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公允价值的运用问题

时间:2022-08-17 02:55:01

导语:探索公允价值的运用问题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探索公允价值的运用问题

一、公允价值计量产生于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

纵观近现代会计发展的历史,我们不难发现,每次金融危机和财务丑闻都会引起社会各界对会计理论、方法、程序的强烈不满和质疑,导致监管部门对会计严格监管,促使会计界不断探索新的会计理论,制定更完善的监控制度或准则,以满足社会各界对会计信息及其监管的需要。随着新兴低耗高效的高科技产业和现代金融产业的发展,会计所面临的经济环境更趋复杂化。而基于历史成本的传统会计对计量和报告创新金融工具以及无形资产业务显得力不从心,从而招致会计实务界和投资者的强烈不满,公允价值理论应运而生。最早由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所属会计研究部主任Moonite在《会计研究公告第1号》(ARSNo.1)中提出“公允价值”的概念(葛家澍,2007)。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公允价值的应用范围已逐渐从仅限于某些金融工具扩大到大部分金融工具、投资性房地产甚至无形资产(朱丹,2010)。以市场为导向、以决策有用为目标的公允价值的产生为会计适应现代经济环境的变化而改革指明了方向。

二、经济环境复杂化导致公允价值计量应用遭遇困境

公允价值出现伊始,即因为它能够全面、及时、准确地为投资者提供决策相关的会计信息而倍受会计界和投资人好评和追捧,但由于其内在的缺陷,同时也受到金融企业、审慎监管部门和独立审计机构的抵触。这一切,除了公允价值计量本身所存在的一些不确定性、不明晰性之外,更重要的是因为20世纪末期以来社会经济环境的日益复杂化。复杂的环境下新事物层出不穷,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人们观察问题的视角和态度。这种差异更多地则是基于各种不同职业和不同利益集团所处的地位方面。

(一)金融企业对公允价值计量的质疑公允价值的产生始于金融工具的大量出现和计量要求,因此,金融企业是公允价值应用的急先锋,然而,鉴于公允价值计量对金融稳定的影响,金融企业对公允价值的应用始终存有一定疑虑甚至抵触。这是因为:

1.公允价值应用加剧银行收益和资本的波动公允价值的应用使银行与资本市场和宏观经济环境更紧密地联系起来,这就意味着资本市场和宏观经济环境的任何变化都会对银行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产生影响,并通过公允价值在银行财务报告中反映出来,从而加剧银行收益和资本的波动性。另外,当前公允价值计量的应用具有一定不对称性,即部分金融工具采用公允价值,而部分金融工具仍采用历史成本(摊余成本)。这种混合计量模式与当今商业银行的具体投资组合政策是不相适应的。由于银行是采用有机整体的方式来治理其投资组合,而并不是采用完全隔离的方式对其交易项目和银行项目进行治理,并且在具体实务中,银行通常会采用交易账户来对其银行账户中的利率风险进行套期保值,所以混合公允价值模式的这种不对称性会引起银行收益及其资本的不必要的人为波动。

2.公允价值的顺周期效应加剧宏观经济和市场的波动在市场非理性变化时,投资者追高杀跌的非理性投资情绪会被激发,当市场非正常性繁荣时,投资者非理性的追涨会不断推高资产的市场价格,使资产市价脱离其真实价值而被高估,而以公允价值为基础编报的公司财务报告被虚假改善,由此提升公司融资能力,银行因此增加对公司贷款的冲动,而银行信贷规模的扩大,又会进一步推高市场的虚假繁荣程度和资产泡沫,助长经济的非理性繁荣。当宏观经济政策转向(比如基准利率提高、存款准备金上升)或经济步入衰退周期,资产价格会非理性地下跌,而以市场价格为基础的公允价值计量必然会导致公司财务状况恶化,致使公司融资能力下降,银行放贷更加谨慎,预期风险的增加又会推高资金的市场利率,公司融资成本进一步提高,致使在群体效应下,市场恐慌情绪加重,资产价格螺旋式下跌,经济衰退加速……由此产生的多米诺骨牌效应更加剧金融的不稳定和经济的动荡。公允价值的不当应用对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所引起的金融危机的全面爆发和蔓延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对此即是明证。

(二)公允价值加大了监管机构的监管难度公允价值计量的实施在影响银行会计资本的同时,往往也会影响银行的监管资本,使得会计资本与监管资本在性质和数量上产生新的不一致,并引起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的波动,从而增加金融监管机构对银行的审慎资本监管难度。采用公允价值计量股票期权和股份支付等权益工具可能影响银行会计资本的变化;而交易性金融工具和可供出售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也会引起会计资本的变化,使银行违反资本监管要求的可能性增大,从而导致银行监管机构对其进行过多的管制干预以及诱发商业银行做出旨在减少管制干预的不正当行为。其次,允许金融工具按照公允价值计量纳入表内核算,对具备公开成熟市场条件的金融工具可参照市场价格估计其公允价值,由于信息相对充分,监管机构的监管难度和成本相对较小。但对缺乏相应市场条件的金融工具允许金融机构自建模型进行估值,由于银行管理层风险偏好不同、建立模型的假设条件不同,对占有信息的理解不同,必然会导致其建立模型的结构不一致和参数应用不尽相同,从而使其对公允价值的估值带有一定的主观性,这不仅影响到公允价值的可靠性和相关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监管者的监管难度。并且监管机构要求金融机构在采用公允价值计量金融工具时必须披露确实的理由、事实或依据,但是金融机构提供这些理由、事实和依据时会存在大量的主观分析和判定,并且在不同的时点会发生较大的变化。因此,银行监管机构很难判定和评价上市银行的真实业绩和银行资本状况。

(三)公允价值加大了独立审计机构的审计风险对从事独立审计的会计师事务所而言,不断拓展的公允价值计量应用增加了财务报告审计的困难和风险。这是因为传统审计基于有反映经济业务凭证的客观证据的事实判断,而公允价值是报告主体依据市场变化和未来现金流量所建立的估值模型的主观判断的结果。这就意味着审计师在公允价值计量和披露审计方面面临极大的挑战,要求审计师对主体公允价值计量过程中所使用的参数、假设和方法进行全面的评估,据此对主体公允价值计量和披露符合准则的程度作出合理判断,同时,还必须了解主体在公允价值计量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偏差和自己审计过程中的误差(于永生,2007)。这对不具备评估专业知识的审计师而言,相比传统基于历史成本的审计,公允价值计量审计的困难和风险是显而易见的。这也是大多数独立审计机构对公允价值计量的可审计性表示担忧的根本原因。公允价值的适用范围越是扩大,审计执业的不确定性风险也随之加大。在审计机构尚未对此做好充分的观念和技术方法上的准备之前,一定程度的担忧和抵触在所难免。

三、基于环境变化的公允价值计量应用

公允价值计量方式在20世纪环境变化之中应运而生,因其能如实反映经济环境变化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影响,更好地为投资者提供决策有用信息,所以代表了会计计量未来发展和变革的根本方向。从根本上来讲,不管在应用中遇到多大的困难或阻碍,或者因为一些特定原因在实际应用的某些阶段发生一定的倒退或波折,但其应用不断扩大的趋势却是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的。客观上来讲,公允价值计量作为一种新的观念和技术方法,与其他技术方法一样,在其产生和应用的初始阶段,必然是不完善和不完美的,必然存在一些技术上的不足有待改进,这是一种客观的必然。因此,必须理性分析不同市场环境下公允价值的适用性,审慎看待公允价值的优缺点,在更好地为投资者提供决策有用信息的基础上,通过协调利益相关各方的关系,更好地发挥公允价值计量作用。

(一)发挥政府对市场的干预和监管作用20世纪80年代后,西方主要发达国家大力推行私有化改革,力主通过取消管制和其他形式的政府干预来提高国内和国际资本的自由流动,激发企业家精神,鼓励金融创新,促进金融市场全球化。强调市场可以通过“看不见的手”的调节自动恢复平衡,不需要政府任何形式的干预。但事实证明,完全依靠市场实现自我平衡和规范有序发展是不现实的,政府作为宏观经济的管理者适当对市场进行干预是必要的。美国次贷危机发生在最崇尚自由主义的美国,是“市场失灵”的又一次集中表现,次级抵押衍生品市场定价机制失灵而无法通过“看不见的手”达到均衡并酿成危机,不得不依靠政府干预及应急管理手段的运用。因此,政府及相关监管部门必须加强对市场的监管,特别是对评级机构、对冲基金、跨国金融机构等方面的监管,严格控制金融衍生工具不断翻新,切实控制人为

地制造那些纯粹是投机、冒险的衍生产品(葛家澍,2009)。在公开活跃且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中,公允价值才能更好地为投资者提供可靠且相关的决策会计信息。(二)完善公允价值基础设施虽然外界对公允价值质疑声不断,但公允价值在会计实务中的推广和使用已成大势所趋,不可逆转。对于有成熟市场的资产或负债的公允价值,市场已为其搭建了估值的可靠基础,在市场处于正常运行状态下,市场价值完全可以视同为资产和负债的公允价值。但在市场背离正常运行轨道出现较大波动时,就需要对非正常市场条件下的资产和负债做合理的估值而不是完全以市场价格作为资产和负债的公允价值。对于缺乏公开市场的资产和负债,则必须运用相应的模型进行合理的估值。这就要求企业和相应机构必须具备完善的公允价值估值设施,包括完整资产和负债价格变动的数据库;规范可靠的风险和现金流的估值模型;采用科学合理的估值程序;培养掌握专业知识并具有相应经验的估值专才。然而,目前具备这样条件的主要是发达国家的大型银行,大多数非银行金融机构和其他企业的估值基础设施还很不完善,新兴市场经济国家问题则更加突出。因此,要充分发挥公允价值会计的优势,当务之急是建设完整可靠的市场变化信息库,确定规范标准估值模型,制定科学合理的估值程序,培养专家型的估值人才队伍。

(三)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公允价值无论对金融机构还是其他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改进都是一个新的挑战,因此应该适应环境的变化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有必要设立由专家组成的公允价值协调监督机构,直接对董事会负责,并与内部审计委员会协同,对公允价值的形成、应用及后果做出客观评价,以保证其客观公正,同时防止、防治管理层利用公允价值操作利润,危害股东及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保证公允价值计量和披露的有效实施。其次,要建立完善的公允价值计量的风险评价和风险预警机制。公允价值是基于当前市场,同时面向未来的计量属性。在缺乏当前活跃的公开市场时,资产和负债的公允价值就必须采用现值估值的方法。而折现就意味着对未来现金流和折现率要作出合理的估计,因此,要对影响未来现金流和折现率的不确定性和风险作出合理预测,既是对存在公开活跃市场的资产和负债公允价值的确定,也必须充分了解市场不正常波动的风险。建立公允价值风险评价和预警机制对完善公允价值计量体系,预防风险,保证公允价值的客观公正有着重要作用。另外,应明确企业各业务部门、公允价值计量模型的验证部门和具体进行公允价值计量的财务部门的分工,各部门既相对独立又互相牵制。同时,还要完善公允价值计量所依据的信息获取、分析的信息系统,建立符合公允价值计量需要的信息数据库。对数据的获取、修正、输入输出加以监督和控制,以确保公允价值计量依据的信息的真实可靠,实现公允价值计量结果的公平性和相关性;还要对公允价值计量和披露的相关内部控制持续监督和不定期专门评价,及时发现公允价值计量中存在的重大缺陷和重大风险,并予以及时纠正。

(四)重视会计界和评估界的合作在公允价值计量中,二、三级计量不同程度地介入了主体的估计和判断,而会计要素中如土地、投资性房地产、无形资产以及无公开市场交易的金融工具等公允价值的确定需要具备很强的专业知识,这一要求远远超过了会计人员的知识和能力范围,所以在确定这些资产公允价值时,需要借助外部评估人员的服务,由评估人员提供专业的评估结果。同时由于会计信息不仅要为管理层提供服务,更主要是为投资者、债权人、监管方提供服务,对于专业性强、复杂程度高的公允价值确定,完全依据管理层的估计和判断,必然受主体的利益取向的影响,从而降低估价结果的市场性,破坏计量的公允性。因此,独立、合格的专业评估机构的评估价值成为可靠公允价值的重要依据。财务报告的外部使用者更愿意和希望看到独立专业评估机构的估值结果。从注册会计师独立审计的角度看,被审计单位管理层要对作出的公允价值计量和披露负责,而注册会计师应当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以确定公允价值计量和披露是否符合使用的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的规定。注册会计师应当通过了解被审计单位的业务和行业情况以及实施适当的审计程序,评价以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和负债的会计处理的适当性,评价获得审计证据的充分性。但是基于独立性的要求,审计机构和人员不能对同一对象提供公允价值评估服务,审计人员是公允价值的最终审核人。因此,在一些专业性很强的资产和负债的公允价值合理性的审计中,应该聘请外部独立评估人员发挥其专业优势,在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同时,也能降低审计人员的风险。会计人员对公允价值的计量和披露负责,外部评估人员对评估结论的合理性负责,审计人员对公允价值的审计结论负责。由此,公允价值的运用使会计信息责任体系发生了改变,由以往的会计责任和审计责任的二维责任体系,发展成为会计责任、评估责任和审计责任构成的三维责任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