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条件下的公允价值计量透析
时间:2022-02-21 11:39:00
导语:市场条件下的公允价值计量透析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在2006年我国财政部颁布的新会计准则体系中,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在多项具体会计准则中得到广泛运用。2008年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使人们对于公允价值的引入是否恶化了金融危机的问题展开广泛讨论。本文首先回顾了公允价值的界定及近期的修正,然后阐述了非活跃市场条件下金融工具的计量方法,通过雷曼案例指出公允价值计量中存在的缺陷,提出改进方案,并对我国非活跃市场条件下运用公允价值计量提出建议。
[关键词]公允价值;非活跃市场;估价技术
公允价值作为一种计量属性,因其潜在的相关性被会计界认为能够更好地满足信息使用者的要求,这一点在金融工具的计量方面表现得尤为明显。因此,FASB、IASB等机构在不断地改进对金融工具的确认和计量规范。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一个问题是,由于投资者的恐慌和信贷的萎缩,许多金融产品已经成为不具有活跃交易市场的产品。如何对非活跃市场条件下的金融工具进行计量已经成为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
一、公允价值的界定
公允价值的概念界定主要来自于两个机构——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和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并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得到修正和完善。
在2006年9月FASB的SFAS157号准则《公允价值计量》中,公允价值被定义为:“在报告主体交易的市场上市场参与者之间的有序交易中,出售一项资产或转移一项负债时市场参与者在计量日支付的价格”。并进一步解释其计量目标是在“出售资产或转移负债这种假设交易(ahypotheticaltransaction)中确定其脱手价格(exitprice)”,而有序交易是指信息在计量日前向市场公开,并按通常惯例允许涉及同类资产和负债的市场行为。强调了公允价值的公正性、不确定性(假定性)和时效性3个方面的特征。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22号《公允价值计量和披露的审计》第3条指出,在公允价值计量下,资产和负债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计算。因此,我们把公允价值的基本特征表述为公正性、虚拟性、广泛性和时效性4个方面,并加以讨论。我国对公允价值的定义与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和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的定义基本相同。
二、非活跃市场条件下公允价值的计量方法
美国关于金融工具计量的规范以FASB的SFAS157最具有代表性,该准则强调了公允价值在金融工具计量方面的应用。SFAS157将估值所依据的参数定义为3个级次,其中所定义的二级参数和三级参数都涉及非活跃市场条件下的公允价值确定。如其对二级参数的描述中指出,二级参数包括非活跃市场上相同或相似资产或负债的报价,并说明非活跃市场是指交易活动较少的市场、价格不是当前的、报价因时间或市场不同而差异显著、公开信息较少的市场等;而三级参数作为一种不可观察参数,所反映的应当是报告主体自己对市场参与者所用的定价假设的判断。
随着金融危机影响的日益广泛,FASB陆续了一些文告,影响比较大的是2008年9月30日由SEC首席会计师办公室和FASB共同的公允价值会计声明,声明中指出:①某项证券不存在活跃市场的情况下,和当前市场参与者预期相一致的管理层对未来现金流量的估计,包括恰当的风险溢价的估计是可以接受的。②在计量公允价值时,中间商报价可以作为参数,但是如果不存在特定证券的活跃市场,则中间商报价不是必要的决定性参数。③计量公允价值时非有序的交易不能作为决定因素,而确定特定的交易是否是被迫的或非有序的交易需要判断。④非活跃市场中的交易可以作为计量公允价值的参数,但应当不是决定性的。如果非活跃市场中的交易是有序的,管理层对公允价值的估计应当考虑这些交易;但是,当非活跃市场中的价格不能反映相同或相似资产的当前价格的话,应当进行调整。FASB于2008年10月10日157号会计准则修订(FAS157-3),该修订稿提出公允价值应当反映正常交易,肯定了原有准则中按相同资产报价、参考相似资产价格及使用一些评估技术来确定非活跃市场中资产公允价值的部分,但提出对某一非活跃市场的资产公允价值也可以使用现金流折现的方法来确认。
我国现行会计准则中指出,金融工具不存在活跃市场的,企业应当采用估值技术确定其公允价值。但对于估值技术的使用仅仅指出估值技术包括参考熟悉情况并自愿交易的各方最近进行的市场交易中使用的价格、参照实质上相同的其他金融工具的当前公允价值、现金流量折现法和期权定价模型等,并未提供必要的操作指南。
三、从雷曼兄弟公司破产案例看公允价值计量
(一)案例简介
雷曼兄弟公司(以下简称雷曼)2007年底尚有42亿美元的净利润,总资产近7000亿美元,截至2008年5月底的中期业绩亏损不过23亿美元,即使考虑公司的财务报表可能在一定程度上隐藏了某些风险,这样的破产速度还是有些令人匪夷所思(2008年9月15日雷曼宣布申请破产保护)。我们可以具体来看看雷曼的财务报表(见表1)。
雷曼的业务分为3个部分,其中资本市场(CapitalMarkets)是其最核心的业务部门,其资产占雷曼总资产的98%,其收入占总收入的85%。资本市场业务分为固定收益和权益两大部分,分别从事与固定收益相关和与股票相关的证券买卖、资产证券化、研究咨询支持等活动。其中的固定收益类涵盖范围相当广泛,也是直接导致雷曼破产的主要环节。
雷曼以做市商身份进行政府与市政债券、利率产品、信贷产品、抵押债券、抵押贷款产品、货币和大宗商品的交易,在资本市场部门进行抵押产品和衍生工具的设计和发起。即固定收益类业务基本就是次贷类产品的生产和交易。
雷曼收入中占比最大的两项分别是利息与股利收入(interestanddividends)以及交易性损益(principaltransaction),利息和股利收入来自其持有的债券、股票等金融工具,交易性损益是其所持有的所有金融头寸价值变动导致的实现和未实现的损益,其资产减计的损失都放在这个科目下,是雷曼由于近几年操作偏激进,买入了大量的住房抵押债券和高风险资产,杠杆系数非常高,其资产中45%是金融头寸,这些头寸中高收益的债券和贷款达327亿美元(2007年底数据)。高收益指的是那些投资评级在BB+以下甚至是没有投资评级的证券和贷款,可以说是垃圾资产。按资产级别来分,其二季度末值持有的三级资产(没有市场价格,其价值是公司根据一系列假设计算出来的,通常是些经过多次打包和分割后的衍生产品)还有400多亿美元,这些资产随时都可能变得一文不值。雷曼的股东权益仅263亿美元,根本无法消化垃圾资产贬值的损失,其命运只能是破产。
(二)雷曼案例分析
次贷引发的信用危机蔓延到整个美国的债券及信用市场,而信用市场的混乱致使次级债、CDO、CDS等衍生产品迅速贬值,大量持有这些金融头寸的投资银行、房贷公司乃至保险公司因此不断减计资产、大幅亏损,其结果是这些公司的评级被下调,又引发其他相关资产更进一步的贬值,其最终结果是部分金融企业或者资不抵债,或者现金流困难无法对其评级下降的债券提供抵押和担保,而不得不以破产告终。
事实上雷曼持有的直接的次贷证券并不是很多,约28亿美元,现在出问题让其倒下的并不仅仅是“次贷”类的证券。由于信用体系的崩塌和房价的下跌,使得更多信用好的人也选择违约,更多资产将陆续出现问题,次贷的窟窿也会越来越大。雷曼倒下了,众多持有雷曼债券的机构也不得不继续减计资产,原来“优”的债券变“次”了,很可能有其他公司因此而倒下。
(三)由雷曼案例引发的关于公允价值的思考
在愈演愈烈的金融危机中,美国一些银行家、金融业人士和国会议员认为,在这个过程中,第157号准则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在市场交易极不活跃的情况下,资产抵押类证券从157号准则适用的第一层直跌到第三层,而在第三层的估值世界中,没有什么价值能得到公认,在谨慎的会计师和审计师的坚持下,金融机构不得不对持有次贷资产的价值,计提了巨额的资产减值,这些天文数字般的“账面损失”扭曲了投资者心理,使市场出现恐慌性抛售持有次贷产品的金融机构股票的狂潮,使市场陷入恶性循环,对加重金融危机起到推波助澜作用。AIG公司持有的信用违约互换也是一个典型的例子,AIG前总裁罗伯特·威勒姆斯塔德称,根据AIG内部的估值模型,这类金融衍生产品的损失约9亿美元,但在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指出其对信用违约互换财务报告的内部控制存在重大缺陷后,AIG不得不确认了110亿美元的损失。
在市场交易极不活跃时,次贷资产的损失只是暂时的,因为住房价格下跌的势头最终将会扭转,动荡市场下的市价并不能反映资产的内在价值,失灵的市场也意味着没有什么价格可以合理的衡量标准,这时,如果允许银行根据对这些债券的长期价格的内部估计来定价,就不会产生因依照动荡市场下的价格计价带来的信贷紧缩。证券交易管理委员会(SEC)于2008年12月30日向国会提交了报告,正式提出反对废止公允价值会计准则,但也提出了改进现行惯例的建议。
四、我国非活跃市场条件下金融工具计量的缺陷及建议
我国引入公允价值计量方法的时间还很短,有很多需要改进之处。
(一)中国非活跃市场条件下金融工具计量的缺陷
1.对金融工具计量问题的相关规范有待完善
随着金融衍生工具的大量产生,对金融工具的计量已经成为一个影响广泛的问题,我国相关机构从会计核算和监管的角度对金融工具的计量问题进行了规范,但现行规范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为:
(1)现行规范过于原则性并留有空白。从已有的会计准则来看,尚未解决的问题主要包括:非活跃市场条件下企业初始计量金融工具时如何确定其公允价值;后续计量中如何确定不再继续拥有活跃交易市场条件的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
(2)现行规范对特殊问题的考虑明显不足。从现行规范制度来看,并未考虑特殊行业、特殊业务、特殊阶段金融工具相关计量规范的要求,如基金公司金融工具估值、资产管理公司的金融工具估值等。
(3)监管规定有待细化。从已有的监管部门规定来看,对于许多与金融工具计量相关的监管制度需要予以细化,如信息披露要求、计量方法选择等。
(4)未提供关于金融工具估值技术的指南。我国现行会计准则中指出,金融工具不存在活跃市场的,企业应当采用估值技术确定其公允价值。但对于估值技术的使用,仅仅指出估值技术包括:参考熟悉情况并自愿交易的各方最近进行的市场交易中使用的价格、参照实质上相同的其他金融工具的当前公允价值、现金流量折现法和期权定价模型等,并未提供必要的操作指南。因此,相关部门应当提供估值技术应用的规范,包括估值方法和模型选择应当考虑的因素、方法选择的优先顺序等。
2.金融工具估值管理制度缺失
由于相关会计准则和监管制度的不足以及各金融机构本身估值能力的限制,多数金融机构存在金融工具估值管理制度缺失问题。由于对金融工具估值的管理制度规范处于空白阶段,导致各金融机构缺少必要的人员、模型和管理制度。
(1)人员。许多金融机构几乎没有能够胜任金融工具估值业务的人员,结果形成了企业的财务人员、审计人员、评估人员均在参与金融工具估值的局面。
(2)模型。对于金融工具的估值模型,我国的会计准则规范中提出,企业应当选择市场参与者普遍认同,且被以往市场实际交易价格验证具有可靠性的估值技术确定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但是,对于可以选择的模型,金融机构往往没有具体的政策和程序来判断哪一种更适合待估值金融工具、哪一种估值技术得出的结果能够更为恰当地反映估值日在公平交易中可能采用的交易价格。
(3)输入参数。无论使用哪一种估价方法或模型,输入模型的变量都带有相关人员的主观判断,而主观偏见会直接影响估值结果。另外,估价的质量与分析人员在收集数据和理解被估价对象方面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密切相关,如果分析人员使用的输入变量有误,那么模型所计算出的结果将反映出输入变量中存在的误差。现实中,企业对于金融工具估值模型输入参数的选择和调整没有明确的判断依据和对判断依据的解释说明,直接影响了金融工具估值结果的可靠性和合理性水平,也将直接影响信息使用者依据信息做出分析判断的合理性水平。
3.定价服务有限
我国市场中提供的金融工具估值服务非常有限。理论上,企业估值能力欠缺方面的不足可以由专业提供定价服务的机构来弥补;但现实中,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市场中几乎没有可供企业选择的专业定价服务机构。
(二)非活跃市场条件下金融工具计量的建议
1.完善现行会计规范
(1)填补规范空白。现行会计规范中对非活跃市场条件下金融工具的计量存在着一些空白,从而造成各企业提供的金融工具计量信息可比性差、透明度低。因此,相关规范制定部门首先要对没有予以明确规范的计量问题提供规范制度,填补规范的空白,完善金融工具计量和披露规范制度。
(2)提供特殊行业和业务的规范指南。由于现行企业会计准则是一个普遍性的规范,因此,对特定行业及特殊金融工具计量的规范存在不足。需要在现有规范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其初始计量的依据和方法以及后续计量中计量属性的选择及应用等。
2.提供估值指南
现行规范中缺少必要的金融工具估值指南,在非活跃市场条件下企业估值人员和估值能力有限,提供估值指南非常关键。另外,提供估值指南也可以减少估值过程中的随意性,减少估值结果不可靠的负面影响。笔者认为,估值指南应当主要为估值流程中所涉及的相关工作环节提供指导,应包括以下几方面:
(1)估值需要取得的信息。估值需要取得的信息应当涵盖关于金融工具本身的条款信息和与金融工具相关的市场信息,以便企业在进行金融工具估值时能够参考这些必要信息,从而减少由于信息不充分带来的金融工具估值模型和参数选择方面的缺陷。
(2)模型选择和验证。估值指南中应当提供可供选择的估值模型及选择不同估值模型的适用条件,从而减少模型选择的随意性,同时也减少企业通过选择估值模型来人为调整相关估值结果的可能性。指南中应当同时明确,如果有多个可供选择的估值模型的话,企业应当采用多个模型来相互检验模型确定的价格,以避免计量结果有失公允。
另外,指南中应当包括对有关参数和模型选择的示例,并要求企业对有关参数和模型进行核实验证,以确保各参数和模型反映了当时的市场条件。
(3)估值调整。由于在使用估值技术计量金融工具价值时,有些因素在所使用模型中没有反映,因此,模型计量的结果往往不能直接作为计量标准使用,而需要进行估值调整。因此,估值指南应当提供进行估值调整的操作范例。
3.制定估值管理制度规范
(1)估值工作程序。现行条件下,各企业并不存在明确的估值工作程序,也未明确估值机构的设立和职责。因此,相关部门需要制定金融工具估值工作程序规范,包括估值机构设立、运行和估值程序等方面的要求。
(2)估值信息披露。从企业披露的关于金融工具计量和估值的信息来看,其中关于金融工具估值的信息非常有限,甚至并未涉及估值假设、模型、参数方面的信息,仅仅披露了估值结果及其处理情况。因此,相关监管部门应当加强对企业估值信息披露的管理,一方面明确信息披露的要求,另一方面加强对企业估值工作的监管,以提高企业估值工作和结果的可比性和透明度,向信息使用者提供高质量的金融工具计量信息。
主要参考文献
[1]FASB.StatementofFinancialAccountingStandardNo.157:FairValueMeasurement[S].2006.
[2]FASBStaffPosition.FASNo157-3:DeterminingtheFairValueofaFinancialAssetwhentheMarketforthatAssetisNotActive[S].2008.
[3]田冠军.公司治理国际化趋向、模式缺陷与纠偏机制[J].经济管理,2009(4).
[4]路晓燕.公允价值会计:基本理论分析与我国的初步实证证据[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雷曼2008年亏损的主要原因。
- 上一篇:三八节101周年表彰大会主持稿
- 下一篇:职校学生思想教育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