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职院校资产管理理性思考
时间:2022-08-06 09:29:01
导语:民办高职院校资产管理理性思考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高职院校资产管理是与教学、科研管理同等重要的一项工作。民办与公办高职院校在办学主体、经费来源等方面的差异性,决定了民办高职院校资产管理的特殊性。文章从剖析公办与民办高职院校的不同点出发,指出了民办高职院校应在资产管理原则、管理对策方面有别于公办高职院校,实现资产保值与增值。
关键词:资产管理;办学效益;集约化
资产管理是所有高职院校办学中的重要任务。高职院校的资产,是其进行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的物质基础和必备条件,是反映学校办学规模、办学条件的重要指标之一。资产管理的质量与水平,直接影响到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办学特色与办学效益。区别于公办高职院校,民办高职院校在办学主体、经费来源等方面的差异性,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民办高职院校资产管理的特殊性。综观绝大部分民办高职院校的资产管理模式,普遍存在着迁移本科经验、管理粗放、效益不够高等问题。本文拟从公办与民办高职院校的差异性剖析开始,针对性分析民办高职院校资产管理的目的、原则与对策。
1公办与民办高职院校的差异性
1.1办学主体不同,资产属性不同。公办高职院校的办学主体,一般是地方政府;民办高职院校,一般是教育集团或热心职业教育的企业家。办学主体不同,决定了学校资产所有权不同。公办高职院校由于是政府办学,其所有资产均属于政府,是国家财产,带有“公”的属性;民办高职院校由于是非政府办学,其资产属于个人或集团,是私人财产,带有“私”的属性。两类不同性质的高职院校在资产属性上的不同,决定了其在资产管理上的差异性。1.2经费来源不同,资产管理不同。公办高职院校的办学经费,主要由地方政府投入;民办高职院校,则主要由不同股东或个人投入。两种不同的经费来源,决定了资产管理模式的不同。首先,服务对象不同。公办高职院校负责资产管理的部门,是代表学校管理国家资产,对地方政府负责,实施国家统一所有,政府分级监管,单位占有、使用的管理体;民办高职院校负责部门,则是代表学校管理私有资产,对学校举办方个人或集团或股东负责;其次,资产管理流程不同。公办高职院校在资产购置、处置等方面,需经过系列规范的流程与报批,民办高职院校在资产管理流程等方面则相对扁平化,其流程更短、更简洁。不同的资产管理流程,也影响了公办与民办高职院校资产管理的方式。1.3办学目标不同,资产功能不同。虽然公办与民办高职院校的办学目标都是培养人才,但民办高职院校还存在着追求更大办学效益这一重要目标。公办高职院校的资产,其主要功能在于培养人才、科学研究、社会服务;而民办高职院校的资产,其功能更多在于培养人才上,社会服务、科学研究则较少关注,并由此影响了资产购置的方方面面。比较而言,公办高职院校在购置高精尖等教学、科研设备上,往往比民办高职院校更有力度。这种差异性,也影响了两类高职院校在资产管理方面的侧重点。
2民办高职院校资产管理的目的
依据上述分析,笔者认为,民办高职院校的资产管理有着不同于公办高职院校的特殊目的,主要如下。2.1服务于规模化人才培养。民办高职院校的办学经费,主要依托办学个人或股东的投入,在兼顾人才培养与办学效益的双重目标下,增加专业数量,实现人才培养的规模化是民办高职院校生存及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与保证。因此,保证教学需要的设备、教师办公需要的设施及学生学习、生活所需的资产,并由此规范和加强学校的资产管理,维护资产的安全、完整,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资产,满足规模化人才培养需要,保障和促进学校事业发展,则是民办高职院校资产管理的首要目的。2.2增强了办学吸引力。民办高职院校的办学吸引力,一方面,需要良好的校园环境、办学设施;另一方面,需要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与就业率。无论是校园环境还是人才培养质量,都离不开良好教学设施或设备的支撑等,说到底,离不开资产的科学配置与良性管理。优良的校园环境,一流的办学设施、满足学生技能训练的实验实训设备等,及以师生为本的、科学的资产管理模式,不但能提高在校学生对学校的满意度,而且影响了潜在学生的选择性。2.3满足降低办学成本提高效益的需要。民办高职院校办学的理想目标即以最少的成本办最好的教育。由于高职教育是针对性、应用性强的教育,更加关注学生的实践技能培养与模拟仿真等实验实训条件的建设。因此,较之公办高职院校,民办院校对资产管理更为重视。具体表现在:其一,在资产购置上厉行节约。由于没有地方政府的投入,在资产购置上,民办高职院校往往坚持“够用、适用”之原则,避免盲目追求“高大上”的设备,在具备服务对象、开机频率、操作人员等条件后明确使用指标与购买事宜,以期最大限度降低成本以提供办学效益。其二,在资产管理上更强调安全与完整,力求做到现有资产使用率最大化,资产不丢失及将意外伤害降低最低。其三,在资产管理层级上更强调扁平化,减少管理人员与管理成本以提高办事效率。可以说,资产管理的好坏,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民办高职院校的办学成本与办学效益。
3民办高职院校资产管理的原则
3.1以师生为根本。学校办学以教师为本,学校发展以学生为本,民办高职院校资产的购置与管理,应坚持一切为了教师乐教、一切为了学生乐学的理念,面向教师、学生两类主体提供教学、学习,及工作与生活所需的设备设施与场所。为此,在资产的购置上,应以能用、好用、舒适、先进为标准;在资产的管理上,应以方便、快捷、科学、可行为标准,从而做到购置的资产满足师生的多元需要,资产管理满足学校可持续发展需要。3.2重点专业优先。民办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与优势,重点在于优势与特色专业的培育与积淀。在民办高职院校资产配置与管理上,既要与学校重点发展的专业规划一致,确保重点专业重点投入;又要与学校的特色专业相结合。在资产的配置上,需重点配置与扶持特色专业的建设,集中财力进一步培育特色专业的亮点、示范点等,做到不同层级的专业其资产配置有差异,实现资产配置与专业建设相结合,资产配置与学校的中长期规划、重点项目相结合,并由此提高学校办学吸引力与经济效益3.3集约化建设。在资产尤其是实验实训设备的配置上,由于学校根据职责、业务不同将其分到了不同的部门、不同的二级学院,不同单位根据其分管的工作提出的资产配置,往往存在资源重复现象,导致资源利用率不高、资源浪费等问题。民办高职院校经费来源的相对单一性,要求在资产的配置与管理方面需坚持集约化理念,对相近或相关的专业资源实施跨界整合、统一利用,减少资产投入,节约办学成本,并利用学校的现有资创造更多的经济社会效益。3.4信息化管理。在传统资产管理中,主要靠人工进行手动操作,办事效率低下,而且由于与资产相关的信息分散在规划、生产、物流、财务等各个独立的系统,造成了信息孤岛,成为实现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的主要障碍。资产管理不及时、信息反馈不到位,有效管理不能覆盖到资产管理的各个环节,依托各种先进计算机技术,使资产信息实现在统一平台下管理,逐步实现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尤为紧迫、势在必行。
4民办高职院校资产管理的对策
民办高职与公办高职间的竞争,不仅仅是人才、科技和文化等“软实力”方面的竞争,也是办学经费、设备设施等“硬实力”方面的较量,充足且满足多元功能需要的资产,能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提供基本的物质基础和竞争保障。民办高职院校如何管理好资产,并使资产最大限度服务人才培养以发挥最大效益,可从发展规划、制度设计等方面进行系统应对。4.1提高认识,资产管理纳入学校发展规划。从包含民办高职在内的绝大部分高职院校来看,党建、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各项重点工作均给予了高度重视,但作为保障上述任务完成的资产管理,则未纳入学校的发展规划进行考量,一直被视为日常管理工作及可有可无的边缘性工作,既没有引起足够重视,也缺少系统规划。作为保障学院人才培养及可持续发展的资产管理工作,一是需纳入学院近期发展规划及年度行政工作要点中,提高资产管理在学校发展事务中的地位;二是需在日常的教育教学管理中摆正资产管理工作的地位,做到人人参与资产管理,人人都是资产管理者,营造重视资产管理、参与资产管理的校园氛围,真正发挥资产管理应有的保值、增值功能。4.2顶层谋划,系统设计资产管理制度体系。高职院校的资产从使用对象来分,可分为面向教师的资产、面向学生的资产;从资产形态来划分,可分为有形资产、无形资产等;同时,从资产的整个管理流程来看,资产管理包含了购置、使用等环节,民办高职院校可从不同视角系统设计资产管理方面的制度体系。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从笔者对部分高职院校的了解来看,绝大部分高职院校的制度体系中,资产管理方面的制度最为欠缺,即缺制度或制度不健全。资产管理涉及到各个部门,包含财、物等方面的内容。根据国家颁布的相关资产管理条例,民办高职院校应该构建既能满足学校真实状况,同时还具备较强操作性的资产管理机制,逐步建立资产购置与配置制度、资产处理制度、资产管理制度、资产转让制度、资产报废评估制度、资产监管制度、资产绩效考核制度等,做到资产管理的各个环节有制度、有依据,全过程、全方位规范资产管理行为。4.3流程再造,分类规范资产管理各个环节。民办高职院校的资产管理,一般包含了资产申购、验收、入库、使用、折旧、报废等流程,对资产管理的流程进行再造,其一,依托教育信息技术对资产管理流程进行再造,实现对资产记录、调配、返还以及报废等事项的信息化管理,减少管理工作方面的漏洞,降低资产规划方面的盲目性、重置性与闲置现象,有效实现资源的合理分配;其二,需结合资产重要等级以实施分类管理,将管理重心放在数额较大的资产中,由实际应用部门以及归口部门审核资产数量、技术以及管理标准;其三,根据不同资产的属性实施差异化的流程管理,如对一般的资产,可简化审批程序;对超过一定数额且重要的资产,可根据一定的经费额度确定审批权限,分级处理资产管理中的各项业务,实现责权利统一,充分保障资产应用部门在资产管理方面的权限。调动教师参与资产管理的积极性、主动性。4.4引育结合,提高资产管理员队伍的素质。资产管理员素质的高低是做好资产管理工作的关键。根据“权、责、利”相统一的原则,为提高资产管理员队伍的素质,一是,要在校院二级配备足够数量的专职资产管理员,并形成老中青结合的管理梯队,确保资产管理有专人负责;二是,要提高资产管理员的入职标准,良好的品行,服务教学科研的理念,敢管善管会管的工作态度,熟练掌握现代管理技术手段等等,都是资产管理员应有的选聘标准;三是,重视资产资产管理人员的培训和业务学习,把在职学习作为一种制度设计纳入学校教师的培训计划中,逐步培养资产管理员公平公正的意识、服务师生的水平。4.5结合人才培养,建立服务专业建设的资产配置机制。在办学经费紧张,专业均需发展的背景下,需建立服务专业建设的资产配置机制,并在资源配置方面优先倾斜重点特色学科(专业),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指导思想,集中财力突出重点、服务特色、扶持品牌,支撑学校的优势学科和特色专业的发展,凸显学校办学特色与核心竞争力。4.6绩效优先,实现学校各类资产最优化配置。绩效优先是民办高职院校资产管理必须坚持的理念。在传统的资产管理中,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没有成本效益概念,没有勤俭办学意识;尚未建立奖罚分明的管理制度或没有很好执行制度;部门盲目争资源,对资源闲置现象熟视无睹,不受罚,不担责等等,是资源管理中存在的普遍问题。而谁使用,谁管理的制度,使资产一经形成,就为部门所有,很难实现资源共享,各部门追求大而全,方便使用,盲目配置。绩效考核的目的,一是在于优化新增资产,盘活存量资产。二是减少上文所述各种弊端,提高资产使用效益。建立多层次的考核体系强化评价,督促使用单位重视资产管理工作,可采取使用单位自查、学校抽查、第三方机构调查等方式,形成资产管理人人有责、主动履责、人人监管的氛围。三是重点要设计好指标体系,指标应包括教学办公用房面积的配额标准、生均教学设备占有量等静态指标,及大型设备的年使用时间、资产设备的完好率、设备盘点查账等动态指标等等,确保资产在保值的基础上实现增值。
参考文献:
[1]郭芳.高职院校资产管理面临的形势、问题及对策[J].当代经济,2014,(1):64-66.
[2]尤咏.高职院校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的思考[J].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5):30-32.
[3]卞荣芳.高职院校固定资产管理新模式的探索[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8,(4):12,7.
[4]黄涛.高职院校国有资产管理岗位素养及岗位能力的探究——以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徐州财经分院为例[J].山西青年,2018,(4):156.
作者:欧阳拥彬 单位:广州华立科技职业技术学院
- 上一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路径研究
- 下一篇:基层医疗机构财务暴露问题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