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会计体系的理论小议
时间:2022-05-22 05:02:00
导语:环境会计体系的理论小议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环境会计是以环境资产、环境费用、环境效益等会计要素为核算内容的一门专业会计。环境会计核算各会计要素,都采用一定的方法折算为货币进行计量,是基于企业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协调企业与环境长期互利、共存的关系产生的,它主要着眼于企业在环境良性循环的前提下实现持续经营。研究企业的环境治理与维护的核算,对环境问题的研究一般局限于企业这个微观范围。环境作为一项公共产品,对环境的有效控制,需要一个宏观与微观衔接的核算体系。本文就构建环境会计框架,从统一微观环境会计和建立宏观环境会计核算体系两方面,阐述个人的观点。
关键词:微观环境会计宏观环境会计必要性
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是建立在可持续发展基础上的,而环境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就当今社会发展状况看,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要参与者,消耗着资源,还向环境排放大量的废弃物,但是企业很少单独核算环境成本,也不能获得环境成本的相关信息,这样就会模糊环境成本发生的动因,不利于企业挖掘潜力,降低成本,也不利于环境成本控制。环境会计在环境资源恶化和批判传统会计的基础上必然产生。我国环境会计的研究主要是在企业会计的框架下进行的,主要研究微观环境会计。
1我国建立环境会计的必要性
1.1我国环境现状提出的要求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价值规律对有关社会生态平衡、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等问题“无能为力”,从而加剧了我国资源的枯竭与环境的恶化,从根本上制约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环境会计则把维护生态平衡,优化生态环境等问题当作反映和控制的对象,引导和监督企业通过一定的社会经济活动去保护资源,维护生态环境。
1.2正确衡量国民生产总值和企业生产成本的需要
传统会计核算的办法未将环境资源列入资产核算,经济增长的指标不能如实反映经济发展速度,虚增了国家富有程度,夸大了人均收入和经济福利。企业成本只计算人造成本,而对“自然资本”忽视不计,造成企业对自然资源的无偿占用和污染,以牺牲环境质量为代价虚增利润。环境会计通过企业的社会资源成本,加入于产品成本中,能较准确地核算国民生产总值和企业生产成本,促进企业挖掘内部潜力,维护社会资源环境。外资企业加强环境会计核算,可防止资本的外流。
1.3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企业与环境关系密切,社会环境的恶化直接影响到企业自身的发展,通过环境会计核算,积极协调企业与环境资源的关系,为企业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可使企业健康发展,通过环境会计来反映、控制、并向政府及社会报告,使公众了解和支持企业的正常经营活动。
2微观环境会计的研究
环境会计通过确认和计量会计主体在一定期间内的环境经济效益和经济损失,促使企业在经营管理和取得经济效益的同时,高度重视生态规律和物质循环规律,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努力提高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现代环境会计主要是以企业为会计主体,核算企业对社会资源环境的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环境会计的计量可采用定量计量和定性计量相结合、计量的精确性和模糊性相兼容的办法。会计作为一个经济信息系统,主要提供定量的信息,因此,必须选择计量单位和计量属性。环境会计核算内容既具有商品性而又不限于商品性,很大一部分在计量上具有模糊性特征,如森林覆盖率、草场质量、水资源的含沙量等,若仅以货币作为计量单位,就不能客观地反映会计主体的环境状况。因此,环境会计的计量单位以货币计量为主,同时挖掘环境会计外延,相应引入“物理计量单位”,辅之计量实物和自然环境指标,甚至是文字说明,使环境会计信息使用者对环境会计对象的质和量的规定性具有较客观的认识。综上所述,建立一个能够全面反映企业与环境关系的核算体系,通过环境会计的核算,约束企业的资源消耗,强化企业的环保责任,是环境会计最基本的任务。但企业从自身利益出发,往往不能全面、如实地披露对环境资源的社会责任履行情况,需要强化政府有关部门和社会中介机构的环境监督职能,同时政府发挥在环境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和推动作用,使社会资源和生态环境得到有效地保护。目前,我国政府已开始着手从宏观层面启动环境会计,由环保部门联合统计、财税等相关行业部门来核算整体成本。
3宏观环境会计
所谓的宏观环境会计,是指建立在各级政府部门,对各地区自然资源总量进行平衡核算和生态环境保护核算的核算体系,反映各级政府在自然资源的开发、使用、补偿和环境保护过程中的实物与价值运动情况。宏观环境会计的核算对象是资源环境和生态环境。对自然资源,应根据其储存量、可再生性、补偿方式不同,进行分类核算。对可再生资源核算的重点要放在使用量与补偿量的平衡上。这种平衡的要求是在提醒各级政府,对可再生资源要使用多少、补偿多少,对这类自然资源,政府的责任是恢复原有状态,即存量增加和存量减少要平衡(资源的存量均衡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对不可再生资源核算的重点,是控制其贷方支出,关注其余额,并尽可能寻找替代资源,建立替代资源账户。各级政府应力求在不可替代资源支出的同时,有可替代资源进行补充,使不可替代资源的减少与替代资源的增加保持平衡。生态环境的宏观会计核算,是在企业环境核算的基础上,从社会的角度统计生态环境的损害和治理成本。这一部分成本是可持续发展下社会再生产成本的一部分,要作为国民收入扣除项目。宏观环境会计报告所提供的信息,是各级政府制订本地区经济发展规划的重要依据。宏观环境会计可提供的信息有三个方面:一是本地区现有自然资源的储存量;二是各类自然资源的使用和补偿情况;三是从可持续发展角度计量的本地区国民净收入。因此,宏观环境会计的报告体系,以定期提供三张报表为宜。一张是自然资源平衡表。该报表以自然资源的价值总量与自然资本总量平衡。另一张是提供自然资源使用与补偿及环境保护的资金流量表。该表汇总本地区由于自然资源消耗的资金流出量与对自然资源补偿的资金流入量。自然资源使用的资金流出量,包括企业使用自然资源的成本及生态环境的损失成本。补偿资金的流入量,包括企业使用自然资源和由于生产造成环境污染按规定向国家上缴的资源使用费及污染赔偿费,以及各级政府在财政预算中对自然资源恢复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支出。第三张是持续收益表。该表在各地区国民收入净产值的基础上,扣除上述各种对自然资源补偿和环境维护的资金流出量,为政府提供该地区可持续发展的财政收入信息。拓展环境会计理论研究和实践的新领域,将环境的宏观与微观核算都纳入会计领域,建立大环境会计体系,是会计学的重大突破,又能协助企业和政府解决当前环境核算的重大难题,对环保产业的健康规范发展将起到推动作用。现阶段环境核算理论不够完善,需要进一步深入,需要相关学科合作研究,环境会计的推广应用也迫在眉睫,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
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是适应社会和时展需要的产物,有其存在和发展的无限生命力,应探索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环境会计制度。通过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理论与实务的不断完善,可以促进企业处理好发展生产与环保的关系,处理好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目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实现环境资源的损耗与补偿的良性循环,达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融合,实现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