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传统村落旅游开发模式研究
时间:2022-06-17 10:22:47
导语:河南省传统村落旅游开发模式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本文以利益相关者理论为基础,以河南省传统村落的开发模式为研究对象,分析在传统村落旅游开发中地方政府、旅游企业和社区居民之间的利益关系,认为各利益相关者之间存在观念不一致、利益分配机制和保障机制不健全、角色定位不清等问题,并对优化构建平等参与、合作共赢的旅游开发模式提出些许建议。
关键词:利益相关者;传统村落旅游;旅游开发模式
近年来随着传统文化的复兴,传统村落以其优美的自然田园风光、独具特色的乡村居所、返璞归真的生活方式以及珍贵历史文化遗产成为国内旅游发展的热点,旅游开发成为国内众多传统村落活化复兴的道路选择。传统村落旅游的快速发展,衍生出不同类型的旅游开发模式。“国内传统村落的旅游开发模式可以按照开发经营主体、产品形式、聚落空间作用以及区域的不同进行划分。”[1]本文依据利益相关者理论,以开发经营主体为依据的分类方式,对河南省国家级传统村落的开发现状进行分析,以期对河南省传统村落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优化建议。
一、传统村落旅游与乡村旅游
(一)传统村落学术界最初使用的是“古村落”一词,2012年经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专家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决定,将古村落统称为“传统村落”,以突出其文明价值及传承的意义。传统村落是指村落形成较早、拥有物质形态和非物质形态文化遗产,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科学、艺术、社会、经济价值的村落[2]。从这一概念出发,传统村落有如下特点:其一,现存一定规模的传统建筑,村落的选址和建筑格局与自然环境和谐统一;其二,具有非物质文化的活态传承,保留了当地的生产生活风貌、风俗习惯和传统民间艺术等。(二)传统村落旅游与乡村旅游的异同关于传统村落旅游的概念,学术界并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从众多学者的文献研究中不难看出,大部分研究将传统村落旅游简单的等同于乡村旅游。诚然,就旅游目的地而言,传统村落旅游属于乡村旅游的范畴;但从旅游吸引物以及旅游目标群体而言却与乡村旅游有着很大的区别。具体表现为,传统村落旅游的吸引物更指向传统村落独特的建筑景观和文化景观,以体验村落礼俗文化和传统耕读为主要内容;传统村落旅游吸引的是具有特定文化依恋与怀旧情结,并具有较高文化审美层次的旅游者。因此,传统村落旅游从地域上来讲属于乡村旅游的范畴,但就内容而言则更多体现的是文化旅游的内涵。
二、传统村落旅游的利益相关者
利益相关者理论最早来源于管理学,1984年,弗里曼在《战略管理:利益相关者管理的分析方法》一书中最早提到了“利益相关者”这一概念:“利益相关者是能够影响一个组织目标的实现,或者受到一个组织实现其目标过程影响的所有个体和群体。”[3]后来,在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研究推动下被逐渐引入到旅游领域,主要探讨在旅游开发过程中如何协调利益主体的利益要求,实现利益最大化的目标[4]。传统村落旅游是基于社区的旅游开发形式,其利益相关者主要包括地方政府、旅游企业和社区居民,能否构建良好和谐的利益相关者格局,对传统村落旅游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三、河南省国家级传统村落旅游开发模式分析
悠久的历史文化和独特的自然地理、地貌是河南省传统村落形成的重要原因,截至2019年6月,根据国家住建部联合四部委公布的传统村落名录显示,河南省共有国家级传统村落205个。这些传统村落大多远离城市,有的深藏于密林深处,有的险居于高山之巅,有的幽居于河水之滨,这里空气清新、风景秀美、民居独特、民风淳朴,有着丰富的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具备发展旅游的优势和条件。然而,由于交通闭塞,社会经济发展缓慢,很多传统村落面临严峻存续的危机。为了实现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发展,河南省许多传统村落陆续走上了旅游开发的道路,并在旅游开发过程中形成了不同的开发模式。本文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根据传统村落开发主体的不同,将其模式分为为地方政府主导型、旅游企业主导型、社区居民主导型和合作开发型四种。现将这四种类型各自的利弊作如下分析。(一)地方政府主导型。政府拥有更多的政治权利和全面统筹的能力,因此政府主导模式更有利于传统村落公共基础设施和交通设施的完善、人居环境的改善,促进传统村落社区的全面建设。焦作温县陈家沟就是这种模式的代表,政府投资1.2亿元用于旅游规划开发,目前已建成的景点有太极拳祖祠、祖林、中国太极拳博物馆、杨露禅学拳处、古皂角树、东沟、陈照丕陵园等,产生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种模式适用于传统村落旅游开发的初始阶段,前期靠政府投入,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有利于招商引资,并逐步鼓励社区居民参与合作。(二)旅游企业主导型。旅游企业不仅带来经济的投入,更有旅游人才的引入,这为当地旅游发展带来了生机和活力。郑州登封市少林街道玄天庙村的自然村杨家门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开发就是以登封白居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为投资主体的,打造了禅心居品牌,形成了研学旅游、素食餐厅、民俗酒店等多种业态;鹤壁淇县灵泉妙境的建设也是这种模式的成功典范,2017年河南中旅集团利用自身优势,结合传统村落保护、乡村振兴战略,对淇县凉水泉村进行了开发和建设,将这里打造成为高端民宿酒店休闲度假区。然而由于旅游企业有较强的利益指向性,即追求利益最大化,因此,企业是进行保护性开发还是掠夺性开发,关系到旅游能否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政府应发挥重要的监督管理职能,并切实解决好外来经营者与社区居民之间的利益问题。(三)村落社区主导型。这种模式是以社区居民作为乡村旅游发展的主导力量和核心利益主体参与乡村旅游的规划与决策、开发与经营、管理与监督等活动的旅游发展模式。社区主导开发型模式对于社区居民文化素质、经营管理水平等有较高的要求。焦作孟州市西虢镇莫沟村是这种类型的典型代表,莫沟村成立了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村民以现金或房屋、树木等入股,发展休闲旅游业,按股分红,极大的调动了村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安阳林州市石板岩镇石板岩村由政府投资完善基础设施,日常维修由农户自行负责,产权和经营权归个人,农户自主经营,主要的经营内容是以民宿体验和与高校合作建立美术实习基地为主。(四)合作开发型合作开发的模式可以是“政府+企业”“政府+社区”“政府+企业+社区”等。洛阳市孟津县朝阳镇卫坡村的旅游开发采取的就是“政府+社区”的模式,2011年,洛阳魏紫开发有限公司与卫坡村委会联合对卫坡村进行了旅游开发,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合作型开发模式,可以有效地发挥各相关利益者的优势,但在经营管理中可能会引发相关的利益矛盾和冲突。
四、河南省国家级传统村落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上述对河南省国家级传统村落旅游开发模式的分析,可以看出这些模式没有绝对的优劣之分,都是传统村落基于自身发展实际的一种客观选择。然而以利益相关者理论来分析审视传统村落开发与经营管理的实践,也凸显出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一)利益相关者之间的观念意识不统一。传统村落旅游开发的过程中,地方政府、旅游企业和社区居民在思想意识方面存在较大差异。作为地方政府,希望通过传统村落旅游开发促进当地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环境等方面的综合发展。但旅游企业往往以获取最大的经济利益为目标,从而忽视了社会文化利益和环境利益;社区居民则由于文化水平的限制,也存在短视的片面逐利行为。(二)利益分配机制不完善,保障机制不健全。由于没有形成科学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以及长效的利益保障机制,各利益主体间存在利益分配不均的问题。在传统村落的开发中,各个利益主体应平等的享受旅游开发带来的利益。然而在实践中,地方政府为吸引旅游企业的投资,在利益分配上优先考虑企业的利益,而忽视了社区居民的利益,从而打击了社区居民参与的积极性。同时,在利益分配的问题上,地方政府和旅游企业明显处于强势地位,社区居民的利益没有得到有效保障。(三)各参与主体的角色定位不清。传统村落在旅游开发过程中,各个利益主体之间的角色定位不清。地方政府既是传统村落旅游开发的管理者,也是旅游活动的监督者,同时也是利益相关者之间利益的协调者。然而,如前所述,政府在利益协调中明显偏向企业,并对旅游企业开发行为起到有效的监督作用,导致社区环境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旅游企业在传统村落旅游开发中是合作者、参与者、受益者的角色,而在实际情况中,他们更多关心的是参与和收益问题。社区居民是传统村落的主人,应该是传统村落旅游开发的参与者、受益者和监督者,然而由于地位、权力受教育水平等的局限,使其在参与和收益上都是微乎其微,更无法发挥监督的作用。
五、优化河南省传统村落旅游开发模式的建议
(一)开发中坚持平等参与、互利共赢的原则。传统村落旅游开发的利益相关者中,由于各自的角色和所处的地位不同,存在强势和弱势之分,实践中社区居民的参与无论是广度还是深度都十分有限,社区居民的利益也无法得到相应的保障。因此必须以平等参与、互利共赢为原则,这是各方合作的前提与基础,也是各方实现自身利益的保证。通过平等参与,构建良好的社会环境,形成互利共赢的良好局面。(二)明确各参与主体的角色定位。地方政府应发挥在传统村落旅游开发中的监督、引导和协调各方利益关系的作用,监督旅游企业和社区居民的旅游活动与行为符合社会发展的整体需要;引导各方形成在传统村落旅游开发中的共识;协调社区居民与旅游企业之间的关系,形成旅游开发的合力。旅游企业为传统村落旅游开发解决了资金和人才的重要问题,是重要的合作者与参与者。社区居民是传统村落真正的主人,是传统村落旅游的参与者与监督者,在实践中应加大社区居民参与旅游开发的广度与深度,在旅游规划、项目开发以及经营管理等各个方面听取社区居民的意见和建议。(三)建立公平的利益分配机制。建立公平的利益分配机制,是实现各方合作共赢的重要保障。这里的公平是指利益相关者所处地位的公平,而不是简单的平均主义。应按照各利益主体在资金投入的多少、社会压力的大小以及所承担风险的高低等方面的不同,来制定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另外,这里的利益不仅仅指物质利益,还应包括生态环境效益和社会文化效益等非物质层面的利益。(四)形成有效的参与保障机制。传统村落的旅游开发需要利益相关者的共同参与,形成有效的参与保障机制是实现合作共赢的重要保证。这里的保障主要指在法律法规上的保障,应通过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明确参与主体的权利和义务,尤其要注意保障弱势参与者的权利,从而规范各参与主体的活动与行为,使传统村落旅游开发合法化、合理化和规范化。
参考文献:
[1]叶洋洋.国内古村落旅游开发模式研究综述[J].陇东学院学报,2016(02).
[2]冯骥才.传统村落的困境与出路--兼谈传统村落是另一类文化遗产[J].民间文化论坛,2013(1).
[3]戴卓.“西江千户苗寨”旅游利益相关者共生机制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4.
[4]唐博.利益相关者理论视角下旅游扶贫共同参与模式研究--以武隆县白马山片区为例[D].重庆大学,2013.
作者:殷小燕 单位: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工商管理学院
- 上一篇: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与态度研究
- 下一篇:杭州乡村旅游发展动力系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