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常态化下旅游业发展研究
时间:2022-01-25 11:01:09
导语:疫情防控常态化下旅游业发展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基于旅游业的特性,疫情爆发给旅游业带来了重创和深远影响。疫情防控常态化后,研究旅游业发展对策意义重大。本文深入研究疫情对旅游业的影响机理及后果,总结各地旅游业复工复产成功实例,从政府、旅游企业两个主层面,旅游饭店、餐饮企业、旅行社、旅游景区、邮轮业五个具体角度提出了发展对策,为旅游业复工复产、促进旅游业繁荣向好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疫情;常态化;旅游业;发展对策
一、研究背景
(一)疫情综述。2019年底,全世界爆发了疫情,瞬时间全球进入了“停摆”状态。此次全球化疫情是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同时防控难度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世界各国采取紧急措施阻断病毒的传播,对全球来说这是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世界卫生组织报道,截止到2020年9月9日全球肺炎累计确诊病例突破2771万例,达到27718138例,累计死亡病例超过90万例,达到900773例。美国肺炎累计确诊病例全球最多,突破651万例,达到6511537例,累计死亡病例超过19.3万例,达到193955例。从2019年爆发至今,相当于每分钟有两个人因感染死亡。中国人民在的领导下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与肺炎病毒展开了一场阻击战,效果显著,中国成功控制住了疫情并且及时向全世界需要帮助的国家提供有益经验和帮助,获得了世界卫生组织多名官员的称赞。(二)疫苗研发进展。疫情爆发后,世界各国开始迅速投入到疫苗的研制工作中,与病毒争分夺秒。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疫苗草案已有169种处于试验阶段,其中中国四款疫苗、美国两款、英国一款疫苗共计7款疫苗率先进入第三期最后临床试验阶段,同时,俄罗斯疫苗“卫星V”后发制人,引起众多关注。其中我国首个疫苗专利——陈薇院士团队及康希诺生物联合申报的疫苗已进入第三期临床试验冲刺阶段。全球疫苗免疫联盟预计2021年底之前,将生产出20亿剂疫苗。到时基本可以满足全球疫苗需求。(三)疫情防控任重道远。疫情是近百年来最严重的传染性疾病之一,是冷战结束后突发的最严重的的公共卫生危机,疫情对世界经济的冲击巨大,远超过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深刻影响了安全势态与全球经济发展,这将使得国际关系演变加速和国际秩序发生前所未有的大变革,更促使全球治理体系加速改革,全球化进程急需调整。疫情考验了各国的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加速社会面貌的改变,人类社会的脆弱性凸显。相比之下,中国的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成果,复工复产如火如荼。距离疫苗上市还有一段时间,如何在疫情全球化、常态化下从低迷走向正轨,是每个产业需要深入思考和面临的问题,旅游业亟待复苏,旅行社业亟待发展。
二、疫情对旅游业的影响
(一)影响机理。1.旅游业的脆弱性、敏感性。脆弱性和敏感性是旅游业最首要的特征。旅游业的发展是社会进步、国泰民安的产物。吃、住、行、游、购、娱的顺利进行都依赖于外部大环境的稳定、和谐和安全。政治经济、自然灾害、突发事件的发生,首当其冲的会影响到旅游业的运营和发展。其中,旅行社作为旅游业的三大支柱产业之一,承担着组织旅游活动、串联旅游各行业的作用,更是遭受影响的前沿企业。2003年的非典疫情,2008年的金融危机、汶川地震从较大范围内影响了旅游交通、旅游住宿,导致旅游业遭受了惨重的损失,甚至很多旅行社关门停业。此次疫情的影响程度远远大于非典,对旅行社的伤害要更大更广。疫情爆发后旅行社马上响应,纷纷停止所有团队旅游业务,退团退款,近期损失和远期损失不可估量。2.旅游活动所需的区域间流动性。区域间的流动性是旅游活动发生的必然条件。旅游的进行过程一定要有人员从一地向另一地的流动,欣赏和追求常驻地不具备的美景、美食及其他美感的体验。通过与异地的接触,目的地居民的交流,达到扩展视野,陶冶情操,放松身心等目的。这势必带来人与人之间的密集接触,包括近距离交谈、同一餐桌用餐、同一车厢旅行等等。而疫情的爆发,首先要做的是切断传播途径,避免人与人之间的近距离接触,相互隔离,主张不聚集、不聚餐、甚至是不出门。人员不能流动,旅游不能进行,旅行社不能运营,只能被迫关门停业。同时,疫情爆发正处于中国的春节前后,正值旅游旺季,人们的全年旅游消费主要集中于春节前后,因此,旅行社在旅游收入旺季顶峰点关门停业,对中小旅行社来说几乎遭受到了毁灭性打击[1]。3.旅游社的可替代性日渐凸显。疫情发生所带来的经济低迷局面,给各行各业转型升级带来新的挑战和机遇。旅行社同样如此。如何转“危”为“机”是旅行社亟待解决的问题。旅游的智能化时代已经到来,智慧旅游、云游世界、在“云端”、导游云直播等新型旅游业态给旅游者和潜在旅游者带来新的体验和对旅游提出了新的选择和要求。同时,疫情的后续效应使人们更少选择团队旅游,80后、90后甚至00后人们的自我出游能力增强,网络更加发达,美团、百度地图、携程等网站都可以快速、便捷、实惠的实现外出旅游的所有需求。旅游者可以利用大数据自行订车、订餐、订房,自行搜索旅游路线,确定旅游目的地等。自驾时代到来,房车租赁持续升温,这些都弱化了旅行社简单的旅游中介作用,人们出游对旅行社的依赖越来越低,尤其是主打团队的旅行社,业务量只降不升。旅行社的可替代性日渐凸显。(二)影响后果。疫情对旅游的影响总得来说涉及范围广,遍及全球,持续时间长,从旅游收入和出游人数上锐减。世界旅游组织(UNWTO)《肺炎疫情下世界旅游业的恢复与发展报告》,预测2020年全球国际游客人数预计将结束正增长,国际旅游业收入预计将整体下滑58%~78%。2020年第一季度的国际游客人数已同比下降22%。3月份国际游客同比减少6700万人,由此带来的损失估计为800亿美元。这将使全球旅游业回到1998年水平。根据联合国人口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全球至少有91%的人口(约71亿人)所居住的国家对旅游接待业采取了各类限制措施。所有的旅游目的地都实行了游客入境旅行的限制。如果各国旅游限制12月初才开始放宽,全年国际游客人数将同比减少78%。由于旅游服务业的中断,旅游需求出现直线下滑。肺炎疫情对旅游业的相关从业人员也产生了严重影响[2]。此次疫情将导致全球旅游行业损失1至1.2亿个直接工作机会。以邻国泰国为例,泰国旅游局发表最新报告称,随着疫情冲击全球旅游业,今年访泰外国游客总数预计减少2/3,仅为1400万人次,为14年来的最低水平。从中国国内而言,2020年清明假日期间中国国内旅游接待总人数4325.4万人次,同比减少61.4%。五一国内旅游收入475.6亿元,占2019年收入1176.7亿元的40.4%。(三)疫情常态化下旅游业复工复产实例。江西重点旅游景区实行“能约尽约”。江西省推进实施分时段门票预约制度,严格控制现场售票和领票数量,门票预约制度成为景区常态化的管理手段。山西博物院推出数字展。疫情常态化下,通过数字展,让观众欣赏“壁上乾坤——山西北朝墓葬壁画艺术展”,向观众呈现了精美的北朝壁画,利用数字化互动体验的方式传播知识。河北启用文旅分时预约平台。该平台打造了“乐享冀”“畅游冀”两个微信小程序,所有在冀游客须使用其中之一进行登记预约,方可进入景区、公共文化服务场馆参观游览。上海、福建、云南首批恢复跨省团队旅游,并新产品促复苏。云南新产品涵盖工业、饮食、运动、节庆等17个主题,重点突出云南旅游形象。湖北实施全省400家A级景区对全国游客免门票开放吸引游客参观游览。全国11省市40多家旅行社与湖北互签旅游合作协议。山东青岛崂山等12家景区对国内外游客免门票。崂山景区采取实名制网上先预约后入园的方式,实现分时段、错峰游览。游客通过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微信小程序预约入园。入园要求佩戴口罩,出示电子健康码并配合园区人员入园检测。海南开发低空旅游产品抢占旅游C位。海南旅游不再局限于玩海,娱乐飞行体验、低空观光、低空旅游交通逐渐成为海南旅游项目“新宠”。
三、疫情防控常态化下旅游业发展对策
疫情防控常态化下,旅游业开始迅速的复工复产,从清明小长假、五一劳动节长假和整个暑期,旅游业的复苏迹象趋于向好。但仍然处于较低水平发展,疫情的影响还在持续。2019年我国实现旅游总收入6.63万亿元,旅游业综合贡献占GDP总量11.05%,因此,旅游业的发展复苏对其自身乃至全国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疫情防控常态化下旅游业亟需复苏。(一)政府。政府应发挥主导作用,与旅游企业、旅游行业协会协同起来,坚持上下一盘棋,从宏观上对旅游企业给予引导,并制定相关鼓励、帮扶政策,支持旅游业复工复产。政府的功能从以下四个层面得以实施,分别是国家层级、省直辖市级、市级及地方行政主管部门。多级部门共同助力,帮助旅游市场迅速恢复。制定积极的优惠政策,从资金上帮扶旅游企业,政策上扶持旅游企业,在税费上实施减免,给予旅游企业适当补贴,惠民惠企,减轻旅游企业负担,帮助旅游企业渡过难关。从区域宏观上重塑旅游形象[3],重塑旅游品牌,文旅融合,抓好全域旅游发展。发挥政府监管作用,规范旅游市场行为,监督云平台正常运作,利用政府权威优势,利用权威机构、权威媒体,及时准确权威信息,正确引导民众树立旅游消费信心,重振旅游士气,合理布局旅游营销策略,对内对外加大旅游宣传推广力度。支持旅游企业转型升级,并给予必要帮扶。组织官方旅游从业人员培训,从未来旅游发展趋势、所需旅游人才等宏观方面为旅游从业人员适应疫情常态化后旅游新业态的形势提供技术和理论方面的便利和支持[4]。例如,昆明在五一长假之前向民众发放4500万元旅游消费券,用以提振旅游消费,进而带动整体经济发展。五一假日期间,昆明累计接待游客数214.95万人次,恢复到去年同期89.69%。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5.84亿元,恢复到去年同期的82.04%。(二)旅游企业。旅游企业要充分发挥主体作用,疫情期间利用停业机会苦炼内功[5],及时充电,在低谷期制定自我振兴计划,在危机中寻求突破,创新求变,提升品质以迎接疫情后旅游复苏的到来。这次突如其来的疫情对旅游企业来说也是一次大考,只有不断适应新形势,不断更新自我、完善自我的旅游企业才能生存下来。疫情后的旅游业更加需要智慧化,大数据、云平台、小程序、云直播这些轮番上阵,登上了旅游大舞台。导游不再完全面对面接触游客,就可以通过云直播的形式进行景点介绍,并在线解答游客提问,完全实现了云游、云讲解。旅游企业要把握商机,合理运用5G、大数据等应用为推新产品、多元化产品服务。同时,利用多媒体渠道加大自身宣传推广,制定营销策略。及时组织从业人员参加各类云应用培训以适应当前旅游新业态的发展。1.旅游饭店。旅游饭店业疫情常态化下应制定强大的营销方案,提升饭店住宿产品、餐饮产品、娱乐康体等各项产品的品质,安抚员工因疫情带来的负面情绪,对全员进行服务质量培训,提高服务水平,同时推进饭店信息化、数字化建设,全面借助5G、大数据的时代特色为己所用。2.餐饮企业。由于疫情的原因,人们对饮食要求更高,对用餐环境、食品安全,原料来源更加关注[6]。相对于堂食,人们更愿意选择分餐、野外用餐。餐饮企业要紧贴需求实际,线上线下融合,丰富外卖菜品和包装,不断推出新菜品,细化外卖市场,开拓绿色外卖,半成品外卖,营养配餐外卖等以迎合食客的需求,扩大自身发展空间,增加盈利。3.旅行社。疫情的发生催生了旅游新业态。旅行社的团队旅游项目减少,同时自驾游、房车游升温,各地推出“本地人游本地”的倡导,乡村游、周边游、短程游、郊区游火热。对于这些旅游新形势,游客新需求,旅行社要及时转型升级,为游客提供满意的旅游线路和旅游产品。比如,转型国内旅游业务,尤其省内游周边游业务。开展线上旅游业务。尽快拓展景区门票预约渠道。开展区域研学旅行业务。推出核酸检测证明和服务[7]。承担景区和目的地机构宣传营销业务。目的地酒店产品。营销目的地特色旅游产品和特色农副产品。加强对导游的培训,学习直播带货本领,凭借语言表达能力优势的优秀导游员做直播带货可以有效提高旅游产品农产品销售效率,做到导游、景区双丰收。4.旅游景区。旅游景区在疫情后要积极提升景区形象,创新产品,为游客提供全新的旅游体验。增加互动性高、适合亲子、休闲娱乐为主的玩乐项目。开发“白+黑”旅游新模式,推出夜游项目,延长游客在景区的游玩时间,把游客留下来。比如全息沉浸式夜游模式,利用多元的数字媒体,包括投影、水幕、LED、激光等手段,让夜晚留给游客更美的畅游体验,充分扩展科技在旅游产品上的应用空间。5.邮轮业。疫情给邮轮业打击巨大,大型邮轮公司停航损失在7亿~10亿元,小型邮轮公司的损失在5000万元左右。疫情常态化后,邮轮业首先要在合同中增加与疫情相关的条款,购买相应的保险,保障邮轮和游客的权益。在邮轮设施设备上需要进行升级改造,更加安全。增加医护设施和医护人员[8]。建立完善的消杀方案、应急响应机制,实行员工健康动态跟踪。同时,丰富邮轮上的供给产品,提高产品品质,提高游客体验满意度。增加邮轮安全的宣传,消除游客对邮轮安全的顾虑,重新树立游客选择邮轮出游的信心。
四、结语
本文深入研究疫情对旅游业的影响机理及后果,总结各地旅游业复工复产成功实例,从政府、旅游企业两个主层面,旅游饭店、餐饮企业、旅行社、旅游景区、邮轮业五个具体角度提出了发展对策。为旅游业复工复产、促进旅游业繁荣向好提供有益参考。疫情尚未结束,广大旅游者的旅游欲望有增无减。疫情常态化下,旅游业积极面对,苦练内功、探索升级,寻求转型后必将迎来新的曙光。
参考文献:
[1]明庆忠,赵建平.肺炎疫情对旅游业的影响及应对策略[J].学术探索,2020(03):124-131.
[2]王少华.肺炎疫情对河南省旅游业的冲击表征及影响机理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20(04):1-7.
[3]刘小蓓.后SARS时期中国国内旅游市场恢复发展策略研究[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3(12):103-106.
[4]何静.政府主导下的旅游危机管理研究[D].燕山大学,2014.
[5]祝铠.肺炎疫情对我国旅游业发展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四川旅游学院学报,2020(03):13-16.
[6]杨冰.浅谈疫情防控下上海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J].上海农村经济,2020(03):6-8.
[7]邹巧柔.区域旅游应急合作研究[D].华侨大学,2014.
[8]徐梦颖.突发公共卫生危机下旅游相关方的紧急应对措施——以肺炎为例[J].山西农经,2020(07):55-56.
作者:吕芳 李峥 单位:唐山职业技术学院
- 上一篇:旅游小城镇更新提质研究
- 下一篇:预决算偏离下高校预算管理评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