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业经济效应空间分析

时间:2022-04-04 04:12:02

导语:旅游业经济效应空间分析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旅游业经济效应空间分析

1数据来源与处理

旅游业发展的经济效应体现在诸多方面,如促进地区经济发展、调整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增加就业、转变经济结构及提升旅游业生产效率等。本文将基于湖南省地市旅游业空间差异特征与变化的分析,主要从调整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作用方面,分析旅游业空间经济效应及差异特征。其中,旅游业规模相对差异及空间分布集中效应反映其内部差异的空间经济效应;空间关联效应反映邻近地区旅游业对某地区经济发展影响的外部效应。以湖南省各地(州、市)为分析样本,利用2001―2010年各地区旅游业总收入与地区生产总值的数据,对湖南省地市旅游业调整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效应进行分析。其中,旅游业总收入为国际旅游外汇收入与国内旅游收入之和。为使两种旅游收入数据具有可加性,利用2001-2010年我国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值对国际旅游外汇收入进行换算,以使两种旅游收入的计量单位相一致,据此计算出历年各地市的旅游总收入。分析数据主要来源于历年湖南省统计局的《湖南省各市州统计公报》(2001-2010年)①。

2研究方法

2.1内部差异及其空间经济效应的评价方法

2.1.1规模相对差异与空间集中性的测度对规模水平或计量单位不同的变量值,不能用标准差直接比较其规模差异程度,故在此用变异系数来测度规模相对差异。2.1.2内部差异空间经济效应的评价已有研究认为,在动态上,旅游业区域差异的逐渐降低能起到缩小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作用。但这一结论忽略了静态上的考虑而值得进一步商榷,即在静态上,如果旅游业的区域差异大于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则不计入旅游业的区域差异,总体经济的区域差异将更趋平衡,故在该时点上旅游业的区域差异将起到扩大区域经济差异的效应。例如:某时点上,假定旅游业的基尼系数为0.8,总体经济的发展更具平衡性,其基尼系数为0.5,此时如果不计入旅游业来计算该年总体经济的基尼系数,则该区域经济的基尼系数将会小于0.5。当然,这种扩大效应的大小受旅游业收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例的影响,当旅游业收入所占比例越低,则其扩大效应也将越小。基于此,在时间动态的比较上,旅游业区域差异的缩小,并不能表明旅游业发展必然具有缩小区域经济差异的效应,这需要结合静态分析的情况而定。即在静态上,旅游业的区域差异大于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时,旅游业发展具扩大区域经济差异的效应,而动态上旅游业内部差异系数的降低,只表明旅游业自身的区域差异在不断缩小,但在调整区域经济差异上却具有空间扩大效应,且随着其自身区域差异的缩小,这种扩大效应将不断减弱;另一方面,静态上具有缩小效应时,则动态上旅游业区域差异的降低表明了其缩小区域经济差异的效应在不断增强。

2.2外部关联性的空间经济效应测度

在调整区域经济差异的空间效应上,邻近地区的旅游业发展通过产业内与产业外的带动效应及地理溢出效应等,将产生一定调整区域经济差异的空间作用。为测度旅游业对经济的空间关联效应,在此采用多变量Moran’sI方法[14-15]来进行分析。但在调整区域经济差异的作用上,显著的HH型与LL型将强化已形成的经济差异格局,即显著HH型表明周边地区旅游业的空间关联效应将对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产生较强的促进作用,而显著LL型表明其空间关联效应对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具较弱的促进作用,从而增强了区域经济局部上的不平衡发展程度;反之,显著的HL型与LH型则有利于打破或削弱已形成的经济差异格局,促进区域经济局部上更趋向平衡发展。据此,多变量全局Moran’sI的含义也变得清晰,即在一定的显著性水平下,其值大于期望值时,则旅游经济的正空间关联效应(即以HH型和LL型为主),将不利于缩小区域经济的发展差异;反之,则有利于促进区域经济整体上更趋向平衡发展。

3实证分析

3.1内部差异的空间经济效应特征与变化

利用2001―2010年湖南省各地市的旅游业总收入与地区生产总值数据,分别根据式(1)和式(2)可以计算出它们历年的变异系数和基尼系数。总体上,旅游业的规模相对差异与空间集中度都呈不断下降的总体趋势,分别由2001年的1.313和0.604逐渐降到了2010年的0.958和0.364;而地区生产总值都呈不断上升趋势,分别由2001年的0.585和0.312逐渐上升到了2010年的0.902和0.405。但即使在区域经济差异不断扩大时,旅游业区域差异不断缩小也并不能表明其具有缩小区域经济差异的作用。具体地:①自2001年旅游业迅速发展的初期阶段,湖南省旅游业总收入的变异系数和基尼系数都大于其经济总量,即静态上地市旅游业具有更大的规模相对差异和空间集中性,这将产生扩大区域经济规模相对差异和空间集中性的持续效应。如2001年,在规模相对差异上,经济最发达的长沙市,与经济相对不发达的怀化市、娄底市、邵阳市及湘西自治州相比,长沙市的旅游收入分别约是它们的13倍、39倍、17倍和37倍,而国内生产总值分别约是它们的3倍、4倍、3倍和10倍;在空间集中分布上,长沙市旅游业收入约占全省的36.41%,后者四市之和仅约占全省的6.90%;而长沙市国内生产总值约占全省的18.35%,后者四市之和约占全省的17.73%。可见,这种地市间旅游业规模与空间分布上的巨大差异扩大了地区间经济的不平衡发展程度。实际上,在旅游业迅速发展初期阶段,经济相对发达地区凭借其较强的城市影响力与经济基础等有利条件,旅游景区及相关旅游服务基础设施等也得以迅速开发和建设,以观光、商务、会议和会展等为主的城市旅游规模得以迅速壮大,扩大了经济相对发达地区与不发达地区之间旅游业发展的差异,旅游业区域差异在初期阶段表现出更大的不平衡性,因此旅游业的发展反而起到了扩大区域经济差异的效应。②但近10年来,旅游业的产业带动作用也引起了经济相对落后地区的足够重视。在有利的政策支持与发展环境下,相对落后地区的旅游资源优势逐渐凸现,服务基础设施及市场环境等不断趋向成熟,各地区旅游业进入快速转型时期,乡村旅游、休闲度假等旅游形式的迅速兴起,快速推动了相对落后地区的旅游业发展,从而旅游业区域内部差异表现出持续下降的总体趋势。如发展到2010年,在规模相对差异上,经济最发达的长沙市,与经济相对不发达的怀化市、娄底市、邵阳市及湘西自治州相比,长沙市的旅游收入分别约是它们的7倍、12倍、8倍和7倍,而国内生产总值分别约是它们的7倍、7倍、6倍和15倍;在空间集中分布上,长沙市旅游业收入约占全省的30.31%,后者四市之和约占全省的15.08%;而长沙市国内生产总值约占全省的27.79%,后者四市之和约占全省的14.61%,即动态上旅游业变异系数和基尼系数的不断降低,表明了旅游业扩大区域经济差异的效应在不断减弱。③尤其在基尼系数的变化上,2009年后,湖南省地市旅游业空间集中分布的经济效应发生了根本性转变,即旅游业基尼系数已比经济总量略小,从而具有缩小区域经济集中性的效应。2010年旅游业基尼系数的进一步下降,表明其缩小区域经济集中性的效应在不断增强。因此,在调整区域经济空间集中性的作用上,旅游业空间集中度的不断降低表明其作用由起先的扩大效应不断减弱逐渐转变为缩小效应的不断增强。湖南省地市旅游业缩小区域经济差异的空间效应日益显现,也逐步实现了政府发展旅游业的初衷,即将旅游业发展作为缩小区域社会经济差异的有效手段。

3.2外部关联性的空间经济效应特征与变化

根据式(3)可求得2001―2010年湖南省地市旅游业与经济的多变量全局Moran’sI,其值从2001年的-0.0713逐渐增加到了2010年的0.082,都大于期望值-0.0769,但都未在0.1的显著性水平上通过检验,表明总体上旅游业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越来越强的正空间关联性质,但并不存在显著效应,即总体上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整体推动作用不显著,也并未起到扩大区域经济差异的显著效应。这表明湖南省旅游产业内外的关联性在地市之间并未形成显著的空间关联效应,区域内部的旅游业联动发展与协作程度并不高。再根据式(4)可分别求得2001年和2010年湖南省地市旅游业与经济的多变量局部Moran’sI分析结果,并结合ArcGIS的专题制图功能可得出多变量局部Moran’sI的分析结果图(图2)。①在空间关联特征的区域差异与变化上,除永州市由2001年的HH型转变为2010年的LL型外,其它地市的空间关联性质都未发生改变;但在通过显著性检验的空间关联效应上,长沙市已由2001年的显著HL型变为2010年的不显著,邵阳市的LL型、岳阳市的HH型、衡阳市的HL型都由2001年的不显著变为了2010年的显著。即通过显著性检验的地市有所增加,在局部上地市旅游业的空间关联效应具有逐渐增强的发展趋势。实际上,这种空间经济效应也与产业空间集聚发展的效应特征相一致,即旅游业空间集聚的扩散作用也是一个渐进的、连续的过程,在集聚发展的初期阶段,以长沙为中心的经济相对发达地区也具有更为发达、集聚性更强的旅游业发展,因此对区域经济发展产生了一定的正向作用。而从显著性检验结果来看,以长沙为中心的旅游业发展并未显现出显著的区域经济推动作用,但发展到2010年,其邻近地区的显著HH型增加了岳阳市,表明这种外部空间关联性的经济推动作用已有所增强。②通过显著性检验地市的空间分布,也较好地反映了湖南省旅游业外部关联效应的空间结构,即在经济相对不发达的湘西、湘中至湘南地区,通过显著性检验的地市主要是LL型,边缘地区的地市,如张家界市、衡阳市等尽管旅游业相对发达,但其区域旅游业发展并未对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产生较强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通过回流作用,经济与旅游业生产要素,如资金、技术与人才等也由边缘区进一步向核心区流动,在长株潭与环洞庭湖的经济相对发达地区,通过显著性检验的地市主要是HH型,区域旅游业的空间关联效应突出表现为将有利于发达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从而,旅游业的外部关联性对核心区的经济发展产生了更强的促进作用,而对边缘区的经济促进作用则显得相对乏力,这将进一步强化已形成的经济差异格局,从而具有增强区域经济差异的局部效应。

4结语与讨论

静态上旅游业相对经济发展水平具有更高的区域差异程度时,动态上旅游业内部差异系数的不断降低,一方面表明了旅游业自身的区域差异在逐渐缩小,另一方面也表明在调整区域总体经济的差异作用上,旅游业发展扩大区域经济差异的效应在持续减弱,但不能表明其起到了缩小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作用。旅游业调整区域经济差异作用的大小,也与其占经济总量的比例存在关系,即所占比例越大,旅游业区域差异的变化将对区域经济差异的变化产生更大的影响,但未定量测度出这种影响效应的大小也是本文研究的不足之处。不同侧面的旅游业区域内部差异对于调整区域经济差异的作用也存在不同的表现。本文的实证分析表明,2001―2010年湖南省地市旅游业规模相对差异具有扩大区域经济规模相对差异的持续作用,而旅游业空间分布集中性则由扩大效应的不断减弱逐渐转变为缩小效应的不断增强。可见,近年来,在湖南省旅游业的转型发展过程中,随着旅游业促进相对落后地区经济增长与结构转变的作用日益凸现,其空间经济效应也体现出一定的转型特征。湖南省区域旅游业发展的地理溢出效应并不强烈,这突出表现在旅游业的外部空间关联性在总体上并未起到调整区域经济差异的显著效应;但在局部上旅游业空间关联效应的增强却强化了已形成的经济差异格局,即在经济相对不发达的湘西南地区,旅游业的空间关联效应具有较低的经济推动作用,而经济相对发达的湘东北地区,旅游业的空间关联效应则具有较强的经济推动作用,故旅游业的空间关联效应在局部上具有扩大区域经济差异的作用态势。限于数据的可获得性,本文主要探讨了旅游业调整区域经济差异的空间效应,而旅游业空间经济效应的研究应具有更广泛、更深入的涵义;同时,进一步定量探讨旅游业空间经济效应的形成机制将是下一步研究的重要主题之一。

作者:陈刚强李映辉工作单位:长沙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