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事业单位资产管理论文10篇
时间:2022-08-11 11:23:15
导语:我国事业单位资产管理论文10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第一篇:农业科研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探讨
一、引言
近年来,国家对农业科研单位的资金的投入越来越大,科研单位资产管理为科研的顺利开展中起到了积极作用,显著地提高了农业科研的效率,有效地加强对“三农”工作的扶持力度和效果。通过近几年的经验积累,农业科研单位形成了自己行之有效的资产管理规章制度、法律法规,为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制度保障。但是,由于农业科研单位的特殊性,目前的规章制度还存在一些问题,如资产管理专业人员的配备问题、资产与预算管理脱节的问题、重采购轻管理的问题、资产管理制度缺乏问题等,严重影响了农业科研的顺利开展,急需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与对策。笔者长期从事农业科研单位的政府采购、资产管理等工作,对农业科研单位资产管理中存在的上述问题进行了反思,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期能够加强农业科研单位的资产管理水平,制定出更加有效的政策,以保障农业科研的顺利开展。
二、农业科研单位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资产管理专业人员的配备问题
由于我国的农业科研单位是以科研为主的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工作人员大多是从科研人员抽调或者转移过来的人员,虽然这些人员有很高的学历和素质,但是由于缺乏专业的资产管理方面的培训与指导,对资产管理的法规、政策的理解完全是靠自己学习获得,从而导致农业科研单位中的资产管理人员素质良莠不齐,对资产管理的法律法规的理解也不完全一样,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资产管理的高效执行。
2.资产管理与财务预算脱节问题
资产管理是一个体系工程,需要资产采购与预算人员、资产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系统合作,制定出详尽的资产购置计划,防止重复购置。特别是防止一些部门贪大求全,为了面子工程,不管有用无用,都大力采购;而有些急需的仪器设备,常常出现供不应求的现象。笔者在管理工作中常常发现不同部门很多仪器设备重复购置现象,很多闲置;而对于一些大型、昂贵、但又常用的设备,如超低温冰箱,常常出现科研人员无冰箱可用的现象,资产管理与财务预算严重脱节。
3.重采购轻管理的问题
近几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国家对农业科研事业单位的资助力度越来越大,很多农业科研单位购买了大批的实验仪器设备,追求高、精、尖、全,在硬件设施方面甚至可以和发达国家的重点实验室相媲美。但是我国很多农业科研单位往往只重视大型仪器设备的采购,但是对仪器的缺乏维护,很多仪器设备由于采购不合理而闲置,一些仪器设备由于购买后缺乏必要的维护,使用寿命大大缩短,还有一些仪器带病工作,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
4.资产管理制度缺乏问题
虽然国家已经制定了一系列的资产管理制度,但这些制度大多从宏观方面进行管理。对农业科研部门来说,需要结合国家制定的宏观资产管理与本单位的具体情况制定出详尽的资产管理制度,但是由于我农业科研单位采购的资产,数量多,种类多,造成管理制度只倾向于采购登记、超过使用年限登记报废等初级的资产管理。另一方面,科研产出所取得的品种权、专利权,论文、论著等知识产权,对这些无形资产,更是缺乏必要的管理,造成的结果就是,要么科研成果束之高阁,浪费了大量的科研经费;要么缺乏价值评估,被随意贱卖,极大地伤害了科研人员的积极性。
三、农业科研单位资产管理现存问题的解决对策
1.加强对资产管理人员的专业培训
农业科研单位中的资产管理人员,基本都是从科研一线转移过来的,自身具优良的素质,但由于对资产管理政策、法规和业务的不熟悉,导致工作效率低下。为此,农业科研单位应该加强相关人员的培训,或送他们参加国家各级政府举办的资产管理培训班,提高他们相应的素质,使农业科研单位的资产管理更加专业化,从而提高资产管理的效率。
2.资产管理与财务预算脱节问题的对策
对于资产管理与财务预算脱节的问题,应该加强资产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做到资产的动态化管理,明晰各分支部门中的资产情况,并对资产状况进行详尽登记,对于已经重复购置的仪器设备,要统筹安排,防止进一步仪器设备的重复购置;对于急需的大型仪器,要统筹预算、统筹安排,做好资管管理、财务预算与资产使用者的沟通、协调作用。
3.重采购轻管理的问题对策
当前,很多农业科研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仅仅停留在购买登记、报废登记的初级管理阶段,对仪器设备的使用情况一无所知,更别提资产管理的信息化、动态化管理了,造成了大量的资产的闲置与浪费。对此,要摒弃原来的粗放式的管理模式,建立信息化、动态管理模式,及时追踪资产的动态情况,及时维护和维修,延长资产的使用寿命,同时还降低安全隐患;对于已经超过使用年限的设备,及时处理,盘活资金,同时还可以空出地方,防止资产和空间的同时浪费和占用。
4.资产管理制度缺乏的对策
由于农业科研事业单位缺乏具体可操作的资产管理制度,造成事业单位资产闲置、重复、浪费现象非常严重;重复购买的资产,不但不能提高使用率,还极大地浪费了资金;还有一些设备管理不当,维护、维修跟不上,远远低于设计使用寿命,造成了国家资产的极大浪费。为此,资产管理部门应结合财政预算、具体使用人的实际情况,制定出详尽的资产管理制度,建设信息化资产管理系统,做好资产的动态化管理,每件资产从购买进来后就建立动态管理卡片,及时保养、维护,坚决防止资产带病运行,防止安全隐患;对于超期报废的资产,及时处理入账,腾出地方。总之,要变原来的被动管理为主动管理,制定合理的资产管理制度,保障科研工作的顺利运行。对于科研产出所取得的品种权、专利权、论文、论著等无形资产,一方面要登记在册,加强宣传力度;另一方面要根据市场情况合理估计转让,一方面可以盘活资金,提高科研人员的福利,从而提高科研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为此,要制定出详尽的无形资产转让、收益制度。
作者:文定青 单位: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
第二篇: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内部控制论文
一、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内部控制意义
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内部控制的重要意义集中在资产利用效率提升以及防止资产流失两个方面,具体阐述如下:(1)提升资产利用效率。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内部控制工作的开展可以有效的提升资产的利用效率,目前行政事业单位在的资产利率效率方面比较低下,从而造成了资产的闲置以及浪费。通过资产管理内部控制工作的有效开展,可以较好的制定资产高效利用方案,从而实现各类资产的有效利用,并给公众提供更好的服务。(2)减少资产流失。目前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流失的问题比较严重,很大原因都是因为资产管理内部控制的比较薄弱,通过做好这一工作,可以有效的堵住资产流失的路径。资产管理内部控制,可以让事业单位以及主管部门加强资产的盘查,及时发现资产流失的问题所在,并进行针对性的整改,这样就可以切实减少资产的流失。
二、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内部控制问题
(1)内部控制不受重视。从行政事业资产管理内部控制工作的开展情况来看,这一工作显然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这一工作在在行政事业单位各项工作的开展方面,基本上处于一个边缘化的位置,单位在人力、物力等方面都没有给予这一工作必要的支持,这使得资产管理内部控制的实效性得不到充分的发挥。(2)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目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不够完善,在制度不完善的情况下,使得这一工作的规范性受到了很大的负面影响,不少行政事业单位没有根据《预算法》、《会计法》等法律法规以及《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办法》,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出台专门的资产管理内部控制制度。举例而言,在资产使用、处置等方面往往因为没有完善的规定而导致资产使用低效或者流失。(3)内部控制能力不够。资产管理内部控制本身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对于行政事业单位来说是否具有这一方面的能力,将会直接影响到这一工作的较好开展。很明显目前很多行政事业单位在内部控制能力方面还存在较大的欠缺,具体表现就是缺少做好这一工作的能力,主要原因则是缺少这方面的专业人才,这使得资产管理内部控制工作难以有效的加以开展。
三、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内部控制策略
要做好资产管理内部控制工作,不仅仅需要对于内部控制以及资产管理的基本内涵、原则、目标等内容有一个基本了解,同时更要重视这一工作,并完善相关制度以及提升内部控制能力,具体阐述如下。(1)重视内部控制实施。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内部控制工作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者需要对这一工作高度重视,注意在这一工作的开展方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创造良好的工作氛围,积极争取事业单位员工对于这一工作的支持和重视。行政事业单位要将资产管理内部控制作为一项日常性的工作来加以推进,关键是要重点做好组织建设工作,为资产管理内部控制提供组织保障。(2)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在资产管理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层面,重点是要围绕资产管理要求,制定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在资产的采购、使用、处理等方面都要有完善的制度,通过这些制度的完善,可做到资产管理内部控制工作的更加规范。当然在制度建设中,为了确保制度的有效性,关键是要在制度设计方面,注意借鉴、注意对员工意见的征求,注意根据实施效果进行调整。为避免制度流于形式,一定要到在制度设计方面做到严格执行,确保制度的权威性,避免制度被架空。(3)提升内部控制能力。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内部控制方面,需要根据这一工作开展的需要,配备精干员工,并加强对这一工作人员培训,注重对于资产管理内部控制理论研究,总结分享资产管理内部控制经验,通过这些措施的采取,全面提升内部控制能力。能在资产管理工作的开展中,采用正确的内部控制措施,推动资产管理效果的不断改善。
四、结束语
内部控制在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内部控制建设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未来需要行政事业单位根据资产管理的具体要求,将内部控制建设全面的融入到资产管理工作中去,从而实现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作者:胡伟 单位:湖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参考文献:
[1]姚华.基于内部控制的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模式研究[J].新经济,2014年2期
第三篇: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探讨
一、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现状
1.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
作为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的行为准则与指南,资产管理制度对于管理工作有着重要影响。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制度体系大多不完善,不能满足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要求,其制度规范亟待完善。一方面,由于行政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并没有给予重视,现有的资产管理相关制度较少,仅有部分关于财务、产权等多方面的规章制度。另一方面,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政出多门,管理制度不统一,造成了资产管理制度建设的不到位以及管理效率的低下。
2.资产购置及使用监控不到位
行政事业单位对于固定资产的购置及使用管理较为薄弱,缺乏必要的监管措施,存在随意购置及随意虚耗的现象。单位在制定固定资产购置预算的时候缺乏必要的战略规划,因此存在随意购置的情形,最终导致了资产的闲置与浪费,不能达到资产的合理配置与有效利用,大大降低了资产的使用效率。另外,固定资产使用也缺乏必要的登记程序,甚至是连报废等情况也随意处置,没有严格执行固定资产的报废程序,最终导致了固定资产的浪费,从而造成了国有资产的损失,资产管理部门对固定资产的管理缺乏有效的监督和管理手段,不能对固定资产进行实时监控,从而降低固定资产的管理效率。
3.缺乏资产使用绩效体系
在经营性国有资产的管理中多有对资产使用的绩效评价,而行政事业单位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缺乏使用绩效评价体系。现在事业单位的资产绩效评价工作涉及的工作面更复杂,意义更重大。由于国内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的目前情况仅仅是延续传统管理模式,大多单位仅仅重视购置固定资产而忽略对固定资产的使用,毫无计划地购置了固定资产,却疏于对其的维护保养与使用效率考评。对资产管理绩效考核的推动有利于行政单位增强资产管理意识及提高资产管理效率,对事业单位的工作绩效有较大程度提升。
4.信息化程度不足
大多数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信息化程度不足,甚至是没有建立专门的资产管理信息系统,不能对单位固定资产进行有效的内部控制。固定资产的相关信息的有效传递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的管理有重要意义,是单位资产管理内部控制较为关键的一环。部分单位仍然沿用传统人工登记无法实现资产的实时管理,不能实时共享单位固定资产信息,未能利用现代信息管理软件对固定资产的购置、登记、保管、使用、报废等流程进行科学管理。建立资产管理信息系统有利于单位领导及上级财政部门对单位资产清查及资产状况实时把控。
二、行政事业单位加强固定资产管理措施
1.完善固定资产管理体制
完善的固定资产管理体制是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的必要保证,遵照国家财政统一要求,将固定资产使用权与所有权相分离开来,建立起在国家所有的背景下由政府监管,由单位使用的监督制度。财政部门需担负起对固定资产的管理机制及监督使用制度,资产主管部门负责对固定资产进行直接管理与监督,而行政事业单位对资产进行使用及日常维护。例如,江苏省逐步形成的较为完善的固定资产管理体系,一方面在单位内成立行政事业资产管理处对固定资产进行直接管理;另一方面是早在2007年就出台了相关的规章办法明确了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处置规范,是较为典型的完善了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省份。
2.采取动态化资产报告制度
事业单位要实现高效的固定资产的管理需要建立动态资产管理机制及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应用于日常管理工作中。大多单位在资产管理的工作中采取的是静态化管理,并未真正实现动态化。静态的资产报表的叠加易造成资产信息的掌握不够全面实时,从而无法对决策提供必要基础。动态化固定资产报告制度有利于为资产购置决策提供有效实时支撑,有利于及时掌握资产的变化状况、资产价值及使用效率等信息。实现资产从购置到报废流程活动中的实时控制,减轻资产清查的难度及增强资产的把控程度及使用效率。
3.实施固定资产绩效管理
以创新的行政管理方式推动资产的绩效管理是事业单位管理制度改革的关键组成部分,固有的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的管理方式并没有意识到固定资产绩效管理的重要性,由于其不具有营利性的特质,使得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显得没有那么迫切与积极。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在运行成本高、运行效率低、资产流失率高的现状下建立起科学合理的固定资产绩效管理体系有利于事业单位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并为事业单位的绩效评价提供依据,同时相互促进,建立起各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体系。
4.加强资产管理信息化
实行资产管理的信息化体系有助于增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精细化与科学合理化。由于事业单位工作职能的特殊性,强化资产管理的信息化建设的工作还需要加强财政部门、主管部门和事业单位间资产管理的信息资讯网络的大力建设,从而实现横纵向的资产信息传递。另外,规范资产信息管理的无纸化网络化操作,所有资产的相关信息都需进入系统,并及时更新及维护其资产的相关数据。经由将资产管理系统与经济及行政等体系链接起来的过程为固定国有资产的管理提供坚实基础,有利于实时把控固定资产的使用状况,对固定资产资源进行合理配置以实现资源利用最优化,实现科学合理的固定资产管理模式,提升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利用效率。随着我国财政制度革新步伐的持续加快,单位的国有固定资产管理在财政改革中占据着较为关键的地位。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是一个综合系统性的工作,也是衡量一个单位的综合实力的基础指标,需要从资产管理的各个环节入手,建立完善的监督管理机制辅以现代化信息技术及前沿管理手段对其进行管理。高效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有利于增进单位资产的管理模式朝着科学规范、合理高效的路径发展,对维护单位资产安全、增进资产合理配置、保障单位维护其社会职能的能力等方面有重要意义。同时又能起到提升事业单位服务水平及竞争能力的作用,有助于单位的高效运作及长远发展。
作者:王冬梅 单位: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七师中级人民法院
第四篇:科研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建议
固定资产是企业中重要的资源,对于科研事业单位来说,固定资产保证其完成科研任务、单位正常运转的基础。因此应管理好科研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保证科研事业的健康发展,对于目前固定资产在科研事业单位中管理的问题,应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加强和改进。
一、科研事业单位中的固定资产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大力的发展科研事业,相关单位中的固定资产也具有高端性、先进性、技术含量高、先进性等特点。对于科研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进行管理必须科学、有效、严谨,防止管理失控发生损失。
二、科研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的问题
1.缺乏健全、完善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1.1没有专门的管理机构。一些科研事业单位并没有针对固定资产管理设置专门的管理机构,一般由财务部门来负责相关的账务管理,实物由单位内部来监管。造成了财务部门和监管部门之间缺乏沟通协调,固定资产的入库、出库、验收、登记、使用、损坏、处置、报废职责不清,没有明确的管理职责。
1.2缺乏管理制度和清查制度。固定资产的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导致在管理中出现混乱,固定资产不能得到及时的利用和有效的管理。缺乏财产清查制度,资产管理的权责不清,部门之间缺乏协调,没有定期的资产盘点,造成存在的问题得不到及时发现,例如在使用中发生丢失、损坏甚至被盗现象、更换保管人或更换存放地点等不能及时反映到固定资产卡片、帐目中,长此以往,将会造成帐实难符。
1.3缺乏资产报废制度。一些科研事业单位缺乏完善的固定资产报废制度,导致有一些固定资产,例如打印机、电脑等,已经超过了使用年限,闲置不用或者报废,却仍然存在资产账上。此外还有些固定资产的处置又太轻率,没有经过“先报批后处置”的审批,很轻易的就处理或赠送给其他单位或个人。
1.4缺乏将非经营性固定资产转为经营性固定资产的制度。如今一些科研事业单位在进行科学研究的同时也开展经营活动,这就产生了将一些非经营性的资产转为经营性资产。“非转经”需要按国家规定来执行,但是一些科研事业单位在对外投资、兴办企业中,并没有严格按照国家规定来进行审批和评估,也没有进行有偿使用,盲目的将非经营性固定资产转为经营性固定资产,使管理不顺畅,也造成了国有资产的流失。
2.存在重复购置现象或购建不合理,使用率不高。科研事业单位内部一般实行部门管理,由财务来对各部门进行单独核算,资源也是各部门所有,因此固定资产是在各部门的内部独立运行,缺乏有效的共享性,使用效率得不到提高,也就造成了一些部门重复的购置固定资产。特别是部分事业单位利用年度的财政拨款或专项资金购置固定资产时,缺乏统筹规划,盲目购买所谓价高质优且功能复杂的资产,在实际中利用率极为低下,闲置状况屡见不鲜,极大浪费了国家资源。
三、提高科研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建议
1.加强全员管理固定资产的意识。首先应加强领导的管理意识。科研事业单位中应落实一名领导来主要负责固定资产的管理和监督工作。各个部门应提高固定资产的管理意识,从大局出发,将管理工作和责任落实到各个部门和个人,加强日常的管理和监督才能够有效的实现固定资产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此外单位领导作为第一责任人,其任职期间固定资产使用的效能和好坏都与绩效挂钩,要职责明确。并且要提高全员的管理意识,从领导到职工都需重视起来,结合本单位的特点来建立固定资产的审批、采购、登记、使用、清查等管理制度,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保证管理的安全有效。
2.科学管理固资产。
2.1设定专门的管理机构。首先要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来进行专人管理固定资产工作。其次需要实行目标管理制度和责任制度,将目标层层分解,责任也需层层看、落实。把固定资产管理和使用的各个环节都结合起来,避免发生多头采购、分散管理的现象。此外管理部门、财务部门和使用部门需要进行配合,采取实际可行的具体措施,提高固定资产的计划管理。第四,需要制定管理考核指标,进行相关的评比和奖励,将固定资产管理和个人利益联系起来,考核可以针对固定资产的维护利用、完好程度来制定指标。第五,在管理中需要推行使用责任制度,将使用责任落实到部门和个人,管理部门也需要履行义务、恪守职责,将各项制度都能够落实到实处。
2.2加强经营性固定资产管理。对于固定资产一定要按国家规定来进行评估、审批等手续,制定出有偿使用的办法,保证国有资产的保值和增值。科研事业单位不论是单独经营还是兴办企业,其固定资产都是国有资产,科研事业单位获取的利益都需要合理的进行分配,不能使国有资产亏损。对于“非转经”固定资产,首先要坚持保值增值原则,按照相关规定来定期上缴经营利润,以投资回报来确定是否可以继续使用。其次要将使用者、所有者之间的权责利管理规范起来,保证各自能够履行职能。另外需要健全“非转经”固定资产的管理监督责任,加强财务的管理和监督,定期进行相关的审计。同时也需要建立相关的考核指标和评价体系,对资产经营管理人员进行考核,以经营业绩为指标来决定奖惩,用制度保证资产的不断增值。
2.3合理配置固定资产。首先,需要严格的控制固定资产闲置率,合理配置资产。科研事业单位中如果存在长期闲置的固定资产,应及时进行调剂,实现资产的合理配置和高效使用。其次,需要将固定资产的配置纳入到预算管理。科研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配置应根据单位内部的运转需要和存量资产现状,建立起刚性的购置预算制度。在各部门进行采购固定资产时,只有前期具有设备购置预算的才能够进行采购,并且严格控制采购金额,不能够超过预算。最后,是将科研事业单位中的固定资产配置纳入到政府采购。一般政府采购都具有完善的管理制度和监督制度,科研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采购应公正、公开、透明,有效的避免在固定资产采购中发生贪污腐败现象。
2.4盘活存量固定资产。科研事业单位应充分利用人才优势和设备优势,盘活存量的固定资产,加强使用效率。首先,对于专业性高、价值高的设备,在保证使用的基础上可以对社会进行开放服务。其次,对于价值比较大、使用频率高的设备,需要进行统一的管理,安排各个部门合理使用。另外,对普遍需要的办公设备,应将管理落实到部门或个人,明确管理责任。最后,对于已经报废或者闲置不用的固定资产,如还具有使用价值,可以集中管理,对外进行有偿使用。
3.加强固定资产的审计和监督。科研事业单位的审计部门应对固定资产的管理过程进行审计和监督,保证资产管理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避免发生固定资产的流失。首先要对购置过程进行监控,并且参与到购置和验收的工作。其次对于固定资产的出租、转让、出借、变卖和“非转经”都需要进行监督。最后应审查固定资产的账务、帐卡是否相符。在对单位法人或负责人进行审计时,考核固定资产管理不能只是计算价值增减,而应关注固定资产的使用效果。
四、结语
固定资产管理是一个系统、复杂的工作,应加强全员的管理意识,动员相关部门来参与、监督,完善管理制度,保证科研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得到有效的使用,实现资产的增值和保值。在管理中应不断探索新型模式,深入研究制度、体制各个方面,采取有效的措施来解决实际发生的问题。
作者:黄磊 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科学研究院
第五篇: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及资产管理
当前我国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以及资产管理的环境已经发生了许多变化,大多数事业单位的筹资从以往单纯的依靠财政资金向多渠道、多形式的筹资途径。以往单一的收支核算和经费核算也逐步被经营效益核算以及企业化核算所取代。这些变化导致我国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以及资产管理的准则和制度已经不能满足其发展的整体需求,所以应当针对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和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改革。
一、分析资产问题,完善核算体系
在资产核算方面的问题第一是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原值是由其资产负债表反映出来的,在事业单位的资产使用中,由于磨损引发的单位资产贬值不能确定。第二是事业单位把购买的固定资产所用费用均归类到当期的支出费用。第三是事业单位在其业务工作中的成本不把折旧费算入其内,资产折损没有被真实的反映出来。针对这些问题首先要做的是对收付实现制进行修正完善。根据会计核算的客观性和谨慎性原则,应当选择更符合这些原则的权责发生制。例如在确认交易或者其他事项发生的收入和支出费用时不对收到或者支付现金的时间进行考虑。收入费用是对会计期间的已实现金额的反映,不受款项收到日期的影响。支出费用是对会计期间的消耗掉的服务、货物及其他数额的反映,同样不考虑支付日期。其次,改进会计核算体系。要想真实的对事业单位的财务以及经营状况进行反映,就要根据权责发生制对单位负债、经营收入和非经营收入进行核对,对成本要进行全面的核算,这些做法可以提高事业单位资金的使用效率并节约一部分资金。会计核算制度应当和资产的核算同步进行,固定资产和固定基金之间也没有必要保持始终的对应关系,固定资产的购买置办无需按照资金的来源进行分类,同时还要反映出固定资产的折旧。另外,对无形资产信息要充分透明化,单位的收入和支出的确认严格按照权责制,保障事业单位的资产和负债数据的准确性。
二、明确制度不足,提升管理成效
在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制度上,专项资金的使用没有一个明确的范围,并且在使用过程中也不能够把握合适的度。这就造成在一定程度上项目的支出具有较大的随意性,加上其他众多因素的影响,账面上的余额所占单位流动资产的比例就高于正常水平,导致呆账、坏账等恶劣现象发生。财务在年终未及时的结算清理也会引发一些资金责任混乱的现象。另外一些事业单位的财务人员和会计工作者的业务素质较低,对所需财务专业知识基础不牢固,在工作中安于现状,不求上进。针对上述问题,事业单位应当加强预算编制管理,由于这个项目所涉及较广泛的范围,需要众多部门协调合作来完成。所以应当对财务部门的各种关系进行协调,各部门应当主动承担起这个重要的任务。要根据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进行财政预算编制管理,重大支出要有提前的预见性,做好预算工作。在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制度上,要根据当前形势以及单位的实际情况,对自身的资产管理制度进行完善,并且要严格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单位会计工作人员实行岗位责任制和绩效评价制度。尤其是在进行绩效评价的时候,当前财政工作的绩效评价正在大范围进行,事业单位一定要跟上发展脚步,调整自身的治理理念,建立完善的绩效评价制度。事业单位的绩效评价制度是对自身资产管理工作的一项加强措施,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工作环节,能够不断提升单位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对资产管理工作进行分工,具体到每一项管理工作要有专门的领导直接负责,并且受到专门的财务管理部门的监督,在整体上实现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的统一。同样要从单位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对会计人员和财务人员、相关领导进行专业的培训教育,全面提升人员的专业技能和职业道德。通过各种学习不断提升整支队伍的专业水平和业务素质,组建成已知高素质的财务工作队伍。
三、提高执行力度,深化工作落实
在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和资产管理工作的执行过程中,总是存在着一些缺乏约束力和缺乏严谨的态度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对单位的支出管理造成了控制程度上的纰漏,具有较大的随意性。一旦出现了问题就会对单位的相关制度的权威性造成威胁。在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和资产管理工作中要对收付实现制进行适当的修正,并且引入权责发生制。这些制度能够很好地促进会计核算工作和资产管理工作中工作人员的严谨性和执行力度。权责发生制对根据单位实现和发生的费用,在当期负担重确认收支费用。凡是当期实际所产生的费用均应按照档期收入和支出费用进行处理。否则即使款项已经发生,也不能按此执行。这为工作人员提供了明确的工作流程。修正收付实现制,可以是当期收支相抵,对单位的收支结余和资产、负债状况进行真实的反映。还可以为单位各期的费用进行比较提供依据,对经营收入和非经营收入进行更好的确认,有利于资金的透明化。这样可以促使工作人员在工作中要十分的认真,在整体工作中更加严谨。综上所述,我国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及资产管理是十分重要的工作,当前社会经济环境的改变使得这些工作中的问题凸现出来。通过文章探讨出的一些结论希望能够帮助事业单位在这方面有一些积极的改变。重要的是,事业单位一定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结合这些改进措施进行修正,最终从根源上解决掉这些问题,提高单位的会计核算和资产管理水平。
作者:毛佳娴 单位:江南计算技术研究所
第六篇: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途径分析
根据我国的基本国情来说,一般拥有国有资产的事业单位,多是非营利性的组织。且其具有的国有资产本身也不具备经营性。这部分资产在事业单位中的存在,并不是为了盈利,而是为了保证事业单位运作与发展,进而提高事业单位的服务能力,促进社会的整体进步。近年来,随着我国各项事业的不断发展,事业单位中的国有资产管理力度相对放松,从而导致其应该具备的作用降低,这使得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强化管理具有十分的必要,也是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必然。
一、事业单位强化国有资产管理的重要性
1.有利于我国事业单位的收入与分配管理的协调化
为了提高人们的生活品质与舒适度,我国一直致力于优质服务事业单位的建设。而事业单位的建设与发展,离不开我国财政的支撑。因此,我国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规模不断扩展的同时,财政投入也在不断增加。然而,我国事业单位本身不具备盈利性质,其无法创造对应的收益来弥补这个投入。在这样的背景下,其所添置的国有资产就需要加强管理,才能避免投入扩大化,从而使得其服务效益与投入不成正比。故而,可以说事业单位强化国有资产管理有助于收入与分配管理的协调化。
2.有利于降低事业单位的运行成本
在传统的观念中,认为事业单位的运作资金主要由国家财政来加以保证,因此,在长期的运行中,缺少什么需要添置什么,都不用过多考虑,只要做好对应的申请手续就好。这就使得一些管理人员的思想存在一定的缺失,认为财政就是无限支持事业单位的发展,从而造成了资源的肆意浪费,运行成本在无形之中增加。而加强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管理,可以改变一些错误的思想,从而降低事业单位的运行成本。
3.有利于政府职能转变的实现
在传统意识中,政府就是一个国家的管理机构。然而,随着近年来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使得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政府不应该是管理,而应该是服务。提高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管理力度,可以有效地加强政府对于国有资产的管理,从而拓展政府的理财能力。在市场经济的状况下,以一种新的身份进入市场,并为市场提供对应的服务。
二、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中存在的缺失
1.所有权空白化
我国一直在提倡国有资产管理,不停的提出要加强国有资产管理。那么这个管理应该由谁来进行能,是事业单位本身,还是财政下的某个部门。诚然,我国并没有对应的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我们承认,国有资产是属于国家,但是却没有一个具体的可以代表国家来行使这个所有权的部门,这使得其管理过程中,存在极大的障碍。再者,随着市场发展的灵活化,一些事业单位甚至将国有资产进行投资,这个投资的收入,却没有纳入对应的管理之中。使得国有资产被无形吞噬,而国有资产的所有权空白化。
2.监督管理工作缺乏
长期以来,人们提倡国有资产管理的加强,但是,是否真的有部门加强了其管理,也没有得到具体的正视。另外,国有资产进入事业单位之后,其使用方向是否与申请一致,这也是难以得到验证的。这些现象的存在,实际上都是我国国有资产管理监督管理工作缺失所造成的。3.使用权与所有权的等同在上文中,笔者指出我国国有资产所有权空白化,这就导致一些事业单位将使用权与所有全等同了起来。当这两个权利混淆之后,很多事业单位认为,既然国有资产进入了本单位,我国也没有对应机构来管理这个国有资产,于是就将其归纳成为单位自身的资产,随着使用时限的增长,其所有权意识越加淡薄,最后完全侵占。
三、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强化途径
1.设立对应的所有权部门
所有权是进行国有资产管理的基础。因此,笔者认为,我国需要建立对应的管理机构,来确定其对于国有资产的所有权。而一旦具有了所有权,其就具有使用权与管理权。唯有进行管理权,才可以进行有效地管理。尤其是在很多时候,事业单位已经将国有资产看作自身的私有物,如果没有所有权来作为保证,其自然也不会配合。故而,强化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就必须要明确其所有权,设立对应的所有权部门。
2.加强管理监督工作的开展
我国国有资产管理的过程中,自来监督管理意识就相对淡薄,随着近年来,对于国有资产的重视度不断加强,才有了对应的监督想法。然而,由于长期的国有资产管理缺失,使得无论是事业单位还是国家本身,都没有国有资产管理的监督制度。因此,笔者认为,首先需要提高社会大众的国有资产管理监督意识,从而使得其有效地开展监督行为;其次,还需要事业单位自身与国家都建立对应的监督制度,使得整个监督工作可以落实化,具体化。
3.明确使用权的地位
所有权意识的缺乏使得使用权的地位被夸大化。面对该种状况,难以开展有效地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因此,笔者认为,需要让事业单位明确自身对于国有资产所具备的权利,即使用权。而使用权在物权中,又占有什么样的地位。从而使得事业单位可以正确的认识到自身对于国有资产的使用能力,在管理过程中,不至于混淆使用权与所有权,进而造成权利的滥用。明确使用权可以通过国有资产配置中款项的申请来进行。
4.严格国有资产的配置
随着社会对于事业单位服务质量的要求提高,很多单位就以添加国有资产配置作为主要的质量提高方式。而国家为了有效地提高公共服务质量,也在无形中批准了该种规则,这就使得很多事业单位盲目地追求资产的配置,而无视了资产配置的必要性,从而造成了资产的大量浪费。因此,笔者认为国家应该严格化事业单位的资产配置,对于一些重复申请或者反复申请的项目,做好实地考察,再决定是否要对其进行批准,从而实现资源利用的准确性。
四、就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对强化途径加以分析
在上文中,笔者针对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强化途径进行一一指出,在实际实施中,事业单位首先应该明确国有资产的所有权是国家,其次才是自身对其具有使用权。在正常的情况下,自己没有所有权的事物,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做到正确使用,科学管理。通常,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多是固定资产,这类资产需要注意的是管理的科学性。例如医院中的某些设备。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提高对其使用方式的科学化,在管理中,需要按照对应的设备要求来进行。另外,在自身具有资产配置需求的状况下,需要出示对应的资料,以为其对应审批机构提供依据。在具体的管理中,还需要设立对应的部门来进行管理,最好可以将责任落实到具体人员身上,并且,还需要设立对应的监督管理部门,从而提高其管理工作的落实。对于,管理工作缺失能够第一时间发现,并采取一定的措施来加以弥补。事业单位在进行国有资产管理的过程中,最需要注意的就是事业单位本身对于该资产的认识状,因此,笔者认为除却上述工作外,事业单位还需要有对应的资源利用与保护意识。
五、结束语
在我国国有资产的组成中,以事业单位所占的国有资产所占比例较高。长期以来,我国为了保证事业单位的稳定发展与优质服务,都是以相对放松的态度来对待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管理。然而,由于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缺乏,使得我国国有资产的整体管理效率严重降低,造成了大量国有资产的浪费与流失。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各个组织的管理理念也在不断更新,节约意识已经成为当前社会的主导,人们越加重视国有资产的管理。
作者:王萌 单位:山东省质量技术审查评价中心
第七篇: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问题与对策
事业单位是提供公共服务的机构组织,包括教育、文化、科学、卫生等多个方面。事业单位是独立的法人,但与企业有本质的区别,即事业单位并不是以营利为目的。但其也需要加强内部管理,其中固定资产管理就是事业单位内部管理的一个重要项目。而目前,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存在着许多问题,应该引起重视并予以解决。
一、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主要内容
所谓固定资产,就是指的企业在进行生产经营的时候所拥有的,使用时间超过完全一整年时间的,超过一定价值(单位价值巨大)的非货币资产。一般包括房屋、生产设备、运输工具、土地、机械产品等实体物品。固定资产是一个企业十分重要的资本,是企业赖以生存发展经营的基础资本。而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则指的是社会组织在进行工作中所使用的有一定价值,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的非货币资产。同时,还包括一些使用年限超过一年,但单位价值不高的物品,例如办公室里一些使用年限超过一年的办公用品等。通过对近些年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核算工作的查看,发现存在着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尤其是一些小问题,已经严重阻碍事业单位的发展,并开始对政府资产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例如某所地方性的职业学校,曾经是私人性质的学校,在当地政府教育部门介入之后,把其同当时一所地方性院校合并了。合并时就已经将两家学校所有教学用品以及自身的资产全部都进行清算,一来一回花费了几个月的时间。而进行拆迁时,出现了十分严重的问题。有很多办公用品因为过于破旧而没有搬到新校区去使用,但在进行资本登记的时候没有进行仔细核对,导致出现大批废弃品。不搬的话,这些财产损失该由谁来承担。而一旦选择搬,那就需要多出一笔搬迁费。这时两个学校的财务人员都不清楚这种情况应该要怎样处理,毕竟这是第一次遇到。经过向相关部门进行仔细询问才明白,需要向省里一家国企进行上报,将这些废弃品列制成单,经过有关部门进行现场审查核定之后再进行处理。就在现场审查核定的时候,两个学校的财务人员在进行财物清点的时候,只是将大体的总体数字加在了一起,制作成表单上交了。中间有很多废弃物东西并没有出现在财务科的财务清单上,这样就给这家企业的审核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最后,经过集中对全体废弃物进行集体报废后,才将这些资产彻底审核清楚。由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出,如果不是将所有的废弃物全部选择报废,学校的财务审核仍然无法进行下去。因此,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必须尽心认真,否则一旦出现问题就极容易导致工作复杂化。
二、目前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问题
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其实是国家财产的一个组成部分,为事业单位的运行提供了物质基础。而目前事业单位用来运转的款项多为政府下拨,只需要会计在财务簿上记作支出和收入,而不需要对固定资产进行相对应价值的折算等。经过笔者的分析总结,认为问题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会计在对固定资产进行登记时存在着问题
事业单位的每一笔开支和收入,都需要在账单上清楚地反映出来。但是,如同上文中笔者提出的事例一样,学校这种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种类繁多,杂乱。并且事业单位从来不对固定资产进行定期的清点和核算,从而导致一些问题被发现的时间延后了很长的一段时期,进而导致处理问题不及时。(1)会计在账簿中没有对固定资产建立专门的账目。就以学校为例,电脑众多,课桌和办公桌数目不清一般是会在第一次大规模购入的时候记录在账簿中,针对整体的数目,单价和总价进行登记,而会计师却无法根据账目进行定期的清点和核算。因此,这些设备的陈旧老化淘汰甚至新购置就无法及时在账目上显示出来,从而导致在最后进行清算的时候,出现整体数目与账单记录的数字存在着偏差。(2)实际中,存在过多账目内没有的固定资产。尽管事业单位的统一拨款是由政府下拨的,但是经常会出现一些地方无偿性的捐赠等具体情况。按照统一的规定和要求,这种捐赠物品是要统一记录在案的。可是因为诸如不同部门、不同单位之间相互推诿、扯皮等,从而导致有些时候财务会将这批捐赠物资忘记登记在案,从而在一些事业单位中出现了不在账的固定资产。(3)固定资产的入账单位不够统一。固定资产不仅包括房屋、地皮等大宗物品,同时还包括一些小件的、成批量购入的资产,例如学校的课桌、电脑等。之所以选择大批量的购入,是因为学校会同商家签订一些优惠合约,保证价格低廉,双方保持利益共享。因此,入账时记录的价格是实际价格,作为一个固定的数值写入其中,但有时候价格并不是真正进入入账单位的手中。
2.固定资产损耗严重,报废频率过高
任何产品在使用一段时间之后都无可避免地会出现损耗的情况,而按照国家的有些规定来说,一般出现损耗需要跟上级进行汇报,然后进行审批。因为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属于一种集体财产形式,因此要采用这种处理方式。然而这样就拖后了固定资产的报废时间,从而导致了固定资产的更新不及时,让相关的工作人员觉得工作困难,效率低下。
3固定资产在使用方面的问题
事业单位同国家政府部门的设置一致,因此,在领导管理层容易出现一些分配不均的问题,从而导致固定资产在使用方面存在着很大的问题。
4.固定资产的管理制度难以落实
尽管颁布了相关管理制度,但缺乏相应及时的监督管理机制,从而使得许多事业单位并没有按照管理制度进行管理。制度无法得到有效落实,导致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仍无法有效进行。
三、完善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对策
1.严格按照相关的规章制度办事
事业单位应该严格遵守国家颁布的针对固定资产的管理条例和法律法规,从采购开始就严格按照规定的流程进行登记核算。同时,在固定资产的报废和处理方面,应该按照一定的要求进行逐层提交和审批,确保每一个步骤都有法律法规的依据。要提高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人员的法律法规意识,将每一环节的责任落实到每一个工作人员的身上,将依法处理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这一思想观念印在工作人员的心中。
2.完善管理机制
要想使固定资产管理工作顺利进行,就必须要建起立完善高效的管理体制,从而推动着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目标的实现。同时,事业单位的领导必须要加强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和控制,必须要求每一个工作人员都按照规章制度的流程来进行工作。定期针对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进行考核检查,将考核的结果作为工作人员晋升和考核的唯一途径。
3.积极组织培训
定期组织财务工作人员进行业务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财务处理能力,促进处理账单进一步规范化。必须定期组织负责固定资产财务管理的工作人员进行业务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和业务素质。同时,在聘用会计专业人才时,不能任人唯亲,而要凭证上岗。同时,要求每一个工作人员都要严格地遵循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学会规范地处理账本,进一步完善账本。做好固定资本的管理工作,保证账簿记录的所有内容都查有所向,查有所物。
4.建立与办公自动化系统相连接的固定资产管理模块
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现在多数的办公室已经实现办公自动化或者半自动化。同样可以将自动化的办公系统应用在财务部门,利用高科技的信息处理软件来进行固定资产的登记和管理,能够及时有效地掌握相关必需的信息。所以,这就要求我们将办公室自动化的程序同一些金融财会信息处理软件相结合,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从而大幅度地提高财务部门的办公效率。
5.加强固定资产的盘点与处理工作
上文中提到,事业单位中的固定资产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数量十分庞大,因此,这就要求工作人员在进行盘点时要认真仔细,不能漏掉任何一个相关的资产。同时,要定期展开对固定资产的盘点工作,做好对账簿的及时更新和调整。在盘点的过程中,一旦发现存在着与账本不符合的地方,必须立刻上报给领导,立刻针对这一问题做出调整,绝对不能放过任何一个问题,保证账簿的正确性。同时,还要建立完善的检查和审核机制,对一些废弃的固定资产和多余的固定资产做出及时的应对和保护措施。如果对一些固定资产进行拍卖处理等方式,就要保证整个拍卖过程公开透明,保证国家的资本能够得到适当的增值。
6.加大对固定资产的监督管理力度
之所以我国事业单位在处理固定资产上出现如此多的问题,最关键的原因是缺少一个行之有效的强力监督机构。因此,这就要求专门建立一个强有力的监管机构加强对固定资产的监督管理,同时,对一些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使用和调度权利要全部由上级财政部门进行统一的规划和调整,从而保证固定资产在使用的过程中,能够按照规章制度的使用。加强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有利于完善资产管理体制,提高政府为民理财能力;有利于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促进服务型、节约型政府建设。为此,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加大工作力度,切实提高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水平。
作者:刘进 单位: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九五一台
第八篇:文化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与核算
文化事业单位所涵盖的范围十分广泛,包含了人们对于文学、音乐、美术、艺术等的多样的精神追求的方面。当前,我国逐渐完善的法律法规对文化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对其固定资产的管理与核算制定了更为细致的规定,文化事业单位的财务工作主要是根据《事业单位财务规则》(财政部令第68号)的关于资产管理的相关要求执行。
一、文化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与核算之特点
(一)固定资产管理与核算是会计工作的重点
在文化事业单位中,会计工作可以说是支撑单位发展的重要内容,会计工作中,固定资产的管理与核算也发挥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做好固定资产的管理与核算工作,不仅对提高会计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也对于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率,保障国有资产的安全有着十分显著的帮助。《事业单位财务规则》对我国的文化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的管理与核算进行了更为细致与深入的规定,要求文化事业单位在对固定资产管理中,做好固定资产的预算、购置、报废与处理等环节的工作,提出了对固定资产的核算与管理需要进行全方位的改进的要求。固定资产管理与核算在会计工作中做发挥的作用毋庸置疑,也是文化事业单位对财务管理工作全面提高的关键。
(二)固定资产管理与核算能力影响
文化事业单位的发展固定资产不仅影响着财务管理,也影响着文化事业单位的整体运作能力。这是由于固定资产是文化事业单位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文化事业单位的日常经营与运作、文化事业单位的未来发展中,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固定资产的管理与核算,直接关系着文化事业单位是否正确使用固定资产,是否发生了资源的浪费,若缺乏对固定资产的管理,不仅使得现有资产得不到其应有的价值发挥,还会造成文化事业单位不断地购置新的固定资产,造成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与财力的浪费,影响了文化事业单位原有的发展速度与发展目标。总的来说,固定资产的管理与核算能力,不仅体现在文化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能力上,还体现在其综合竞争能力上。一个拥有良好的固定资产管理与核算能力的文化事业单位,其综合竞争力必然是处于行业、地区领先地位的。
(三)固定资产管理与核算向规范化发展
在过去,固定资产管理与核算的重要性尚未得到认识,导致许多文化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不到位,造成了国有资产的流失。当前,我国整体经济水平得到了巨大的提高,国家的法律法规也日趋完善,对于固定资产管理与核算的规定也日趋细致。《事业单位财务规则》要求文化事业单位在进行固定资产的管理与核算时,应当正视其当前的固定资产管理与核算制度,不断对制度进行改善与发展,规范现有的管理内容,提高使用率,充分发挥固定资产的应有价值。
二、文化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与核算之现状分析
(一)管理者对固定资产管理与核算的不重视
固定资产管理与核算在文化事业单位中所发挥的作用日趋重要,促使文化事业单位陆续建立了固定资产管理与核算制度,其主要原因在于文化事业单位的管理者逐渐意识到了固定资产的重要性,并加强了对其管理,在文化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制度中有所倾斜。诚然,我国文化事业单位是采用所有者与经营者相分离的,在过去,这种所有制模式使得固定资产的管理与核算在规范性上仍有欠缺,难以实现科学管理与规范化管理。因此,过去的文化事业单位在对固定资产进行管理时,往往是过于重视固定资产的购置,而忽视了购置后的管理与维护,影响了固定资产价值的有效发挥②。固定资产仅仅被作为管理者完成工作的手段,而忽视了其自身的使用价值与经济价值,导致文化事业单位在购置固定资产前,没有对其使用价值与经济价值进行综合性的分析与论证,最终采购的许多固定资产都没有被真正投入使用,造成了资金的浪费与使用成本的提高。从当前文化事业单位发展的现状可知,管理者逐渐将过去的错误观念改正,将发展的重心从单一的外部经营发展转移到内外双向发展,加强内部控制的建设上来,并愈加重视固定资产在文化事业单位内控中的重要作用。
(二)文化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尚待健全
当前文化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也是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和社会发展而不断地革新,但现行制度对于文化事业单位的发展来说,仍然存在着尚待健全的地方,并不能很好地适应文化事业单位当下及未来发展的需要。就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的整体来看,仍然存在着部分内容没有进行明确的规定。如文化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配置、管理、处置等内容,我国相关法律法规都进行了原则性的规定,对于具体的内容,并未进行规定。由此可见,部分文化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在全面性规定上仍旧较为欠缺。如在固定资产的验收中,缺乏细致的规定,导致财务管理部门对于固定资产没有及时地进行现场验收,或没有及时将原始凭证与实物进行核对,使得日后在对固定资产进行入账登记时存在错误。又如对于固定资产的日常领用、日常保管、固定资产的调拨等手续,在不同的层面上存在着规定的漏洞,使得固定资产的管理存在不到位的情况。另一方面,固定资产管理还存在着一个问题,即管理职责分配不均。由于文化事业单位与政府相关部门联系紧密,固定资产的管理也会涉及到相关政府部门,在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出现了文化事业单位主管部门与政府的财政部门、机关事务管理部门之前的权责交叉,权责不清的情况。
(三)文化事业单位核算制度存在不足之处
核算制度是固定资产管理与核算中的重要组成内容,也是文化事业单位加强对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部分。而部分文化事业单位的核算制度也存在着需要改进的地方,如将固定资产的实际购买成本一次性地计入了事业性的支出,使得事业支出金额虚增,最终导致了事业结余的减少。由于固定资产在文化事业单位的使用过程中,会随着时间而出现耗损,而部分文化事业单位由于缺乏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意识,导致了固定资产没有按期计提,最终使得财务报表不能正确反映规定资产的使用情况。即固定资产的使用时间越长,其有形损耗也会越大,而账面价值没有对其损耗进行正确的反映,则会导致账面价值与固定资产的净值相差越来越大,账面价值上固定资产的价值虚增,最终将不利于对固定资产的最终处置。而随着科学技术的更新,固定资产的更新换代时间也越来越快,尤其是对于科技含量较高的固定资产,若没有及时对其进行核算,容易导致固定资产无法适应文化事业单位发展的需要,影响了财务核算数据的真实性,最终将影响文化事业单位管理者的投资与决策,浪费国家资源。
(四)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综合素质尚待提高
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尚待提高,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造成,其一,财务管理工作人员在职业技术能力或职业道德素质上尚待提高;其二,文化事业单位缺乏有效的绩效考核制度,对工作人员的工作进行制约。从第一方面来看,随着社会对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的要求不断提高,财务管理工作人员不仅需要具有熟练的职业能力,更需要有崇高的职业道德。当前,在极小部分地区,也存在着财务管理工作人员利用岗位优势,获取不当收入的情况。就这个层面来看,综合提高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成为了十分重要的问题。而从第二方面来看,文化事业单位的绩效考核制度,应当紧跟文化事业单位发展的情况进行不断地改革与更新,而部分文化事业单位并没有及时对考核制度进行更新,使得绩效考核制度难以发挥其应用的作用。
三、加强文化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与核算的策略
(一)健全文化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
1.管理层加强关注提高固定资产管理
作为文化事业单位的管理者,应当加强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建立起从上至下的细致性管理制度,提高固定资产使用率,防止固定资产的闲置与浪费。应对固定资产购置、转移、处置制度明确规定,购置固定资产需合理,同时对现有固定资产做充分利用,避免重复购买以及闲置。对于尚未使用的固定资产,可以调配到其他部门,使得固定资产的价值得到充分地发挥,也有利于管理者对固定资产的状态进行及时的把握。
2.完善制度明晰固定资产管理责任
(1)设置专门的固定资产管理部门,负责固定资产登记账簿,准确掌握固定资产的实时状态,反映出固定资产的增减变化。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盘点工作,为了保证真实可靠负责盘点的工作人员还可以加入财务人员或者管理层人员。(2)作为文化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部门,应当重视固定资产的账务处理工作。对于固定资产的管理与核算,必须建立起明细的总账与明细账,结合我国法律法规的相关制度,对固定资产进行日产固定管理。在管理的过程中,财务管理部门也应当对自身的权责进行明确了解,不得超出对固定资产财务管理的内容。(3)各业务部门会使用固定资产,使用之前需要向管理部门申请,并在使用中尽力保护固定资产,将固定资产的使用情况反映给管理部门,业务部门除了使用与维护固定资产以外,不具有处置固定资产的权力。
(二)健全文化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核算制度
文化事业单位应当认识到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重要性,计提折旧应当纳入到固定资产管理的流程中来③。首先,对固定资产进行分类,对于不同类型的固定资产,在进行计提折旧上存折着区别与差异,区分按年限折旧还是按法律规定的其他方式折旧。明确了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不同方式,还需要注意在计入会计报表时,不应当一次性地将固定资产计入当期事业支出,是通过累计折旧的方式,通过分期来计入事业支出,保障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与其实际使用价值做到账物相符。最后,固定资产的核算还需要及时对其进行盘点,对于由于损毁而无法使用的固定资产,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的,应当计入事业支出,在进行会计报表记录时,将其作为备抵科目进行记录,并仔细核算其减少的价值。若固定资产所减少的价值在后期可以恢复,如损毁的固定资产经过修复仍然可以恢复到原有状态,则将计提的减值冲回,对恢复后的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进行计提折旧。
(三)提高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对于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的职业能力,文化事业单位可以通过考核、培训的方式,要求工作人员积极参与,通过这些形式提高自己的职业能力。此外,还可以通过专业人员讲课的方式,让财务管理工作人员学习最新的职业技术,尤其是电算化技术,全面提高工作人员的职业能力。要求财务管理工作人员坚决落实会计制度与规范,提高账目处理能力,做好固定资产的管理与核算工作。健全的绩效考评制度,应当将固定资产管理与核算的责任落实到具体的工作人员身上,使得相关工作人员在进行工作时,明确自身所承担的职责。绩效考评制度也应当包括有效的奖赏制度,通过对财务管理工作人员工作的监督与分析,奖励工作积极,认真落实固定资产管理与核算制度的工作人员,并在单位内容形成模范效应,鼓励其他工作人员以优秀的工作人员为榜样。
(四)建立固定资产管理与核算监督制度
制度的落实离不开有效的监督管理制度,文化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与核算制度的监督工作可以从固定资产的审计管理工作入手,对固定资产配置、使用、维保、处置等系列活动的真实、合法、有效性进行内部审计。审计部门应当制定定期或不定期的审计工作,合理分配工作人员,结合文化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与核算情况制定审计工作计划。一是加强预算的监督审计,参与论证过程,判断资产配置是否科学合理。二是对固定资产管理与核算进行全过程的审计。在购置与验收环节,核实申请和审批、采购方式、验收程序是否合法合规,在日常管理环节,需定期或不定期检查固定资产使用情况,检查条形码是否齐全,在资产处置环节,对报废处置的资产是否手续齐全,残值是否合理,变价收入是否及时入账。在监察审计之后,每年需评价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的健全有效性,出示审计结论以及建议,及时向领导报告,并公开审计结果。完成了审计工作,还应当继续进行跟踪审计,确保审计建议得到了切实的落实。
四、小结
为了使文化事业单位能更好地为人民提供更精彩的精神生活,应当加强内部控制建设,重点把握固定资产管理与核算,使文化事业单位成为人们精神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通过不断地完善现有制度,加强监督,提高执行质量,相信文化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与核算能力将会不断提高,更好地促进单位未来的发展。
作者:王昱涵 单位:云南省文化馆
第九篇: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创新
一、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监管不到位。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意识不强,普遍存在“重钱轻物”、“重购轻管”的思想。资金转化为固定资产后,就脱离了监督的视线,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脱节,形成“两张皮”,使得通过预算途径来推进固定资产科学管理难以实现。
2.内控不健全。部分行政事业单位未建立起完善的资产管理内控体系,相关管理制度不健全,岗位职责不清晰,流程不畅通,管理随意性强,管理方式粗放,存在存量不清、账实不符、配备不均、管理不善、任意处置等现象。
3.信息化水平不高。当前大部分行政事业单位都已建立固定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了计算机管理,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但还存在信息化管理水平不高、信息未达到共享等问题。资产监管、使用、维修等相关管理部门信息脱节,直接影响了固定资产管理效果。
二、创新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措施
(一)创新管理手段,推进资产信息化管理
加强信息化建设是提升固定资产管理水平,实现行政事业单位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手段。
1.全面掌握资产存量,夯实管理基础。建立科学完备的资产清查制度,全面掌握各部门资产的结构、数量、质量和管理现状。以资产清查数据为依据,建立健全固定资产信息管理数据库。对资产的增减变动信息及时录入系统,确保资产信息的全面、准确。通过实时提供单位资产的实物量和价值量等信息,实现资产从“入口”到“出口”各个环节的动态管理。
2.完善资产管理软件,实现信息共享。一方面,要完善现有资产管理软件功能,增加在线审批、动态查询、综合分析等模块,为管理决策和预算编制提供依据。另一方面,要推进内外部资源共享,将目前使用的资产管理系统嵌入单位内网系统,并与政府采购、部门预算、财务核算等软件相对接,以加强各个部门间的数据联系,实现资产管理由“金字塔型”向“扁平型”管理的过渡,减少管理层级,提高管理效益。
3.加强日常管理,提高资产使用效益。加强日常使用环节管理,可以尝试采用二维码标牌管理模式,为每件固定资产设立自己的标牌,以便于查找和使用。建立资产运行管理档案,定期检查资产使用情况,并进行使用效益分析。制定合理的资产维修计划,按计划开展资产的维修保养,延长资产使用年限。严把固定资产处置关口,严格依法履行报批程序,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二)创新管理方式,推进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
资产管理是预算管理的延伸和基础,预算管理是加强和规范资产管理、合理配置资产的有效手段。1.推进资产购置与预算编制相结合。在编制部门年度预算时,对资产购置计划作出全盘考虑。对各部门提出的购置计划,需要在全面分析各部门资产存量和职能需要的基础上,按照“先调剂、再购置”的顺序,加大调剂力度,推动闲置资产的合理流动。购置有配置标准的资产,应从严控制,厉行勤俭节约,勿求新求全。通过合理配置资产、细化预算编制,促进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水平的双提高。
2.推进资产公开与预决算公开相结合。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随着新预算法的贯彻实施,预决算公开成为新常态。深入推进预决算公开,需进一步细化固定资产公开的内容,让大家了解固定资产的存在方式和状态。通过透明化管理,加大职工群众对固定资产的监督力度,有效促进固定资产管理水平的提高。同时,对经批准处置的固定资产实行公开交易制度,处置收入纳入政府非税收入管理,保障国有资产权益。
3.推进资产评价与预算绩效管理相结合。逐步推进固定资产管理绩效评价工作。合理设置绩效目标,科学设立评价指标体系,对固定资产管理绩效定期进行考核评价,并将评价结果作为安排新增资产预算的重要依据,以保证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提高资产使用效率。
(三)创新管理制度,推动资产规范化管理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建立固定资产管理长效机制,需要不断完善制度体系,实现用制度管人,按制度办事。
1.健全资产管理制度。强化依法理财、依法管物的理念,认真梳理固定资产管理流程,逐步建立和完善覆盖固定资产配置、使用、处置、收益全过程的制度体系,使得资产管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提高规范化水平。可建立资产使用办公室悬挂固定资产卡片、标签制度,实行一房一卡,一物一标签,卡、标签和实物相符,强化管理者责任意识。
2.完善资产内控制度。落实资产管理责任,明确岗位职责,增强单位负责人的责任意识。合理设置授权、经办、监管人员的职责权限,并实行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完善资产的账务管理,建立与固定资产性质相符的折旧制度,实现资产实物量与价值量的有机结合,做到账账、账卡、账实相符。3.强化资产监督约束机制。制度制定好后,关键在于落实。因此,行政事业单位内、外监督部门要加大监督力度,坚持事前监督与事中监督、事后监督相结合,对行政事业单位不严格执行管理制度、超预算超标准配置资产、自行购置资产、擅自处置资产、对资产出租出借收入擅设“账外账”等违规违纪行为,严肃处理,并由相关部门追究其责任。总之,做好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任务,需要我们不断加强学习,补齐短板,涵养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努力实现固定资产的科学化、规范化管理,为行政事业单位职能的发挥提供良好的物质基础。
作者:盛莉 单位:湖南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
第十篇: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现状及对策
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是指事业单位占有、使用、依照法律所有权归属国家,以货币计量的各类经济资源的总称。包括国家无偿调拨给事业单位的资产,事业单位运用财政资金自行购置的资产、接受捐赠的资产和其他经法律确认的国有资产。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实行国家统一所有,政府分级监管,单位占有、使用的管理体制。随着财政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部门预算管理制度、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和政府采购制度的稳步实施,对加强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起到了积极的调控作用,但是事业单位的资产日常管理弱化,在资产的购置、使用、处置等环节缺少相应的制度约束,仍存在一些亟待加强和解决的问题。
一、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现状
随着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不断变革,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管理手段、方式和途径都有明显改变,对保护国有资产的完整性、维护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由于一些主观因素和客观环境影响,国有资产管理在购置、使用、处置的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部分单位对国有资产管理不够重视,国有资产利用率不高;大部分事业单位财务人员整体素质偏低,会计核算不准确,对国有资产的管理产生一定不利影响;资产配置不合理,缺乏有效的管理体制和流动机制;国有资产管理制度不完善,信息化程度不高,缺乏有效的动态管理;固定资产清查程度有待加强,以摸清家底,做到账实相符。
二、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首先从管理意识方面来说,由于在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中,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改革相对落后于经济体制改革和国有企业改革,“重钱轻物”、“重购轻管”的管理理念影响较深,致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落后,相关负责人资产管理意识淡薄,购置资产时不考虑成本与综合使用效率,在使用中,潜意识把单位资产视为本单位所有,单位之间很难进行资产调剂,影响了资产的使用效率。更需要注意的是,资产浪费的现象比较严重,单位工作人员将单位资产视为普通消耗品,缺乏成本节约意识,肆意挥霍甚至据为己有,加速了国有资产的消耗与流失。
(二)根据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实际情况,在国有资产管理方面虽然制定了一些制度,但仍存在一些漏洞,在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方面缺乏严格的审批制度,部分事业单位在购置、使用、处置资产的过程中随意性较大,缺乏一定的审批手续,容易导致国有资产的流失。国有资产的会计核算管理制度相对滞后,核算方法和计算口径不统一,影响掌握国有资产信息的准确性。国有资产的监督管理制度不完善,缺乏有效的问责机制,致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使用效率低下,加剧了国有资产浪费和流失的风险。事业单位在国有资产管理方面没有一定的奖惩机制,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缺乏合理使用资产、维护国有资产整体性的意识,相反,任意浪费和损公肥私的现象却普遍存在,直接造成国有资产损失。
(三)从操作层面来看,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在购买、使用和处置过程中缺乏有效的管理手段和方法。在资产的形成与配置方面,由于没有财政预算的严格约束,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形成缺乏严格管控,在资产配置方面没有统一标准,缺乏公正合理性,事业单位普遍存在高标准、超限额资产,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财政资金的浪费。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来源渠道多样性,既有上级主管部门无偿调拨的资产,也有单位通过自建、自购方式形成的资产以及通过获取捐赠取得的资产,由于资产的形成渠道之间缺乏一定的透明度和协调性,容易造成资产的重复配置。在资产的使用管理方面,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使用方式有单位自用、对外投资、出租、出借和担保等,尤其是事业单位对国有资产进行对外投资、出租、出借和担保等,缺少必要的可行性论证和审批手续,不利于加强国有资产的管理。国有资产使用方面缺乏使用效率的评价标准、方法和严格、规范、先进的管理手段,无法对资产的使用效率进行评估,没有相应的激励约束机制,不利于资产使用效率的提高。在国有资产处置方面,国有资产处置方式有出售、出让、转让、变卖等,在国有资产处置过程中,缺乏规范的处置程序,容易导致资产处置的浪费和腐败。
三、完善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对策
(一)要从思想层面提高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意识,强调国有资产管理的重要性,加强财务部门、资产管理部门和资产使用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建立资产管理内部控制制度,动员每位工作人员都需要从自身出发,管理好所涉及的国有资产,做好政府的好管家,不能因为事业单位的资金来源为财政拨款,所购置资产不以盈利为目的,就肆意使用甚至据为己有,要加强公德意识,切实履行好自身职责,切实加强国有资产管理。
(二)要加强财务管理人员的培养,提高财务人员国有资产管理水平,加强会计核算的规范性,统一资产核算标准和口径,随着资产增减变动,随时调整账面价值,并做到账实相符,确保资产保值增值。同时注重国有资产管理人才的流入,为国有资产管理培育新生力量,这也是加强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根本。资产管理人员要熟练掌握计算机和会计电算化应用能力,为构建国有资产信息化管理平台打好基础,以做好数据备份与管理工作,实现财务数据与资产管理数据共享,实现资产增减变动远程上报处理,便于上级主管部门及时掌握资产增减变动情况,提高国有资产管理水平。
(三)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配置方式主要是购置和调剂等,因此在国有资产配置环节,要建立合理的资产购置预算制度和资产调剂制度,严格遵循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和政府采购制度,增强资产联动机制。当事业单位新增国有资产时,首先考虑是否可以从现有资产中调剂使用。对国家有统一配置标准的资产,事业单位要严格按照标准进行配置,对于没有规定配置标准的资产,单位应当根据实际情况从严控制,进行合理配置。
(四)事业单位应该建立完备的资产清查制度,采用定期清查或重点清查的方式,开展国有资产清查核资工作,有助于摸清家底,统计好自身可支配的国有资产情况,有利于进行资产的合理配置,盘活现存国有资产,真正做到物尽其用,避免国有资产流失。
(五)规范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首先把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纳入预算管理,资产的购置与报废等事项在单位预算中予以体现,可以促进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高效利用,防止国有资产的重复购置与积压.同时建立产权集中管理制度,即国家不仅拥有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所有权,还应该有对资产的统一支配处置权,明确各部门的职责职能,严格国有资产购置、使用、处置程序,加强国有资产配置的审批权,强化外部监督,切实做到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规范化,不断优化资源配置,提高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使用效率。
四、结束语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面临新的挑战,建立科学合理的国有资产管理模式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要解决国有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我们要借鉴和学习先进经验,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和完善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制度,维护国有资产的安全与完整,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开创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新局面。
作者:陆丽丽 黄福伟 单位:内蒙古自治区公路路政执法监察总队赤峰支队 内蒙古赤峰市喀喇沁旗人民法院
- 上一篇:高职院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研究
- 下一篇:高校财务风险管理思考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