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议乡村旅游面临的问题
时间:2022-12-23 11:46:35
导语:试议乡村旅游面临的问题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建州6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凉山乡村的道路交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原来的金沙云崖和大渡河天险已是现代桥梁高拱,天堑变成通途,基本设施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通往各县再到乡村的道路桥梁仍无法与外地交通发达的地区相比,尤其是原生态的高山、峡谷山高路其他交通组织、游客集散、城市管网、给排水、垃圾处理、停车场、环保设施、厕所等配套设施建设滞后,接待能力严重不足等硬件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已成为制约旅游产业快速发展的重要瓶颈之一,对旅游产业的发展速度和运行质量影响较大。尤其是在“自驾游”形式越来越多的情况下,游客对进入景区的道路及住宿、商店等服务设施不很满意,阻碍了旅游产业的发展。如2012年以来,每一个黄金周期间,邛泸景区不仅设置了单向行驶的规则,出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维持交通,仍然出现了大量的拥堵现象,游客不得不在车上慢慢地等待比蜗牛还要慢的行进,很难实现吃住行游购娱的旅游目标,故有人调侃说:“欢迎来西昌看车”,人流缓慢,降低了农民实际的收入增加幅度,增加了社会各个层面的不满意度。
二、凉山各地乡村旅游产业发展不均衡
坝区与山区“二元经济”现象在凉山的乡村旅游经济中表现尤为突出。总体来讲,凉山各县旅游资源都极为丰富,但受自然地理和历史、政治的影响,凉山山区与坝区之间,不同县市之间,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存在着严重失衡现象。从旅游资源的开发分布来看,凉山州的西昌依托邛泸景区,占有中心区域的优势;普格依托螺髻山景区,并有享誉国内外的彝族聚居区特色文化资源,深受游客青睐;盐源依托泸沽湖景区,尤其是被誉为母系社会活化石的摩梭人风情和社会遗风,为世人所向往并纷纷前来寻踪探秘。相比之下,其他县由于交通、治安、旅游产品设计等等原因,使得他们对旅游市场开拓力度不够,旅游经济发展缺乏生机活力。从旅游人次上来看,位于交通要道的县市的游客人数明显高于非交通要道的县市的游客人数,相对的,旅游经济也就出现了较大差异。我们可以看出,凉山的一日游游客主要集中在西昌、普格、冕宁、盐源这几个重点县。但是,很多旅游资源丰富的县游客量却很少,很难带动旅游经济的发展。从文化、民族、体育、科技与旅游的深度融合来看,乡村旅游产业已成为拉动各地经济跨越发展的朝阳产业。然而凉山州目前的乡村旅游开发模式基本都是单一景区型,旅游产业与农牧业、加工业、文化产业的融合度低,旅游产品单一、业态不丰富,相关产业之间没有聚合效应,形不成产业链,产生不了增加值,发挥不出旅游产业的龙头带动作用,产品附加值较低。
三、产业发展层次较低
旅游产业作为一个复合型的综合产业当以满足游客多层次、多样化的旅游需求为主。凉山州虽然乡村旅游资源十分富集,但乡村旅游产业基础相当薄弱,覆蓋全州各县的旅游市场远未形成。与其他地区乡村景区深度开发的复合型旅游产品相比,旅游产品缺乏多样化设计,产业发展基本处于原生待开发状态,各景区景点多以游览观光为主,加之缺乏富含民族文化内涵的精深旅游项目,游客参与性较差,仅以在农家乐吃一顿饭,看一下简单粗糙的表演为主。因此,凉山乡村旅游产业中的各类宾馆饭店、餐饮购物等场所具有“数量少、档次低、品位差”等缺点,旅游经济发展相对滞缓。
四、旅游人才严重短缺
各地区旅游产业发展速度有快有慢,发展规模有大有小,发展质量有高有低,人才素质好坏无疑起到至关重要作用。乡村从目前来看,凉山广大的农村既缺乏懂得景区景点开发设计的旅游规划人才又缺乏市场开拓、统筹发展的领军人才,既缺乏一大批熟悉旅游产业发展的经营管理人才又缺乏通晓酒店、旅行社运营的职业经理人,还缺乏熟悉旅游项目包装、资本运作的专门人才;另外,在乡村旅游中的主角是农民,绝大部分未接受过正规的专业培训,他们的沟通能力、讲解能力、服务质量都不是很高,使得旅游形象受到严重影响。
五、监管不到位现象也偶有发生
凉山众多的乡村由于地处偏远,个别工商、旅游、城管、公安等政府监管部门,在处理日常监管与发展旅游经济、树立旅游形象的关系上,对规范旅游市场秩序偶尔也存在不到位现象,尤其对“阴阳菜单”、随意涨价、恶性竞争、短斤少两、以假充真等现象,影响“以游客为本”的监管形象,多部门联动的综合治理机制尚须加强,对凉山乡村旅游的整体形象有所影响。
六、规模化的开发对原始生态环境保护提出了挑战
近年来,无论是国际,还是国内其他地方,包括凉山,大家都已经意识到开发乡村旅游能够带来经济的增长,各地均加大了对乡村旅游的投资以及开发力度。乡村旅游在凉山也在呈规模式的扩张。但是,不容忽视的是,开发乡村旅游,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和影响。蜂拥而至的巨大的客源也隐含着对生态环境的承受能力的挑战。例如,凉山美食中,大量的火盆烧烤,木炭烧烤等烧烤类的食品,需要大量的木炭。需要木炭,就需要砍伐大量的树木,这本生就是对原始林木的一种破坏。再则,火盆烧烤,木炭烧烤等会产生大量的烟尘、二氧化碳等,对生态环境也是一种破坏。再如,大家到凉山,只要季节适宜,就会想要品尝凉山的特色美食,大量的消耗对凉山本土特色资源起到了破坏作用。例如,邛海虾是高原淡水虾品种,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富含人体所需的多种营养。邛海醉虾、水煮虾几乎是每一个到西昌旅游的游客的必点菜品。但是,越来越多的消费,使得邛海的虾还来不及长大就成为了人们的盘中餐。邛海虾的繁殖,生长速度已经跟不上消费的速度。诸如此类的现象,势必会对凉山的生态造成恶劣的影响。
七、乡村旅游开发成为农村致富之源,但要保住乡村文化特色却面临考验
凉山州大多数农村在旅游开发前都保持着原始景观,而自然景观和原生态人文旅游资源保留得最好的地方,往往又是交通闭塞,经济、教育欠发达的区域。随着工业文明涌入农村,使得现代文明与农业文明特色并存,现代设施与传统风物杂陈,难以营造农耕文明氛围。乡村旅游大力发展的同时,各地乡村最具吸引力的地方民俗文化资源,在外来强势文化的影响下,慢慢地被渗透成为“倒土不洋”的“民俗秀”舞台,失去其原始本真和乡土特色。这种把一些“原始的、自然的”的东西“商业化”的做法既破坏了乡村原有的良好自然生态环境,浪费了宝贵的农业资源,又扭曲了发展乡村旅游的本质和目的。如冕宁农村的掐花技艺,原来人们完全依靠自己的数针,在头脑中完全映画出美丽的图案,根据图案确定针脚的走向,所以,缝制出来的布料从正面看是十字绣的针法,从背面看,也是整整齐齐的横针法,正反面的图案是一样的清晰完整。而现在,市场的十字绣的布料有很多是根据用线的颜色在布料上进行喷绘,简化了人们的技艺。但是,正是人们依赖布料上的指导信息,机械的将不同颜色的布料简单的堆缝在布料上,所以,其平整度、生动性、整齐性等,均不可以和传统的掐花十字绣媲美。
从这个例子来看,可以说,现代技艺是对原始技艺的创新,也是一种破坏。在将来,这种掐花技艺就将从人们的生活中逐渐淡化,甚至消失。又如汉族乡村的民歌歌手多数已经年老,年轻人少有能唱上十首传统民歌的,少数民族乡村的年轻人因求学就业、外出打工等原因,也少有能唱几十首民歌的。有些能歌善舞,能说四言八句、说克哲的年轻人也离开乡村走向广阔天地。还有制作银器、陶器、竹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也面临后继乏人的困境。
作者:陆铭宁单位:西昌学院
- 上一篇:刍议旅游产业发展计策
- 下一篇:试议旅游企业服务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