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专业学生职业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时间:2022-06-09 11:54:38
导语:会计专业学生职业核心素养培养策略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互联网+教育”的背景,对会计专业学生的职业核心素养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会计专业学生的职业核心素养包括会计专业技能素养、职业技能素养和职业道德素养。当前的会计专业学生职业核心素养培养面临着教育观念落后、教学模式陈旧,人才培养脱离社会需求、软件能力结构失衡,课程体系和培养平台不完善,职业道德素养培养重视不够等问题。充分利用“互联网+教育”的平台优势,改进教学模式、提升应用水平和提升会计专业学生职业道德素养是进一步提升会计专业学生职业核心素养的关键手段。
关键词:互联网+教育;职业核心素养;会计专业
近几年,随着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等信息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引发“互联网+”浪潮。“互联网+教育”是随着当今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科技和教育领域相结合的一种教育形式。教育领域中,正在悄悄地发生着一场信息化的颠覆性变革。“互联网+教育”这种新型教育形态不仅是指教育在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上的应用,或单纯的互联网教育(教学、学习)平台,实质上是二者的深度融合,进而推进教育现代化的进程、提升老师教学及学生学习的效率、驱动教育创新等。“互联网+教育”新形态具有跨界链接、优化关系、扩大开放和教育生态性的特征。截至2019年底,我国在线教育的用户规模达2.59亿人左右,“互联网+教育”已然成为大势所趋。会计行业在此浪潮的推动下产生很大的想象空间,并使行业发生了质的变化(包括会计数据、核算职能及系统等方面)。在这种大环境下,会计专业学生的职业核心素养的培养方式也面临着革新。因此,应积极应对互联网教育对会计职业的影响,着力对学生适应岗位的能力进行提升,以适应现代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
一、“互联网+教育”背景下会计专业学生职业核心素养的组成
“核心素养”一词最早是由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提出的。职业核心素养是核心素养的延伸,概括来说,职业核心素养就是在社会时代的背景下,把某种职业必备的道德、理论知识、技能等综合素养作为目标进行培养。会计专业学生的职业素养包括三个方面,分别是会计专业技能素养、会计职业技能素养和会计职业道德素养,而这三类素养的有机结合构成了职业核心素养。在“互联网+教育”背景下,其职业核心素养最大的不同则在于形成职业核心素养的途径、资源和应用平台等方面较之传统的教育有了很大的提升。
(一)会计专业技能素养
专业技能素养是会计专业学生最基本的职业核心素养。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需要了解整个会计行业的整体业务流程,并在熟知会计相关准则和部分税务工商知识的基础之上准确处理好每一笔业务的账务。专业知识课程是会计学生具备专业知识素养的根源,课程主要涉及管理学、经济学、管理信息系统、统计学、会计学、财务管理、经济法等内容。会计课程既包含了会计知识及相关专业内容,也包含了通识知识,这种课程设置影响了会计学生在未来对工作问题的看待角度与处理方式的专业程度,为学生打下了坚实的工作基础。另外,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和探究分析能力也是会计学生必不可少的。理性思维是会计人员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必不可或缺的思维方式,有助于提高会计准则运用的职业判断能力。探究分析能力是学生积极寻求解决方法的基本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使学生具有好奇心、探究精神,能够对财务报告进行全面、透彻、综合的分析。
(二)会计职业技能素养
职业技能素养是会计专业学生最主要的职业核心素养。一方面,信息技术的应用被互联网的发展带动,使各个领域都发生了重大的变革,会计行业也不例外。会计电算化的出现要求工作人员能够利用计算机对公司业务进行操作处理,提高了公司会计核算的运算效率。那么,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实操能力、数据处理能力等计算机技术的运用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学生应具备的能力不仅仅局限于Office等办公室软件的运用,还包括数据统计软件等。这样学生既能在岗位中借助计算机对数据进行处理,便于掌握财务数据间的关系,还能运用相关软件对数据进行保护,避免病毒的入侵导致数据丢失;另一方面,人际沟通能力在各行各业都被包括在职业技能素养内,会计行业也不例外。这种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够从容应对工作中的社交活动,与同事、领导能够维持良好的关系。
(三)会计职业道德素养
职业道德素养是会计专业学生最本质的职业核心素养。会计行业的职业道德较其他行业而言,更具有特殊性,对学生的职业提出了高标准和严要求。在当今社会,品德、职业操守、社会责任和法律意识四个方面构成了会计职业道德,防止会计人员出现违法违规的行为。若从业人员的道德意识和法律意识薄弱,不仅会危害到自身,还使公司存在隐患。最初,培养会计学生诚信的品德,在工作中能够做到客观公正和实事求是等。然后,培养学生恪守会计职业操守,在职业活动中必须遵从最低的道德底线,制约工作行为;其次,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心,使其具有团队意识和奉献精神等;最后,增强并坚定学生的法律意识,提高法治观念,避免扰乱社会经济秩序。
二、“互联网+教育”背景下会计学生职业核心素养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育理念落后,教学模式陈旧
很多学校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下,对会计学生依然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模式,缺少必要的创新,导致会计专业学生的专业技能停滞不前,不能够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会计专业教师在教学中学术化气息浓重,忽略了以“学”促“做”、“学做”合一的教学理念,而把理论知识的学习作为重点内容,学生接触到的实际票据少之又少,导致审核判断票据的综合能力不高。那么,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能力相脱节,将使其在未来的工作岗位难以学以致用。随着“互联网+教育”的理念融入会计专业的课堂教学中,互联网教学手段的兴起促进了会计专业学生的全方面发展,但这种教育模式的应用率并不高,会计专业教师的教学未能紧随时代潮流。
(二)人才培养脱离社会需求,软件建设结构失衡明显
目前,会计行业人才的需求方向由传统的财务会计逐渐向管理决策、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等方向进行转变。高校对互联网硬件设施的建设投入较多,但对相关配套软件的建设投入较少。互联网管理会计是如今“互联网+教育”下培育的重点,从而推动会计职业素养的升级———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的转变。现有高等院校更加偏重对财务会计软件的投入,忽略管理会计软的建设,甚至在对待管理会计软件的实训课程趋于形式化。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之间就如士兵和参谋的关系。财务会计只是单纯地提供历史数据和解释信息,管理会计不仅评价过去,还能决策现在,预测未来。管理会计的相关软件实训课程教授能够培养会计学生的决策分析能力,为企业创造价值、提供战略,相应地就业前景也就更好。
(三)缺乏完整的课程体系及实训平台系统设计
学校在会计专业在课程设置上忽略了互联网相关知识重要性,致使会计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水平仅仅停留在初级电算化阶段。“互联网+教育”的背景下要求学生不仅仅要具备会计、法律、经济和管理等方面的知识,高水平的计算机操作也是会计学生应该具备的重要技能。这种技能保证了会计专业学生在工作中推动组织整体运营的发展,最终实现组织的终极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实训平台系统多以教材为中心,与社会真实会计的操作有较大差异。这是由于学校的实训室购买安装的都是现成的会计实训系统,没有进行针对性的系统设计,导致大多不能适应现代实训教育的需要,没有达到实训的目的,使其与实际工作环境脱离。
(四)优质教育资源利用率低,课堂教学资源单一
一边是高校丰富的教学资源没有被有效利用,使教育资源浪费,另一边是学校苦于课堂教学资源太过单一,不能够满足现代企业的需要。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高校已经拥有较为充足的优质教学资源,但学生教学资源还是基本以课本为主,并未因为从课本教材到投影仪、多媒体课件、互联网等资源的升级而发生改变。其中,部分教育制度的缺失就是导致教育资源利用低效率的主要原因之一。新形势下,社会对培养“双创型”人才高度重视,故云计算、财务共享、智能财务等新兴技术的教授匮乏阻碍了这类人才的发展。未来,一切标准化程序性的基础会计工作都将被智能财务共享平台所取代。
(五)职业道德的重视度有待提高
对职业道德缺乏重视的现象尤其在专科职业院校中比较突出,甚至在职业道德教育上直接选择了忽视,不论是大部分教师还是大多学生都认为职业学校学习的是职业技能,与道德无关,使职业道德的地位趋于边缘化。此外,很多学校认为德育课程包括了职业道德教育,其实德育课程很难让学生切身感受到职业道德在未来整个职业生涯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教师应该将职业道德深入会计专业课程中,将二者结合以便引起学生的重视,避免学生在工作中出现违背职业道德的行为。
三、“互联网+教育”背景下会计专业学生职业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一)理解“互联网+教育”理念,做到会计人才培养与时俱进
要想做好“互联网+教育”背景下人才培养新方向的转变,学校对互联网教育必须加以重视,消除教育变革过程中教师存在的抵触情绪,对会计教师进行相关技术的培养,使教师尽快转变教育理念。首先,灵活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完善学校“互联网+教育”的教学实施条件,并在依托互联网教学平台的基础上培养“双师型”教师。教师通过接受定期培训、继续教育、进修等方式提高自身能力,从而提升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及多媒体教学方式的运用;其次,构建混合教学模式和实践教学体系,对“互联网+教育”课堂进行创新,鼓励将直播课、慕课、微课和翻转课堂等互联网教学方式引入传统课堂,让教师意识到互联网教育对会计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做到线上与线下教育模式结合,理论与实践统一,使学生在学习会计理论知识的同时结合会计实训实践,能够更好地提高其专业知识及操作水平。
(二)完善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加强资源库建设,培养管理会计理念
在“互联网+教育”下,时代对学校会计专业课程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且学校需要加强建设开放式的会计教学资源库,注重管理会计理念培养,为实现以“财务和管理”并重的人才培养目标完善会计课程体系。学校需要打破传统会计课程设置上的平行关系,把企业会计完整的生命周期及工作过程作为课程体系设计的标准,构建渐进式、一体化的课程体系。学校利用相关数据平台,以实现校内外资源共享,便于教师对教学资源整合。教师也可自行对会计课程教材进行开发,包括微课、慕课等互联网资源的制作。学校还应鼓励教师进入企业会计部门实践,加入专业的管理会计组织,学习管理会计理念,提高自身知识水平,并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
(三)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培养高素质的会计人才学校和企业的合作能够解决会计人才培养
滞后于产业技术变革这一紧迫的现实问题,实现双赢的效果。这种合作发展的方式可以让学生深入了解企业内部真实的会计操作系统和管理模式,重视培养具有综合能力、专业能力、实用能力的人才。“互联网+教育”背景下的校企合作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共同构建互联网会计实训平台。以企业真实的市场、管理、财务环境构建虚拟企业运作模式,由企业员工带领学生对企业真实的财务业务模拟,将真实账目录入平台,使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第二,共同开发互联网“会计云平台”,实现会计行业或企业内优秀工作人员及专家的信息共享,学校可以通过灵活聘用的形式让社会工作人员参与到学校的教学活动中,既能够对学校的教师资源进行充实,也可以让学生了解到会计岗位对会计学生的真实要求,以适应时代潮流。
(四)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加强学生的会计法律意识
学校需要将学生的职业道德培养作为教学目标并纳入教学计划,恪守职业道德始终是会计人才发展最根本的要求。课堂中教师应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把理论联系到学生的具体生活中,分享真实的先进事迹为学生树立榜样,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也可将与会计职业道德相关的经典案例纳入课堂,让学生进行讨论和分析,通过在教学中不断渗透的方式使学生形成有职业道德意识及职业道德约束力;把与会计相关的法律法规贯穿于整个教育活动中,加强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和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使学生意识到触犯法律的严重性,避免学生在工作中误入歧途。
四、结语
“互联网+教育”时代的来临对会计行业及会计从业人员带来了深远的影响,那么,学校对会计专业学生职业核心素养的培养就应该与时俱进。在充分了解会计专业学生职业核心素养的组成部分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及时提出应对策略,培育出具有更高职业核心素养的人才,满足时代对会计专业学生的需求。
参考文献:
[1]郭军,毋文静,张雪莹.“互联网+”背景下MPAcc学生核心素养构成及培养路径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7,16(7):122-123.
[2]李杨.“互联网+”背景下高职会计专业学生职业核心素养的培养[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2(17):80,82.
[3]刘健,李萌.“互联网+”教育下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6,2(21):105.
[4]秦虹,张武升.“互联网+教育”的本质特点与发展趋向[J].教育研究,2016,37(6):8-10.
[5]张海兵,张中堂.“互联网+”教育背景下会计专业教学改革的实践[J].江苏教育研究,2019(12):57-60.
作者:彭洋 单位:湖南财政经济学院会计学院
- 上一篇:大数据技术在电大远程开放教育的应用
- 下一篇:管理会计实务课程思政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