发和留住人才,注重建立人才流动的竞争机制,充分发挥人才的使用效能。

随着我国加入WTO、市场化改革进一步深入,金融业的竞争将日趋激烈,农村信用社要在激烈的竞争中稳住阵脚,并进一步取得可持续发展,信用社管理层及员工就应不断强化法人治理意识、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意识、经营战略意识、知识产权意识,企业文化意识、创新意识,从而使农村信用社走进更辉煌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