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资产管理问题及建议9篇

时间:2022-11-12 10:08:27

导语:事业单位资产管理问题及建议9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事业单位资产管理问题及建议9篇

第一篇: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内部控制

一、做好固定资产采购前的调研、评审工作

对大额资产的购置、建造在决策前进行市场调研,并请有关专家参与评审。资产使用部门在提出申购固定资产前,要对拟采购资产进行市场调研,参考同行业使用的资产配置情况,并要召集资产管理、采购、财务、单位领导以及有关专家对资产购置、新建的必要性、可行性进行考究,为采购决策提供证据,防止资产采购的铺张浪费。

二、做好固定资产采购过程管理

建立资产采购管理制度。资产使用部门根据年度工作计划和年初预算填写资产采购计划表,采购计划表需经资产管理部门、财务部门和单位领导审批后,由采购部门具体实施采购,属政府采购项目要严格按政府采购规定实施采购,非政府采购项目应货比三家,按照公开透明、公平竞争、诚实信用的原则选择供应商,禁止采购员“暗箱”操作,随意选择供应商采购不合格资产或价高质劣资产,造成国有资产损失。

三、做好固定资产采购后的验收入库和日常管理

(一)实施归口管理

建立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规定固定资产归口管理部门和各级资产管理员的职权。一级资产管理员对单位全部资产负责,二级资产管理员对本部门使用的资产负责,三级资产管理员对自己使用的资产负责。所有资产的验收入库、调拨、借用、处置手续由一级资产管理员统一办理,部门二级资产管理员协助做好本部门的资产管理相关工作,三级资产管理员负责管理本人使用的资产。

(二)做好资产验收、调拨相关手续

按照国有资产管理相关规定,明确固定资产验收入库、使用、调配、等相关手续。对新购置的固定资产办理验收手续时,数量验收可由资产管理员和资产使用部门共同办理,技术验收需由使用部门和相关技术专家共同参与。验收完成后,资产管理员根据原始发票和附件清单内容填制资产验收入库单,相关验收人员在入库单上签字。同时固定资产管理员应建立固定资产卡片账,资产卡片要求一卡一物,卡片贴在资产实物上,卡片上应列明资产名称、规格型号、购置时间、使用部门、使用人等项目内容。建造的固定资产应在工程完工交付使用后,办理验收和资产入账手续。资产调拨由调入部门填列资产调拨申请单,经部门主管、资产管理员及单位领导审批后,方可办理调拨使用。同时资产管理员将资产卡片做相应调整,并及时将变更情况通知财务部门。事业单位将国有资产对外投资、出租、出借时,应当进行可行性研究,并经上级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报同级财政部门审批后方可办理。

(三)做好固定资产的台账及实物管理

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定期或者不定期安排对固定资产进行清查盘点,确保账实相符。固定资产盘点至少每年进行一次全面清查盘点,盘点人员由资产管理员、内审人员和财务人员组成,按部门分组具体实施,各相关部门积极配合,盘点人员根据资产卡片或资产明细账进行账、卡、物的核实。出现盘亏、盘盈情况应及时查明原因,报告有关领导处理。对于毁损、丢失、盘亏等情况,因个人原因造成资产损失的,要追究个人责任,因达到正常报废年限或不可抗拒因素造成的,写出书面报废申请,报财务部门及主管领导审批后,报上级部门同意后作报废处理,同时做相应账务处理。

四、做好固定资产报废处置工作

固定资产因技术进步不可使用或达到使用年限需要报废处置的,由使用部门提出报废申请,资产管理员及相关技术人员签署意见后,提交财务部门及主管领导审核,然后报上级主管部门审批。单价20万元以上资产报废还需报同级财政部门审批,方可办理相关处置销账手续,处置收入要及时上缴财政。

五、对固定资产实行信息化、动态化管理

建立固定资产信息管理系统,实现资产管理业务的规范化、流程化、公开化。行政事业单位应当运用现代信息工具,做好固定资产的统计、报告、分析工作,定期公开公示资产分布情况和资产统计分析报告,实现对资产的动态管理。通过资产管理系统,可以实现网络共享查询,达到人人管理资产,人人了解资产;对资产变动情况及时更新,全面、准确反映资产的总量、分布变动和资产使用情况。对异常情况及时核查,确保账账相符、账实相符、账卡相符,防止资产流失和资产的闲置浪费。

六、上级主管部门应做好对下属单位固定资产的监督管理

第一,上级主管部门对下属单位的资产采购计划应严格按政府采购有关规定和项目资金使用计划进行审批。第二,主管部门对下属单位的资产管理不能只停留在资产报表的审核监督,对投资比较大的固定资产要深入到单位现场核查其是否流失,并组织进行绩效评价,考核资产使用效益。第三,加强对固定资产报废处置的审批,对于确实已损坏或无法维修的固定资产予以批准核销,但对于达不到报损条件的固定资产不予批准核销。综上所述,行政事业单位应加强对固定资产管理的内部控制,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资产使用效益,确保国有资产安全完整和保值增值。

作者:肖晓月 单位:广东省电子信息技工学校

第二篇: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的结合

一、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和预算管理二者之间的关系

1.资产管理和预算管理之间的关系

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和预算管理之间不但紧密相连,还相互制约着对方。资产管理和预算管理二者是不可分离的。行政事业单位中,资产管理需要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进行整理和分析,并与预算管理相结合,由预算管理对这些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配置,提高资源配置的有效性和合理性。资产管理和预算管理在执行和管理过程中具有高度的一致性。进行预算编制的时候,需要将资产库存量作为编制和实施的基础,资产的多少决定预算编制的成效,资产管理直接影响着预算管理的资产分配。

2.资产管理和预算管理结合的意义

资产管理和预算管理相结合能够有效增加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的利用效率,完善有关部门的预算,并为推行预算绩效打下基础。通过资产管理和预算管理还能有效降低资金的损失和浪费。助于建立一个良好的预算管理制度,促进整个行政事业单位管理水平的提升,实现行政事业单位相关工作顺利实施。

二、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和预算管理结合中存在的问题

1.重视程度不够,思想认识落后

随着社会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需要不断加强,这就使得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和预算管理的结合变得十分重要。由于相关管理人员对资产管理和预算管理结合的重视程度不够,思想认识落后。造成行政事业单位在资产和人员配置不够合理,导致资产管理和预算管理不够彻底。同时,预算管理在安排上缺乏良好的标准和约束框架,一些预算安排存在较大的随意性,影响预算管理的作用效果,导致预算管理没能起到应有的作用。由于对资产管理和预算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思想认识落后,导致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安排有失公允,资产管理统筹工作不到位,降低了资产使用效率,影响行政事业单位持续健康发展。

2.制度落后,机制和流程不够健全

先进的、符合行政事业单位特点的管理制度,是促进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和预算管理结合的重要工具,是促进行政事业单位发展的重要保障。但在实际的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中,由于制度的落后,不能满足行政事业单位发展的需要,导致资产管理和预算管理结合困难。制度的落后、机制和流程的不健全,使得资产管理和预算管理结合脱离实际情况,各个部门分工不够明确,预算方案审核责任不明,运作不顺畅。严重降低了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和预算管理的结合,影响了管理效率提升和管理职能的充分发挥。

3.管理方法落后,预算编制缺乏依据

现阶段的资产管理和预算管理的管理方法落后,不能满足行政事业单位发展的需要。由于管理方法落后,必然会导致预算管理缺乏有效的监督分配和考核能力。还存在资产管理增量和存量信息传递不及时,信息失衡。而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必然会导致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不能和预算管理部门进行及时的沟通,使得预算编制时缺乏有效的资料和数据依据,最终导致预算管理制定的相关决策缺乏有效性和针对性。

三、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和预算管理结合的措施

1.加强思想认识,提高重视程度

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和预算管理结合的措施,首先需要转变传统的思维模式,强化对资产管理和预算管理的思想认识,在充分了解到资产管理和预算管理的功能和作用时,清楚资产管理和预算管理结合的重要性。这就需要加强对相关管理人员的职业技能和业务能力培训工作,加强资产管理和预算管理结合的宣传工作,提高相关管理人员对资产管理的思想认识。全面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员工的整体素质,促进资产的科学统筹,合理的资产分配,降低预算管理和资产管理的盲从和随意,切实落实资产管理和预算管理结合。增加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水平和实施手段,实现二者有机结合,促进行政事业单位持续健康发展。

2.建立合理的制度,健全体制和流程

先进的管理制度是行政事业单位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在进行资产管理和预算管理的过程中,需要制定合理的管理制度,如责任制,将资产管理和预算管理结合的执行任务落实到相关管理人员,一旦出现问题需要能够快速的找到第一责任人,并由其承担相应的责任。还要制定合理的奖惩制度,对于积极参与资产管理和预算管理并取得一定成绩的管理人员,需要给予适当的奖励。同时,还要健全资产管理和预算管理的流程和管理体制,确保资产管理和预算管理能够结合行政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切实做到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和预算管理贴合实际,协调单位各部门的资源和工作,从而促进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和预算管理有机的结合,并满足行政事业单位发展的需要。

3.优化管理方法、增强预算编制依据

先进的管理方法是促进资产管理和预算管理结合的重要措施,现阶段的计算机技术不断发展,将先进的计算机技术使用到资产管理和预算管理结合的过程中,确保资产管理能够获得良好的监督,并进行快速有效的信息传递,从而为预算编制提供有效的数字依据和资料依据,确保相关预算决策的时效性和针对性。降低预算编制过程的随意性,从而确保资产能够进行科学合理的分配,促进行政事业单位持续健康发展。

四、结语

将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和预算管理相结合能够促进行政事业单位资产进行有效的配置,增加资源的利用效率,进而实现降低企业成本的目的。现阶段,资产管理和预算管理结合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合理的应对措施,通过加强思想认识,提高重视程度;建立合理的制度,健全体制和流程;优化管理方法、增强预算编制依据,从而确保预算的时效性和针对性,增加行政事业单位管理水平,推动行政事业单位持续健康发展。

作者:刘和珍 单位:涉县第一中学

第三篇: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思路

1国有资产管理体制进一步改革的重要意义

在国内外关于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研究中,关于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弊端研究文献并不多,但是这些文献对我国的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模式完善做出了较为详细的分析,并且致力于解决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存在的实际问题,有着很高的实用价值。例如,学者李伟民就在他的一篇论文之中提到了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在固定资产管理模式运行上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根据西方发达国家文献的参考,提出了几条参考的意见;而孟雪松则根据对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管理模式创新的具体方针策略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研究,找出了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在国有资产管理创新的各种方案上存在的不足和解决的方法。与此同时,在进行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过程之中,要求行政事业单位对现有的国有资产管理模式进行全面精细的核算,找寻到原有的国有资产管理模式尚需改进的区域。但是,截至目前为止,由于行政事业单位长久以来忽视对国有资产管理模式的研究工作,导致很多行政事业单位并没有完善的建立起国有资产管理措施方案,这就导致行政事业单位难以在提供社会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的过程中保证对于国有资产的合理利用。针对这样的情况,就需要不断推行国有资产管理模式改革,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模式,提升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利用透明度,保证国有资产资金都合理的利用到了该利用的地方。

2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存在的弊端问题

(1)没有先进的管理理念进行指导

截至目前为止,我国的行政事业单位在进行管理策略的制定过程中,大部分的行政事业单位往往存在着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不够健全,监督管理理念落后的情况。在这样的背景下,行政事业单位在进行国有资产管理策略的制定过程中,所能够获取信息资源的途径就相对较少。与此同时,还有一部分的行政事业单位的信息获取手段还局限在通过内部监督管理的方式来获取管理参考信息。在这样的背景下,行政事业单位获取信息的手段就相对比较单一,难以利用先进的互联网渠道来获取相应的数据信息,进而导致行政事业单位制定出来的固定资产管理手段存在着认识的片面性,难以有针对性的制定出管理策略方案。

(2)缺乏有效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策略

截至目前为止,我国的行政事业单位在进行国有资产管理手段的制定过程中,往往存在着管理手段相对单一的问题。具体的来说,通过对相关调查文献的查询,大约有三分之二的行政事业单位在进行国有资产管理方案的制定过程中,选择了扩大管理范围。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市场经济形式势必会不断发生变化,这些单一的国有资产管理手段将不再适合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管理发展。具体的来说,随着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在进行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过程以及行政事业单位的政策运行过程中,都离不开对于社会需求的真实反馈,而社会的真实信息又主要是通过先进的互联网传播技术来进行传播的。截至目前为止,大部分的行政事业单位在进行国有资产管理策略的制定过程中,还没有充分的意识到这些管理手段的重要意义,没有在最大程度上激发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潜力,这就导致行政事业单位在发展的过程中,总是存在着国有资产管理策略不够完善的问题。

(3)缺乏足够的国有资产管理理论指导

行政事业单位作为保证我国经济社会政策运行的职能机关,在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在实际的运行过程中,大部分的行政事业单位还存在着内部员工数目少、对于国有资产管理不够重视、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系相对比较单一的情况,这就决定了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建设往往并不会太完善。与此同时,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场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在这样的背景下,就要求行政事业单位能够主动的适应市场的变化。但是,这些行政事业单位虽然在表现上进行了市场化调研,但是却没有先进的国有资产管理理念的支持,难以实现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管理的进一步发展。具体的来说,在行政事业单位进行国有资产管理改革发展的初期,行政事业单位往往能够充分的利用好自身的优势,通过优化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优化传统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模式。但是,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形势的进一步发展,行政事业单位势必会面对更加复杂的国有资产管理局面,在这样的背景下,如果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者不能够理性的进行国有资产管理,就很容易导致行政事业单位出现一系列的问题。

3国有资产管理体制进一步改革的总体思路探析

(1)行政事业单位在进行国有资产管理的过程中要充分重视对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吸取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现代信息科学技术的迅速进步,行政事业单位在进行国有资产管理的过程中,所获得信息的渠道也变得越来越多。与此同时,通过互联网等技术手段,行政事业单位可以更加直观的了解到进行国有资产管理的重要作用,对于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会有更加直观的认知。通过互联网的实时性特点,行政事业单位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获得市场上相关设备的真实信息。在这样的环境下,行政事业单位必须意识到当前的国有资产管理活动是信息技术高度参与进来的管理格局。针对这样的情况,行政事业单位在进行管理策略的制定过程中,从行政事业单位实际需要出发,有针对性的进行策略管理。与此同时,在进行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制度研究制定的过程中,要充分的考虑到行政事业单位的实际建设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改革更新。

(2)行政事业单位要重视自身的国有资产管理理念创新

在当前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行政事业单位只有能够不断地创新自身的国有资产管理理念,在进行行政事业单位规划的过程中,从行政事业单位的实际需要入手,认真的进行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管理策略制定,将行政事业单位的实际国有资产管理需要带入进国有资产管理过程中来。在进行国有资产管理策略制定的过程中,行政事业单位要将国有资产管理的需要和行政事业单位的利益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充分的利用好先进的管理理念和信息科学技术,促进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在行政事业单位进行国有资产管理的过程中,要充分的考虑到管理理念的创新。与此同时,在进行国有资产管理策略创新的过程中,要以行政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进行策略的创新,尤其是行政事业单位所急需的研究方向,更是进行国有资产管理策略完善的关键所在。传统的行政事业单位在进行国有资产管理策略的制定过程中,追求的是利用好珍贵的国家资金。在这样的背景下,只是单纯的进行行政事业单位运行管理策略的制定,并没有充分的考虑到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管理的重要性,不能够为行政事业单位的现代化转型提供足够的建议。针对这样的情况,行政事业单位在进行国有资产管理弊端完善的过程中,要充分的考虑到行政事业单位管理的主体地位,进行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理念的创新,促进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合理的利用好行政事业单位中的国有资产,促进行政事业单位管理效率的提升。

(3)不断优化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管理策略

为了有效的解决行政事业单位在国有资产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只有不断的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策略的优化程度,才能够保证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管理策略满足行政事业单位的实际需要,促进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效率的提升:首先,在进行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过程中,行政事业单位要充分的了解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变化情况。具体的来说,行政事业单位可以充分的利用好现有的互联网资源,通过对于数据信息的分析处理,更加高效的总结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重点倾向,保证行政事业单位所进行的国有资产管理过程是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趋势的;其次,在进行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过程中,要严格的遵守行政事业单位的创新策略。

4结语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在进行国有资产管理过程中明显的存在着管理效率不高的问题,这就导致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在发展的过程中,难以有效的发挥出自身应有的作用。针对这样的情况,就需要对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策略制定过程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详细地分析,并根据国有资产管理策略创新要包含的几个主要因素进行全面的比对和阐释,找出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在进行国有资产管理策略创新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根据得出的几个方面具体因素的分析,不断地完善企业国有资产管理模式,促进行政事业单位工作效率的提升。

作者:胡光耀 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水利厅

第四篇: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及核算的探讨

一、目前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及核算存在的问题

(一)账目与实际不符

目前我国大部分事业单位都存在不同程度固定资产存量不足、账目不清的情况,大量固定资产以账目外资产的形式存在。尤其有很大一部分事业单位没有固定资产的账目明细,导致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流失,大量固定资产没有进入事业单位账目内,给一些监守自盗的人员有了可乘之机,有一部分事业单位即使有账目明细也长期不进行清点资产,更加剧了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流失风险。由于一部分事业单位长期不进行固定资产清点,导致有些设备机器已经丢失而没有被发现,或者往往有大量的设备机器已经废旧丢弃,但却没有根据相关规定进行核销,导致实际账目比实际资产多,而出现业务活动无法正常开展、科研活动无法进行等问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无偿配备电子设备、办公器材、交通工具等资产没有计入单位帐内,导致大量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流失。

(二)固定资产管理意识不强

由于受我国早期计划经济的影响,大量的事业单位对于固定资产都是“重购置,轻管理”的思想,这种思想在我国的事业单位中普遍存在,这种情况导致我国大量固定资产浪费,虽然在近些年来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有了进一步规范,但完全并没有改变我国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问题,目前我国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意识淡薄,固定资产的管理知识缺乏,这些问题都导致了我国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大量闲置、流失。

(三)固定资产配置不平衡

由我国国情所决定,事业单位固定资产配置不均衡是一个重要问题,长期以来,由国家财政拨款购置或通过无偿调入是我国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主要来源,在配置的过程中没有严格按照科学标准进行配置,造成分配过程中存在严重有违公平的分配原则,以及分配的过程中没有按照实际需求分配,这种情况在我国事业单位中非常严重,更加加剧了我国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短缺、限制、浪费的情况,也导致我国事业单位各单位之间互相攀比,甚至单位复杂人为谋取个人利益,而巧立名目通过向财政机关要钱外,还通过预算外资金进行吃、拿、抵、分等等,没有实际考虑单位具体需要。往往一些单位负责人同财政部门负责人关系后,有后台等原因,获取等多的资金购置大量固定资产,而造成浪费,一些单位负责人更财政机关关系不好或者没有后台,而真正需要购置固定资产时拿不到钱等问题,也将我国事业单位分成了三六九等,更加使得分配不公。

(四)会计核算工作不到位

导致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流失、浪费、闲置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会计核算工作不到位,会计核算工作不到位重要表现在几个方面

1.工作中对国有资金的情况没有及时的进行计量和检测,或者计量和检测不准确,计量和检测只做表面工作流于形式,购置固定资产后没有保留完整的发票,只是通过发票信息做简单的记录,使得计量工作沦为形式,没有实质失去准确性和实用性。

2.事业单位在购置固定资产的过程中,没有严格按照规定进行原始记录、收发领退及交接的手续办理,在原始记录、收发领退及交接的传递顺序上传递不合理,传递过程不及时这些问题,都导致了会计核算不准确。

3.我国现有的事业单位在固定资产的保管问题上存在很大问题,由于在保管问题上有着巨大疏忽,导致实际固定资产的情况与账目不符。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在使用和管理过程中,任何环节出现工作上的疏忽没有被发现或者纠正,都会导致实际资产的情况与账目不符,保管使用人员的失职导致的资产流失也会导致实际情况与账目符,这些问题都会导致会计核算不准确。

(五)固定资产转为经营资产

随着改革开放经济发展,我国某些事业单位借着经济发展的、改革开放、兴办事业为由将事业单位大量房产建筑、机械设备无偿提供给民用企业、经济实体,从事经营活动,甚至有些房产、设备进行出售、出租给个人,所以收入全部用于事业单位的预算外支出,事业单位资产在出售时、出租时不进行折旧核算造成国有资产大量流失,更有甚者,一些单位领导为谋取私利、利用手中职权大量出售、出租国有资产经营所得收入自己腰包,侵吞国有资产为个人谋私利给国家造成大量损失。

二、加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及核算措施

(一)加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意识

目前我国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的管理意识严重不足,想要加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及核算必须要加强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意识。要提高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意识,首先要加强对单位领导及会计人员的引导学习,使这一部分领购、会计对固定资产管理的意识从根本上提高,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是从根本上杜绝浪费、流失、限制的方法,所以要通过组织单位领导、会计人员进行学习,全面认识固定资产的管理,从思想上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进行重视,并且能够日常工作中能够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进行管理,多国家的利益进行维护。

(二)建立事业单位规定资产管理制度

由于我国长期以来不重视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导致我国一直以来都没有建立起一个健全的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建立一个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也是从根本上加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一个方法。没有完善的事业单位固定住资产管理制度,在实际工作中无论单位领导还是会计人员在对固定资产管理的过程中都没有参照方向,也没有一个完善的管理方式,在管理的中也不知如何管理。建立一个完善的管理制度也可以帮助事业单位领导及会计人员在管理的时候有制可依。在建立完善的资产管理制度的同时也要建立严格的监督制度,没有严格的监督制度,导致在管理中管理制度执行力度不够,使得相关人员有漏洞可循,大量固定资产使用率低、重复购置、闲置与实际账目不符等问题。,在建立完善管理制度的同时建立完善的监督制度,加强日常在工作中固定资产的管理和监督,将相关管理责任落实,只有通过这样才能够逐渐的规范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

(三)完善财务基础工作

完善财务基础工作必须首先从财务事业单位财务工作人员的思想上进行改进,要让我国事业单位会计人员有用固定资产管理意识,将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日常工作做好,按照相关管理制度、监督制度,将固定资产的资产实物账目落实到位,强化日常工作中固定资产的统计、管理工作。在日常工作中对对固定资产的采购、使用、维护做好登记及报损。根据国家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要求,及时对流失、限制、损坏的固定资产进行上报,对资产的增长和减少及时做好账务处理,确保实物与账目相符,使用现代化计算机技术,将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及时、全面、细致的做好记录,通过计算机技术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清查、核对,对单位的固定资产情况及时掌控,对报废资产及时按照制度进行处置,避免出现固定资产闲置。

(四)改进会计核算方法

目前我国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会计核算方法也存在不少问题,想要加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及核算首先要改进会计核算方法。在会计核算方法的改进过程中将固定资产折旧概念引入其中,在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核算过程中,必须要严格按照非经营性和经营性固定资产进行划分。设置“累计折旧”科目,作为“固定资产”的备抵科目。并在资产负债表中增设“固定资产原值”、“累计折旧”、“固定资产净值”项目,以反映固定资产新旧程度。购入固定资产时不再直接列入支出,改为借记“固定资产”、贷记“事业收入”(国库集中支付单位)等,计提折旧时借记“事业支出—累计折旧”、贷记“固定资产—累计折旧”,同时为核算固定资产的报废清理,还需增设“固定资产清理”科目,清理时,将固定资产残值和处置收入转入“固定资产清理”借方,将处置支出记入“固定资产清理”贷方,最后将净收支转入事业结余。

三、结语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属于国有资产,也是开展各项科研活动的基础,加强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无论是对国家还是对事业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我国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在我国国有资产中占有1/3的数量,这种情况是由于我国早期属于计划经济体制,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的发展,近些年我国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时有增加,加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已经迫在眉睫。加强主要是从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监督制度、会计核算方法改进、管理人员管理意识等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作者:华志 单位:吉林省高速公路管理局

第五篇: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问题的思考

一、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家底不清,账实不符。有些单位固定资产不按管理办法规定入账,导致一部分资产成了帐外资产,无人管理。由于财务人员知识的不足,对于接受捐赠的资产,在遇到缺乏发票及相关证明其价值的资料的情形时,没有及时根据相关规定入账,导致这部分资产形成账外资产,长期无法监管。再有,一些单位在处置资产是不办理相关手续自行处置,导致账实不符,家底不清,管理混乱。

2.资产流失和浪费现象严重。一是有些单位存在重复购置、盲目购置固定资产的现象,导致国有资产使用效率低下,有的成为闲置资产;二是有的单位资产由于缺乏监管,丢失和损坏现象时有发生,从而导致国有资产的流失;三是由于一些客观原因导致之前购置的在用资产闲置,对应当通过资产评估的资产,不经评估低价处置,处置价值与其自有价值大相径庭,也会造成国有资产大量流失。

3.资产配置的职能缺失。从目前的管理模式看,财政国有资产管理部门主要行使资产处置职能,并没有完全落实资产的配置功能。各单位各地区资产配置混乱的现象十分普遍。有些单位没有业务用车,设备紧缺,有些单位却车辆过剩,设备闲置。比如我单位业务用车长期缺乏就经常向兄弟单位借车。资产配置功能的缺失造成资产浪费的现象时有发生。

二、资产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认识观念淡薄。一是行政事业单位长期以来形成的“重钱轻物”管理观念的盛行,导致国有资产的管理得不到重视,管理意识淡薄。二是没有深切认识到国有资产的国有属性,误以其为自有资产,可随意调拨处置。三是认为资产是国家的,管好管坏与自己无关。

2.管理机制不完善。一是缺乏资产管理的制度约束,好多单位没有制定相应的资产管理制度,管理机构不健全,部分单位以人员紧缺为由,让不懂业务的办公后勤人员分管,而财务部门只管记账,导致职责不明,资产管理粗放,单位内部长期不进行清产核资,国有资产管理的许多工作无法真正落到实处。二是业务管理和财务管理的脱节,造成管理部门和事业单位各行其是,没有统一的管理和良好的协调。三是会计核算方面,账簿设置不齐全,个别账外资产数量大,管理缺乏有效的约束机制。

3.监管手段单一,资产管理手段落后于实际。实际工作中,财政资产管理部门只注重产权登记、处置审批,轻清产核资及配置资产,无法管理资产“入口”,资产来源渠道多样化,导致资产购置方面浪费较为严重甚至腐败。尽管现在通过政府采购中心进行资产购置,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由于采购中心对单位及供应商缺乏了解和监管,相当一部分政府采购流于形式,没有起到相应的作用。资产管理缺乏科学合理的资产配置标准,造成国有资产事实上的社会分配不公,形成不良的影响。同时各单位资产管理是否到位,并不影响财政资金分配部门对他们年度资产预算安排,无形中是单位只注重资金管理,注重资产购进,而忽视资产管理。

三、改善资产管理的应对措施及建议

1.建立和完善资产管理机制。各单位领导必须从思想上认识到做好资产管理工作重要性和必要性,充分认识到国有资产的流失是一种严重的失职行为,应本着对国家对单位高度负责的态度,加强固定资产管理,设置管理机构,建立健全管理制度。要确定一位领导负责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实行统一领导,归口管理,分级负责,责任到人的管理责任制,切实加强监督,消除那种有形无实的管理模式,对每一位管理人员要进行专业培训,提高人员业务素质,在工作中实行奖惩机制。

2.完善固定资产的盘点、清查、处置制度。单位要建立与实施切实可行的固定资产盘点、清查、处置制度,并且严格执行,落实到人,定期组织人员进行盘点,至少每年对固定资产展开一次彻底的全面的清查工作,对在盘点中盘盈和盘亏的固定资产要追根溯源,该入固定资产的及时入账,对盘点中出现的问题要严格追究管理人员和使用人员的责任。对于长期闲置、损坏和报废的固定资产,能修复的尽量修复,恢复其功能,无法修复的固定资产要及时上报财政局国有资产管理科审批进行处置,总之,通过清查要做到账账相符,账实相符。

3.完善信息化管理,提高资产管理水平。目前,引入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对固定资产进行分类管理已初见成效,每个已入账的固定资产生成卡片并且进行统一编号,规范了资产管理,促使各单位对资产管理工作的重视。实行信息化管理后,同级财政资产管理部门对各单位现有资产构成情况一目了然,便于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同时为完善财政预算,优化资产配置提供依据。从本单位的使用过程中,发现还需细化和更新资产的分类,资产内部的调度也应履行相关交接手续并及时入账,便于资产管理。总之,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管理是一个庞大而又复杂的工程,需要各个层面的共同努力。随着我国国有经济体制的深化改革,国有资产管理面临的问题层出不穷,所以,只有不断进行研究探索,才能更好地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作者:杨欣 单位:忻州市中心血站

第六篇:全额事业单位强化资产管理的方案

一、当前我国全额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第一,管理者对资产管理重视程度不够,当前,在我国现行的行政事业单位管理机制下,全额事业单位的资产大都是来源于财政拨款,这样一种财政管理机制下,很多全额事业单位管理者就会忽视资产管理的重要性,进而导致事业单位在日常的资产管理中重视购置过程忽视管理过程,各个业务部门以及管理部门仅仅从自身需要出发购置资产,单位整体资产使用效率不高,难以保障资产的充分利用,在很大程度上使得全额事业单位出现资产浪费甚至流失的问题出现。与此同时,不少全额事业单位资产数量较多,种类也很复杂,一些专业设备的价格也比较昂贵。尽管对于固定资产的管理责任比较重大,但是在固定资产管理上制度不健全,责任难以落实,管理的不规范以及重采购轻管理的管理思维导致单位资产管理存在很大漏洞,常常出现资产账实不相符的问题,极易导致全额事业单位资产流失。

第二,资产管理机制不健全,管理制度有待完善。管理制度和机制是保障全额事业单位资产管理质量的重要基础和关键,尽管伴随着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以及国有资产管理机制的不断完善,我国全额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机制有了较大的发展和进步,不过在实际管理过程中依旧存在着管理主体不清晰,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责任划分不明确,管理关系没有理顺,管理机制不科学不规范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势必会导致全额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力度较低,很容易出现国有资产流失的状况。与此同时,由于全额事业单位的资产大都是源于财政拨款,所以长期以来管理者重视程度不够,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以及管理机制的执行上也缺乏力度,单位资产管理跟日常的财务管理工作结合不够密切,甚至于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或者仅仅是将制度建立作为形式,缺乏实质性的执行过程。不仅如此,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以及行政事业单位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的全额事业单位法制建设以及固定资产管理体制机制健全完善上依旧落后于管理实际需要,这就导致很多新问题、新情况难以及时得到解决,固定资产管理机制不健全是全额事业单位资产管理质量的一个很重要影响因素。

第三,资产管理跟预算管理、财务管理相脱节。由于全额事业单位在资产管理上缺少系统性的制度和机制,并且在资产管理形式上都是分散使用、分散管理。这就使得全额事业单位资产管理跟其财务管理之间脱节问题比较突出。单位在购置资产之后常常不及时办理相关的财务手续,有的资产报损、报废手续不齐全,部分捐赠以及调拨的资产长期账外运行,这些都会导致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台账数据不准确,内容不健全,也就难以进行财务核算,同时由于单位资产管理在实物和价值上不衔接,也会使得事业单位资产管理财务监督难以真正落实。不仅如此,一些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跟预算管理之间不衔接,预算编制不够细化,导致资产的采购过程存在着重复、随意以及盲目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都在很大程度上导致资产闲置浪费,影响了全额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质量。

二、加强全额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措施建议

第一,提高事业单位管理者对资产管理的重视程度。要想切实加强全额事业单位资产管理,首先应当确保管理者对于资产管理有着正确的认识,了解和把握资产管理在整个单位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和意义,只有提高了管理者的重视程度才能够在整个单位范围内形成良好的管理氛围,推动单位全员参与,共同管理。不仅如此,单位在资产管理的过程中还需要切实转变原先的错误理念,摒弃只重视资产采购不重视资产管理的做法,要进一步关注资产的使用效率和使用效益,杜绝资产闲置浪费,避免资产采购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重复、盲目以及随意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为提高资产管理质量,提升资产使用效率提供必要的保障。

第二,完善制度建设,进一步健全国有资产管理机制。完善国有资产管理制度和机制是确保事业单位资产管理质量的重要环节。要对资产管理机制进行完善就应当紧紧围绕事业单位资产单位占有并使用,由政府分级所有并进行有效监管的基本原则,实现对全额事业单位资产的分级管理,进一步理清楚各级政府部门在国有资产管理中的基本职责,切实做到国有资产管理责任明确、产权清晰,保障国有资产的合理配置以及高效使用。除此之外,还需要建立完善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制度,并结合事业单位改革发展需要进行必要的改革和完善。对于已经制定好的资产管理制度应当结合管理实际进行必要的调整,结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制度,废弃不满足管理实际需要的相关规定,并针对事业单位资产管理过程中出现的一些新问题、新情况制定新的符合发展需要的新制度。与此同时,还应当加大资产管理制度的执行力,管理层应当对制度落实提供必要的技术以及资金支持,通过完善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制度并强化贯彻落实来提高资产管理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推动全额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专业化。

第三,进一步推动资产管理跟预算管理、财务管理的衔接。全额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的实施离不开单位预算管理跟财务管理的积极配合,正是基于此,要确保全额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质量就应当进一步推动资产管理跟预算管理、财务管理的有效衔接。全额事业单位应当进一步建立健全单位的财务管理制度,并确保财务管理跟资产管理的有效衔接,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和管理需要,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财务管理实施办法,并对单位资产的采购、使用以及处置等相关环节进行全面的财务管理和监督。单位管理者应当全面把握和了解单位本身的资产状况,坚决杜绝账外资产问题的出现。不仅如此,还应当将预算管理跟资产管理进行有机结合,依靠预算管理来提升资产管理的质量。建立完善切实可行的资产配给方案,从制度、管理以及监督等各个方面来推动预算管理跟资产管理的衔接。依靠预算管理,强化对资产管理的约束,科学编制财务预算并严格执行,提高执行力度,通过合理配置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依靠财务管理、预算管理加强对资产的约束和监督,切实提高单位资产管理的质量。

第四,切实加强对事业单位资产的监督管理。科学有效的监督管理是提高全额事业单位资产管理质量的重要保障。建立完整系统的监督制度,强化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提高资产管理监管质量势在必行。全额事业单位应当从自身实际出发,对资产管理制度以及内部控制制度进行进一步的健全和完善,明确管理部门以及具体的管理职责,对单位的资产和账目进行定期和不定期检查,及时查找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对于资产盘亏的情况明确原因和责任。同时,在加强全额事业单位内部监管的同时还应当进一步加大资产管理的外部监督,国有资产监督部门应当进一步完善国有资产购置、使用以及处置的相关流程、程序和制度,对于容易出现问题的资产管理环节和关键点加大审计检查力度,确保资产的安全和完整。总的来讲,国有资产管理是全额事业单位管理的一项重要管理内容,资产管理质量的好坏不仅关系着资产使用效率和使用效益,同时也关系着事业单位的管理科学与否。事业单位管理者应当进一步提高对资产管理的重视程度,切实意识到单位资产管理的必要性,在新形势、新要求下积极适应行政事业单位改革发展需要。同时结合本单位管理实际和需要了解和把握本单位资产管理实际状况,正视单位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采取针对性措施加以纠正。要不断提高本单位资产管理的质量,切实避免国有资产的浪费和流失,依靠资产管理质量的提升切实保障单位国有资产的安全和完整,为全额事业单位健康、持续运营提高必要的支持和保障。

作者:李青 单位:河北省水利技术试验推广中心

第七篇: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风险及控制措施

一、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现状

21世纪以来,国家加快了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和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进程,我国的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和改革取得很大进展,法规制度建设不断加强,基础工作也成效显著,特别是伴随着《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和《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两个管理制度的出台实施,我国首次构建起了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监管体系,我国行政事业固定资产管理开始步入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的轨道。但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现状仍不容乐观,还存在许多方面的问题:购置不符合资产配置标准或未纳入预算;固定资产购置程序不符合相关规定;缺乏必要的验收程序、导致资产质量不符合要求;入账不及时,造成账实不符;虚构资产购置业务,套取财政资金;资产管理松散,日常监督乏力,资产流失严重,资产收益在失控中挥发等等。

二、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风险点及控制措施

固定资产管理是一项重要而且复杂的工作,涉及固定资产的采购、使用和处置等多个方面,固定资产要达到很好的控制效果,需要资产使用部门、资产管理部门、主管领导、财务部门等多个部门的相互配合,共同努力。固定资产从使用部门请购,到管理部门组织论证、制定计划、购置、录入管理台账,主管领导决策,财务部门编制预算、付款、记账、定期盘点,与管理部门管理台账核对,最后使用部门处置申请,管理部门审核、领导决策到移交资产、组织处置等等,在这一系列的过程中出现了诸多的风险点,现就固定资产控制过程中的风险点进行分析及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

(一)购置不符合资产配置标准或未纳入预算

事业单位改革后,保留事业单位性质的大多数是公益性科研单位,而此类单位申请的基金、课题项目较多,这些经费很大一部分会用于仪器设备等购置支出,而此类性质的单位的仪器设备购置范围有限,导致重复购置,不符合行政事业单位资产配置标准,造成了资产的闲置和浪费。同时,尚有很多事业单位进行经费预算时,只对固定资产购置修缮进行经费预算,未对购置的资产的类别和数量进行详细预算,这就会出现资产使用部门没有严格按照固定资产的需求进行请购,特别是有些业务部门申请的基金课题、专项项目经费较多,资产购置时经费是从专项课题支出,资产购置并未纳入年初经费预算,资产购置审批部门履行审批程序时就没法真正按需配置,从而导致购置不符合配置标准,造成闲置。针对这种情况,我们认为可以采取的控制措施:(1)对资产管理人员进行岗位培训,确保经办人员及时全面掌握资产配置标准规定和预算指标。(2)单位设置岗位职责时,确保资产请购部门与内部审核审批部门相分离。(3)加强部门间联系与沟通,内部审核审批的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加强对单位固定资产购置申请的审核,对不符合资产配置标准规定的严格给予制止。(4)大宗设备采购适用议事决策机制,领导班子集体审议。

(二)固定资产购置程序不符合规定

现有大多数事业单位未成立专门的资产采购部门,未采取政府采购程序,很多业务部门根据自己部门的课题、基金项目自行采购,未纳入年度预算,且存在购置固定资产不讲求使用效率,很少进行绩效评价,全面评价资金的使用效率及固定资产投资的可行性,普遍存在重复、盲目、无计划性购置固定资产,导致许多固定资产购置完之后无法发挥作用,使用效率低下,处于闲置、半闲置状态。控制措施:(1)将固定资产购建纳入统一预算,将所有上级部门调拨的和单位自筹采购的固定资产资金纳入年初财务预算,制定合理的固定资产配置标准,实行政府采购。(2)对外购的资产加强采购控制,制定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成立专门的资产采购部门,由业务部门提出资产采购申请,采购部门实行统一采购,加强管理。

(三)验收程序不规范、导致质量不符合要求

一直以来,我国的事业单位过多依赖于先进的仪器设备进行科研活动和社会服务,想方设法向上级部门争取更多、更先进的固定资产,同时国家在固定资产购置、领用、管理等方面的相关法规滞后或不完善,约束监督机制薄弱,固定资产的采购、调拨、报废等各环节应有的管理措施和监督手段缺失,特别是固定资产购置、建设等的验收程序没有严格的制度规范,造成单位普遍存在固定资产质量不符合要求。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规模在贪多求新、重复购建,重钱轻物、重购轻管的情况下不断增长,但是大部分的单位过多地强调资产的公益性和无偿性,而不讲求保值增值及使用效率,最终导致了效益提高与规模增长之间偏离不断加大。控制措施:(1)固定资产购置由业务部门提出申请,经领导审批通过后,由采购部门负责采购,增设固定资产验收程序,设备到货后由资产管理部门会同技术部门及资产请购部门共同组织验收。(2)由资产管理部门建立管理信息系统,对价值较高,专业化程度较强的仪器设备参数进行收集,进行信息比对。

(四)入账不及时,造成账实不符

账实相符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完整、准确的基本要求。造成账实不符的原因,一是固定资产采购调拨时或工程建设完成未交付使用的,未及时入账,形成固定资产实物比账目价值多;二是固定资产已被占用或者丢失,但缺乏相应的报废程序,账上价值一直存在;三是会计核算不及时,对已丧失使用价值的应报废,实物不存在的固定资产未及时进行账务处理。以上原因就造成了单位资产虚增,或者虚减,不利于国家进行资产的清查统计,资源配置。单位本身也不利于进行资产管理和效益的提高。控制措施:(1)内部审计定期清查或不定期抽查。建立资产盘点制度,内部审计部门组织资产管理部门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抽查,确保实物和账目相符。(2)财务部门和资产管理部门及合同管理部门定期沟通。财务部门要定期与资产管理部门进行账账核对,一经发现不符,及时查找问题,落实整改,确保资产台账和会计账相符。合同管理部门也要定期与财务部门及资产管理部门针对资产购置进行核对,避免资产购置入账不及时,形成账外资产。

(五)虚构固定资产购置业务,套取财政资金

对于有大量课题基金项目的科研单位,经费由项目负责人申请,造成了经费可以任意使用的错误观念,普遍存在项目资金使用相对宽松,项目负责人甚至直接虚构设备、仪器的购置业务,套取科研基金;或将自己家人用的通用电子设备开具单位发票直接套取财政资金。控制措施:(1)加强原始凭证审核,审核的重点是各类经济事项是否真实,凭证是否合法,审批手续是否完整,经费来源,资产购置是否符合单位的资产配置原则。(2)进行实物验收,保存所有文件及技术资料,适时查验和比对。(3)加强内部审计,规范科研经费的使用,提高项目负责人的风险防控意识。

(六)固定资产保管或使用不当,造成丢失、毁损等情况

不少单位资产管理松散,具体体现在核算不严、领用记录缺失,使用、交接手续不全,资产保管不当或毁损的责任不明;固定资产没有进行定期盘点、清查,账上有实物无、实物有账上无的现象严重;人员岗位调整或离退休时不将手上的固定资产交回单位,造成很多公用的资产如笔记本电脑、相机等长期被当作私人财产使用而无法收回;固定资产丧失使用价值、调拨、处置、报废等不按规定的程序上报审批,自行处理等等,以至于有部分固定资产早已不存在,会计账上一直存在,长期挂在账上,虚增资产。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的不完善及管理漏洞,导致事业单位资产核算无法全面和完整地反映固定资产全貌,造成资产的严重流失。控制措施:(1)明确固定资产使用和保管责任人及其职责,使用人和保管责任人如果保管不当导致资产毁损的应承担相应的责任。(2)实行定期盘点与不定期检查相结合。健全和完善资产登记制度,做好资产入库、领用、移交、交回等登记工作,人员岗位变动要及时进行固定资产的使用人变更工作,财务部与资产管理部门及资产使用部门要进行适时沟通,做好日常监管工作,定期进行盘点。每年应当进行一次全面清查盘点,保证账实相符。对于尚未制定盘点制度的单位,建议截止一个时间点,对本单位固定资产进行一次彻底清查,逐项造册登记、摸清家底。(3)盘点过程中出现的盘盈、盘亏的资产应及时汇报单位领导审批,根据相关财务制度进行账务处理。建立健全资产管理制度,对资产从购置、领用到报废进行全过程动态管理,保证固定资产总账和明细账做到账账相符,明细账和实物账要做到账实相符。

(七)固定资产处置未经过审批,处置收入流失或未按规定处理

单位公务用车或其他固定资产出售、转让或报废时不按规定的程序办理相关手续。具体表现在:不聘请中介机构对有关出售资产进行评估,擅自定价转让,或实物已进行报废手续,会计核算却未进行账务处理,造成有账无物,在财产清查时形成财产损失。处置资产的收入未按规定上缴,自行使用,更有甚者,将资产当作废品变卖,收入直接归经办人所有。控制措施:(1)单位应制定相关制度明确不同价值固定资产处置的审批权限。(2)对转让不用固定资产,应当聘请中介机构对有关出售资产进行评估,按评估价进行交易;对丧失使用价值,但有残值的资产则由资产管理部门会同技术部门对处置资产的残值进行评估。(3)资产管理部门对有残值收入的,统一入账上缴上级部门。

作者:林婉玲 单位:厦门地震勘测研究中心

第八篇: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与资产管理

一、完善我国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与资产管理的有效措施

(一)转变观念,强化对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认识

这就要求事业单位的领导者必须转变观念,加强对资产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将资产管理工作放在首位,摒弃传统管理模式下的粗放式管理,摒弃重购置、轻管理的陈旧理念与意识。在促进自身观念转变的同时还必须促进全体员工的认识,在本单位充分发挥领导的模范带头作用,带领全体员工学习财务知识、相关的法律知识、税务知识等,在单位内部形成上下齐心的资产管理分为,加强资产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全面化、多样化、信息化发展。

(二)重视制度建设,不断完善资产管理的制度体系

一套完整的、科学的、资产管理制度是资产管理中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的基本依据。我国新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对资产的购进等进行了明确的规定。要求行政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的监督必须实现事前、事中、事后的全方位财务监督与管理。因此,必须从多方面对事业单位的资产进行动态化的管理,从资产的计划购置、购置、入库、使用、报废、清查、处置等实施全方位、全过程的管理,层层把关、不留死角。另外,还必须加强资产管理岗位责任制,加强对资产的清查与盘点,切忌避免出现财务部门和资产管理部门相互推诿责任问题的发生,切忌将资产管理制度的建设变成挂在墙上、写在纸上、说在口中的一纸空文。同时,还必须将资产管理与绩效考核奖惩进行挂钩,以激励的形式是全体员工都积极参与到资产管理工作中来。而这些工作的前提就是实现资产预算管理的规范化。

(三)以管理的信息化为出发点,全面推进资产管理的动态化发展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高度发展与网络的普及,目前,我国各行各业中纷纷应用了现代信息技术。对于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也不例外,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实现信息化的前提下,一定要建立资产的信息化管理,实现其与财务管理的无缝对接,这不仅有效的提高了资产管理工作的效率,更实现了对资产的信息化、动态化、精细化的管理,使得资产的信息实现了单位内部与外部的共享。例如:尽快完善现有的资产管理软件,实现与部门预算、政府集中采购、国库集中支付、财务核算等工作的衔接,实现信息的共享。

(四)以提高资产使用效率为主要目标,创新资产配置、监控机制

首先,事业单位必须以促进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作为着力点,建立起科学的资产配置机制。将资产动态化管理中的数据作为编制资产购置预算的基础数据,对照相关标准将资产的配置与存量资产相联系,基本原则是:限高补低、均衡配置。其次,有效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在资产动态化管理的基础上对本单位中闲置的资产、大型的设备等建立共建、共享、共用机制,减少重复购置与浪费现象的发生,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最后,实现资产动态化管理系统的网络化、信息化管理,实现财政对资产的全程监控。

二、总结

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与资产管理是事业单位日常运作中的重要内容,随着我国事业单位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事业单位资产的管理将逐渐受到单位领导及管理者的高度重视。资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国家财政资金投入的增加,必须有一套科学的、完善的、有效的、系统的、全面的资产管理体系才能切实保证事业单位资产的安全与完整,才能保证国家财产不会流失,才能全面发挥事业单位资产的效能,才能进一步促进我国事业单位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双赢的局面。为此,事业单位领导必须摒弃传统的理念,树立全新的资产管理理念,加强对会计核算与资产管理的认识,摒弃旧的规章制度,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资产管理制度,加强内部控制与监督,为保障我国事业单位的健康、稳定、持久发展奠定基础。

作者:孙凌燕 单位:乌鲁木齐市民政会计核算中心

第九篇: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问题及建议

一、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事业单位财务规则》(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68号令)第七章第四十条规定:固定资产是指使用期限超过一年,单位价值在1000元以上(其中专用设备单位价值在1500元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单位价值虽未达到规定标准,但是耐用时间在一年以上的大批同类物资,作为固定资产管理。第四十一条规定:事业单位应当对固定资产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清查盘点。年度终了前应当进行一次全面清查盘点,保证账实相符。与行政单位相比较,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范围更加广泛,资金占有量更加庞大,管理好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对于提高国有资金利用率、维护好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具有重要意义。但源于历史上长期粗放式管理形成的遗留问题积淀及现有体制的不完善,笔者认为现有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还存在诸多问题。

1、固定资产管理资料不完善

事业单位在配置固定资产过程中,部分单位相对重视固定资产购进的管理,购置时间、规格型号以及资产价值等初始资料记录都较完整。但对固定资产的领用、移交、出租、出借等情况没有建档建册,管理资料缺失,往往账面有资产,但却不知道资产在什么部门、什么人在保管使用、资产的现状如何。特别是电脑、打印机等移动办公设备,没有具体保管责任部门或责任人员,设备移交时没有交接记录,时间久了,资产就无从查找,有的甚至变成了私人物品。还有些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在使用部门的资料显示已出租、出借,但后勤、财务部门仍是自用状态;有些固定资产后勤部门已移交使用部门使用,但财务部门还没做固定资产登记,比如说,上级部门划拨的专用维护设施,后勤部门直接移交至使用部门使用,因为没有资金支付,财务部门管理就出现真空。如此等等,经常造成固定资产分类、数量、金额、使用状态等资料信息在财务、后勤、使用部门之间不一致,单位固定资产状况完全是一笔糊涂帐。

2、固定资产财务管理不严谨

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的财务管理,财务人员相对重视资金账户账帐、账实核对,却忽视固定资产的帐卡核对。特别是在新购固定资产账务处理上,往往不仅要编制资金支付凭证,同时还要增加“固定资产”与“固定基金”,建立对应的固定资产卡片。但在实际工作中,有的只对新增固定资产购置进行了资金列支的账务处理,而没对购置资产及时在账务中转入固定资产,有的对固定资产“列支”和“转固”进行了账务处理,但没建立对应的固定资产卡片,使得固定资产账与帐之间,账与卡片之间在金额、数量、时间对应关系上不一致。

3、报废固定资产处理不及时

固定资产报废,是指固定资产由于长期使用中的有形磨损,并达到规定使用年限,不能修复和继续使用;由于技术改进的无形磨损,必须以新的、更先进的固定资产替换等原因造成的对原有固定资产按照有关规定进行产权注销的行为。但有些事业单位的对已该报废的固定资产长期不进行清理,不及时报批下账,固定资产账面价值与实际价值出入较大,造成账面资产价值虚高。比如有些单位固定资产账面上甚至还有八十年代购置的办公桌椅。

4、固定资产处置程序不规范

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的报废、出租、出借等应按照相关程序报上级主管部门或同级财政部门审批,下达批复后,然后各单位根据批复对资产进行处置。在实际工作中,有些单位怕麻烦,不经过上级主管部门和同级财政审批,对固定资产自行进行报废、出租、出借处理,产生的收益直接用于弥补单位经费支出,有的甚至作为账外资金处理,造成国有资产严重流失。

5、固定资产盘点制度不落实

按照《事业单位财务规则》第四十一条规定:事业单位应当对固定资产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清查盘点,年度终了前应当进行一次全面清查盘点,保证账实相符。在实际工作中,很多事业单位因固定资产清查盘点涉及面多人广,需投入较多人力物力,还怕“吃力不讨好”,“得罪人”,于是长期不进行实物盘点和清查,但遇到上级部门检查时,搞突击清理,造成管理中的漏洞集中“爆发”。

二、建议

上述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种种问题,笔者认为原因主要在于管理体制的不健全,包括管理意识不强、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手段落后等,据此提出如下建议。

1、增强固定资产管理意识,提升管理能力

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繁琐而具体,但管理好与坏并不影响对单位和个人的绩效考核,这就造成管理层对固定资产管理重视不够。因此,首先单位领导要从思想上重视固定资产的管理,必须带头自上而下地增进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意识,并将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作为考核相关领导干部政绩和管理人员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其次,要让各级管理者认识到固定资产是国有资产,管理的好与坏不仅体现在他们的工作能力和业绩上,而且关系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另外还有些单位由于固定资产管理人员为兼职人员或者无证上岗,甚至不具备基本会计专业知识。对此必须通过加强业务培训和学习,让资产管理人员掌握相关资产管理知识的同时,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和管理能力。

2、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明确固定资产管理职责

提出,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所有权、使用权、处置权也需要被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在制度上,要对固定资产的购置、维修、报废、捐赠、出租、出借等事项审批权限有明确的规定,在程序上,要对固定资产的领取、维护、保管、使用、维修等日常管理工作划清责任,做到“谁使用,谁保管,谁负责”。通过完善的制度和程序,防范固定资产管理中随意出租、出借、转让、报废、核销等问题。

3、加强账务环节管理,提高资产数据质量

固定资产的账务处理,包括固定资产上账、固定资产卡片录入(包括资产平台)、固定资产的维修、固定资产的折旧、固定资产报废、固定资产的捐赠、固定资产的出租以及固定资产的出借等情况的记录。财务部门和人员平时应加强固定资产帐、卡、实的核对,掌握并收集资产变动资料,保证固定资产账务处理数据的完整性、真实性,准确反映固定资产取得方式、使用状态、使用方向等现状,充分展示固定资产从购置到报废资金流的整个过程。

4、建立完善的监督体系,强化制度落实

好的管理制度需要执行和落实才体现其价值,在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中,建立制度是管理前提,监督是对制度执行的保障。建议加强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内部和外部监督管理。一是建立内部监督机制,监管部门独立于资产管理和财务核算部门,定期或用随机抽查方式督促部门行使管理职能,监督资产管理部门在固定资产采购、使用、处置等程序上是否合规;落实定期盘点等资产管理制度执行情况,了解固定资产的运行现状,对盘亏、盘盈资产分析并找出原因,对各类情况进行责任划分,甚至追责,及时发现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避免事业单位出现巨大的安全生产危机。二是建立外部监督机制。同级财政部门固定资产管理纳入各事业单位绩效考核,定期或不定期抽查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情况,督促各事业单位规范资产管理和固定资产财务核算工作。2012年新版《事业单位财务规则》(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68号令)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提出计提折旧规定,建议财政部门对此项工作进行专题检查,督促指导事业单位落实对2013年之前购置固定资产的折旧补提,使固定资产账面价值更能真实反映资产情况,实现新旧固定资产财务规则的顺利过渡。

5、与时俱进,引入信息化管理手段

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广泛、种类多样、形式多变,如何在管理人员多、流动性强的情况下,管理好固定资产,工作难度真的是不小。在此,笔者建议引入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软件,通过其先进的条形码技术赋予每个实物一张唯一的条码资产标签,对固定资产实物从购置、领用、清理、盘点、借用归还、维修到报废进行全方位准确监管,解决资产管理中帐、卡、物不符,资产不明,设备不清,闲置浪费,虚增资产和资产流失问题。实现资产管理工作的信息化、规范化与标准化管理,全面提升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工作的工作效率与管理水平,使固定资产的管理变得轻松、准确,快捷和全面。

作者:刘晓霞 单位:重庆南坪西部新区开发建设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