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下黄河旅游发展战略思考
时间:2022-06-16 03:43:51
导语:一带一路下黄河旅游发展战略思考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中国国内旅游业快速发展,对国家经济建设发挥了巨大贡献,作为中华民族“母亲河”的黄河在旅游业方面同样交出了一份不错的“答卷”。《“一带一路”与黄河旅游》(宋瑞、金淮、吴金梅,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版)从地理黄河、文化黄河、经济黄河、发展黄河、旅游黄河与战略黄河六个方面分别对“一带一路”下黄河旅游发展的历史机遇进行阐述,以及新的历史形势下怎样推动黄河旅游全面复兴的具体思路,全书共分为上、中、下三篇,上篇以黄河旅游经济再造为研究内容,借“一带一路”促进黄河旅游经济复兴;中篇则从战略层面强调开放、合作、创新旅游经济发展纲领;下篇在强调黄河旅游经济历史传承的同时,鼓励内河流域旅游经济合作与产品构建。
黄河旅游经济的发展惠及流域内所有省市,“一带一路”战略不仅推动了黄河旅游经济发展,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区域就业、环境保护等相关问题。黄河旅游经济是以自然资源为依托的传统旅游经济模式,因此,在发展黄河旅游经济的过程中,应注重自然旅游资源的保护。之前黄河自然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主要为各省市独立开展,缺乏统筹安排,严重影响了黄河旅游经济发展。以壶口瀑布为例,该景点位于山西省与陕西省交界处,东西两侧分属不同省份管理,这不仅导致游客观赏壶口瀑布全貌时需辗转多次,且旅游景点的开发与保护存在协调上的困难,最终导致壶口瀑布作为黄河旅游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却仅有观光旅游业务,其旅游经济效益得不到有效发挥。“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从黄河旅游经济发展的大局出发,打破区域之间有关黄河自然资源开发与保护的“壁垒”。《“一带一路”与黄河旅游》中所提出的内河流域旅游发展跨区域合作与产品构建思想,是以“一带一路”为指导思想,为新形势下黄河旅游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黄河旅游经济对自然资源的依赖程度较高,缺少多元化的旅游资源构成,由此导致黄河旅游附加属性不足,对游客资源的二次开发存在较大提升空间。“一带一路”背景下黄河旅游发展应在传统自然资源旅游项目的基础上,增加以地方传统文化为代表的黄河旅游文化项目,在丰富黄河旅游资源的同时,实现地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例如,早期黄河两岸人民渡河多乘坐羊皮筏,现如今羊皮筏已经退出了历史舞台,但是,作为黄河流域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将制作和乘坐羊皮筏纳入黄河旅游项目之中,使之成为黄河旅游经济的又一增长点。
然而,黄河流域传统文化类型众多,在选择相关文化方面需进行充分调研,确保文化项目的健康、安全。宋瑞等在《“一带一路”与黄河旅游》引用了寇武江在“2015中国(三门峡)黄河旅游国际论坛”上有关“文化传承支撑黄河旅游发展”的文章,其中就明确提出多元文化融合下的黄河旅游发展新模式,以及“一带一路”背景下黄河旅游经济发展与区域文化的相互促进。“一带一路”背景下黄河旅游发展应摒弃传统意义上的地方旅游经济理念,利用黄河的地理区位优势,将“丝绸之路经济带”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连接起来,形成黄河旅游经济与两大经济带之间的良性互动。
首先,黄河中上游靠近“丝绸之路经济带”,在发展黄河旅游经济方面应当建立与陕西、甘肃、新疆等地区的联系,形成中西部地区旅游经济相互输出的常态化,将黄河旅游纳入中西部旅游经济体系之中;其次,在黄河中下游地区,依托“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利用东部沿海地区的经济优势,推动旅游经济融资项目,为黄河旅游资源开发提供资金支持,同时,加大黄河特色旅游宣传力度,吸引东部沿海城市游客。例如,“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下,陕西、山西、甘肃正在规划“大汉中城市群”,黄河旅游经济可纳入该规划之中,构建以“丝绸之路经济带”为核心的中西部黄河旅游经济圈。《“一带一路”与黄河旅游》是以更加开放的视角实现黄河旅游经济复兴,“一带一路”背景下黄河旅游经济以多地互动为主要形式,同时,黄河旅游经济的发展也将成为新时期黄河流域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要平台。
作者:常承明 邢杰 单位:兰州文理学院
- 上一篇:乡村民宿业发展研究
- 下一篇:云南丽江冰雪旅游发展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