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论文4篇
时间:2022-07-15 10:12:20
导语: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论文4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一、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1.缺乏严格、健全的管理制度和监督机制,核算不明确。有的事业单位内部缺乏完善的内部管理制度,对固定资产管理不够重视;有的单位根本没有专职负责固定资产管理的人员,内部管理职责不清;有的单位甚至存在只重视购置,不重视管理,缺乏必要的台账、资产领用及保管记录,导致资产闲置或浪费;有的单位缺乏监督监管力度,未能严格按照管理制度的要求进行管理,讲人情、流于形式,甚至将国有资产挪为私用。对违规的责任人、当事人未进行严厉处罚,在群众中造成极坏的影响,造成国有资产损失。从现阶段我国事业单位核算基础的情况来看,其基本是采用实际支出为衡量标准,然后进行实际费用的支出以及收入的记录,这种方式最适合在事业单位中使用,人们称收付实现制,而对于经营性的收入以及支出业务,通常会适用权责发生制度。这两种核算基础的收益处理结果不尽相同,前者没有按照会计期间所取得的收入与取得该收入所发生的费用、成本相匹配,没有将会计期间、会计主体所获得的净损益进行正确的计算,因此,无法将事业单位的资产负债情况真实完整的反映出来。
2.缺乏严肃的管理意识及管理方法,有的事业单位负责人、财务人员仍然存在“资产是财政投资,管理的好坏无关紧要”等传统、落后的思想观念;部分单位的负责人、财务人员,还存在“重钱轻物”的错误观点,在资金管理上严格监督与管理,却疏忽了对本单位固定资产的重视与管理。造成入账不及时、核算不规范、保管不得当、领用无记录、资产无处查等诸多问题的存在,甚至给别有用心的腐败行为造成可乘之机,导致国有资产的严重浪费与损失。
3.财务人员缺乏专业知识,有的单位财务人员无证上岗,缺乏较高的专业知识与水平,对固定资产核算管理不明确;有的单位账面只反映固定资产原值总额,而无具体明细台账,造成账物脱节,管理失控;有的单位财务人员不仅素质不高、水平有限,而且还缺乏必备的责任心。在日常工作中不认真、不细心,未将固定资产的变更(如更新、维修、调入等)及时入账,或将固定资产作为一般办公用品入账,或对报废和处置的资产未及时调账等;有的财务人员甚至存在故意漏记固定资产账,存在账外资产,造成监管失控,给国家造成损失。
4.缺乏规范的固定资产账目登记,有的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账目未按国家相关规定进行科学登记、专账专管;或财务人员未及时登记固定资产账和固定资产明细账,常会出现总账和明细账金额不符。有的单位人员流动性较大,因未及时入账而造成资产账目无法查清。另外,在机构改革过程中,因同类事业单位进行合并,个别领导只接收实物,对相应财务账目却不予接收、合并,使固定资产流于账外,作为私用等徇私舞弊现象,造成国有资产的严重浪费。
二、改善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相应对策
1.建立健全的管理和监督机制,要不断完善固定资产的管理制度,使固定资产的管理实现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对本单位所拥有的固定资产要专人专管,并实行层级负责制,对固定资产的审批、采购、验收、领用、入库、保管、核算等过程,使各部门之间分工明确,相互制约。同时,还要定期盘点,对已损毁、报废的资产要严格按照规定进行处理,减少各类因素造成国有资产的损失。
2.加强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和监督。单位财务负责人要确立正确的工作态度,确保财务会计报告的真实性以及完整性,要将国家利益与集体利益放在第一位,这样才能够发挥其领导作用,促进财务工作的开展。由于财务工作的特殊性,财务工作者必须要具备廉洁奉公、遵纪守法的精神,强化学习业务知识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知识,不断提高其职业道德以及理财本领。在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调账的过程中,要积极进行资产清查,从而将真实的资产情况反映出来。建立用人、管理、落实责任的一体化原则,将责任落实到人头,定期开展资产清查工作,对于收益和支出情况做出全面的汇总分析,发现问题,要及时进行处理,科学引入固定资产的“折旧”观念,充分发挥其作用,这样才能确保管理工作落到实处,并彰显成效。
3.要进一步提高事业单位负责人的管理意识,使领导干部真正认识到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领导干部的态度决定着固定资产的管理结果。无论是对现有的、或是新购置的资产都要及时入账,定期清查,各类台账要准确清晰,计算精准,账目全面,账簿完整。对存在变动、损毁、报废的资产查明原因并核实后,经办人、负责人签字,严格按照规定程序进行审批。
4.提高财务人员的专业知识。严格执行财务人员准入制度,并要定期参加专业知识的学习与培训,不断提高专业技能。严肃财务纪律,对不具备会计从业资格的人员及无证上岗的要及时调离,避免给资产管理工作造成损失。同时,还要不断加强财务人员的思想政治教育,使财务人员真正认识到自己的职责,按照财经法规来规范和完善账务工作,做到账账相符、账实相符,做好固定资产的核算和管理。此外,还要确定岗位责任,明确岗位职责,杜绝记账人员与财物保管人员“一人多职”现象,做到账、物分离,使各岗位的负责人员相互监督、相互制约,保护好国有资产。在事业单位的发展过程中,会计制度是其最为基本的理论依据,只有建立完善、科学的会计制度才能够有效促进我国事业单位经济活动健康、稳定的发展。事业单位是我国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的主要平台,也是我国发展建设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加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才能保证国有资产不受到损失,保证社会经济平稳发展。
作者:沙晓娜 单位:茌平县教育局计财科
第二篇: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探讨
一、当前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的管理不足表现
(一)固定资产投入大但管理基础限制。一直以来,政府对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资金投入不在少数,晋中市长胡玉亭于2015年4月28日的政府工作报告表示,该市在2014年,固定资产投资首超千亿,达到1106亿元,增长16.9%。但是,就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管理的实际工作看,一些事业单位连基本的盘查机制都尚未形成,更不谈开展盘查工作了;一些事业单位只在意资产的申报审批,对购置、管理则马马虎虎;一些事业单位对购置的财务简单验收,后期维护和修护工作则一概不理。例如有些部门在购置大件物什时,事前没有对该物件所创造的价值作评估,是否和单位的出发点一致,而盲目追求高质量与高标准。
(二)固定资产的分类过于粗略。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一般包括这几类:房屋和构筑物;通用设备;图书、档案;专用设备;文物和陈列品;家具和动植物。划分依据单一,不利于财务做账。比如一些价低高耗品如桌椅,若简单地分门归类而不符合财务核算规定,则不利于财务记账,同时也会降低单位对其的使用管理,进而影响单位对固定资产的统一管理。
(三)账物相异,家底模糊。有账无物、有物无账的现象比较普遍,主要是因为财务入账滞后,对固定资产的盘点不及时,固定资产流失、损失,也有一些购置或者受赠固定资产不做账;在报废处理固定资产时违规操作,不利于单位领导对单位所持固定资产的状态和价值评估。
(四)固定资产搁置、空闲情况严重。因为缺乏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健全机制以及一些单位的重复大量购置,使得单位内部的固定资产过剩,造成严重的搁置。曾经有调查显示,上海某高校持有的精密仪器总值约6亿元,接近3000台,居然有约2000台全年不动。
二、当前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的管理矛盾存在的原因分析
(一)事业单位高层不重视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财政拨款购置事业单位的大部分固定资产,使用权完全归于单位,但是有些领导只在意是否添置了物件,而不重视这些资产后期的产出和效益;有些部门利用关系或者优势占据多余资源造成资源搁置、闲余,而有些小部门资源紧缺,造成分配不均等问题,不重视对固定资产的管理。
(二)缺乏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和规划使用机制。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严格来说属于公有资产,大部分单位只看重使用权,损坏、流失等问题没人主动承担责任,而是推给单位、转渡到财政;单位对固定资产的申请和配置没有经过科学、详细的调查和考核,受财政预算影响;对固定资产的分配过程中,大部门和小部门待遇不公平,导致分配不平衡;没有科学完善的资产效益评价体系来衡量资产的使用效率,缺乏内部的约束激励措施;在报废、处置固定资产时,没有严格的清核程序。
(三)对固定资产的法规治理薄弱。事业单位内部的固定资产没有完整的法律法规制约,也没有强有力的政策规范使用资产的行为,法律建设不能适应实际应用,导致在使用固定资产时随意、混乱。
三、事业单位有效使用和管理固定资产的途径探讨
(一)加强固定资产的管理规范原则建立事业单位要重视对固定资产的规划使用和管理规范原则的编制,制定和落实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责任制,明确个人承担责任和职责。
1.规范固定资产的购置程序。事业单位在配置固定资产前需要根据单位的发展需要、目标作出购置计划,并且要综合自身已有条件评估待购物件的效益来选择和确定合适的产品,不能盲目追求高标准高消费,而是注重产品的效能。
2.规范固定资产的报废处置办法。在报废处置过期、无效资产时,从重再轻,先急后缓;遵照报废办法,严格填写固定资产报废单,注释报废原因;除此以外,财务核算要同步于固定资产的报废,注销资产账面价值。
3.完善固定资产管理责任约束机制。事业单位在分配和使用固定资产时,实行责任约束制,追究个人责任,坚持执行三级管理模式,使用部门负责人直接负责,分管领导负主要责任,主要领导全面负责。
(二)重视资产的定时盘点,评估资产价值。各事业单位、部门必须建立盘查、清点机制,按期查实实物数量,核对账务处理,根据市场做好资产入账、折旧抵消等,以全面评估拥有的资产实际价值。做好盘亏盘盈账务处理,分析坏账原因,追究部门、负责人赔偿等责任,保证账物一致,这是保证单位资产安全以防资产流失、损坏的关键性工作,进而影响到固定资产的效益发挥。
(三)改进传统的固定资产账务核算模式。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体制不断在创新和改革,但是预算管理还局限于计划资金和实际执行开支的对比,而忽视资金投入与产出效益的评估,所以要改变传统的核算模式,加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预算,具体可以从几方面努力:
1.扩大权责发生制的范畴,根据实物的性质和特征选择最佳的折旧方法,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冲减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尽量真实反映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价值;
2.建立固定资产使用事实记录表,包括对固定资产的租借、使用说明等,加强固定资产归还的检查,同时编制固定资产的折旧状态明细册案,并且要注明折旧的各项理由和依据;
3.会计周期内配合国有资产管理等相关部门开展单位固定资产价值评测,或者聘请专业的评估机构来做好固定资产的核资工作。特别是对一些涉及营业性质的活动,事业单位应该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做好成本预算和经营收效的核算;建立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的保值增值综合考核指标和激励机制,尽最大努力激发事业单位所有成员的积极性与创造性,挖掘节支增效的潜在效能。
(四)争取实现固定资产的信息化管理。抓住固定资产管理的第一关,建立固定资产名片管理。在固定资产购置后,根据分类、价格、性质、型号等基础信息给不同的物件唯一编号,一旦编号确定则长期不变,即使固定资产报废或者流失注销该号亦不再使用,以免账务处理出现混淆。
(五)加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法律法规建设,明细对固定资产的使用、分配等违法行为,同时扩大法律、法规宣传范围,加强固定资产的管理观念。
作者:冯敏 单位:绍兴市社会福利院
第三篇:事业单位国有固定资产管理措施
一、事业单位国有固定资产的特点
所谓事业单位,通常情况下是指特定的服务单位,这种单位受国家机关领导,其产品或服务不能直接进入市场流通,而是为上层建筑服务,同时为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服务。从隶属关系来看,事业单位属于非政府公共部门,其职责是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或准公共产品。事业单位国有固定资产,是指各种经济资源,虽然在法律层面上属于国家所有,并且可以通过货币进行计量,但是实际上由事业单位占有和使用。通常情况下,这部分资产主要包括:国家拨给事业单位的资产,按照国家政策规定事业单位对国有固定资产进行管理形成的资产,以及事业单位所接受的捐赠和归属关系属于国家的所有资产。对于事业单位来说,其国有固定资产没有经营性,其特征主要表现为公共性、非营利性、来源于公共财政以及无偿占用等。我国事业单位国有固定资产与行政单位国有固定资产和其他非经营性国有固定资产相比,存在一定的特殊性,主要表现为:首先资产比较复杂,而且管理难度大。对于事业单位来说,受自身性质、功能、职能的影响和制约,其占用的国有固定资产通常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其次,资产总量庞大,并且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当前,根据工作性质、服务对象的不同,可以将我国的事业单位分为教育、科研、文化艺术等13大类、100多个种类,覆盖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对事业单位的国有固定资产进行专业的管理和指导。第三,资产形成渠道比较复杂。财政拨款、事业收费、社会捐赠等渠道一般都可以形成事业单位国有固定资产,同时国家、社会以及私人资本是其资金的主要来源。无论是资金来源,还是资产的形成渠道,对于事业单位来说都比较复杂,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事业单位的资产产权管理、资产日常管理的难度。
二、事业单位国有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国家机关在日常运作的过程中,事业单位国有固定资产是保证其行使管理、服务职能的物质基础,同时也是组成国家经济建设的重要部份,所以必须管好用好事业单位国有固定资产。但是,在国有固定资产管理方面,事业单位长期以来存在各种漏洞,主要表现在:一是对国有固定资产擅自处置,处置国有固定资产缺乏规范公正的程序,并且在处置国有固定资产的过程中,普遍存在低价处置、无偿出借,以及将收入转化为职工福利等现象,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导致资产大量流失。同时普遍存在“人走,物也走”的现象,有的甚至将国有固定资产变为个人资产。对于事业单位来说,由于对国有固定资产缺乏有效的保管和使用,损坏现象严重,使得国有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进一步降低,同时加快了资产的更新换代速度,使得国有固定资产浪费现象严重。二是事业单位的许多大件国有固定资产出现长期闲置现象,例如新楼建成后留下的旧办公楼,机构改革后,办公场地、办公设施等出现闲置,由国有固定资产在单位之间难以进行调剂,在这种情况下,降低了资产的使用效率,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国有固定资产出现重大损失和浪费。三是在会计核算方面,没有对国有固定资产进行规范核算,并且普遍存在账簿设置不全、帐外资产数量大等现象。例如,一些事业单位在对国有固定资产进行会计核算时,直接将购置的固定资产从费用中列支,没有将其计入相应的固定资产,并且普遍存在固定资产明细账设置不完整等现象,同时总账与明细账不一致的现象也普遍存在,在这种情况下,进一步增加了验证资产真实性、完整性的难度。四是在非经营性资产转经营性资产的过程中,存在管理不规范的现象,并且资产产权虚置现象普遍出现,同时存在管理缺位以及对经营者的使用行为缺乏必要的监管等现象,在这种情况下,导致国有资产收益流失比较严重。五是没有对事业单位的无形资产进行评估,低价转让或无偿使用的无形资产甚至没有入账或登记。
三、完善事业单位国有固定资产管理的措施
为了对事业单位的国有固定资产进行科学管理,同时提高使用效率,本文认为,当前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组织开展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管理工作:
1.建立和完善由财政部门主导的管理体制。对于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固定资产,由财政部门负责进行管理,一方面是国际惯例,另一方面迎合了中国的国情,同时符合科学管理的原则,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只有将财权与事权进行结合,在这种情况下才能提高办事效率和办事质量。当然,事业单位的国有固定资产由财政部门负责管理,并不意味着财政部门对事业单位的国有固定资产进行具体管理,而是在整个管理链条上,财政部门充分发挥统领协调的作用:一是对相关的国有固定资产管理办法和规章制度等进行协助制订、修改和完善;二是通过与预算管理进行结合,对国有固定资产初始配置和均衡调剂进行严格把关,必要情况下,制订使用定额、使用目标等考核体系。三是组织力量多事业单位的国有固定资产进行定期的清查和清理工作,对国有固定资产的使用情况进行评估,掌握国有固定资产的实际规模和具体的分布信息,同时建立相应的国有固定资产数据库,进而在一定程度上确保国有固定资产的安全性。四是在日常工作中,对国有固定资产做好监督、检查和调查工作,进一步做好事业单位国有固定资产的管理与使用情况的年度报告工作。
2.制定规范化的管理流程。在国有固定资产管理方面,规范化管理是各国、各地行政事业单位的共同经验,同时规范化管理也是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通过对国有固定资产进行规范化管理,可以进一步降低管理风险,并且可以提高管理效率。首先要明确事业单位国有固定资产管理的原则、界限、职责和程序。在对事业单位的国有固定资产进行管理的过程中,需要将管理责任、管理目标落实到具体的处室和个人,从制度上进一步弱化经办人员的自由裁量权。如果没有基本的审核标准对事业单位资产购置需求进行审核,那么事业单位国有固定资产的安全性怎么保证?其次,在国有固定资产使用环节,需要建立完善的资产调剂制度对国有固定资产进行管理。对于各部门来说,如果需要对购建资产进行更新,在这种情况下,首先需要考虑能否调剂现有的资产。如果现有的资产能够调剂,那么就可以充分利用现有资产,同时能够节省大量的购置资金。在现有资产不能调剂的情况下,然后在进行购置。第三,在处置国有固定资产环节,需要采取措施确保操作的透明性。出售事业单位国有固定资产时,通常情况下,需要秉持公开、公平交易的原则。在出售国有固定资产的过程中,应该由财政部门统一负责制定出售政策,并且由财政部门直接完成具体的资产出售事宜,或者委托授权其他单位组织相应的资产出售工作。在报废、报损、报失事业单位国有固定资产时,需要对审核办法进行细化,同时需要从经济、技术的角度拟订审核规范、审核流程等,进而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出现国有资产流失。
3.做好国有固定资产管理的信息化,对无形资产加强管理。对事业单位国有固定资产进行信息化管理,借助统一的技术平台,利用标准化的操作流程,对国有固定资产的管理状况进行及时、全面、准确地反映,进一步增加国有固定资产管理的时效性,同时可以增加管理国有固定资产的透明性,进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资产管理的成本,避免出现资产浪费,以及资产使用效率低下的现象。另外,从科学技术发展的角度看,管理信息化是时展的必然趋势,在现代管理中,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有效的管理措施。通常来说,管理信息化可以从根本上对传统的管理模式进行颠覆,有效降低管理成本,提升管理效率。在做好国有固定资产信息化的基础上,要定期清产核资,摸清资产存量,为国有固定资产的管理和决策提供科学的咨询和依据。同时要加强宣传,提高对无形资产重要性的认识,普及法律知识,增强法律意识,严厉打击侵权行为。以博物馆为例进行分析,博物馆作为公共文化设施,对具有物质形态的各类文化遗产进行收藏、研究和保护,这是其主要的职责。与此同时,在博物馆范围内,还蕴藏着非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待于发掘、研究和保护,加之不断积累的各类知识产权(著作权、商标权和专利权等)和非产权知识资产(文物鉴定经验、文物修复经验),已经在博物馆范围内形成了一笔巨大的无形知识财富,也就是博物馆的无形资产,对于这部分资产需要给予重视和管理。
作者:李华新 单位:国家博物馆
第四篇: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对策
一、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单位管理人员的固定资产管理意识淡薄
我国法律“办法”中提出了对于固定资产的管理规范,必须严格按照国家的法律法规、政策来执行,在日常的工作中要格外注意帐卡管理、登记和统计数据、报表制作以及监督工作等,将国有资产的效能充分体现出来。但是现实情况是行政事业单位的领导人往往不能按照规定对固定资产进行严格管理,大多时候会存在重购买、轻管理的情况,在他们抢购完大批的资产之后撒手不管,对其后续的使用和管理都不会重视,所以国有资产出现了混乱的局面。
(二)固定资产配置不当
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对于固定资产的配置存在不当的现象,没有合理规范的配置标准来限制资产的选择,而且购买资金来源有很多渠道,这样会导致固定资产的购置会出现任意和重复的不良现象。所以我国的固定资产配备非常不科学,另外我国的行政单位之间分配的任务额不统一,拥有和使用的固定资产不均衡,所以导致各个单位之间的配备水平不平等。
(三)资产管理不规范
如今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对于固定资产管理的不规范现象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缺少完备的帐卡管理体系,更或者连明细账登记表和资产卡片都没有,往往在买进资产的时候只记录了支出,并不会再对各项账目进行详细记载,虽然有的单位会记账,也只能看到一个总值,单位没法对具体的实物进行管理和约束。二、登记过程不规范。行政事业单位在建立账目时不按照一定的标准,太过于随意的后果就是很多时候会出现漏记或者重复的现象。
(四)财务制度中固定资产的核算无法满足要求
在财务管理方面,对于固定资产的管理不能符合核算的各项要求,它具体的表现为以下几点:一方面表现为缺少计提折旧,如果固定资产没有进行这个点的计算会导致在实际的运用中体现不出资源使用价值。但是会计制度对行政事业单位做出了规定,将购买固定资产的支出划分在当期支出这项账目中,而且固定资产反映的是原始价值。正是因为这样的规定,造成了行政单位中固定资产水分较大的局面,由于固定资产反映的是原始价值,所以无法表示出资产的新旧。另一方面,会计制度中并没有对基建方面的固定资产进行详细的规定,没有规章制度的约束,所以容易在操作过程中出现逻辑混乱、思路不清晰的现象,这样会造成固定资产的使用状况脱离单位总的资金流转情况。
二、解决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问题的策略
(一)加强培训,深化领导人员对固定资产管理的认识
加强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必须从管理者做起,深化单位领导人对管理真正目的的认知,利用一定的时间开展工作人员的培训工作,对固定资产的管理有着新的认识,并且意识到这项管理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消除“重钱轻物,重买轻管”的思想。
(二)建立和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机制
根据目前行政事业单位的各个部门的工作安排和发展状况来看,最适合也最方便对固定资产进行管理的是财务部门。因此财务部门要在此问题上找出解决策略,首先要建立完备的固定资产管理体系,设置相应的配置规范标准和审查制度,组织定期和不定期的财产盘查活动,而且还要公平地分配各个行政事业单位的任务量以及相应的资产配备量。另外不能忽视对单位日常行为的管理,把建设作为管理的关键点,主要从下面两点做起:第一、要加强账目管理工作,对于财产的登记和统计又必须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来,以防因为各种原因导致资产出现流动和丢失的现象。第二、必须通过规范的资产管理制度来对其进行约束,从资产的“入口”到“出口”整个流程都要有严格的流程,尽量做到每一个细节都在管理范围之内。
(三)建立健全资产清查和监督制度
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始终是变化着的,从资产的数量和总值两方面来分析,它的总量或增或减,处在一个变化的形势中。这就要求单位建立和完善一套资产清查体系,在整个资金变动的过程中,能够随时对其数量和分布情况进行清查工作。但是如何才能使清查工作具有规范化和日常化,是一个需要思考的问题。笔者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了此问题:首先,健全资产清查制度。行政事业单位要定期对资产进行盘查,每年至少要有一次大型的全面核对工作,针对盘盈盘亏的问题找出原因并进行分析,然后对各种问题按照责任的划分解决完成。其次,健全抽查制度。财务部门要及时开展抽查工作,对于资产的使用财务部门根据已经完成的核算资料不定期进行检查,要达到账、物、卡一致。最后,健全离任核实制度。当出现领导人或者工作人员离任的情况,要严格按照规定对其进行的资产管理工作进行交接和监交工作。
三、结语
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和法律法规对国有资产进行管理和监督工作,是确保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保障,促进国有资产的增值。合理管理行政单位的固定资产,要求我国的管理制度不断加以完善,从而提升政府的理财水平。对于构建资源节约型政府有积极作用,打造服务型的政府。因此,要从单位的领导人和工作人员做起,认清资产管理的重要作用,并逐渐建立健全完备的管理体系。
作者:戴璐 单位:锦州市审计局
- 上一篇:校外美术教育机构教学环境的思考
- 下一篇:美术教育中审美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