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支持村落旅游发展模式创新研究
时间:2022-00-00 12:00:00
导语:金融支持村落旅游发展模式创新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广西拥有丰富的村落旅游资源。在乡村振兴战略下,发展村落旅游是搞活广西农村经济的重要选择。发展村落旅游需要金融业予以大力支持,但现实情况却是金融对村落旅游发展的支持力度不足,且存在一系列的问题。要增强金融对村落旅游的支持力度,必须对金融支持村落旅游的模式进行创新,包括但不限于融资渠道、融资担保、支持范围、金融产品和融资主体等方面的创新。
关键词:乡村振兴;村落旅游金融支持;发展模式
1广西发展村落旅游的重大意义
1.1广西践行乡村振兴战略的需要。习2017年10月18日在党的报告中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这是因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适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的最终目标,就是要不断提高村民在产业发展中的参与度和受益面,彻底解决农村产业和农民就业问题,确保当地群众长期稳定增收、安居乐业,而发展村落旅游产业很好地契合了这些目标。1.2保护广西独特村落旅游资源、传承和发扬村落文化的需要。广西历史文化悠久,还是壮、汉、瑶、苗、侗、仫佬、毛南、回、京、彝、水、仡佬等12个世居民族的聚居地,这使得广西拥有丰富的村落旅游资源。据调查,广西现存的传统村落大约有622个,这些传统村落分布在山区、丘陵、平原、滨海等多种地形地貌中,各民族的建筑形态独具特色,村落文化习俗和传统异彩纷呈,其中蕴藏着丰富的历史信息、文化景观和建筑技艺,是中国传统文化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值得大力保护和开发。发展村落旅游,就要修缮破损的景观建筑,挽救濒临消失的乡村文化,深挖历史并重建已经消失的古迹。通过村落旅游不仅传播了村落文化,创造了收入,反过来又为保护村落旅游资源提供了更充足的资金。1.3提升城镇居民生活质量的需要。近年来,广西经济发展比较快,城市居民的收入水平得以大大提高,物质需求得到了很好的满足,但只有精神文化层面的需求也得到了满足后,人们的生活质量才真正得到了提高。旅游休闲是人们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内容,村落旅游又是近年的旅游热点。在看过了众多的名山大川和千篇一律的城市风貌之后,人们越来越喜欢品鉴古老的村落文化,包括精妙的历史建筑、独特的乡村习俗、恬静的乡村生活气息等,这些都是城里人心所向往的东西。在紧张地工作一周之后,一家人到乡村去放松休闲一下,是越来越多的上班族周末的选择。
2金融支持广西村落旅游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2.1金融机构在农村的硬件建设力度不够。由于广西地广人稀,乡村金融需求分散且额度较小,金融机构为之服务成本较高,所以大多数金融机构不愿意在农村地区设立营业网点或ATM自动存取款机。因此,村民如果需要存、取款或支付结算服务,多数情况下都需要亲自去城镇寻找金融机构办理,非常不方便,不利于村落旅游业的发展。2.2村落旅游融资难。开发乡村旅游的主体大多为乡村中小企业或农户,他们自身的资本积累有限,在开发村落旅游过程中往往需要融资。但他们在向银行申请贷款时,经常面临着融资难的问题。这是因为,银行是盈利性的金融机构,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为股东创造最大的价值是其经营管理的目标。但村落旅游开发投资大、见效慢、收益不稳定,此类贷款缺乏对银行的吸引力,因而银行发放此类贷款的意愿不强。2.3村落旅游融资结构不合理。从广西目前的村落旅游发展来看,除了一些列入自治区和国家传统村落名录的村庄能够获得较多的政府财政资金支持外,其他村落发展旅游产业基本上要靠村民自筹资金解决。从个人或村集体为村落旅游进行融资的渠道来看,目前主要的渠道是商业银行、民间借贷,而政策性银行的支持缺位。此外,从融资机制来看,村落旅游融资以间接融资为主,直接融资少之又少。2.4融资担保落实难。村落旅游景点多位于农村地区,村民收入水平不高,家庭财富有限,多数农户的房产又不符合贷款抵押条件,因此他们在向银行申请贷款时很难提供足值的担保物。目前,广西虽已试点开展“两权”抵押贷款,但仅是小范围的探索,还没有大面积予以推广。经办“两权”抵押贷款的金融机构目前也仅限于农信社一家,而为“两权”流转提供交易平台的目前只有玉林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和田东县农村产权交易中心两家。因此,对于大多数广西村庄来说,想以“两权”作抵押申请贷款目前还只是一个愿景。2.5贷款管理难。由于农民普遍缺乏财务管理意识,无论是经营餐饮的农户还是从事旅游住宿的酒店经营者,大多都没有规范的财务管理知识和意识,财务制度不健全,有的经营者甚至连收支账簿都不完整。他们无法向贷款银行定期报送规范的财务报表,导致银行发放贷款后对贷款的跟踪管理非常困难,管理成本高企。另外,在广西欠发达农村地区,由于许多村落旅游景点并未注册携程旅游、去哪儿、大众点评、芝麻信用等互联网平台,金融机构想要通过这些渠道间接地了解村落旅游信贷资金的使用情况、经营情况及效益也非常困难,总之,银行控制村落旅游贷款风险的难度较大。
3金融支持村落旅游发展模式的创新思路
3.1村落旅游发展融资渠道的创新。目前村落旅游发展的信贷资金供给主体主要是商业性的金融机构,如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等,但商业性的金融机构出于成本和风险问题的考量,对于向村落旅游提供贷款支持的意愿并不高,导致村落旅游开发资金主要由私人提供,所以出现融资难的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的创新性思路有四种:一是由政府动员政策性的银行提供贷款支持。我国能够向村落旅游项目提供贷款的政策性银行,目前只有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和国家开发银行。这些政策性银行提供的贷款利率比较优惠,期限较长,非常适合农村开发项目。二是当政策性银行的资金紧张的时候,可考虑由政府动员政策性银行联合商业性银行共同向村落旅游开发项目提供资金支持,政策性银行主要起担保作用,而商业银行则承担信贷资金的供给和贷款管理,这样就能降低商业银行的风险,有利于激发商业银行提供贷款的意愿。三是由政府独资或牵手社会资本共同成立村落旅游发展公司,由公司通过发行股票或债券的方式筹集资金。四是由政府推动成立村落旅游发展基金,并由该基金公司或基金组织通过发行基金份额来筹集资金。3.2村落旅游发展融资担保方面的创新。由于农户资产规模较小,项目风险较大,通常他们只能在提供足够担保品的情况下才能从商业银行申请到足够的贷款,想要申请信用贷款却非常难,即使申请到了额度也不会太大。但笔者认为,今后商业银行可以考虑在贷款担保方面进行适度创新。理由是,乡村振兴已经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而村落旅游发展又被各级政府视为践行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方向予以大力支持,那么村落旅游必定是一项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产业,其未来的整体风险还是可控的,银行信贷资金应对此产业予以支持。创新的方向有五点:一是要考虑整体性地降低村落旅游项目贷款的风险评价系数,扩大授信规模。二是考虑让村民通过联保方式提供担保,以解决单个村民抵押能力不足的问题。三是适当减少抵押贷款规模,扩大信用贷款规模,以简化信贷审批流程,提高信贷资金服务村落旅游的能力。四是应用区块链金融技术,将村落旅游相关企业整合到村落旅游项目融资中来,满足商业银行贷款风控的要求,从而推动银行扩大金融服务范围,增强金融支持村落旅游发展的力度。五是尝试“政银保”合作模式,并加大对村落旅游融资支持力度。3.3金融支持村落旅游发展的范围扩展。首先,金融机构要扩展服务的对象。除了要加大对重点旅游村的金融支持力度,金融机构还要把金融服务扩展到非重点旅游村。因为非重点旅游村在发展旅游业的过程中,同样需要包括融资、支付结算、保险在内的金融服务。无论是从公平的角度、普惠金融要求的角度,还是从支持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角度,金融机构都不能忽略非重点旅游村的金融需求。此外,金融机构不仅仅要支持大型旅游项目,还要支持中小型旅游项目,如村落旅游配套的农家乐、茶馆、特色休闲娱乐等,帮助提升村落旅游的档次和吸引力。其次,金融服务的主体范围要扩展。银行当然是村落旅游中金融服务的主要提供者,但保险服务也是村落旅游不可缺少的内容。因此,在支持村落旅游发展上,保险公司也要有所作为。另外,互联网金融也要对分散的农村居民提供服务,满足村民短期、小额贷款需求,特别是当村民紧急需要小额周转资金的时候,互联网金融灵活、快捷、无需抵押的贷款服务就非常受欢迎。3.4支持村落旅游的金融产品创新。在浙江温州等地,已经推出了支持乡村旅游的金融创新产品,如2014年温州市永嘉县农商银行推出的“美丽乡村贷”系列产品,2016年温州农行推出了“乡村旅游贷”产品,主要针对民宿、农家乐以及乡村游经营农户等。广西可借鉴这些做法,鼓励商业银行开发出类似的“村落旅游贷”“魅力村落旅游贷”等信贷产品,支持广西本地的村落旅游业发展。3.5村落旅游融资主体的创新。由于单个农户的资信条件较差,经营风险较大,难以获得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贷款支持,所以笔者建议有志于发展旅游业的村落,应当成立规范的村落旅游公司,对本村的旅游资源进行统一经营、统一管理,若缺乏资金,就由公司出面进行融资。相较于农户,村旅游公司的实力强得多,也更容易获得银行的贷款支持。
参考文献
[1]余晓,郭旭.“旅游+”背景下金融支持温州乡村旅游发展研究[J].特区经济,2017(5).
[2]刘宇,陈国庆.我国金融支持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研究[J].度假旅游,2018(1).
[3]王婉芬,倪闻彤.金融支持乡村旅游问题研究[J].江南论坛,2019(4).
[4]黄杰,李晓东,谢霞.少数民族传统村落活化与旅游开发的互动性研究[J].广西民族研究,2018(5).
[5]张浩龙,陈静,周春山.中国传统村落研究评述与展望[J].城市规划,2017(4).
[6]苏静,王晓强.基于旅游供给侧改革的传统村落复兴[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8(12).
[7]丁智才.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传统村落特色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基于缸瓦窑村的考察[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6).
作者:金钢 单位:广西民族师范学院
- 上一篇:关于企业融资困境和解决之道
- 下一篇:农村金融供给的优化路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