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研究

时间:2022-03-16 04:15:03

导语:制造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制造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研究

摘要:在数字经济浪潮下,5G、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兴科技快速发展,通讯终端产品制造企业随市场产品升级,资产规模不断扩增,企业的资产管理要求也在随之提升。传统的固定资产管理,已不能满足财务共享模式下的资产管理趋势。本文以财务共享服务为导向,以固定资产全生命周期流程控制为模式,对管理方法进行思考创新。通过对当前信息化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应用RFID技术,实现对固定资产的全生命周期跟踪,达成对固定资产的数字化管理及精细化管控等对策建议,从而提升固定资产管理的效率与效益,推动业务数据和财务数据的深度融合,助力企业市场核心竞争力。

关键词:固定资产管理;财务共享服务;信息化建设;对策

随着信息技术更新换代和制造企业精细化小批量多品种的经营模式的普及,单靠传统固定资产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企业经营管理新形势,无论是效率还是质量,很难有效监控。特别对于市场竞争激烈、产品技术更新换代快的通讯终端产品制造企业来说,如何在规模增长市场占有率扩大的同时,控制成本费用的支出,有效管理生产设备,优化资源配置,进一步提升利润是必须解决的难题。

一、制造业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

固定资产作为重要元素在公司资源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作为企业资产的重要组成,是企业赖以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固定资产具有价值高、使用周期长,使用地点分散、设备维护难度大的特点。加强固定资产信息化是企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只有通过合理、有效的固定资产信息化管控,减少成本输出,提高固定资产利用率,才能进一步提升企业综合能力。企业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有助于实现内部管控健全,规范运营管理,在确保固定资产完整安全的同时,还能减少折旧分摊,降低产品成本,达到制造费率合理预期,提高企业经济收益,从而提升企业竞争力,增强战略投资者的信心,为企业做强、做大提供坚实基础。

二、G公司固定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一)G公司现状。深圳市G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是首批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全球领先的宽带接入设备制造商。专业从事宽带接入终端、无线通信设备、光通信设备、小基站等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产品在通信、金融、教育和家庭等领域广泛使用,是全球诸多运营商、系统设备提供商的主要合作伙伴。现拥有太仓、上海、成都、深圳、香港多个生产基地、研发中心,净资产达47亿,年销售额超78.3亿。G公司以“产品创新”来提升核心竞争力,定位为高端的、智能化产品制造,相继获得“中国电子百强企业”、“国家企业技术中心”等诸多荣誉。太仓市同维电子有限公司成立于2008年4月,是G公司的全资子公司,占地面积16.66万平方米。2010年5月竣工投产,2015年1月扩建,13.6万平方米的二期工程落成。作为G公司长三角生产基地,拥有27条SMT、15条DIP生产线、31条测试线、28条包装线及多条Wi-Fi自动测试线,是集研发、生产、测试、销售于一体的高科技企业,2012年起,太仓同维荣获“江苏省高新技术企业”等荣誉称号。(二)G公司固定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固定资产内控管理制度不健全且管理效率低。管理制度、监督机制不健全,只限于财务规章,在风险、内控等方面,没有详尽规定。企业的相关制度,有涉及到固定资产采购、验收,但没有形成固定资产管理方面系统化的管理制度,管理界限不明确,固定资产管理责任也无法得到落实,在领用、调拨、转移等使用状况不够清晰化。在固定资产盘点方面也不够完善,未定期对账盘点,固定资产监督管理不到位。尽管公司已使用ERP系统资产管理模块,但固定资产管理成效并不理想。企业相关管理人员比较重视考核指标,而忽视固定资产管理,导致固定资产浪费,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成效无法得到有效提升。2.固定资产核算不规范且信息更新不及时。从企业信息化执行看,虽然运用了ERP系统,可是在实际管理工作中,基本只用于账务核算,甚至还有手工EXCEL台账的情况。在对实物的统计和更新上,难以做到信息的准确同步,在无法获得准确信息统计数据时,就会造成汇总周期较长,加大了实时监管的难度,也不能形成精确的表计中国乡镇企业格及时上报管理层,决策支持被削弱。由于没有及时的信息支持,资产管理工作效率低。存在突击改装生产线,超预算资金购置设备,导致短期流动资金紧张,缺乏管控计划。管理部门间一遇到需解决的问题时,相互推诿,一旦出现问题责任难以追究,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形式化。

三、完善制造业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对策建议

在如此庞大的资产规模下,迫切需要一个完善的资产管理系统来支撑日益增大的资产规模,加快固定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是关键,企业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以新设计思想为指导来实现固定资产管理的转型。1.转变理念、推动财务人员转型为业财融合的财务管理人员。新的固定资产管理设计思想是转型,而不是单纯的流程信息化。企业在快速成长,对财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支持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新模式,让会计信息真正地支持企业的经营管理,意味着财务人员必须实现自身的转型。财务人员不仅要掌握财务核算,还要具备专业理解能力、沟通协调、深度参与管理。了解固定资产构建、生产、技术、维修知识,准确进行固定资产预算核算,并对执行实物管理的人员进行核算、成本管理培训,各部门相互配合、相互学习促进,全方位、多角度管理。各个环节、各个部门和内外部,通过信息化的手段有机连接。2.建立资产全生命周期指标分析体系。对固定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进行量化分析,这些指标包括固定资产投资、购入、利用效率、报废分析等。协同公司发展规划,利用决策指标,对固定资产的投资回收、净现值、报酬率分析,决定后续资金投入、采购。对购入的固定资产,进行验收,正确核算固定资产入账价值。项目投产后,根据资金流向、使用效能,进行投资指标分析,对无效投资项目,及时采取必要的措施,避免损失。3.制定资产管理绩效考核制度。企业应通过实施绩效考核制度,以运营周期,定期对各车间的固定资产的使用、保养、维修进行审查,明确责任分工,再根据相应的数据,分析各车间的资产利用水平,有利于管理层对各单位的固定资产情况全面准确的掌握。(二)以关键领域的实施控制为导向提升固定资产管理信息化水平。1.完善核算管理,建立信息全流程化。以固定资产生命周期中各环节的内部控制为主线,将涉及到的预算、请购、选型、评审、采购、合同登记、付款、入库、出库、领用、转移、调拨、租赁、盘点、闲置利用、维修、保养等各环节穿插到信息化系统,建立流程信息管控机制,将运行状态实时、动态、共享反映出来,有效控制成本,保证在生命周期内,实现价值最大化。2.合理分配资源,挖掘固定资产潜力。根据业务需求动态的调整现有的资产,提高资产利用率和快速响应生产现场需求。固定资产调拨分配不只是纯粹的资产实物管理,更多的是考虑如何更加有效利用,通过调拨对已有的固定资产重新分配和使用,对现有资产结构进行调整。资产调度和调拨应以公司业务发展和实际需求作为依据,业务流和电子流同步完成,避免纸质和电子流重复审批。同时调拨的过程中需要加强不同部门之间的合作,搭建有效的资产管理平台。重视闲置资产给企业带来的沉没成本。在集团内共享固定资产信息,通过协调、调拨资产的方式使固定资产在企业内形成良性流动。(三)以RFID标签为载体来提升固定资产管理的效率。1.应用RFID移动技术实现动态跟踪。应用RFID管理远距离、快速识别、可靠性高、易操作的特点,建立安全、可靠的资产档案,并充分考虑实际情况,从专业技术角度解决无序、及时性差的问题,内部实时动态管理能力得到提高。实现固定资产信息变动实时一致,由后台对流程实时监控、记录,管理人员在办公区,就可了解到固定资产的调拨。固定资产新购数据一次输入,系统根据不同区域,读写器采集的数据,自动判断资产状态,达到自动识别,化繁为简为目的。2.实现固定资产移动盘点。所有资产配上一个RFID电子标签,同时固定资产信息写入RFID电子标签,并将信息通过响应的软件存入服务器以作识别之用;盘点资产时,手持式阅读器读取到RFID电子标签信息,通过通讯接口将信息传给服务器,服务器通过软件进行相应的处理。对扫描到的数据与数据库已存数据比对冲突时,则产生报警,从而准确掌握资产的流动轨迹,打破了资产项目无法跟踪盘点的现状。可缩短资产盘点周期,减少人力成本下,提高资产盘点的准确性,提高盘点效率。

四、总结

固定资产管理信息化技术的提升让财务有能力实现企业固定资产相关全量数据的采集,进行数据的变化、对比、预警和预测分析,有效增强了固定资产使用率的深度分析,管理层及时了解到固定资产信息状况,使管理层能够预测未来生产线需求趋势、合理制定战略决策。财务部聚焦固定资产价值、实物管理,以全生命周期流程控制为模式,管理和账实相符两个维度为控制核心,应用RFID技术,实现了对资产全生命周期的精细化管理。并从运营层面对资产的全局进行数据决策分析,从而更有效地提升资产管理业务水平。通过实施科学的管理平台,更好的维护好固定资产,实现各类资产在其生命周期内价值的更大化,全面提升了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效率,使固定资产管理变得准确、快捷和全面。

参考文献:

[1]石勇明.集团企业固定资产管理问题及对策探讨[J].中国集体经济,2020(03):161-163.

[2]朱欢欢.关于提升制造企业固定资产管理能力的思考[J].企业改革与管理,2020(01):156-157.

作者:潘海燕 单位:太仓市同维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