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探究
时间:2022-10-12 11:06:06
导语:行政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探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规范和加强行政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对提高国有资产使用效益,降低行政成本,保障行政单位正常履行职责,促进党风廉政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此进行探讨。
一、行政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现状
(一)体制机制不顺
在行政单位固定资产的归口管理机构,有财政部门,有机关事务管理部门,还有专门设立的国资部门。各级政府采购机构都设在财政部门,造成了固定资产购置入口由财政部门把关,但后期运行及处置却由不同的部门负责监管,难以对固定资产购置、使用、处置实施全程统一监督管理。
(二)账实不符
行政单位普遍存在“重钱轻物”“重购轻管”现象,有些行政单位购入固定资产不按全部实际价值入账,账面不能反映固定资产实际情况;有些行政单位的固定资产已使用多年,但一直没有进行账务登记;有些行政单位在接收行政调拨和无偿捐赠的固定资产后,不办理财务手续,存在流失的风险;有些行政单位长期不对固定资产进行盘点清理,或清理盘点走过场,致使账外资产、遗失资产等都无法发现,账实不符。
(三)处置不规范
按照国有资产处置规定,固定资产处置必须履行报批程序,并经过评估后,才能通过拍卖、招标等方式进行公开处置。但有的行政单位未经审批,擅自出售、出租固定资产,或不经评估以低于市场价格出售、出租固定资产,不按非税收入管理规定将收入上缴国库,而是隐瞒不报,据为己有,甚至变为单位的“小金库”,违反财经纪律。有的行政单位随意缩短使用年限,提前进行报废。
(四)监督问责不力
行政单位固定资产监督管理制度不完善,难以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即使发现了问题,由于各种原因,无法或没有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如购进的固定资产不是所需要的、不能满足使用要求而搁置不用,造成浪费,由于制度缺失无法追责;固定资产盘亏或损毁后,由于历史久远和执行制度不严等原因,找不到责任人。
二、行政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对策
(一)改革管理体制机制
根据便于监管的原则,改革多头管理模式,统一归口管理部门为财政部门,明确各级财政部门综合管理职责,从固定资产购置预算审核、政府采购实施、投入使用账务监督、处置审批等方面进行全过程监管,严防行政单位未经审批购置固定资产、购置资产不履行政府采购程序、投入使用不进行账务登记、擅自处置等违规行为。行政单位在财政部门的监管下,履行管理固定资产的主体职责,细化落实固定资产管理的各项规定,增加管理力量,科学设置内部管理岗位,加强内部控制,强化固定资产管理和财务管理,确保行政单位固定资产得到合理配置、有效使用和规范处置,发挥最大效益。
(二)完善制度建设
一是完善管理制度。根据目前的规章制度,结合本地工作实际,各级财政部门应制定本地区管理制度,从行政单位固定资产预算购置、验收使用、资产清查、调拨处置等各个环节加强管理,动态掌控本地行政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行政单位应根据财政部门的规定,结合实际,完善权责一致、决策执行监督相互分开和制约的全过程管理制度。二是制定绩效评价制度。逐步建立行政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绩效评价制度,对行政单位固定资产具体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考核评价,科学、合理、有效地利用国有资产。三是完善责任制度。进一步明确行政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责任,建立权责明晰、任务具体的责任管理体系,逐一细化财政部门综合监管责任、行政单位直接责任人、具体人员的岗位责任,确保行政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每个环节出现问题,都能进行责任追究。四是建立报告制度。建立行政单位定期向财政部门报告固定资产管理情况,及财政部门向政府报告本地区行政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情况的制度,使行政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公开、透明、规范。
(三)严格配置管理
一是明确配置标准。坚持勤俭节约、科学合理、促进履行行政职能的原则,抓好行政单位固定资产“入口”管理工作。根据行政单位人员、行政职能、工作任务等情况,分类明确固定资产配置数量、功能标准、价格限制、报废年限等指标,严格按照标准进行配置,严禁配置与履行职能无关的固定资产。二是实施预算管理。严格落实预算法的相关规定,将预算审批管理作为行政单位固定资产配置的前提条件,在预算管理流程中赋予固定资产配置管理职能,新增固定资产凡是没有纳入财政预算的,一律按预算法规定不予批准购置。未能纳入预算而确需购置的,必须采取追加预算等方式通过审批后,才能进行购置。三是推行政府采购。进一步规范行政单位固定资产购置行为,实施阳光采购,凡是纳入政府采购目录范围的固定资产,必须严格按照政府采购限额标准和程序要求进行购置,确保公开透明、公平公正,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四)加强使用管理
一是开展资产清查。开展全面清查,明确固定资产清查目标任务和方式方法,由各级财政部门牵头,组织各个行政单位对本单位固定资产进行全面清查,准确掌握本地区固定资产实际情况,确保摸清固定资产“家底”。开展定期或不定期清查,针对固定资产管理实际,财政部门可以随时对行政单位进行清查盘点,动态了解行政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真实情况,以利于有针对性地开展指导管理工作。行政单位应在季末或年末,进行固定资产盘点,确保账实相符、账账相符,杜绝资产流失。二是实施信息化管理。由各级财政部门牵头建立行政单位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平台,逐步实行联网。以开展全面清查的数据为基础,结合清查数据,建立动态数据库和固定资产占有使用情况分析系统,及时掌握行政单位固定资产增减变化情况,实现全过程动态监管,为实施预算管理、绩效评价和资产优化配置提供依据,提高行政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信息化、科学化水平。三是加强分析调控。通过行政单位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平台分析系统,及时发现行政单位长期闲置、超标准配置固定资产等问题,采取针对性的处置措施,进一步盘活固定资产存量,降低国有资产使用成本,提高国有资产使用效率。四是开展维修养护。落实固定资产维修养护规定,由行政单位组织人员或实施外包,开展养护维修作业,保持固定资产功能,提升固定资产使用寿命。
(五)规范处置管理
一是明确处置原则。全面推进行政单位固定资产处置工作公开化、透明化,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公开政策法规、资产处置信息、资产处置程序、资产处置结果和投诉方式,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位固定资产购买参与者,严防暗箱操作,杜绝国有资产流失,确保国有资产处置程序和结果合法公正,实现收益最大化。二是严格处置审批。加强对行政单位固定资产无偿调拨、出租、出售、报废等资产处置行为的管理,严格执行资产处置审批制度。明确资产出售程序,对多余或库存的固定资产,由行政单位财务科室提出申请,经行政单位负责人审批,报财政部门批准,重大固定资产处置经政府批准后,进行资产评估,公开拍卖、竞标出售;对在用的固定资产,由使用科室提出申请,经技术鉴定确需更换淘汰的,报经单位负责人和财政部门审批后按上述规定予以处置。对不宜或不需出售的固定资产,在同级财政部门的统筹下,履行相关审批手续后,调剂到确实需要的行政单位或进行公开竞价出租,严禁随意擅自处置资产。三是加强处置收入管理。行政单位固定资产处置收入要严格执行政府非税收入管理规定,全部上缴国库并纳入财政预算,执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严禁坐收坐支、挪用等行为,确保处置收入不出现违规行为。
(六)强化监督问责
一是落实监管责任。制定监管责任方案,完善监督机构,配备监管力量,财政部门履行综合监管职责,行政单位履行管理主体责任,全面落实固定资产计划预算、采购配置、接收使用、淘汰处置全过程的监管责任。二是创新监督方式。对行政单位固定资产相关信息在不涉及国家秘密的前提下予以公开,接受社会监督。加强监督检查,将行政单位内部监督检查和外部监督检查结合,开展常态化监督检查和专项监督检查工作,对行政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每个环节进行深入检查,实施有效监管。三是强化提醒警示作用。对发现的问题,快速分类处置,对管理中出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进行约谈提醒,制定措施,跟踪整改到位;对造成后果、甚至蓄意侵害国家资产的行为,加大问责力度,严格按照相关规定予以处罚,进行通报曝光,真正起到警示教育作用,确保国家资产安全。
作者:吴桂霞 单位:罗山县丽水街道财政所
- 上一篇:医院绩效管理中科室成本核算数据应用
- 下一篇:上半年扫黑除恶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