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视角下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
时间:2022-06-03 09:00:37
导语:审计视角下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1.固定资产管理概况
(1)固定资产管理基础薄弱。存在配置超编、超标,财政、主管部门、单位三级管理职能发挥不足,调济渠道不畅,配置不及时,固定资产闲置与紧缺并存,运行成本不明晰、资产流失等现象。
(2)固定资产家底不清。由于会计核算业务量大,很难对本单位的固定资产即时监督和控制。实际是管账不管物。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大部分缺乏财会知识,实际是管物不管账,形成账与物分离。同时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兼职居多,对日常固定资产变动缺乏控制,出借固定资产无手续、内部转移使用无记录、存放地点改变不登记、去向不明无人负责,使账实不符现象时有发生,形成固定资产家底不清。
(3)固定资产使用和维修养护不尽人意。固定资产外借、私用、闲置不用、人员调转带走等现象普遍存在;操作规范性强的专用设备没有严格执行专人操作,导致故障多发,影响正常工作;固定资产维修养护缺乏监督机制,维护费用超支,挤占其他公用经费和易滋生腐败。
(4)固定资产管理电子信息程度不高。很多单位仍然依赖手工记账、手工制卡、手工盘点,安装、移动、调剂、报废、维修等日常管理的记录手写纸质占多数;各项管理呈粗线条,反映固定资产的数量、质量、增减、不需用、未使用等信息不详实、不完整、可用性差。
(5)固定资产管理电子网络化程度不高。财政部门、主管部门、事业单位三级管理机构之间大部分没有建立固定资产管理网络系统,相关信息不畅通。固定资产配置、购置、调剂、处置决策缺少即时性网络信息支持。导致资产流失和重复购置,公务成本增加。
(6)财政部《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于2006年出台,对固定资产管理有一定的促动作用。但是,由于与之配套的相关制度没有及时配套,使固定资产管理水平的提高延缓。
2.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现状
真正发生根本性变化的应该是中共党的十八大召开以后,加强了固定资产管理的制度建设,自2012年以后国家相关职能部门相继修正出台了各项规章制度,从制度建设上支持了固定资产管理水平的提高。
(1)2014年8月3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十二号予以公布《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的决定》第三十二条三款规定根据其依法职能和事业发展的需要以及存量资产情况,编制本部门预算草案。打破了基数+增长的传统模式,把存量资产做为编制部门预算重要依据。固定资产是存量资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样,就从法律上将固定资产与预算紧密结合起来。
(2)一是基于权责发生制,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兼顾了适应预算管理和财务管理的双重需求。在不影响准确反映预算支出的同时,能够体现资产的价值。二是新会计制度增设了公共基础设施一级科目,单独核算反映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资产情况,与行政单位自用资产相区分。核算制度上划清公务使用和公共使用的关系。明确了对两种资产的管理义务,使单位家底和责任两清晰。
(3)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联合出台了《党政机关办公用房建设标准》。强调本建设标准是党政机关办公用房建设项目决策和建设的全国统一标准,是评估和审批党政机关办公用房建设项目的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以及对项目建设进行监督检查的重要依据。为今后对占有固定资产重要组成部分的办公用房的配置有了制度基础。
(4)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了《关于全面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和《中央和国家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方案》等文件。提高了固定资产中的车辆管理的效能,对于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得到制度上的保障。
二、当前固定资产管理审计的重点
1.对新《预算法》、《会计制度》中与固定资产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条款贯彻落实情况审计
(1)对新《预算法》相关条款落实情况审计。审计部门预算草案编制是否将固定资产存量展示充分。有无故意少报、瞒报固定资产存量增加投资预算,或者虚增固定资产存量增加维护费用预算等到现象。
(2)对新旧《会计制度》衔接情况审计。一是对达不到新的固定资产确认标准的,是否将相应余额转入新账中存货科目;二是对于符合新的固定资产确认标准的,是否将相应余额转入新账中固定资产科目;三是对于原账固定资产科目余额中属于无形资产的,是否将相应余额转入新账中无形资产科目;四是对于原账固定资产科目余额中属于公共基础设施的,是否将相应余额转入新账中公共基础设施科目。
2.对固定资产管理信息化系统运行情况审计
(1)对固定资产的相关存在状态信息数据库进行测试,审计其内容是否完整性、真实。
(2)对财政部门、主管部门、行政单位三级电子信息传输进行测试,审计其有效性、安全性、保密性。
(3)对固定资产管理信息化动态进行测试,审计录入的信息是否及时、准确。
3.对办公用房和公务车辆新规的落实情况进行审计
(1)对《关于印发党政机关办公用房建设标准的通知》(发改投资[2014]2674号)落实情况进行审计。审计是否按规定标准执行,账面反映办公用房是否完整,正在使用、未使用、不需用办公用房信息反映的是否真实准确。
(2)对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出台的《关于全面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和《中央和国家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方案》落实情况进行审计。对取消的公务用车,是否统一规范处置、是否存在甩卖或贱卖现象。
三、审计建议
基于固定资产管理的过去存在的不足、现在状态、未来趋势等因素,从人员要求、制度建设、动态调剂配置、精细管理、电子信息等方面提出如下审计建议:
(1)全员化管理。建立以法人代表为核心、以专职管理人员为依托、全员参与的固定资产管理责任制。清楚记载每笔固定资产从申购、采购、验收、付款、记账、制单、领用等环节的责任人。提高全员参与固定资产管理的积极性和责任感。
(2)制度化管理。建立固定资产即时控制和定期清查制度,以保证账账、账卡、账实相符。购置、处置、增减等严格执行各项手续。加强日常验收、领用、使用制度建设。对固定资产的名称、类别、编号、购置时间、来源、金额、使用单位或人员、存放地点、附属设备情况进行记录,实行全程管理。特定的专用设备实行规范操作,加强日常维护保养。
(3)动态化管理。建立财政、主管部门、单位三级固定资产动态管理机制,从根本上解决固定资产闲置与紧缺并存现象。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等现代工具,全面掌握固定资产状况信息,对利用效率不高、长期闲置、超标配置的固定资产进行调剂。可以采用长期调剂、短期调剂、临时调剂,长期调济是指不规定使用时间限定,短期调剂是指做出时间限定;临时调济是指用完后及时归还原属部门单位。
(4)精细化管理。对固定资产管理以细为起点,做到细致入微。将管理的内容细化、分解、整合。对每一岗位、每一项具体的业务,都要建立起一套相应的工作流程和业务规范,实现零死角。以完善固定资产管理信息系统为重点,固定资产存量和增量合理匹配,为保障行政事业工作高效运行需要。
(5)信息化管理。以现代通信、网络、数据库技术为基础,应用计算机条码信息自动识别技术。对固定资产整个寿命周期实行即时动态控制。运用手持数据终端对贴在固定资产实物上的条码标签扫描,实现对固定资产信息采集和现场盘点的电子化。手持数据终端有自动修改系统数据、纠错、实时报警功能,从根本上杜绝以往人工盘点时错盘、漏盘、重盘现象。运用网络技术实现财政部门、主管部门、事业单位三级联网,信息资源共享,解决固定资产信息反映不及时,不祥实,导致资产重复购置、闲置、账务账目不符、资料不细不全等不良现象。全面、准确、动态地反映固定资产的总量、构成、分布、变动等信息。为固定资产优化管理提供信息支持。
作者:王莉莉单位:辽阳市太子河区审计局
- 上一篇:企业财务管理风险控制与预警
- 下一篇:共青团社会管理创新论文
精品范文
4审计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