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就业导向下会计专业培养目标的确立和实现途径

时间:2022-04-18 10:15:00

导语:漫谈就业导向下会计专业培养目标的确立和实现途径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漫谈就业导向下会计专业培养目标的确立和实现途径

摘要:就业导向会计专业培养目标的确立是时展的要求。该目标的确立要以社会经济发展和就业需要为前题,在加强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和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基础上,根据人才培养总目标的要求来具体确立。该目标要通过教学模式的改革,仿真实训环境的建立和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等途径来实现

关键词:就业导向会计专业培养目标确立实现

一、就业导向下会计专业培养目标的确立是时展的要求

2005年国务院召开的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指出:要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根据市场和社会需要,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根据决定精神,要想培养出具有一定的实际操作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现代高素质会计人才,要坚持手脑并用、做学合一的教学原则,突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职业技能训练。要深化职业教育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改革,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教材、学制安排等,都要适应企业和社会需求,着眼于提高学生的就业和创业能力。教学内容要注重学以致用。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职业教育要面向就业,重要的是面向企业,培养企业需要的人才。

为地方经济建设培养一批应用型会计人才是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培养目标。随着社会的进步与经济的发展,就业市场对就业者的要求,尤其是对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职业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确立以就业为导的会计专业培养目标,培养具有时代特色、符合社会需求、满足用人单位需求的使学生一到单位就能适应工作岗位,或经短期培训即可上岗的应用型会计人才就成了职业中学会计专业培养目标确立的必然要求。

二、就业导向下会计专业培养目标的具体内涵

根据经济发展和就业需要,会计专业在总体培养目标的设定上,要在致力于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同时,有针对性地开展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生存。

具体地讲,就是要在加强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和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基础上,根据人才培养总目标的要求,具体确立会计专业的学生在职业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业务素质和身心素质四个方面的子目标。

(一)关于职业道德素质

以培养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为起点,让学生最终达到具有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的人生观以及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具体分为六个层次:

1.职业道德的基准。它是任何职业都必须遵守的社会主义公共道德,包括:为人民服务的观念,集体主义精神,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五爱”思想,团结互助、平等合作的作风,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的一般社会公德等。

2.会计职业的情操。包括:热爱会计本职工作、安心会计本职工作和乐于会计本职工作等。

3.会计职业的态度。包括认真、仔细、诚实、守信、公正(道)、积极主动、富有创造性。

4.会计职业的责任。包括:对待会计工作的责任心(感),会计职责的履行(尤其是讲原则,讲方法),奉献社会的精神,正确的荣誉观等。

5.会计职业的作风。包括:循规蹈矩、实事求是、当“家”节俭、服务耐心、讲求效率和效益等。

6.会计职业的纪律。包括遵纪守法、保守机密、清正廉洁和自警自律等。

(二)关于科学文化素质

培养学生具有基本的科学文化素养,掌握必需的文化基本知识、专业知识和熟练的职业技能。它分为三个层次:

1.知识,包括较广的人文社会通识,较高的文化修养等。

2.品质,即做人的基本品质,包括诚实、正直、心胸坦荡、大公无私、严于律己等。

3.态度,即做人的基本态度,包括人生的意义、人生的价值取向、审美情感、人的基本关系(即正确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自我与他人之间的关系)等。

(三)关于能力素质

培养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立业创业能力。具体包括:会计业务知识及相关知识、会计技能操作和会计技术创新等方面。在业务知识和能力方面,要求掌握专业所必须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并能够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事本专业的实际工作;具备一定理论水平和较高的实际操作技能;具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初步的组织和管理财务会计工作的能力。

(四)关于身心素质

培养学生具有健康的身体和心理。具体指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所具有的体质、情感、意志、性格、气质和能力等。

根据四个子目标,结合会计专业的能力培养目标、人才的市场定位,本着“宽基础、活模块”的课程观,分别确定骨干学科及必要学科的具体的、实用的、可操作的教学目标,满足学生从事相应职业群和相关职业群的需要,从而提高学生的生存能力、发展能力、社会能力。

三、就业导向下会计专业培养目标的实现途径

(一)传统教学模式的改革是就业导向下会计专业培养目标实现的前提条件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素质教育的提倡,中等职业学校的会计教育也需要不断地改革以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原有的会计教育方式是灌输式,重理论和应试,轻实践和考查。强调会计知识的系统性、历史性和完整性,忽略了会计知识的应用性、需求性和更新性。这导致学生空有理论而不知实际,能考试而不会应用。而会计人员应具备的知识技能、专业判断和职业道德等方面的培养和训练,在教学中极少得到体现。

在这种会计教学模式下,许多中职财经类专业的学生,在毕业后也很难零距离上岗,用人单位反馈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知识面狭窄;缺乏对会计技能的整体掌握;缺乏对新生业务的思考和应变能力;对独立进行财会工作缺乏信心;缺乏积极的工作态度,缺乏社会就业的适应能力等等。

通过反复调研,深入企业了解会计岗位的需求,同时结合市场需要,应特别突出以下专业基本能力的培养:

1.熟知会计的基本原理,掌握会计核算流程及其相关的管理规程。

2.具有熟练的财经基本技能(珠算、点钞、计算器使用、数字书写等)。

3.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能使用应用软件进行企业财务与业务一体化管理。

4.具有对会计资料进行收集整理、获取经济信息的能力,掌握主要的分析和预测方法。

5.具有运用有关法规和制度进行经济监督的能力。

6.具有分析研究企业经营成果,运用理财策略和方法的能力。

7.掌握一定的纳税技巧,熟悉国家经济政策和管理规律,具有基本的税收筹划和内部审计的能力。

8.具有一定的理财意识和财务知识,进行处理、分析、应用的能力。

9.具有较强的语言与文字表达、人际沟通和组织协调能力,团队合作意识,掌握一定的心理学知识,具有健康的身心和良好的锻炼习惯。

鉴于以上原因,我认为:

首先应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应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重点增强实践性教学,以培养学生的业务操作能力为重心。提倡学式教学模式,即以学生为中心,实践训练为主线的新型教学模式。未来的会计专业培养目标要以素质为主体,突出学生应变能力、创新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

要实现以上能力的培养,具体落实到教学中应做到:

1.加强岗位针对性训练,加强实务案例内容,倡导案例式教学;围绕会计专业核心课程编写学习包,并扩充会计专业专门化方向的校本教材。

2.参照职业资格认证标准,以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为依托,利用相对集中的时间对学生进行“会计人员应知应会知识与能力”培训。即积极推进"双证制"的实行,努力使学生在取得学历证书的同时获取职业资格证书。

3.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打破原有学科教学体系,结合实践教学,以任务、项目为中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就业上岗的适应性。

其次要提倡素质型人才的培养。所谓素质型人才培养,就是把教育工作重点放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上。通俗地说,就是要使学生懂得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如何做学问和如何创新思维。素质型人才培养不同于以往人才的培养。它是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融合到素质教育之中,使之成为一个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整体,素质型人才培养还强调将知识“内化”成做人和做事的基本心理品质,它不只是着眼于学习一些立即有用的具体知识和技能,从而追求“学了就用,立竿见影”的效果,而是教会学生终身学习的本领,使学生有驾驭处理复杂事务的基本才能。因此,会计学专业未来素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要突出三个方面:一是要突出学生职业道德的做人要求;二是要突出知识、能力同素质的融合;三是要突出学生“常规本领”和复杂应变、开拓创新等“特殊本领”的培养。

(二)仿真实训环境的建立是就业导向下会计专业培养目标实现的必然要求

稳固的学生实践基地的建立,是提高实践环节教学效果最为有效的途径之一。但是,受许多条件的限制,使得学生在校学习期间不可能到实际的工作岗位上去参加社会实践。所以,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想方设法去创设专业教学情景。研究课堂专业情景对教学的影响。情景的创设和利用,直接影响知识的建构与实践操作能力的获得与提高。在教学中,通过创设专业情境,把学生从理论教学中巧妙地带入特定的事件环境中,引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发挥学生主体作用,通过认真思考、分析、讨论、体会、归纳、综合,鼓励学生大胆尝试,提高综合的专业分析和判断能力,在做中学,在学中做。

我们要努力营造一个仿真的会计工作环境,如我校的“金点子”会计记账中心就使学生亲临会计工作的现实环境,让学生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和个人技巧解决实际会计工作中的问题,熟悉各个会计岗位的工作,锻炼学生从总体上把握财务和会计工作,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适应新环境的能力。通过模拟企业实际运作方式,采用动态的业务发生处理方式,只有顺利完成前项业务,才能接着开展下一项内容。而前期的业务处理又影响到后期业务的运行。同样的操作资料,就会随着学生业务能力、处理方式、决策能力、组织能力等不同而不断变化并产生不同的处理结果,从而让学生在动手做的过程中,更好地训练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再者可利用寒假、暑假组织学生进行和专业知识有关的社会实践活动。

(三)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是就业导向下会计专业培养目标实现的重要保证。

职业教育的特色在于使学生在掌握必需的文化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同时,具有熟练的职业技能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建设具有教师资格和专业技术能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提高教师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的能力,是培养学生熟练的职业技能和适应职业变化能力的重要条件。

1.建立教师到企事业单位顶岗工作或实习锻炼的制度。要求专业教师每两年必须有两个月到企事业单位顶岗工作或生产服务一线实践。

2.教师通过业余自学,考取与所教专业相同或相近的专业技术职务或资格。

3.专业教师(含专业基础课教师)要积极学习本专业的最新业务知识和专业技能,所任课程要求学生掌握的技能,教师应首先掌握。

4.教师利用节假日时间到企事业单位搞调查研究,学习专业技能,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提高全体教师指导实训、实践教学的能力。

综上所述,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以就业为导向的培养目标应确定为: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的,具有终身学习本领和应付复杂变化环境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能从事会计实务、财务分析的创造性人才。

参考文献:

1.朱学义《论会计学专业素质型培养目标》《会计之友》2007年第1期

2.周杨《面向21世纪会计教育发展的对策》《会计之友》2000年第10期

3.吴永立《财务管理实践教学的思考》《财会研究》2006年第5期

4.庞长兰《会计人员应具备的素质探讨》《财会研究》2006年第1期

5.王永生《浅谈会计职业道德建设》《财会通讯》2007年第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