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理论与实务有效衔接人才培养探讨
时间:2022-03-16 11:46:43
导语:会计理论与实务有效衔接人才培养探讨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会计理论与会计实务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本文将会计理论与实务的有效衔接作为切入点,探讨当前的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在研究过程中发现,当前有些高校存在会计实务课程安排不够合理、授课教师缺乏会计实务经验、“重知识,轻能力”的教学模式等问题。对此,提出了合理安排会计实务课程、建立高素质的教学团队、模拟企业的会计实务工作、推行“一纸开卷”的考核方式等,以期能解决会计理论与实务有效衔接的问题,并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会计理论;会计实务;有效衔接;人才培养模式
1文献回顾
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而会计要发展,就必须将会计理论与会计实务进行有效衔接,用会计理论指导会计实务,以会计实务促进会计理论的发展。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会计人才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会计专业已成为我国高校炙手可热的专业之一。围绕着会计人才的培养,一些学者提出了不同的观点。Lux(2000)认为会计人才的培养,应更多地采用现实案例分析、角色扮演、实践活动等先进的教学方法。张玉英(2008)认为,会计教育目标应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会计人才培养目的在于使学生能主动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于玉林(2011)提到,现代会计教学方法可采用会计创造教学法、会计发现教学法、会计讨论教学法、会计实证教学法、会计实验教学法、会计案例教学法等。何玉润等(2013)认为,要完善会计人才培养,应当以获取和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素养为出发点和着力点。张永杰等(2019)指出,推进卓越会计人才培养实现供给侧改革,加快卓越会计人才培养质量与行业需求相接轨,应以职业胜任能力为向导。前人的研究中,主要是从宏观方面探讨对会计人才的培养,为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了方向借鉴。但是,应该重点从哪些方面着手培养会计人才,具体应该怎么做,却鲜有学者进行研究。本文从会计理论与实务有效衔接的角度出发,试图从微观层面探讨会计人才的培养模式。
2当前高校会计理论与实务有效衔接的反思
早在2014年3月,教育部就已明确改革方向:全国普通本科高等院校1200所学校中,将有600多所逐步向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变,转型的大学本科院校正好占高校总数的50%。2018年开始,教育部门对新设本科院校将严格控制大学更名,“职业学院”或“职业技术学院”在更名升本中均保留“职业”两个字,2019年已有15所首批职业本科试点学校。从国家近年来的改革方向可以看出,高校正逐渐从注重理论教学,推向理论与实践并重的人才培养模式。会计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必将是本轮改革的重点,如何将会计理论与实务有效地衔接,培养既能掌握会计理论知识,又有娴熟会计技能的人才,已迫在眉睫。本文在提出改革方案前,先对当前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分析。2.1会计实务课程安排不够合理。受传统理论教学体系的影响,部分高校在做人才培养方案时,通常以“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为主线,根据理论知识从易到难的原则,在不同学期安排不同的课程。还有高校一直秉承先理论后实务的教学理念,认为学生应该先懂得会计理论,才能做好会计实务工作,甚至将第一次的会计实务课程排在第三学期或第四学期。此外,有学校可能因为师资的原因,临时将本该属于当学期的会计实务课程,临时调整到其他学期,使得课程的安排较为混乱。在此背景下,对某高校会计类专业的学生调查发现,在初学会计时,由于没有接触会计资料,也没有实务操作经验,会感觉会计理论晦涩难懂;而在大二或大三突然才安排会计实务课程,使得学习会计理论与实务的时间不同步,不能将理论与实务有效地衔接起来。2.2授课教师缺乏会计实务经验。目前很多高校的会计教师,只是简单地从一个学校毕业到另一个学校授课,由“学生”角色转变为“老师”角色,并没有在企业的会计实务工作经验,对于一些会计实务的工作内容也是不甚了解。为解决授课教师的问题,一些高校也会利用寒暑假的时间,组织部分教师前往企业培训,但由于是短期学习,很多老师并不能真正熟悉企业实际会计工作的完整流程,无法真正操作各个岗位的核心工作,使得培训效果大打折扣。2.3“重知识,轻能力”的教学模式在会计理论教学中,很多教师主要是针对不同的知识点,结合相应的案例,分析讲解会计核算方式。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在短时间内迅速掌握大部分知识点,但由于是被动式地接受知识,学生未必能完全理解所学知识,这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缜密的逻辑思维和思辨能力,难以满足当代社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在会计实务教学中,很多高校更侧重于单个学生进行建账、制单、记账、编制财务报表等的基本训练,更关注业务发生后的会计核算,鲜有在课前让学生先分析所发生的业务,课堂结束前对所做的会计资料进行财务分析,并对未来事项进行预测管理。该教学模式不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也不利于提升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
3会计理论与实务有效衔接的探讨
一位合格的会计人才,既要掌握会计理论知识,也要熟练会计实务的操作,如何培养能适应企业会计岗位的人才,本文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探讨。3.1合理安排会计实务课程。目前,大部分高校在安排课程时,仍采用传统的先理论课程后实务课程的方式,这容易让会计的初学者感觉吃力,无法完全理解会计理论,且仅通过理论教学却没有实务教学,学生容易产生遗忘。若想让学生有效学习会计知识,培养严密的会计思维,可改变现有的教学模式,即从大一第一学期开始,在开设会计理论课程的同时,也同步开设实务课程。在会计实务课程的教学中,可以通过剖析现实案例,让学生提前认识现实中的会计岗位设置、工作内容、业务流程、会计资料、报税业务等。此外,还可让学生自行调研某个企业的财务部门,以便初步认识现实中的会计工作,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更有利于后期对会计理论知识的理解。3.2建立高素质的教学团队。正所谓名师出高徒,要想培养具有一定竞争力的会计人才,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必备条件。由于一些教师并没有企业会计工作经验,对会计实务工作不甚了解,出于对该部分教师培养成本和培养效果的综合考虑,直接招聘具有丰富会计工作经验的人员,专门担任会计实务课程,将企业中的会计实务与会计理论相互结合,效果会更佳。此外,部分高校在每个学期初安排课程时,可能会出现同个教师经常更换讲授课程的现象,具有较大的随意性,不能形成较为稳定的课程教学团队。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会计领域也出现了诸如财务云、会计大数据技术、电子档案、新一代ERP、在线审计等新兴技术,这些会计技术在一定程度代表着会计当前的现状和未来的发展动向,这就要求高校(尤其是应用型本科院校)要时刻紧跟会计的发展步伐。由于每个教师所擅长的领域有所差别,时间精力有限,学校可组建专门的教学团队,培养专注于会计新兴技术发展领域的骨干教师,并将该新兴技术与会计理论相互结合,应用到日常教学中。3.3模拟企业的会计实务工作。不同企业的部门构成不完全相同,但绝大部分企业都会设置财务部门。在学习会计时,可以让学生通过实地调研的方式,了解企业财务部门与其他部门之间的业务往来、财务部门的职能定位、印章管理,以及部门内部的岗位职责分工等。同时,将以上会计相关信息形成完整的一套资料,让学生从宏观层面了解财务部门在企业中的职能作用。从微观层面来看,可以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以“原始凭证———记账凭证———会计账簿———财务报告”为主线进行训练,模拟现实企业的会计实务工作。首先是收集各式各样的原始凭证,如增值税普通发票(含电子发票)、增值税专用发票、汽油票、车票(汽车、火车等)、收款收据、航空运输电子客票行程单、银行收付款通知单、领料单或收料单、入库单或出库单、其他企业的内部自制单据等。根据所收集的不同业务类型的原始凭证,填制记账凭证(由于制单人和审核人不能为同一个人,所以需要团队成员之间相互审核),并在期末时结转损益。根据已填制好的记账凭证,记账到各类明细账簿或日记账中,并编制科目汇总表。然后根据科目汇总表和各类账簿,编制财务报告。最后,针对已编制好的财务报告,团队成员对其进行财务分析,发现企业存在的问题,提出拟解决的方案,以便企业作出有效决策。3.4推行“一纸开卷”的考核方式。所谓“一纸开卷”考试,即为半开卷考试,它允许学生在考试前,将自认为的重点、难点、考点等内容,写到一张A4纸上,并带入考场,在考试期间可作为参考。“一纸开卷”考核方式融合了闭卷考试和开卷考试两种类型,考试题目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它需要学生在熟悉所学会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有效的归纳总结。这种考核方式不仅要求学生要对教材知识有所了解,还要有一定的归纳总结能力。由于会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对于会计实务类的课程考核,除了要求学生完成实操训练之外,还应要求学生写出相应的会计理论依据,如期末计量存货时,要写出相关的会计分录,但期末存货应按“成本与可变现净值熟低法”来计量,所以在进行会计分录处理的同时,可适当地要求学生写出会计理论依据,以达到既考核会计实务又考核会计理论的目的。采用此类考核方式,不仅可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还可以促进学生进行有效复习。
4结束语
本文基于会计理论与实务有效衔接的角度,分析目前我国的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发现还存在一些问题,如课程安排不合理、授课教师缺乏会计实务经验、“重知识,轻能力”的教学模式等。若要培养更符合社会需求的会计人才,就需对现行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同时也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以解决会计理论与实务有效衔接的问题,达到既能提高学生会计理论水平,又能增强会计实务操作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DanielF.Lux.AccountingEducators'ConcernsAbouttheAECCPositionandIssuesStatements[J].JournalofEducationforBusi-ness,2000,76(1):24-27.
[2]张玉英.会计教育目标和人才培养路径选择[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8,(2):159-160.
[3]于玉林.会计实验教学的新进程———会计实验创新教育的再探讨[J].会计之友,2011,(2):117-120.
[4]何玉润,李晓慧.我国高校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基于美国十所高校会计学教育的实地调研[J].会计研究,2013,(4):26-31.
[5]张永杰,罗忠莲,郑迪元,等.以职业胜任能力为导向的卓越会计人才“1234”培养模式构建[J].科技促进发展,2019,15(9):1022-1029.
[6]李彩霞,王悦.“一纸开卷”考试MPAcc专业核心课程考核中的应用与推广———基于《财务会计理论与实务》课程考核探索性改革的思考[J].2020,(41):131-134.
作者:李建全 单位:广东理工学院会计学院
- 上一篇:浅谈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体系的构建
- 下一篇:浅谈企业提高内部审计质量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