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内审机构完善探析

时间:2022-12-29 05:46:00

导语:企业内审机构完善探析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企业内审机构完善探析

一、内审机构开展管理审计的观点

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企业面临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企业要求得生存和发展,强化企业管理,提高管理效率和经济效益势在必行。

从管理学的角度讲,企业管理涵盖企业活动的全过程,企业的生产经营需要通过管理的职能来实现。各项管理职能的实现一般由管理当局的各个职能部门相互作用来完成。同时经营者为了正确履行职责,成立智囊团、管理委员会等专门管理机构从事企业管理工作。管理当局的管理工作或管理活动是否科学、合理、有效,需要一个独立的部门对其进行评价。传统的评价方法就是业绩考核,明眼人都能看出这是对事后结果的评价。只有对企业的管理活动进行事前、事中、事后全方位、全过程的检查、分析和评价,才可以发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明确各个层次的管理责任,从而推动管理工作改善,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对企业管理的评价由谁来完成呢?首先肯定是独立于管理职能之外的部门来完成,因为管理职能不能自己评价自己,而且囿于管理职能业务范围的局限性,他也不可能进行全面的评价。查找有关资料,有人提出由外部人员来对管理业绩进行评估。我国二十世纪80年代兴起的由管理专家组成的咨询机构开展管理咨询和经营诊断,我们认为就是对企业管理的检查、分析和评价。但是这种咨询、评价不是经常化的。也有人提出由CPA来完成,我们不同意此种观点,笔者是注册会计师,也有过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经历。CPA的职责和业务能力不能承担此项工作,只是在局部开展一些税务咨询方面的业务,因为他们是会计师,不是管理专家。CPA开展的内部控制制度评价,主要是会计内控制度,审计界的人士也知道他对内控制度测试的目的是为了寻找审计的重点,提高审计效率。

近几年,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内部审计机构开展管理审计的呼声较大。从内部审计发展的经历来看,内部审计已成为企业自我发展的需要,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的有力手段,是强化企业管理、规范企业行为、实现自我发展的中心环节,具有其他部门无法替代的作用。内部审计只有参与企业管理,真正融于企业管理中,才能履行好自己的职责。从某种意义上说,内部审计已成为现代企业管理中综合性的高层次的职能行为,其出发点和归宿都是促进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因而,管理审计是内部审计发展的必然趋势。依我们之见,这也是由内审机构的相对独立性决定的,实质上,经常化地加强企业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确立企业在市场上的地位,本身就是企业内部的事情。

从国际内审发展的阶段来看,开展管理审计比较早,现在已逐步实现管理审计向风险评估过渡。而我国内部审计起步本身晚,开展管理审计更晚。专家学者们积极汲取西方的经验进行探讨,审计战线的同仁也在摸索尝试。如近几年开展的物资采购审计、经济合同审计、工程项目审计等。但由于管理审计的实施还刚刚起步,理论不成熟,体系不完整,系统化和规范化的程度还远远不够,相关案例匮乏,加之审计队伍知识结构缺陷,全面开展管理审计困难很大。

二、管理审计的定位讨论

(一)管理审计的概念

管理审计提出几十年,国内外学术界和职业界对其概念一直没有达成共识。依我们所见,给一个复杂、广泛的学科下定义,难免涵盖不全。审计工作者过多地讨论其概念,不注重实质问题也是徒劳,只要在审计的主体、客体、目标等方面明确了就足矣。我们不妨简单地下个定义。管理审计是由专门的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运用现代审计技术、经济活动分析技术、现代化管理技术等方法,对企业的各项管理职能和管理过程,进行系统的检查、分析和评价,促进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以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

笔者认为,要了解管理审计的概念,正确解决管理审计的定位,应该明确以下几点。

1、管理审计性质界定。内部审计类型较多,日常各种审计资料有关概念引用比较模糊,如有管理审计、经营审计、效益审计等。我们参照有关资料,赞同效益审计分为经营管理审计、政府绩效审计、项目经济效益审计三类,其中经营管理审计主要是企业内审的任务,因而,管理审计属于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的范畴。管理审计以促进管理提高效益为重点,其目的是协助管理者顺利完成生产经营任务,实现经营目标。

2、管理审计是管理的管理。论述管理审计,离不开对管理的讨论。撇开管理奢谈审计是站不住脚的。这也是目前管理审计难以开展的关键所在,因为审计人员不明白审计什么,审计到什么程度。企业管理是对企业经营过程及其各种要素发生作用的一系列管理活动。它是以满足市场需求为起点,经过对各种经营要素的组织和对经营活动的指挥、协调与控制,保证经营目标的实现。企业管理涵盖企业活动的全过程,企业的生产经营需要通过管理的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职能来实现。

管理审计就是对各项管理职能发挥的评价,对重大经济活动的审查,以促使人、财、物、产、供、销、责、权、利得到合理的运用和安排。针对管理和控制的缺陷,提出建设性意见和改进措施,协助管理人员有效地管理各项活动,合理使用资源,提高经济效益。因而,管理审计是对管理的管理,它不是替代其他职能部门的管理活动,它是为了克服管理者不能自我评价而作的再一次管理活动,是更高层次的管理活动,它要发现管理的薄弱环节或缺陷,从事该项工作的人员也应该是企业管理的专家。管理审计的审计方法同样要运用管理思想、管理理论、管理的专门的技术方法,这样,基本上也就明确了两者的关系。

通过以上论述,不难发现管理审计的特征。

(二)管理审计与财务审计的关系

寻求管理审计的方法和途径,我们认为,不能将管理审计和财务审计相割裂,将管理审计完全孤立开是不对的。企业财务活动是企业经营活动的综合表现,是与各项经营活动相连接的,其也应该作为管理审计的起点。财务审计经过多年经验总结,有其完整的理论体系和具体的工作方法。同时企业财务审计也要围绕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涉猎管理的不足,只是没有那么全面。因而,管理审计要大量借助财务审计的审计经验,才能对经营活动进行更系统的分析总结和评价。在工作方法上,一般首先从检查会计帐册和会计报表开始,以财务审计为基础和切入点,在此基础上在检查企业的各项政策和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然后通过大量的调查研究,评价企业的经营情况和管理状况,最后为管理层提出改进意见。

(三)管理审计与内控审计的关系

现在,内控审计的提法比较多。内部控制是包括组织机构、业务流程在内的具有自我控制和自我调节功能的管理机制。我们说,内部控制应该是涵盖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方方面面,它主要强调企业的业务处理程序和运营秩序。它只是企业管理活动的一部分,属于企业管理基础工作的范畴。因而,内部控制审计是管理审计的内容。也有资料将其作为“制度基础审计方法”。从目前的情况看,内部控制审计主要涉及到内部会计控制体系,其主要着眼于会计信息的真实和财产的安全。随着管理审计工作开展的深入,内部控制审计要深入到企业管理基础工作的各个方面。

三、管理审计的内容

我国内部审计目前的水平尚处于财务审计向管理审计转变的初期。而管理活动要深入到企业内部的各个环节。相应地管理审计的内容也要覆盖企业的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其必然是很庞杂和广泛的。管理审计同样要遵循“成本效益”原则,不可能面面俱到,只能是局部管理审计。从总体思路上讲:

一是,按照管理的职能设计审计内容。而管理的职能是贯穿于具体的业务管理活动中,有些资料介绍对管理的机能进行审计,并提出了审计要点,我们认为这是含混的,很不具体的做法。二是,对重大的经济活动进行审计。三是,对管理中随时暴露出的问题进行专项审计。四是,许多管理审计的任务源于高层管理者的分析和预感,提出审计要求,一般都是针对目前或近期企业管理、经营、效益方面的重点、难点或热点。

据此,管理审计内容主要如下:

1、内控制度审计。内部审计要在测试和评价内部控制系统的基础上,根据测试中发现的失控环节和薄弱环节,提出改进内部控制的管理建议,为企业提高经营管理效率,改进内部管理提供帮助。对企业内部控制的审查,一是审查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情况,二是审查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

企业制定控制程序时关键就是要寻找关键控制点,审计的重点在于这些关键点中最容易出错、最薄弱的环节。内部控制最薄弱的环节一般在于货币资金和采购业务内部控制。因而,应针对这些薄弱环节,如货币资金、对外投资、销售业务、筹资业务等环节的内部控制进行重点审查。

2、生产管理审计。主要对生产组织方式、质量管理体系等方面进行审查,评价组织生产是否合理,确保以最少的人力、物力、财力生产出更多的合格产品。

3、营销活动审计。通过对企业的市场营销组织、市场营销系统、市场营销能力等的审查,看企业营销战略是否合理,有无适合企业的更好的营销战略;市场细分是否考虑了企业的资源优势及竞争者的情况;产品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是否选择相应的营销策略组合;分销渠道的选择是否考虑各种影响因素;进行产品定价、促销策略分析等。

4、组织管理职能审计。一是组织机构的审查,主要应查明组织机构是否适应企业的任务、技术和反映企业周围环境的需要;各部门职能是否独立、经营职责是否分离;组织机构是否能适应经营战略目标和环境的变化;职权分配是否存在不合理之处,而导致行动迟缓、开支增大、效率低下等。二是协调关系的审查。主要应审查企业及其相关单位的纵向协调、横向协调等。三是职责规定和人事管理审查。主要审查职责规定是否符合要求及一般程序;人员配备、选用、考核、培训开发等激励约束机制是否建立、完善,执行效果如何。

5、物资管理审计。物资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是企业降低成本、减少损失的关键环节。因此审计人员应从采购的管理制度、计划、价格、质量、数量、购货、入库付款的全过程。做到企业所购物资是经过货比三家择优选购,确保是本企业所需的,防止超储积压,杜绝物资采购中的不正当行为。

6、合同审计。经济合同的内容签署是否完备、履行情况如何都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合法权益。内审机构通过对经济合同的签定的签定、履行、结果各个阶段的审计,及时发现影响企业权益的种种问题。如在合同签定前,即审查其是否可行、合理,避免给企业带来经济损失。

7、投资项目审计。一是审查建设投资项目的可行性论证,二是审查投资项目组织机构的合理有效性,三是审查投资项目的招投标管理和合同管理,四是对质量、进度、投资目标管理进行分析评价。

随着企业管理的现代化,企业逐步注重企业文化及持续发展能力研究、企业风险控制等,这些也将成为管理审计研究的新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