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策略探讨7篇

时间:2022-01-04 09:34:13

导语: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策略探讨7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策略探讨7篇

第一篇: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基层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问题一直是相关工作人员工作的重点,其对单位的长期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其中固定资产的管理是最主要的部分之一。随着近几年来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也随之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但是就目前情况来看,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事业单位的发展前景。基层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大体如下图所示,下面本文就对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为其提出具体的解决办法。

一、基层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固定资产在为事业单位向社会提供公共服务中起到重要的保障作用,随着事业单位服务质量的逐步提高,固定资产规模、种类也在不断加大,要求事业单位严格按照财政部《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指导意见》及《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实现固定资产管理规范化、制度化,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率及保证资产安全、完整,更好地为公共服务提供物质保障。

1.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完善。在基层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中,最大的问题就是管理制度的不完善,如果缺少一个完善的管理制度,那么在管理工作的进行过程中就会遇到很多的问题,这对资产管理的效果也会有不利的影响。从目前的情况来讲,对固定资产的硬性规定较少,在资产的购入、使用和处理中,管理工作发挥的作用也不是很大。除此之外,管理工作中的职责不够明确,从而导致管理工作的针对性以及效率不高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问题。

2.固定资产盘查、清理工作不到位。事业单位的日常运行工作中,对固定资产的盘查和清理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但是就目前情况来看,在事业单位的管理工作中,对资产的重视程度还远远不够,并没有形成应该具有的定期核算的习惯,这对固定资产的管理来说是非常不利的。从盘点与清查的角度来看,随着固定资产的使用期的不断增加,在定期清查方面的工作还有很大的不足,在盘点力度上也有一定的缺陷,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的进行。

3.固定资产报废处置方式不当。固定资产的使用情况随着时间的变化也会发生改变,尤其在报废和调拨方面这种变化更是明显。因此,相关人员应该对固定资产的报废等进行定期的、详细的记录,为之后的资产管理工作提供一个良好的基础。但是就目前情况来看,事业单位在这个方面的工作的随意性很大,相关的手续并不完整,这就导致了资产的报废过程并没有相关的详细的记录,就难免会产生一些遗漏,造成一部分资产的损。除此之外,审查以及监督工作的不完善也是重要的原因之一。

4.固定资产管理机构职责划分不清。目前,我国大多数事业单位出于人员编制、经营规模限制等原因,未在单位内部成立固定资产专门管理机构,资产管理工作往往是根据资产使用部门进行划分,例如,某医院各业务科室负责对本部门使用的医疗仪器进行管理、办公室负责对会议室桌椅、复印机等办公用品进行管理。由于事业单位各部门只负责本部门使用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导致财务部门在对固定资产进行登记、盘点、会计核算过程中需分别取得各个部门的配合、支持,而且由于各部门之间各自为政、信息无法实现共享,致使事业单位未能对闲置固定资产进行调剂使用,造成财政资金不必要的浪费。

二、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解决办法分析

1.健全相关管理制度。在之前的分析中可以得知,对于基层单位来讲,一个完善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是必不可少的,因此,想要有效地解决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从健全的管理制度入手是最好的途径。在管理工作的进行过程中,将固定资产纳入管理的范围内,并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进行详细的条文规定,对责任部门、经办手续等一系列因素都进行规划,提高固定资产的管理效果。除此之外,建立责任管理制度也是至关重要的,将管理工作落实下去,对每一项管理工作的负责人都进行明确,这样才能有效地对资产管理进行系统化的规范。

2.事业单位应树立正确的资产管理理念。一是事业单位法人应带头重视固定资产管理对于保障公共服务质量、提高资产效率与安全性等方面所发挥的作用,督促内部各个部门给予财务及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必要的配合,为其顺利开展工作提供保证。同时,将固定资产管理作为部门、工作人员业绩考核、晋升的重要参考标准,调动事业单位所有部门及员工参与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积极性,促使单位内部形成良好的固定资产管理氛围。二是就《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及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等知识对事业单位财务、资产管理部门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在提高工作人员综合业务能力的同时,促使其能够在日常管理工作日中自觉遵守资产管理制度及充分发挥工作人员主观能动性。

3.对固定资产进行定期盘查。在对规定资产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定期的盘查和清算有利于帮助相关的工作人员了解单位的资产具体情况,对可以为资产管理方法的变更和完善提供一定的依据。首先是要制定一个具体的固定资产盘查制度,在实际的盘查工作中严格按照制度规定来执行。除此之外,在盘查工作中要对一些事项进行特殊注意,例如盘查时间的确定可以根据单位具体的情况来进行,可以分为半年、一年,对于一些具体的固定资产甚至可以要进行按月盘查与清算。

4.做好折旧工作。折旧工作的进行主要是为了解决固定资产管理中出现的一些资产的磨损、贬值的情况,这在资产管理的过程中是非常普遍的,因此做好折旧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具体的方法可以是对资产的使用年限以及磨损程度等进行详细的规定,在对资产进行管理的过程中根据具体情况对一些资产进行折旧处理,同时要把市场价格当做折旧计算的依据,要做到公正处理,这样才能够保证基层事业单位对规定资产的实际价值进行准确估算。

5.发挥内、外部固定资产审计监督作用。一是事业单位应通过内部审计机构对本单位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制度设计、执行及购置、使用、保管、处置固定资产行为进行审计,同时,内部审计部门应定期对资产管理部门盘点结果进行抽查,以检查资产管理部门是否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盘点及盘点结果的准确性,必要时内部审计部门可组织对本单位资产进行全面清查,在发现资产盘亏盘盈的基础上,详细了解本单位固定资产使用及保管情况。二是审计、财政等外部监管机关应开展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专项检查,检查内容不仅应包括固定资产在采购预算编制、政府采购流程、报废处置审批及财务核算等方面,而且应对事业单位建立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制度设计合理性及执行有效性进行专项审计,以督促事业单位不断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为社会公益服务工作提供资产保障。总而言之,目前在基层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相关人员必须要通过健全管理制度、对固定资产进行定期盘查等措施对这些问题进行解决,这样才能够促进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不断改善,为事业单位的发展提供动力。

作者:刘文静 单位:济南市市中区财政局

参考文献:

[1]邵英梅.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与措施分析[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4(36).

[2]高嵩.浅析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西部财会.2013(06).

[3]江勇.浅谈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措施[J].时代金融.2013(09).

第二篇: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探讨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稳定、持续发展,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也获得很大幅度增长,资产管理中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也开始暴露出来。文章详细阐述了当前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现状及潜藏的问题,并针对相关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难点;对策

国有资产是行政事业单位基础职能得以顺利实现的有效保障。因此,不断优化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是保证国有资产安全、规范财政资金使用、推动单位长远发展的必要手段。

一、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中亟待解决的难题

1.单位的资产管理制度有待规范与完善

目前,我国不少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并没有针对资产管理工作设立配套、规范的资产管理制度。这样一来,行政事业单位在进行内部资产管理时,很容易就会出现权责划分不清、管理职责不明等问题。例如:一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忽视了对国有资产日常使用与管理流程的规范,致使资产数目账实不符、破损遗失无人承担责任等现象泛滥。与此同时,单位内部也没有建立起与资产管理制度相对应的约束机制,这必然会使资产管理工作的随意性大大增加,使得资产管理的效果差强人意。

2.单位的资产、财务及预算管理脱节

当前,行政事业单位所采用的管理制度与资产管理的实际需求并不相匹配。行政事业单位现多采用分散管理及使用的方法来管理国有资产,不仅没有起到应有的资产管理效果,反而拉大了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之间的距离,让二者彼此脱离。例如:单位部分资产的报损和报废中存在极大的随意性,这不仅削弱了单位国有资产账目的规范性和完善性,而且也为有效的财务核算增添了不小的阻碍,致使单位资产的实物管理无法与价值管理进行有机的结合,同时也削弱了资产财务监督的投入力度。此外,由于单位预算编制人员的工作态度不够认真、细致,形成了资产购置比资产管理更重要的错误认识,致使单位盲目、大量的购置资产,资产得不到优化配置只能长期闲置,大大降低了资产的有效性和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

3.单位资产管理的内外部监管力度薄弱

就目前情况看,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监管制度仍然存在很大的问题,不论是内部监督还是外部审计的执行力度都非常薄弱。一方面,行政事业单位对资产管理的内部监督工作相当不到位,而且内部监督机构行使监管权力时也缺乏足够的独立性,导致单位资产管理的内部监督名不副实。另一方面,由于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管理保密性极强,所以外部审计机构只有权对单位的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管,而对于资产的采购、管理制度的执行等方面基本无权干涉,使得外部审计行为虚有其表。

4.单位资产管理的数字化与信息化程度偏低

虽然,网络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利和改变。但是,目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资产管理的数字化与信息化程度普遍偏低。大多数行政事业单位仍然沿用某公司生产的单机版的资产管理软件进行国有资产的管理。该软件虽然具有比较多的模块,但是信息共享化能力却非常低,而且也没有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引入带二维码的身份识别系统,使得单位资产的跟踪管理难以有效开展。

二、行政事业单位加强资产管理的有效对策

1.完善资产管理制度,规范单位的资产管理行为

行政事业单位的当务之急,就是要根据国家相关法律章程的引导,基于本单位的实际发展现状,针对单位资产的采购、验收、保管、使用等各项环节制定出详细、规范、统一的现代化管理制度。(1)行政事业单位在采购资产之前,必须由提出采购需求的部门先提交申请,提供详尽的可研报告及前期询价机制,并提供科学合理的预算,大型或专项资金采购还要求提供绩效评估报告,经过充分论证后方能进行采购,坚决杜绝不负责任的盲目采购行为。而且对于已经纳入《政府采购目录》内的单位资产,则必须走政府采购的渠道,严禁单位私自采购,造成财政资金的不必要浪费。(2)行政事业单位开展资产管理工作时,一定不能忽略了对资产的分类和资产卡片的编制。根据卡片内容来分门别类地进行国有资产的管理,提升单位资产管理的合理性及效率。(3)对单位的资产进行核算时,还要一并详细记录资产的入库、出库时间,金额与数量,使用部门或个人等基础信息,让单位的资产管理更规范。(4)还要创建规范的资产管理监督机制,建立由资产管理部门、财务部门、监察部门等组成的监管机构,对单位资产管理工作进行事前、事中、事后全面化的监督,确保单位资产管理工作的制度化和规范化。

2.统一单位的资产、财务及预算管理,提升单位资产的有效性

首先,要基于行政事业单位的实际资产情况,在内部建立起科学、规范的财务管理制度,加强财务管理与资产管理间的良好结合,进一步明确可用于资产与财务管理的具体方法,全面加强对单位资产从购置、使用到处置等整个过程的财务监督力度,并对单位的资产现状进行详细、全面的分析,坚决杜绝存在账外资产的可能性。其次,对于财政资金的预算管理,行政事业单位应该制定出规范、合理的资产配置制度,让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得到充分的结合。将预算约束机制的监督效力充分发挥出来,在确保单位预算编制科学性,提升财务预算执行有效性的同时,实现单位各项资源的科学分配与合理利用,并通过预算管理制度的高效执行,来增强单位国有资产的有效管理,让单位的各项资产真正得到充分、合理、恰当的应用,让单位资产与财政资金的利用效率不断得到提升。

3.加大单位资产的日常监管力度,提升内外部监督的权威性

首先,针对单位现有资产制定统一、规范、切实可行的监管细则,并明确各项操作环节中的具体责任人,让单位的资产管理真正有章可循。确保国有资产的领用、保管和交接等每一项环节都能具备齐全的手续,资产的报损、报废也能严格按流程处理,并且组织专人来负责国有资产的管理工作。还要定期对单位内部的各项资产使用及损坏情况进行详细的盘查与核对,对于需要报损或报废的资产则应该及时提出报损、报废申请,并做好相应的记录工作,确保单位资产能够账实相符。其次,行政事业单位还要组建专门的监管机构,来监督单位的资产管理行为。同时要充分确保监管机构的独立性和权威性,以便监管机构能够真正对单位各职能部门的资产进行合理、公正的监督。并加大监管机构对单位资产的监管力度,对于发现的资产管理违规行为,要给予严肃、严厉的处理,确保资产监管的权威性和约束力。

4.引入二维码识别系统,提升单位资产管理水平

为了提升资产管理的信息化程度,行政事业单位在选择相应的资产管理软件时,既要注重其与政府报表衔接紧的密性,也要关注软件辅助功能的更新。例如,添加资产二维码识别功能,使得资产管理人员通过扫描二维码这一简单的操作,就能对国有资产的整个生命周期进行跟踪管理,还能有效解决单位资产管理中账实不符的问题,减少国有资产的闲置浪费或意外流失。为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工作提供可靠、系统、全面的动态数据,提升了单位资产管理工作的标准化与信息化程度,也有效地实现了单位资产管理工作效率和水平的提高。综上所述,现阶段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工作中仍然存在着不少亟待解决的难题,需要进一步完善资产管理制度,规范单位的资产管理行为,统一单位的资产、财务及预算管理,加大单位资产的日常监管力度,提升内外部监督的权威性,提升单位资产管理工作的标准化与信息化程度,提高资产管理的效率和效果。

作者:李昌志 单位:成都市技师学院

参考文献:

1.李红.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中国经贸,2016(2).

2.周爱军.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模式构建研究.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5(12).

第三篇: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研究

摘要:事业单位作为国家使用国有资产设立的服务于社会活动的组织机构,在我国国家正常运转和人民日常生活中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作为非盈利性机构,国家必须投入大量资金进行对事业单位的建设,事业单位也占据国有资产方可进行生产工作。国家和事业单位相辅相成,国有资产的投入运作成为能维护这条联系的重要纽带。尽管政府和单位领导一再强调对国有资产管理的重要性,但是事业单位在国有资产的实际运用中会往往出现各种问题,降低单位工作质量,造成国家不必要的资产损失。所以对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必须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

关键词:国有资产运用问题资产损失改进措施

一、引言

事业单位在社会活动中起着极其重要的服务作用,人民在日常生活工作中也时常会与事业单位接触,作为一个公益服务性、不直接生产商品的组织机构,事业单位是不盈利的。国家必须投入大量资金财产用于事业单位的运作。但是事业单位在对国有资产的管理运用中,不可避免产生诸多安全和使用问题:财务核算不合理、资产管理不平衡、管理意识淡薄、管理理念落后等。为了保证国有资产的安全和合理运用,对现有国有资产管理出现的问题进行改进变得必要和紧迫。

二、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财政部对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

每年事业单位的正常运转都需向财政部门申请大量的资产投入,财政部门虽出台相关的管理制度进行调控,但是在实际运用中屡有问题出现。我国现行的“国家统一所有,政府分级监管”的管理体制有其优越性,不过并非十全十美,财政部在对下属事业单位进行监管过程中往往不能很好的对所有国有资产进行把握调控,造成下派到单位的部分物资去向不明;在单位对国有资产的申请审批上过于草率,没有从单位实际使用上进行考虑和盘查;对国有资产的领导管理力度不够,甚至于在许多部门或者许多物资上管理空白;管理措施落后,现有管理方式方法运用多年,但是时代是进步的,所以管理措施与时代脱节。

(二)事业单位缺乏对国有资产管理的宣传教育

国有资产是事业单位的命脉,事业单位只有依靠国有资产才能生存,不难看出国有资产对于事业单位的意义重大。但是许多事业单位恰恰忽略了这一点,认为背后有国家这儿庞大的体系支撑就能高枕无忧,这种想法是绝对错误的。这种错误的想法往往会对国有资产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和损失,使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率大打折扣。譬如,有的单位对分配的国有资产有意无意的划分层次,对划分的有价值的物资认真对待,对划分的所谓的廉价物资随意浪费;有的单位为了盲目追求新事物、填充硬件设备,在现占有国有物资满足的条件下,依然向财政部申请分配,结果分配下来也没有得到妥善使用,甚至闲置;一些单位还存在对国有资产意识淡薄,将国有资产用于其他用途,公为他用,公为己用现象严重。

(三)事业单位财务部门对国有资产会计核算混乱

同样由于事业单位对于国有资产管理的不重视也影响了其财务部门对该项资产的严格核算,核算机制不够健全,甚至有一些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人员都缺乏对固定资产会计核算的政策、法规专业知识,核算混乱不清,再加上单位内部对国有资产的使用随意,也增加了会计核算的难度:譬如单位车产的使用折旧,但是公车用作了其他部门或者私人使用加速了车产的折旧,或者对部分资产的使用、毁损未向财务上报等问题。这些情况往往造成会计核算的不合理,账面和实物不相符,做出来的财务报表便没有了参考价值。

(四)对国有资产的监管力度不够,国有资产使用存在灰色地带

总的来说事业单位对国有资产的使用随意,挪作他用现象严重,会计核算没起到作用,最根本的原因就是缺乏有力的监管机制。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原则上实行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离的办法,类似于政府的三权分离政策,权利制衡本身是个很有效的方法,在国家行政上也很好的得到了运用,但在事业单位上运用就问题倍出,就是因为监管不力,一是财政部门的领导监督不力,二是事业单位内部监督机制形同虚设,三是国有资产取之于民,国民也有权利对国有资金的使用进行监督,但是大多数时候国民并没有渠道了解国有资产的使用情况,更毋谈监督了。

三、对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改进

(一)财政部建立健全对下属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管理机制

加强巩固“国家统一所有,政府分级监管”的管理办法,增强财政部门对国有资产的控制:严格审批事业单位的物资申请,对审批分配下去的物资继续动态监管,对于不合理的分配予以撤回;弥补完善对部分单位、部分物资管理的空白,做到对所有国有资产的有效把控;实时更新相关管理措施的方法,社会是动态发展的,管理办法也应该随时代的改变而更新,譬如在互联网普及的今天,有效的利用网络对国有资产进行记录,监管监察一定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对事业单位有关人员定期组织国有资产使用教育宣传

由于事业单位普遍存在不重视国有资产使用的情况,导致大量资产使用不合理,物资大量闲置浪费,费用使用效率低等。针对以上诸多情况,定期对单位内部相关人员进行宣传教育变得十分有必要,通过一系列的教育让国有资产使用者认识到国有资产对于单位的意义;使国有资产不分价值高低都应该得到认真对待;对于不必要的支出尽量不去申请造成浪费;闲置物资报备财政部,方便财政部回收调配;不属于国有资产使用范畴的相关物资不能挪用等。要从思想上让事业单位人员达成正确的共识,树立良好的风气,方能减少国有资产的不合理使用。

(三)财务部门规范对国有资产的会计核算规则

改变现有事业单位对国有资产不重视的局面,财务部门的工作是重要一极,会计在相关核算中必须严格把控,组织专业人员对国有资产的账务处理及相关法规政策学习,严肃对待涉及国有资产开支的每一笔业务,各部门和个人必须积极配合财务工作,这样既能做到做账明确,账实相符,又能在一定程度上威慑胡乱使用国有资产的部分人员。准确科学的开具国有资产的财务报告能够强有力的提高费用的使用效率,通过对相关数据的分析,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支出,使资金得到合理的配置,财政部也能通过对财务报告的解析,监管和批复下一阶段事业单位所能配用的物资。

(四)建立对国有资产的监督审查部门,全方位对其进行监督

权利缺少了监督,势必会泛滥,任何一个机关部门行使权力理应有相对应的监督机构对其进行监控。我们实行的国有资产所有权和使用权相分离的理论基础是好的,不过在实际操作中,大多事业单位忽视了这条理论的意义,实际上应该明确所有者和使用者的界限,强化权力制衡效果,在自身内部权力制衡的基础上,事业单位再设立专门部门或者专员对物资所有者、使用者进行监督,杜绝物资使用中的不合理行为。当然,仅仅一方的监督职能是有限的,财政部方面,同样设立监督职能的岗位,对下属的事业单位进行领导监督;群众上,由事业单位的监督部门设立渠道供群众查询、监督单位物资使用情况,公布有关财务报表,接收社会的监督、批评、举报,做到真正的公开透明,让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管理不再有见不得光的地方。

四、结束语

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主要要从财政部和单位内部着手。财政部方面,建立健全对下属事业单位的管理制度,完善有关物资管理的空白区域,不断更新管理理念和措施,做到与时俱进。事业单位方面,首先要做好相关人员的教育宣传工作,对国有资产所有者、使用者树立自身的正确价值观,其次财务部门必须做好对所有物资的明确账务处理,出具客观真实的财务报告反映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最后设立监督机构对自身进行内部监督,并接受上级部门、社会民众的监督,做到国有资产使用的公开透明。

作者:张玉敏 单位:济南市园林花卉苗木培育中心

参考文献:

[1]付彦辉.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存在的问题及对策[N].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4(08)

[2]财政部.财政部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指导意见[G].财政部资产管理,2016(01)

[3]唐晓萍.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问题研究[J].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6(15)

第四篇: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新目标

摘要:资产是行政事业单位行使其职能的物质保障,如何保证单位有效使用资产、科学配置资产及规范处置与监督资产是各级行政事业单位面临的重要问题。近年来,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工作取得明显成效,资产管理水平及管理效能逐步提升。面对当前全面深化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下财政部提出的资产管理五大新目标,传统意义上的信息化管理已经不能满足资产管理的需求。因此,充分运用最新信息技术、勇于创新,是解决当前资产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实现资产管理新目标的突破口。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新目标;大数据;互联网+;移动互联网

截至2012年12月31日,全国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总额14.77万亿元,扣除负债后净资产总额9.60万亿元,约占全部国有净资产总额的三分之一。这一数据在2006年底为8.01万亿元和5.31万亿元(2006年的资产清查工作没有提供占国有资产总额的比率这一指标)。6年间分别增长了53.85%和80.79%。因此不管从增长速度来看,还是在国有资产总额中的比率来看,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在国家经济活动及国家治理中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势所必然。从数量上来看,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已经产生了巨大的变化,从实际的资产构成来看,由于日益复杂的管理活动,也已产生了巨大的变化。因此,一般意义上的资产信息化管理已难以适应当前资产管理需求,运用最新信息技术,实现财政部提出的五大资产管理新目标已是迫在眉睫。

一、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信息化发展历程

1.手工记账时期

资产管理的手工记账时期是未引入计算机和信息化技术的时期,这一时期追求如何合理合规的记录资产的数量及使用人等信息以及如何进行正确的资产分类,即主要研究资产的计量与如何分类的问题。

2.计算机管理系统代替手工记账时期

这一时期是计算机管理初期,出现了计算机管理系统,但系统仅是将手工记账流程直接搬到计算机上实现,并未从根本上优化资产管理流程,资产管理仍然处于粗放管理阶段。

3.计算机信息化管理时期

与手工资产管理及计算机管理初期相比,这一时期的资产管理进入信息化时代,应用现代信息化手段,通过资产管理系统开创了行政事业单位人人用资产、人人管资产的新局面,全面贯通了资产使用部门、归口管理部门、财务部门之间的衔接,解决了账账不符、账实不符的问题,彻底改观了行政事业单位家底不清、前清后乱的状况,实现了资产管理的精细化和动态化。

4.互联网+及大数据的资产管理时期

互联网+及大数据资产管理是未来资产管理发展的方向,在互联网+及大数据模式下,通过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手段,不仅能够获得大量的资产管理与资产使用的数据,还可以获得大量的与资产管理有关系但属于非资产管理的数据,更进一步,能够非常容易、非常廉价地获得海量的通过各类传感器采集的资产管理与资产使用的数据,尤其是各类重要的资产,通过大数据管理工具,实现对资产的宏观管理,提高全社会资产配置的效率。

二、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现状

2006年财政部颁布了《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财政部令第35号)和《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财政部令第36号),根据两令的有关要求,各级财政部门先后成立了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部门,代表本级政府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实施综合管理,并先后制定了资产购置、处置和评估等管理办法、明确了各类资产配置标准、开展了资产清查、实施了资产管理信息系统等全国性的资产管理工作,有效地加强了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填补了管理漏洞。但在具体工作过程中,由于各方面的原因,管理工作仍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脱节,资产配置苦乐不均资产配置是指根据各行政事业单位主要职能,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的规定,为行政事业单位配备资产的行为。但目前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基本上还处于就资产论资产的阶段,由于缺乏科学合理、操作性强的资产配置标准、资产购置资金来源的多样性、资产配置的无偿性以及缺乏有效的制约手段,资产配置苦乐不均、资产大量闲置及因资产配置不合理而导致政府运行成本过高等问题普遍存在,主要表现为财政部门在编制部门预算时对资金盘子考虑得较多而对单位是否确实需要配置资产考虑得较少,造成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在实质上的脱节。

2.资产监管不到位,资产数据的合理性分析困难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监管不到位,长期以来形成就资产论资产、为了管理而管理的资产管理理念,没有将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充分结合起来,导致资产利用率低,资产监管体制和机制不健全,资产处置程序不规范,资产浪费和流失严重。而每年政府部门或主管部门都要求使用单位上报资产数据,上报资产数据汇总后形成统计数据,但由于以上原因,相关部门对数据的合理性分析困难很大。

3.资产处置不规范、不科学、不合理现象大量存在资产处置是资产管理的重要环节,在处理国有资产的过程中,有些行政事业单位人员不严格按照国有资产处置管理的相关规定而是随意处置资产,造成资产流失;有些单位仅凭领导个人意愿便擅自处理部门资产,完全忽视单位资产管理相关部门的作用,无视资产处置的评估程序;少数单位甚至随意转让、报废或捐赠,改变国有资产的产权关系,甚至直接将国有资产转变为个人私有财产。

三、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新目标

财政部于2015年底在财资〔2015〕90号文件《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指导意见》中对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主要目标进行了明确的规定,主要有5个方面:(1)保障履职。充分发挥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在单位履行职能方面的物质基础作用,有效保障政权运转和提供公共服务的需要。(2)配置科学。行政事业单位资产配置的范围符合公共财政的要求;资产配置标准科学合理;根据行政事业单位职能、资产配置标准、资产存量情况以及资产使用绩效细化资产配置预算。(3)使用有效。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日常管理制度完善,单位资产得到有效维护和使用;资产共享共用机制合理,实现使用效益最大化;绩效评价体系科学;对资产出租、出借和对外投资行为及其收益实现有效监管。(4)处置规范。有效遏制随意处置资产的行为,防止处置环节国有资产的流失;建立完善的资产处置交易平台和重大资产处置公示制度,引入市场机制,实现资产处置的公开化、透明化;规范资产处置收入管理。(5)监督到位。建立财政部门、主管部门和行政事业单位全方位、多层次的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监督体系,以及资产配置、使用、处置等全过程的监督制约机制,单位内部监督与财务监督和审计监督相结合,事前监督与事中监督和事后监督相结合,日常监督与专项检查相结合。

四、运用最新信息技术,实现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新目标

1.引入互联网+及大数据资产管理理念,实现资产管理创新与业务流程变革

在现有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上引入互联网+及大数据资产管理的思维,利用信息通信技术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的资产管理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社会资源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提升创新力和生产力。同时,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人员要跟上互联网+时代的步伐,积极适应和运用全新的思维模式,用创新的思维颠覆传统的资产管理模式,改变传统的使用资产、管理资产的模式,改变资产使用人员频繁跑到资产处(财务处)去办理资产业务的模式,将管理模式转变为服务模式,实现管理的创新与业务流程的变革。

2.运用SOA技术,实现多系统对接,加强监督与配置管理运用

SOA技术,建设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大平台,全面实现资产管理与资金管理的全过程衔接,形成一个从预算编制、指标管理、政府采购、国库支付、资产管理、资产处置的完整的封闭式的财政资金资产管理链条,实现从政府预算到资产处置统一高效管理,提高财政管理的精细化、规范化、科学化水平。同时,依托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大平台,建立全面、准确、细化、动态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基础数据库,加强数据分析,为管理决策和编制部门预算等提供参考依据。

3.运用大数据技术实现及时的信息披露,加强资产的监督管理

当前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活动仍然是单位单独管理,有关事项上报上级部门审批的集权与分权相结合的模式,由于当前信息系统的局限性,不管是上级主管部门还是下级组织的业务主管部门,很多事项不能实时、及时的披露,造成监督与控制主要是事后进行,不能进行有效的事前、事中监督。而通过使用大数据技术,对海量的、多样的、实时的数据进行共享和利用,挖掘隐藏在数据背后的信息,实现信息披露更及时更快捷,从而加强资产的监督管理。

4.引入新技术新设备,实现资产管理水平的大幅提升

一方面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引入物联网、移动互联网、自动识别、图像快速采集等技术,可为资产管理工作带来全新的理念和手段,而且还能够带来资产管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的提高,更重要的是能够带来管理水平的大幅提升,让原来难以实现的管理要求轻松实现。另一方面引入移动互联网,4G的发展以及未来更高速的无线连接技术、行政事业单位高速Wifi的普及,让单位资产管理对移动应用的需求比以往更为强烈。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解决方案可与移动互联网做更多的结合,开发专用的行政事业单位资产业务移动终端(智能手机)APP软件,设计全面的资产管理相关功能,充分利用移动终端独特的优点:设备普及率高、可识别条形码和二维码、可GPS定位、可拍照片、能够和数据库服务器直接联网等,使行政事业单位相关人员办理资产管理业务不再受地点、台式电脑的束缚,而是随时、随地均可进行,所有资产管理业务极其方便灵活,资产信息唾手可得,完全改变单位职工都要到统一的资产处排队办理资产管理业务的传统,充分体现了互联网+资产管理的创新形态。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活动也变得越来越复杂,为了完成组织的使命,各单位所使用的资产不管在数量上还是在内容上都有了巨大变化。新的形势下,财政部适时提出了资产管理的五大新目标,为下一步资产管理指明了发展方向,而现代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是实现这些目标的最有效甚至是唯一途径,方兴未艾的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最新信息技术必将推动资产管理迈上更高的台阶。

作者:山东国子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第五篇: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现状与对应策略

摘要:事业单位是指和企业单位相对而言,不以盈利作为目的的国家机构分支,一般是作为增加社会福利,满足科学、文化、教育和卫生等方面需求,为社会提供各种服务为目的的组织。而国有资产定义是在法律上确定属于国家所有并为国家带来经济与社会效益各种的经济资源总和,即为国家所有一切的财产及财产权利总称。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作为我国市场经济重要部分之一,加强对其管理可有效促进国家资产提升,本文现就强化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意义出发,就其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应解决措施进行论述。

关键词: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社会变革推进,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比重呈逐步上升趋势,事业单位进行国有资产强化管理具有重要意义[1]。传统管理方式弊端逐渐显露,为了保证事业单位稳定持续发展,需强化国有资产管理水平,保障国有资产合理和科学利用,从而推动经济和社会共同发展。

一、强化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意义

对事业单位国有资产进行强化管理首先可促进我国事业单位分配和收入管理协调,政府为提高人们生活舒适度及品质,大力推动事业单位建设,而其建立需要国家财政支持,事业单位规模的扩展的同时国家财政投入也在增加。由于事业单位不具盈利目的,其收益无法和投入成正比,加强其管理能有效避免资产投入的扩大,从而使收入和分配协调[2]。其次,有助于政府职能转变;加强对国有资产的管理有利于政府理财能力的拓展,更好的服务于市场,实现管理向服务的转变。此外,加强对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管理还能减少事业单位运行的成本,管理过程严格申请手续能够减少资源浪费,转变事业单位管理人员错误思想观念,从而使运行成本降低。

二、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我国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仍处在不断发展改革当中,尚未形成协调统一管理体系,在实际管理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一)资产流失较为严重

我国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存在资产流失现象,首先表现在一些非经营性资产通过廉价的承包或租赁形式给私人或集体使用,而这些单位因资源来源较为廉价,缺乏对资产进行增值动力和压力,从而导致使用过程大量浪费,造成资产流失[3]。其次表现为流动资产不规范管理,单位存货及流动资金因管理漏洞,大量借款长期未收回。此外,事业单位有些对闲置资产以及淘汰设备处理不规范,有些评价过低或未进行评估,甚至对部分有使用价值设备随意报废,从而也导致事业单位资产流失。

(二)资源配置不够合理

资源配置不合理首先体现在配置体系不完整,由于同一配置标准的缺乏,相关单位在进行部门预算及配置资产方面无科学依据参考,使得资产配置效率受到影响。其次配置管理者对资产存量了解不清,资产管理者则不清楚配置方面情况,资产管理与配置管理之间脱节,从而降低工作有效性和整体性。此外,重复购置和随意购置现象存在普遍,一些事业单位过分追求高标准和高性能,使得购置资产超标,增加了使用以及维护成本;还存在一些单位购置资产时盲目和随意,形成不合适或重复购置现象,事业单位缺乏资产审批制度,造成资源浪费严重。

三、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强化管理对策

由于在实际管理过程中国有资产浪费现象较为严重,不利于我国社会以及经济发展,为了提高管理效率,需针对出现问题进行相应改革。

(一)加强资产监管力度

为了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充分发挥管理效益,事业单位需加强对国有资产的管理监督力度,按照单位行业及自身特点,全方位、有计划、有步骤的对资产的投入、使用过程进行跟踪检查;对单位财产进行及时清查,便于全面掌握资产信息[4]。如对单位资产预算、重点建设项目花费等进行年度检查,并跟踪检查其执行情况,从源头减少资产浪费,提高资源配置率和使用率。

(二)引入绩效管理体制

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中引进绩效管理,能够有效提高资产和资源的合理配置。对于绩效管理,首先需进行合理评价标准及方法制定,并在实施过程中采取合理的手段,从而便于对单位资产进行综合且有效评价,提高资源配置率。绩效评价原则应以资产贡献、效率及质量作为核心指标,侧重考查资产配置和利用的合理性,单位资产提供的社会公共产品质量和数量以及公共服务的质量。其次,根据制定标准和方法展开考评及检查工作时要注意绩效指标的合理性,开展工作时可对单位预算项目资产的使用安全性、规范性及有效性进行考察。此外,将考核结果与相关管理人员综合业绩挂钩,从而增强单位管理人员执行积极性及力度,有利于绩效管理体制的全面实行,进而促进国有资产增长。

四、结束语

我国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于国有资产中所占比重逐年增大,资产管理在实际运行中弊端逐渐显露,如单位资产流失现象严重、资源配置不合理等,影响着我国经济增长进程。为实现国有资产合理科学应用,加强资源管理手段成为重要方式,对单位国有资产进行监管强化和引入绩效管理机制,能够有效减少资产浪费并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利用效率,从而推动事业单位以及国家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作者:张宁 单位:济南黄河河务局天桥黄河河务局

参考文献:

[1]邹红志.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现状分析及对策探究[J].财会学习,2016(16):192-193

[2]黄玲.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评价解析[J].管理观察,2015(33):61-63

[3]郑娟.对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评价体系问题的探讨[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4(8):115-116

[4]吴晓丽.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现状与改革假想分析[J].财经界(学术版),2015(16):94,155

第六篇: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探讨

一、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日常管理存在的问题

1.固定资产核实、记账不规范

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账务处理上存在欠缺。首先,固定资产购置缺乏论证,行政事业单位在固定资产的购置上对资产取得凭证的获得和格式上不够规范,容易造成资产管理上的混乱。另外,资产的购置对资产类别及数量的记录不够精细,很多资产的购置会出现重复,会造成资产的浪费或闲置,不利于财政资金的高效投入。其次,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也不够严格,对折旧的计提等也未能做到科学,在使用、报废等缺乏正确的标准,容易出现发生事项的错误处理,这甚至会造成一些资产的流失。在固定资产的日常维护上,行政事业单位没有做到职责的明确划分,没有将每项固定资产落实到个人管理,致使很多固定资产缺乏及时的维护,不能正常使用。行政事业单位在固定资产核实、记账上出现的种种漏洞会造成资产日常管理上的问题,不利于单位管理者及时掌握本单位资产信息,不利于决策的制定。

2.管理意识淡薄,职责分工不明

行政事业单位管理的固定资产是社会公共财产,所有权不在本单位。这种所有权和管理权的分立会造成行政事业单位在固定资产的管理上没有树立较高的管理意识,对资产的日产管普遍采取了敷衍了事、得过且过的态度,没能及时地登记固定资产的卡片和日常使用情况。有的单位,在管理固定资产时往往是为了应对上级部门的检查,而并没有基于固定资产的本质去设定科学的管理办法。在固定资产管理的职责分工上也存在分工不明确的现象。行政事业单位在岗位设置上存在较大的流动性,在人员岗位交接时不能及时的落实固定资产管理责任的交接,这会造成管理的盲区。一旦固定资产在此期间发生问题,没办法找到具体负责人。管理上的不善,不能保证公共财产的完整性、安全性。

3.盘存不及时

行政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的盘存上缺乏积极性。一些行政事业单位没有按规定设置定期的盘点制度,对于闲置报废的资产不能给予清理。有的单位虽然建立了定期的盘点制度,但到具体执行时却大打折扣,基层执行人员对制度的执行不能保质保量。有的会自行延长盘点的周期,减少盘点的次数。有的虽然定期盘点,但对于账实不符的情况却不能及时地处理,造成固定资产问题的搁置和遗留,使盘点失去了意义。对于资产的盘点,对于年久失修或严重老化的机器设备,往往不能及时地予以处置,造成固定资产的更新换代差,不良资产一直挂账,加大了管理上的成本。对于固定资产的报废,存在提前处理的情况,会造成资产的浪费。

4.缺乏监督机制

行政事业单位在固定资产的管理上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主要表现在监督手段落后,很多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监督管理机制还是沿用过去的手工管理方法,主要通过纸质文件的传递来进行监督管理,并未实现固定资产监督管理上的信息化。固定资产在监督管理上由于资料保管的不当会造成监管的断档。同时会带来监管上的难度,甚至超过了固定资产管理上的难度。在固定资产监督体系的设置上也存在不完善之处。行政事业单位在人员设置上不能做到与实际结合,人员、部门间的牵制关系并不明确,相关责任人对固定资产的监督工作不到位,对违规行为置之不理。对于任职期间出现固定资产管理不善情况的责任人,行政事业单位给予的处罚也不到位,使失职的代价降低,不利于监管的落实。

二、强化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日常管理的方法

1.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日常管理的重视程度

各行政事业单位要意识到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把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设定为年度重大工作,并在各机关党委的例理会中定期加以讨论。行政事业单位的领导要带头组建固定资产管理小组,定期进行本单位固定资产的抽查,对不合规矩的固定资产及其管理情况进行处置和更正。进一步提升固定资产的信息化管理水平,不能过度的依赖传统的手工记账程序。建立部门间的数据互联,对于资产的变化可以做到信息的交换和共享。在固定资产管理资料上,要保证账实的一致,保证数据的真实、完整。单位的负责人要承担起固定资产管理的最高责任,完成对资产管理人员的教育与引导,提高其责任感。

2.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核算制度

对于固定资产在购置、使用、计提折旧、维修、报废等日常活动要设定规范正确的核算制度,严格执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准则》的要求。对于固定资产的折旧要按照会计准则的要求,采取双倍余额递减法在处置固定资产时要及时做好登记,保证账实的一致。制定定期的盘点计划,按照类别制定固定资产盘点情况会中表,对于盘点情况要如实上报。对于出现严重老化不能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要及时地进行清理,防止质量差的固定资产继续在报表上挂账。对于尚未到达使用年限的固定资产或者并未达到报废标准的资产,不得自行提前报废,必须经过资产管理小组的决议。

3.理清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日常管理职责分工

行政事业单位要加强固定资产管理人才的建设。固定资产管理属于会计管理的一部分,从事固定资产管理的人员必须有一定的会计基础,取得会计的从业资格。严禁没有会计基本素养人员参与到固定资产的管理上。在固定资产日常管理的职责分工设定上要符合互相回避、互相牵制的关系,防止固定资产管理者和会计信息的管理者在职位上的重合。在行政事业单位人员岗位的轮换时,要做好档案资料和事物的交接工作。交接前要做好固定资产账实的盘点,指派专人负责交接的监督工作。制定格式标准的固定资产管理交接表,有交接人和监交人三方签字。加强日常的监管工作,形成高效的监督机制。充分地落实固定资产的信息化管理,对于固定资产管理要在信息系统中留下痕迹,便于日后的调取。

4.开展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绩效考评

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要与单位的绩效考评挂钩。绩效评价的标准要充分地考虑可操作性和全面性,要考虑到公平与效率的结合。在可操作性方面,行政事业单位要制定符合实际的指标体系,不能高于单位能力范围。绩效考评机制是行政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实行管理、监督的机制,指标体系的设置不能违背这个根本目的。指标的设定要尽量做到简单可行、易于操作。在全面性方面,行政事业单位在对固定资产绩效评价指标的设置上要结合固定资产管理的方方面面,包括购置方法的评价、价格的评价、处置手段的评价等等。不能存在管理的真空区域,绩效考核也不能脱离管理的实际。在公平性方面,主要是在绩效评价评分标准的设定。行政事业单位要充分考虑到固定资产管理各环节的重要程度,进而决定评价分支的分配。考评的结果也要做到公平公开,及时向单位各部门披露考评结果,公布考评后的处置意见。效率方面,要把绩效考评的制度设置的科学、规范,不能避重就轻。要充分发挥单位各部门的积极性,发挥现有资源的利用程度,保障绩效考评机制能够顺利展开。

作者:苗永奎 单位:沛县中小学会计核算中心

参考文献:

1.刘岩松.浅谈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13).

2.苏红.浅析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现状及规划.合作经济与科技,2015(06).

3.龚晓利.浅谈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体系的建设.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3(12).

第七篇:卫生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要点

一、前言

在卫生事业单位,通常是指单位持有的预计使用年限超过1年,单位价值在1000元以上(其中,专用设备单位价值在1500元以上)的有形资产。单位价值未达规定标准,但是使用时间超过1年的大批同类物资也应作为固定资产进行管理[1]。本文首先叙述当前卫生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深入分析后提出管理改进对策和要点,详情如下。

二、卫生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一)购置、保管、使用制度尚不规范

卫生事业单位在常规的财务管理过程中仅仅注重严格遵循财务开支制度的相关规定,在经费开支权限、标准、差旅费开支标准、集体福利等方面的制度相对来说较为细致完善。但是在固定资产购置、保管和使用方面的制度均存在很多漏洞及不足,尤其是对于日常管理环节不够重视,造成资源浪费,影响固定资产设备的正常使用,极大地浪费了单位资源[2]。还有部分单位对固定资产的验收存在较大的随意性,资产价值登记不够详细甚至未登记的情况比比皆是。另有大批同类物资,管理人员往往把其当作消耗品进行管理,不仅造成其使用寿命明显缩短,同时也间接给社会经济效益造成重大损失。造成此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单位对固定值产管理不够重视、工作责任感和意识淡薄、监督力度不够等。由此可知,造成固定资产购置、保管、使用制度不规范的原因较多,且较为复杂,应当逐个分析以明确成因。

(二)固定资产账面反应不实

部分卫生事业单位出现固定资产账面记载和实际情况不符、反应不实的问题。甚至有些单位账面并未详细记载固定资产明细及其相应的附加的价值。由于固定资产难以确认数量和价值,使得账面记载的资产价值情况与实际情况并不符合,同时也失去了对实际物品的控制。此外,会计人员对固定资产价值经常出现有意或无意的漏记现象,在进行核算时往往存在诸多死结,影响固定资产的充分利用。如对单位购置的电脑、图书等,在账面上少记或漏记均会造成单位资源的极大浪费。造成此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会计人员个人素质较低、单位制度不够严明,也可能是其专业知识掌握状况较差,对卫生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界定并不明确。但是不管是何种原因,均可导致卫生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失去强有力的监管,从而使得单位财务利用价值被严重削弱。

(三)固定资产价值增减变化账务处理不规范

某些卫生事业单位随着固定资产的应用使得其价值发生变化,也有购置固定资产通过不同方式不纳入政府采购程序,仅单纯依靠自己单位进行采购的现象。此种情况下,较易造成固定资产价值变化账务处理不规范的问题。若固定资产损毁、变卖、报废或者转让时,自己单位采购的物品往往不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上报审批而由卫生事业单位自行处理,对于国家财务制度的相关规定并未严格遵照履行,导致账务处理不规范的情况[3]。造成此种问题的原因可归结为资产监管部门不够重视、卫生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不够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不够健全等,均是造成固定资产价值增减变化财务处理不规范的常见原因。

三、卫生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建议及要点

(一)树立并强化管理人员遵守财经法规的意识

树立并强化管理人员遵守财经法规的意识在卫生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不论是固定资产的购置环节,还是保管和使用环节,都应当严格按照政府制度执行。当固定资产损毁、变卖、报废或者转让时,相关管理人员必须坚持按照规定程序完成申报和审批,方能对固定资产进行处理。卫生事业单位应当增强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法制意识,将固定资产管理责任落实到个人,若出现工作调整时应当做好固定资产登记本及账务情况交接工作。只有增强并牢固固定资产管理人员遵守财经法规的意识,才能更好地利用单位资产创造更高的社会经济效益。

(二)建立健全管理制度

管理制度的健全既是对卫生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约束,同时也是避免账面反应不实、账务处理不规范等问题的关键举措。若对固定资产长期疏于管理并且缺乏全面的规范化的管理制度,将会直接影响资产管理的执行效果及其社会经济效益的发挥。因此,卫生事业单位应当严格按照国有资产管理规范及细节相关规定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包括对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约束及对单位资产的处理、账务记录要求等。在建立健全管理制度时,各单位应当依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制定长效的管理制度,同时加强日常监督管理力度,强化并落实固定资产管理责任制,才能更好的保证单位资源的充分利用。

(三)强化会计人员培训工作

会计人员业务知识不够专业、责任意识淡薄等均是造成当前卫生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诸多问题的根本原因,同时也是改善管理成效的关键要素。在日常工作中,卫生事业单位应当加强对会计人员的培训和管理工作,着重培养其廉洁、忠诚的品质,同时强化会计专业知识的灌输和考核。坚持要求会计人员持证上岗工作,杜绝裙带关系、无证上岗。在工作中严格要求会计人员执行相关财经法规,并做好固定资产价值的登记、完善和比对工作,切实保证账面符合实际、账务规范处理。

(四)落实固定资产管理责任,加强日常监管

当前卫生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多数问题均是由责任不明确、日常监管缺乏有效力度引起。因此单位相关部门应当将固定资产管理责任落实到个人,既可提高管理人员的工作责任感和积极性,又可把管理责任细化,提高固定资产管理效能。此外加强日常监管力度也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固定资产管理质量,改善单位固定资产利用成效。

四、结束语

卫生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具有多方面作用,不仅可以提高资产利用效能,还可最大限度创造社会经济效益。但是当前卫生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仍存在诸多问题,且尚需要深入研究分析并提出改进对策及要点。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随着卫生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不断改进和革新,固定资产利用效能将会逐渐升高,进而创造更高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作者:苏冬 单位:陕西省延安市宝塔区桥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参考文献:

[1]刘卓.卫生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核算和管理探讨[J].经营管理者,2015,35:77-78.

[2]陈园.浅谈卫生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J].现代经济信息,2016,11:185.

[3]陆健.刍议卫生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现状、问题及解决对策[J].财经界(学术版),2015,03: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