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会计中的转移教学法执行

时间:2022-04-27 09:04:00

导语:小议会计中的转移教学法执行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小议会计中的转移教学法执行

内容提要:

本文从迁移教学法的内涵、理论基础以及会计专业教学特点出发,阐述了在会计专业中实施迁移教学法的意义,同时,具体阐释了在会计专业中实施迁移教学法的策略:①学习方法的迁移;②概念教学中的迁移;③公式教学中的迁移;④问题解的迁移。最后,总结了在会计教学中存在的局限性及对策。

关键词:会计迁移教学法教学策略

迁移教学法一直被教师赞赏和使用,在教学实践中散发着无穷魅力。实践证明:迁移教学法在会计专业教学过程中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笔者以为在职高阶段的学习时间仅仅三年,教师无法把所有会计知识教给学生但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能充分利用迁移教学,不失为一种良策,它能将会计专业知识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实现教学上的飞跃。

一、迁移教学法与理论基础

迁移教学法是指教师依据“迁移规律”设法为教学新知识提供联系的“认识桥梁”,通过“迁移”来发挥旧知识在学习新知识中的铺垫作用。迁移教学法是基于学习者的学习迁移规律:一种学习会对另一种学习产生的影响,而产生影响的必要条件是学习者自身的思考。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学习如果不动脑筋思考,知识就不易理解,也不易记忆,更不能迁移。迁移教学法充分认识到了学习者的主体作用,给学习者留了自主学习的空间,体现了良好的师生互动的双边关系。另外,迁移教学可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地去认识新旧知识的联系,利于形成法知识网络结构,为进一步的学习奠定了基础。美国心理学家M•L•比格指出:学校的效率,大半依学生们所学材料可能迁移的数量和质量而定。因而,学习迁移是教育最后必须寄托的柱石。学生在学习中学会知识、能力的迁移有助于他们进一步沿着学术的程序,不但在目前,而且在以后生活中更有效地应付各种情境。

二、会计专业教学的特点

会计专业课程是文理兼并的课程,历来被视为枯燥乏味的课程,因为在专业的知识中很多是与制度法规联系在一起,不能随意变更的。例如:提现200元的会计分录就必须写成:

借:现金200

贷:银行存款200

其不能写成其他的形式。另外,它不象语言教学中可以用不同的词语表述同一个含义,或用不同的语言表达同一个事物,而会计专业知识则要求表达得精确和严密,用词的规范。比如:在购买生产用设备的业务中,借方所记的科目只能是“固定资产”,而不能任意地写成“生产设备”或“劳动资料”。同时,会计专业教学也不完全象理科教学那样具有严密的逻辑性,能够完全进行逻辑推理,从现象推导到结果,享受逻辑推理的乐趣。比如:给生产工人发放的工作服,有的时候可以记入产品的生产成本,有的时候也可以记入企业的福利费开支。所以,会计专业的学习就象是走在一个迷宫里,看上去到处都有路,实际上只有一条是通往出口的路。因而教师在教学中就要引导学生去寻找迷宫的规律,尽快找到出口。那么怎样帮助学生找出口呢?利用迁移规律,在已有道路(知识)的基础上,去探索新的道路(知识),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方法。

三、会计专业迁移教学法策略:“学习方法迁移”

会计专业教学中有许多相近相似且联系紧密的内容,这就为迁移教学法的运用提供了前提。如当我们理解了流动资产的概念,就很容易理解流动负债的概念;当我们学会了记帐凭证会计核算形式,科目汇总表核算形式的理解就会变得简单,这些都是迁移在其中起了作用。总结教学实践,笔者归纳出迁移教学法在会计知识内部教学中应用的四种方法:

1、学习方法的迁移

在运用迁移法教学中,主要是引导学生使用正确的学习方法,因此,学习方法的迁移是第一位的,它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提高综合素质的基石。美国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勒说: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在迁移教学法中,学习方法可以概括为两种:一是举一反三,综合贯通。也就是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和技能的重组与扩大,培养学生分析、判断、类推的能力,以达到教是为了不需要教的目的。学习者通过思维,把握具体课题内容的实质,找到与它相应的知识关联,从而把当前的课题纳入已有的知识系统,即把所学的概念原理、法则运用于解决新问题之中。引导学生“举一”(即获取知识)到“反三”(即知识的实际应用),引用迁移方法,在解决新问题的同时提高学习能力。二是引导学生温故知新,循序渐进。“温故”就是重现旧知识,“知新”就是建立新的知识结构和学习心向,利用已内化储存在头脑中的知识,去影响和促进新知识新技能的理解掌握,沟通新旧知识、技能间的相互关系,形成新的认知结构体系,以促使知识向能力转化。会计专业教学中可以通过知识的归纳整理实现学习方法的迁移。如,在统计学科第一章六个基本概念的教学中,我们可以先引导学生找出统计总体与总体单位的关系(构成),再进一步找出标志与指标的关系;统计总体与指标的关系;总体单位与标志的关系;变异与变量的关系;最后形成一张综合图表:(如下图示)

通过这样的找联系,画图表的方法,学生很容易掌握六个概念的区别和联系。然后继续引导学生将这种方法灵活运用在其他的概念学习和认识事物规律上,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概念教学中的迁移

学生专业知识概念形成的根本方法是教师引导他们分析大量的经济现象,从这些现象中概括出共同的本质属性。概念教学除了进行合理抽象与概括,也可以在原有概念基础上进行迁移获得概念,认识这些现象的属性.。概念的获得可用图1表示(见图示).

(1)从相似概念中通过水平迁移获得新概念。水平迁移是一种横向迁移.其指先行学习内容在难度上和复杂程度上与后续学习内容大体属于同一水平,并且相似,但两者又有区别,且又发生迁移效果的现象。例如,在会计学中,学习了流动资产的流动性概念后,可迁移到流动负债、短期投资、短期借款等流动性概念的学习中;也可根据概念的对立特性,既而迁移到长期投资、长期借款、长期负债等概念的学习。另外,在统计学中,掌握了统计总体的概念,就可迁移到调查对象的概念;掌握总体单位的概念,可迁移到调查单位的概念。甚至不同学科中也会发生类似迁移。比如,学习了工业会计现金流量表中的现金概念,能对财务管理中现金周转的现金概念的理解产生很大的帮助。

(2)通过异位概念的垂直迁移获得概念。异位概念指存在包容关系的两个概念。先行学习与后续学习是不同水平的学习,是某种下位能力的先行学习,进而对更高一级的后续学习发生迁移,或某种上位能力的先行学习,其表现为垂直关系。教师在教学中,如遇到呈现上述关系的教学内容,就可以充分运用垂直迁移法,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探究新知识。如权益和负债(债权人权益)、所有者权益之间存在包容关系,权益是债权人权益和所有者权益的上位概念,债权人权益和所有者权益是权益的下位概念。在学习了权益后,知道权益是指“企业的经济资源表现的相应要求权,即这些经济资源是如何取得的,为谁所有”,就容易明确债权人权益(从债权人处取得的)和所有者权益(从投资者处取得的)的限定。

3、公式教学中的迁移

会计专业课里的公式的学习和熟练运用是非常重要的,而会计计算公式之间存在着共同的要素,因此,教学过程中,应充分注重这些要素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引用迁移方法去认识公式。例如,材料运杂费的分配与制造费用的分配,成本在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之间的分配都是非常接近的,通过迁移,学生很容易理解掌握。(公式的掌握见图2)

以水平迁移为例。在工业会计教学中,复习阶段,教学中,可以把一些分配的计算公式汇总,帮助学生找出规律,以便更好的掌握。

举例:2003年2月24日,从东风工厂购入A材料10000千克,买价98980元,B材料2400千克,买价720元,C材料15000千克,买价3000元,增值税计2329元,款项用银行存款支付。同时支付A、B、C三种材料的运杂费5480元。要求按三种材料的重量比例分配运杂费。

这是一道比较简单的题,学生很容易解出答案。

第一步:计算材料运杂费的分配率:

第二步:计算各种材料应负担的运杂费:

A材料应负担的运杂费=A材料的重量×分配率=10000千克×0.2元/千克=2000元

B材料应负担的运杂费=B材料的重量×分配率=2400千克×0.2元/千克=480元

C材料应负担的运杂费=C材料的重量×分配率=15000千克×0.2元/千克=3000元

然后将题目略为调整:要求按三种材料的买价比例分配运杂费。题目难度并没有增加,解法如下:

第一步:计算材料运杂费的分配率:

第二步:计算各种材料应负担的运杂费:

A材料应负担的运杂费=A材料的买价×分配率=9980元×0.4=3992元

B材料应负担的运杂费=B材料的买价×分配率=720元×0.4=288元

C材料应负担的运杂费=C材料的买价×分配率=3000元×0.4=1200元

从这两题的解法中,学生很容易总结出分配的一般公式:

某项费用(或收入、成本等)分配率=需分配金额/分配依据之和

某种材料(或产品等)应承担的费用(或收入、成本等)

=该种材料(或产品等)的分配依据×分配率。

进而可以迁移到制造费用的分配,如:一车间生产甲、乙两种产品,2003年2月份发生在车间的制造费用共50400元,本月甲产品生产了3000件,乙产品生产了1000件。要求以甲、乙产品的生产量比例分配制造费用。

解题如下:

第一步:计算制造费用分配率:

第二步:计算各种产品应承担的制造费用

某种产品应承担的制造费用=该种产品的分配依据(产量)*分配率

甲产品应承担的制造费用=3000件×12.6元/件=37800元

乙产品应承担的制造费用=1000件×12.6元/件=12600元

通过这样的迁移引导,学生就可以容易而快速掌握其公式。其外,在财务管理教学中,水平迁移也是常用的方法,如借款资金成本率、债券资金成本率、股票资金成本率、留存收益资金成本率的计算也可以通过水平迁移来巩固。

除了公式的水平迁移外,垂直迁移也是经常会出现的。如:财务管理中个别资金成本率到综合资金成本率,就是垂直迁移的过程。

4、问题解决的迁移策略

问题解决(Problem-solving)需要有一定的策略作为指导。从信息加工理论的观点来看,“新手”在解决问题时使用大脑的零散信息来处理问题,而“专家”则往往用由零散知识组成的有序“知识组块”来处理信息,所以易产生“直觉”或“顿悟”。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尽可能地利用迁移过程让学习者利用已有的“知识组块”来处理新的问题,这有利于使“新手”向“专家”过渡,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如在工业会计产品成本的计算时,可以建议学生把大问题分解成若干小问题,先解决小问题,这样一来大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例:新华厂有供电、机修两个辅助生产车间,××年10月归集的费用和提供的产品,劳务数量如下:

辅助生产车间待分配费用提供的产品劳务数量

计量单位供电车间机修车间第一生产车间第二生产车间厂部合计

甲产品乙产品车间用丙产品车间用

供电5600度40001200070007006300500150032000

机修4290工时500150012006003800

要求:用一次交互分配法分配各辅助生产费用。

此题初看是非常复杂的,但细细分析一下,它不过是两次分配问题,先是辅助生产车间交互分配,再是辅助生产费用在外部受益部门之间分配,经过这样的分析,题目就显得简单化。

四、结论与局限性

在会计专业教学中实施迁移教学法,可以使知识点深入浅出,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认识新事物,解决新问题,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这不失为一种好方法。同时,迁移教学法对会计专业教学所产生的作用不只是表现在内部知识的教学,还可体现在会计专业与其他课程的知识联系上。与其他学科间迁移认识,促进其他学科学习。象在财务管理中,材料的经济批量就是利用了数学一元二次方程求最小值的方法;还有货币的时间价值年金终值的计算就可以通过数学等比数列求和的方法等。

然而,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任何事物有它的好的一面,也有它的不足之处。迁移也有正迁移和负迁移之分。正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积极的促进作用;负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消极、干扰或抑制作用。那么,在专业教学中怎样利用迁移才能多起正作用,让负迁移少出现,甚至不出现,笔者认为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知识传授的速度和难易度,要与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保持相对平衡。

经常保持使学生“跳一跳便能摘到桃子”的状态,每次迁移均应使学生感到既不难,但也要化一定力气才能完成迁移,每次学习使学生有新鲜感,感到学到了新东西。

2.知识的传授要一步一个脚印、不能赶进度。

必须建立在原有知识巩固掌握的基础上再传授新知识,就比较容易引起迁移,同时也能防止负迁移情况的产生。

3.克服思维定势的负效应,促进思维发展,使有效迁移顺利进行。

在会计专业教学中利用有效迁移是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的捷径。但是在社会发展变化中,学生的学习迁移也会发生变化,促进学生学习迁移的方法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在不断的变化,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教材也在不断的变化,为此要求教师不断地探索新的教学途径,不断研究如何提高学习迁移效果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