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论文2篇
时间:2022-04-22 08:37:29
导语: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论文2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第一篇
一、管理现状及问题
(一)领导重视程度不够
我国财政部颁布了相关文件,说明了财政部是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主要部门,由此可见我国对于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接着各个省份分别出台了自己的具体管理制度和办法,市县两级先后在财政部门成立了国资科(股)室,对本级的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进行管理。但是纵观现状,各级领导在实际工作中对其重视程度不够,这多数是因为某些领导不能及时接受新的管理理念,过多的看重“钱”而忽略了“物”,因此才会表现出不重视国有资产,最终对从事资产管理工作的工作者产生影响,进而使其在工作中敷衍了事,不能做好其本职工作,最终使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工作效果受到影响。说到底,这种问题是意识问题,所以必须要与时俱进,勇于接受新事物,响应新政策,这样才能把工作做好。
(二)管理制度不完善
除了领导重视不够之外,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管理工作中还有制度不完善的问题存在。而制度不完善的问题主要体现在管理权责不清,最终造成管理工作的不一致。在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采取的方式为购置或者处置时无论金额大小,均交由国资科(股)室进行管理;部分行政事业单位采用的是按照不同的金额赋予国资科(股)室不同的管理权限;另外有些单位实行的是主管部门只负责进行管理政策、办法的制定,而管理的具体工作则由单位内部相关的部门完成。由于使用方法不同,不同的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结果明显不同。也就是说,由于没有统一的管理制度,或者没有执行统一的管理制度,最终导致管理效果存在差异。
(三)管理方式不同
纵观我国各省份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管理工作,在管理方式上差异较大。比如,部分地方的管理方式滞后,资产购置审批滞后,在政府采购式的资产购置完成之后,国资科(股)室才最后给予办理审批,所以财政国资科(股)室的职能没有发挥出来;除此之外,还有些地方的管理方式较为超前,基本上实现了资产管理的位次前移,并与此同时应用资产购置审批标准比较彻底,在具体的工作过程中真正将国资科(股)室作为资产审批的第一关,在真正的意义上实现了资产入口的管理;最后,还有部分地方虽然按照规定的资产管理工作制度或者办法进行相关工作的处理,但是在资产购置上缺乏审批标准,或者是虽然有审批标准,但是标准并不能得到很好的执行,标准形同虚设。除此之外,在实施动态管理上,还不同步,动态管理的效果不佳。
二、解决问题的对策
上文对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现状以及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描述,针对以上的问题,笔者探究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具体策略和办法,具体有以下三条。
(一)强化意识,领导重视
强化意识,领导高度重视是改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现状的关键。领导应该与时俱进,积极主动学习新的国有资产管理办法和国家新的相关政策,对该领域的基础知识有所了解后才能在意识上加深对这项工作的认识,才能提高重视程度。除此之外,领导在平时的工作中应该多强调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在工作中抛弃重“钱”轻“物”的思想观念,在自己的日常工作中积极感染从事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工作人员,鼓励其积极认真的工作,努力完成工作任务,将工作做好做精。
(二)健全制度,统一实行
上文描述了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中制度不完善的现象,为此,应该健全制度并统一实行,避免造成差异。根据相关要求,各个部门必须紧密结合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通过制定相关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明确各个部门的职责与权限。在制定相关规定和制度之后,要在工作时严格执行,将其落实在日常的工作中,不能在工作中实行不同的管理制度和管理办法。明确资产购置与处置的工作制度,制定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配置标准,通过制定并落实以上的制度,能在一定程度上强化国有资产管理工作。
(三)完善信息,统一方式
由于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中的管理方式不同,使管理的有效性大打折扣,所以应该统一管理方式,逐步完善综合信息,使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得到提高。首先应该实施国有资产管理信息系统。该系统可以对国有资产信息进行录入和查询。国有资产的配置信息,各个单位的国有资产存量、使用情况以及价值等情况可以在系统中一览无遗。其次,该系统还能查询国有资产的处置信息,何时处理的,用何种方式处理的,这些信息均能显示在系统上,一目了然。除此之外,在系统上还可以实现对各级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从入口到出口的全方位的监督管理。总而言之,通过使用该系统全面掌握国有资产管理工作中的各类信息,为管理工作提供依据,使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越来越精细和科学。
三、结语
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是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对其的科学管理有助于提高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率,这对于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意义重大,所以,应该在实际的工作中切实实施新的措施,实现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益最大化。本文从实际工作出发,立足现状,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中的问题进行了总结,最后针对问题提出了相关对策,旨在提高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管理水平。
作者:林丽单位:贺州市平桂管理区财政局
第二篇
一、当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模式
(一)资源型管理模式
在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中主要采取资源型管理模式,其特点为可随意处置、分散管理、无偿使用以及分配不均等,具体表现为缺乏管理主体,开展国有资产管理时杂乱无章混乱无序,只存在自然损耗。在该管理模式下行政事业单位必定会出现国有资产被大量流失和闲置浪费现象,导致资产占有与分配不公。
(二)资产型管理模式
该管理模式的中心为资产的完整性与安全性,政府部门界定产权后,相关单位与政府之间会签订委托管理协议,授予事业单位该部分资产的处置权与占有权,并构建委托监管责任制,在事业单位内部实行领导人负责制。
(三)资本型管理模式
该管理模式主要呈现出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进行市场化运营的特点。当前市场经济在不断发展与持续完善,传统公益性资产在开展市场化经营时主要被当做市场与生产要素。而市场化经营的实行也意味着可开展资本化运作,因为资本的本质就是保值且增值于运动中。
二、完善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模式的措施
(一)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配置标准进行制定
在行政事业单位中制定国有资产配置标准不仅可避免资产被浪费或闲置,还会满足公共管理需要,促进行政事业单位的高效运转。可按照以下途径:其一,将单位标准、人平标准以及结构标准考虑在内。结构标准即各类资产在总资产中比重。同时还要明确管理重点,对于重要规定资产例如现代办公设备、办公用房以及交通工具等需制定特定标准,并要求具有细致性与全面性。其二,要将实物标准作为主体,价值标准则起辅助作用。在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配置标准予以制定时若能够对实物标准进行制定则尽量制定,对于难以制定实物标准例如型号品种复杂性或者变化较大的则可制定价值标准,但是一定要将地区物价差异以及通货膨胀等因素考虑在内。其三,相关资产管理部门制定资产配置标准并予以颁发后应赋予其强制性。若行政事业单位处于该标准的适用范围内则一定要按照规定开展,不可自行将标准提高,同时资产管理部门还应结合执行情况制定相应的考察监督或者违规惩处措施。其四,严格遵守动态性标准。随着社会、经济以及技术的快速发展,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在履行其职责与义务时必不可少的物质手段也在不断变化,因此配置标准具有动态性,并非长期一致,资产管理部门应结合社会发展予以相应调整。并且在调整过程中要遵循相应规定开展,不可随意进行。
(二)强化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预算管理
行政事业单位要提升国有资产管理水平就一定要强化预算管理,具体可从以下几点开展:
1、对预算外资金加强管理
部门开展综合预算时其内容应该有预算内外资金或者基金等。其中预算外资金与中央、地方或者各部门间利益调整存在关联,同时其形式也具有多样性与复杂性,因此诸多行政事业单位在对部门预算进行编制时没有考虑全部预算外资金。为保证部门预算真正满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行政事业单位需采取相应措施对预算外资金管理进行改革和强化,从根源上避免资金闲置或者资产购置重复现象。
2、制定定额标准并确保其科学合理
社会在不断发展,传统定额标准与预算收支分类体系已经严重脱节于当前改革实践。因此,行政事业单位需制定定额标准,使其具备科学性、合理性以及可行性,满足当前改革要求,这不仅与部门预算改革所需相符,而且可为行政事业单位编制国有资产预算提供便利。
3、对部门预算进行细化
在对部门预算进行编制时要尽量细化预算内容,不仅是细致到部门,还要包含各单位所有支出项目,以促使预算约束力与透明度得到提升,避免出现预算被擅自用至资产购置或者挪用现象。
4、将预算支出密切关联于成果
预算支出应基于预算年度具体需求,但同时还要将成果指标考虑在内,使二者密切相连,这样有利于对资金投入与使用效果进行准确反映,进而有效规避资产闲置现象,并促使资产使用效益得到增强。
(三)对产权登记制度进行完善
在行政事业单位开展国有资产管理时亟待解决的任务之一为清产核资工作,这样便于摸清家底,对产权登记制度予以建立健全,不仅为国有资产管理的深入开展做好铺垫,还能为对预算进行科学分配、对单位绩效进行准确评估以及促使资金使用效益得到提升提供数据支持。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开展需基于清产核资工作,要完善管理模式就一定要有领导、有纪律、有组织地全面清查行政事业单位现有资金。清查需基于账面价值,并依据实物,采用自查为主方法,自下而上,通过座谈、回忆等结合调入或者购置的用途、时间以及现状等进行全面盘点,并在财务账中登记好,促使账面价值对实物进行真实反映。而后再对产权登记制度进行完善,目的在于对行政事业单位与国家间的产权关系进行明确,具有以下意义:其一,对事业行政单位享有的资产使用与占用权以及国家资产的使用权进行明晰,转变传统模糊概念,避免将使用权、所有权以及占用权混为一谈;其二,对所有者、使用者以及占有者的责任与权利进行明确,可各司其职,进而强化资产管理;其三,可为国有资产的完整性与安全性提供保障,避免资产前清后乱,防止流失,同时还能提升资产使用效率,保证物尽其用。
(四)实现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信息化
行政事业单位需构建信息交换平台,以交换三个层次的监管信息,即财政、主管以及资产占有部门。财政部门需基于对各单位信息资源进行整合构建信息资源库,以对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分布、使用、增减变动情况进行及时掌握,便于开展资金管理、资源配置、调剂、处置以及采购工作。同时还要构建管理信息系统,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第一,国有固定资产配置信息,包括单位、部门资产汇总信息,可对该单位、部门的国有资产使用、价值、存量等信息进行全面了解;第二,资产处置信息。主要指财政部门对各类处置方式进行审批后形成的资产综合信息;第三,全方位监督管理行政事业单位从入口到出口的国有资产。通过对该信息系统进行利用可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综合信息进行快速掌握,便于开展下一步工作。第四,实现动态管理,服务于财政科学化与精细化管理。
(五)对监督机制予以建立健全
第一,构建外部监督机制。各级政府在考核行政领导时需将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纳入在内,并据此决定职务任免;若由于资产使用或者管理不当出现资产不合理损失或者浪费问题,要追究管理者经济责任,并承担法律责任;定期向社会公开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管理、使用以及占用情况,将舆论监督作用充分发挥出来。此外,审计部门还要充分行使监督职能,强化审计行政事业单位预算内外形成资产。第二,对内部监督机制予以强化。一方面,行政事业单位需对资产管理内控制度予以建立健全,可使用台账管理制、资产统计年度核报制、资产卡片以及报废资产账销案存制,实现对国有资产产权、财务以及实物的规范化管理,促使资产管理水平得到全面提升。另一方面,构建责任人制度,并监督执行落实情况。将资产完好率联系于责任人业绩,关系到职务升迁。第三,引入社会监督。将社会中介机构例如会计师事务所的监督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促使资产管理更加透明。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当前社会广泛关注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问题,且政府也出台了诸多相应规范,对管理措施与手段也在持续革新。在本研究中注重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模式,并从五个方面开展讨论,包括制定国有资产配置标准、强化预算管理、开展产权登记、提升信息化水平以及强化监督等。以期通过上述措施能够促使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水平得到大幅度提升,将资产使用效益最大化发挥出来。
作者:吕铀单位:大连市中山区政府采购中心
- 上一篇:高速公路财务管理中全面预算管理论文
- 下一篇:油田资产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