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音乐文化的旅游产业论文

时间:2022-09-19 11:36:36

导语:关于音乐文化的旅游产业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关于音乐文化的旅游产业论文

一、川南苗族音乐文化旅游产业的相互关系

从历史来看,旅游产业发展前期的川南苗族生活环境相对独立封闭,文化生活相对单一,因此音乐成了苗家人最流行和喜爱的文化娱乐活动。就苗族音乐本身来讲,仍是来源于苗族人民的生产生活,民间有传说“芦笙不响,五谷不长”,可见音乐与生产生活的密切关系。在村前寨后,农闲季节,逢年过节,寨里的男女老幼聚集在一起,吹起芦笙乐,跳起芦笙舞,边唱边跳,尽情狂欢取乐的场景随处可见。在这样人人参与的文化氛围中,创作了表现苗族人民劳作的山歌和号子,有叙述祖先辉煌历史的苗族古歌,在祭祀、节庆、婚丧等场景使用的礼仪音乐,有男女表达情感的情歌等,表现形式自然朴素,苗音乡风浓郁。音乐的交流与传承主要局限于本民族内部的,以自上而下、代代之间的口耳相传的传承模式为主,人们再通过民俗节日等社交活动中用音乐抒发情感、传递信息,川南苗族音乐就在相互交往中得以传播。在这一阶段,川南苗族音乐文化与旅游没有产生更多的联系,二者有着相对的独立性。苗音就是苗家自我为中心的一种内在的封闭的文化活动,旅游多是苗家山寨之外的人对这片土地的一种静静关注。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逐渐成为一种产业,不再保持其静悄悄的特质,融入了更多的热烈的元素。

旅游本身已经成为一种多元的文化交流活动,融入了音乐文化、美术文化、体育文化以及由之而形成的习俗文化的内容。这其中,音乐文化以其丰富悠久的历史积淀,绚丽多彩的民族地方特色,主动地参与、整合到旅游产业的建设与发展中来,成为旅游活动中独具特色揽胜之处。在当下,音乐已经与旅游进行了完美的结合,其结合的程度甚至代表了这个地方旅游的发达程度。从积极的意义上讲,多姿多彩的川南苗族音乐提升了旅游活动的丰富性。勤劳智慧的川南苗族人民以其丰富的创造力和表现力,创造了具有地方性和民族性的音乐艺术,不仅是展现川南苗族历史文化的活化石,也是体现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文化艺术多样性的典范。丰富多彩的音乐形式与川南苗族民俗文化、节日活动、风土人情等融合在一起,锣鼓喧天,载歌载舞,相映成辉,相得益彰,旅游文化舞台精彩纷呈,成为该区域创立旅游景点的重要的衬托。正因为民族特质、民族音乐文化,打造了特别的旅游文化,极大地提升了旅游产业的吸引力。从发展的眼光来看,旅游也为川南苗族音乐文化传播和发展提供了新的载体和发展空间,使苗族音乐文化很快走出偏僻之地,有了更广阔的空间。随着川南苗族聚居区旅游景点的设立,以往相对分散和封闭的传播空间,被拓宽和丰富,并更加开放。川南苗族音乐文化借助旅游的载体作用,将绚丽多姿的音乐作品、风格各异的民间音乐技能,向世人做尽情的展示,通过旅游的窗口,宣传了音乐中的民族和地方性特色,向来自五湖四海的人们展示川南苗族音乐文化的绚丽风采和传奇魅力。同时,旅游也成为吸收外民族地区和异地文化的主要场所,它们在相互的交融中,将旅游活动演绎得更加丰富多彩,有声有色。旅游把川南苗族音乐推送到新的领域,并不断有着新的进步与发展。

二、川南苗族音乐文化在旅游产业中的变迁与思考

以苗族文化为特色的旅游业的发展近年得到了政府的重视,也进一步促进其变迁发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变化:首先是传播空间的改变。通过空间上伸展的蔓延性,形成音乐文化的延续和发展。传统的川南苗族音乐文化原本是在固定社会群体的区域中,一代一代自上而下、从古到今绵延不断的方式不断传承,它的传播区域遍布村寨,文化空间相对分散、自由。而活跃在旅游活动中的音乐则发生了空间的转换,多种特色鲜明的音乐内容逐步迁移和集中到特殊的区域进行文化交流,例如在园区中设立苗族风情园、苗族文化大舞台等都是传播空间变化的具体形式。这些空间继承着原来的音乐文化交流现场,同样具有传承的意义,有些则发生了性质上的变化,而成为以旅游展示为目的的元素和标志。如在旅游活动中,婚俗音乐原本是在民间的婚礼现场吹奏的,但为了便于游客观赏方便,婚礼的现场已经不是真正的现场,而是观赏性的表演现场。同样,传承主体和传播方式也在发生变化,音乐文化要通过积极的有利的传播方式才能实现交流和传递。在旅游文化传播空间中,大家从各地汇聚拢来,参与到由多种民间音乐组成的集体娱乐中,这是通过直接传播方式实现人们对川南苗族音乐文化的了解,同时利用旅游景区所播放和销售的宣传川南苗族音乐为主体的音像制品、音乐书籍、乐器等中间媒介和信息的间接传播方式,将传统音乐文化传递到不同群体、异地他乡。

传承的主体也由原来人人熟悉、随心所欲参与的传统文化活动,转向为部分人或爱好者掌握并有组织表演,游客变成观众。同时,这种文化的规范化、观赏化、表演化特点愈发地突出。旅游点为了吸引更多的游客,把原来散落于乡村山寨、田间地头的音乐形式,逐渐汇集到旅游景区中,进行一些有组织有安排的表演,将原来简单朴素的演出场地,加入了现代舞台美术、灯光背景等现代技术,变得更加五光十色;原来随心所欲、自然纯朴、即兴的表演形式也已经经过专业的编排和策划,逐渐走向规范和同一,成为规范化、观赏性的表演方向,演出中的传统成分也充满了现代传媒和现代元素的加工和创新,注重场面的宏大和热闹,突出现场表演化效果。音乐本身的功能也在发生变化,尤其是音乐文化的实际功能和表现功能进行着相互转换。旅游活动的音乐实用价值发生了转变,主要体现展示性表演功能及其艺术价值。例如,在旅游点中见到的礼仪音乐表演,已经不具有祭祀祖先、祈福除灾的具体实际价值,而仅仅在于集中地表达对当时热闹场景的再现,主要体现的是表现性功用;又如舞台上所演唱的劳动号子或具有号子特点的创作歌曲,都不具有实用性功用意义,而只是展现与生产劳动关系密切的思想感情和精神面貌的艺术表现价值。功能发生变化的另一种表现是,教化功能与娱乐功能转换。在旅游中,某些音乐形式和内容中的宣传教育作用和娱乐功用侧重点已经有所改变。在川南苗族旅游区举办的民间风俗节日活动中,将民间音乐和民间舞蹈、体育、杂耍、游艺等融会在一起,构成大家集体娱乐的机会,这时的音乐中的娱乐功用已经偏重于前者,音乐中以“自娱”为轴心的功能,已转化为“娱人”娱乐性功能。如婚嫁喜庆礼仪中的音乐都有或多或少的教化作用,但在旅游中的酒楼茶馆中出现的表演,则主要起导游、助兴、消遣的娱乐作用,音乐社会功用的侧重点已经有所变化。音乐文化的审美价值和情趣在发生变化。

在旅游活动中的音乐文化,由于脱离其生长的文化环境和氛围,缺乏本民族音乐传统与历史的熏陶和洗礼,缺乏对本身艺术价值充分的认识和信心,因此创作和表演缺乏朴素本真、自然抒咏的艺术风格,所创作的作品苍白而空洞,表现力也缺乏自由自在、原汁原味。其次受旅游业中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原则的影响,大多数苗族老百姓更热衷于商品利益的获得,导致价值坐标的倾斜,在创作和表演上常常仅仅是为了符合商业合同约定好的演出,缺乏音乐创作的真正感受和体验,使音乐的表现趋于形式化,技巧化,程式化。他们不热心、不积极参与日常的音乐文化的传承和学习,不投入激情进行表演,更喜欢追求舞台上五光十色、缤纷绚丽、流于形式的华丽表演风格,这导致旅游产业中音乐逐渐成为道具性、观赏性、表演性的文化符号。这种脱离生活基础的表演是值得警惕的,因为音乐文化也必须来源于生活,如果不扎根于生活,单纯为了娱乐旅游而蜕变,则很容易流于媚俗而失去文化的生命力。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倾向是,在对一些其他民族的文化进行借鉴和取用时,缺乏理性的价值判断,破坏和冲淡了川南苗族音乐的典型个性性艺术风格。一些旅游性质的演出活动,整体效果上缺乏充分的自信,演出的创作、编排上显得粗糙,缺乏成熟的个性化特征。反观其他地区的苗族音乐文化,其特色鲜明,个性突出,极好地渲染了民族文化的魅力,一方面人才辈出,一方面成果在发掘保护与推陈出新中不断发展,对文化的传承作出贡献的同时也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三、川南苗族音乐文化与旅游文化可持续发展的思索

川南苗族音乐文化是具有少数民族和地方区域性特色的音乐文化,它为旅游产业的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活力。旅游业的发展,为川南苗族音乐文化带来创新和发展机遇,但是如何在这种“经济为主导,文化参与”的社会发展大潮中,不迷失自己发展方向,协调和平衡好民族音乐文化与旅游开发的相互关系显得至关重要。

首先,要科学、理性地理解音乐与旅游相互关系。

川南苗族音乐有其土生土长的文化空间和土壤,这种空间不仅是音乐内容和形式保持相对稳定的重要背景,也是创作的源头和发展的依托。由于当地旅游项目的进入,音乐文化这种原生态的音乐传播空间已经被改变了,以前村寨田间、屋前屋后笙鼓齐鸣、歌声绕梁的热闹音乐文化已经变得相对少见,取而代之的是在景区指定的规范舞台或是政府为招商引资而专门打造的节日文化活动中呈现出热闹进行时。人们开始离开原有的的创作空间,创新意识开始淡漠,表现形式渐显规范却呆板重复。这些变化从一定程度禁锢了人们创作的源泉,改变了音乐审美的思维和趣味,扭曲了音乐价值观念的取向,从而打破音乐与旅游协调发展的平衡。基于这种现状,我们有必要理性科学地理解音乐与旅游的相互关系,更要将其放在一个更长远的方向上去规划,有效的整合两种资源有机组成部分,建立相互依托、相互借鉴的基础上的合作关系。我们是通过旅游活动的平台去展示和宣传音乐文化,而不是仅仅依赖旅游的载体作用来体现音乐的内涵和价值;我们是用音乐文化活动丰富旅游产业的文化交流,而不是成为它的附庸和符号,这其中“保真”具有重要意义,旅游引入苗族音乐文化,要确保这些文化是真正属于苗家,让真的文化打动人。

其次,要充分利用好旅游的载体和宣传窗口作用,全面展现苗族音乐文化的艺术价值和魅力,进一步做好苗族音乐文化的保护工作。

目前,川南苗族音乐作为地域性分布民族音乐文化,影响力较弱。我们要充分发挥旅游的载体和宣传积极作用,挖掘音乐的丰富历史内涵,力争凸现出音乐文化中的亮点和特色,创作能展现音乐原貌的优秀、高质量作品,拓展多元化的表现形式;同时还要拓宽宣传渠道,使之配合旅游的宣传作用,形成多渠道多方位宣传阵容,全面展现和提升苗族音乐文化的艺术价值和魅力;牢固树立传承和保护重要意义观念意识,营造一种健康、活泼的文化氛围。目前,川南苗族地区运用旅游产业带来的巨大推动,逐步树立了较强的苗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意识,使得音乐在旅游的发展中也取得了一些阶段性的成果,例如作为川南苗族史诗而定位的宜宾珙县苗族古歌,申报了四川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是可喜的,但同时也是令人不安的,因为这些苗寨中会古歌的人年龄大都是50岁以上的人。“扶弱”是具有紧迫意义的工作,这些苗家音乐文化如果不加以关注,不以旅游产业的平台为契机加以保护,也许再过些年头,这种古朴的文化将只存在于我们的记忆里。

要做到良性的发展,还需向先进地区学习,积极创新,探索本地区音乐传承和发展的模式。在我国以民族文化为特色的旅游产业中,有许多地方取得了成功的经验,他们对音乐文化的保护模式是值得我们去学习和借鉴的。例如黔东南的苗族和侗族地区的开发,把音乐与旅游放在相提并论产业发展的位置,音乐传统除了依托旅游环境中的展现平台,还非常重视日常的民间音乐的传承,有政府出资设置专门的传统音乐讲习所,里面有熟悉掌握传统民间音乐文化的歌师、乐师负责创作和讲授,同时由民间人士组成专业歌乐表演队伍,在全国各地乃至全世界各地进行音乐的传播,这样一来当地的音乐甚至成为独立的旅游内容。其具有和旅游一样的独立、典型的品牌效应。目前我省也在展开一些积极地探索,如四川筠连县2011年开展了“弘扬苗族文化、培训民族骨干”的系列免费培训班,选拔苗族优秀的人才,系统的学习苗族语言、苗族音乐等,增强对民族品牌的自我认识,积极创新与发展,取得了一些有益的经验。“创新”是一种发展的动力,基于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创新,通过创新进一步增强苗族文化的发展活力。

作者:李岚岚单位:西南民族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