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信息控制思考
时间:2022-01-28 03:29:00
导语:会计信息控制思考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通过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等手段,为单位的经营管理者、投资者、债权人、政府管理部门以及其他会计信息需求者提供有关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财务状况变动情况的一种信息系统,也是一种经济管理活动。一个时期以来,作为信息市场重要组成部分的会计信息,由于各种因素的作用,存在失真失实等严重问题。如何强化会计信息管理与控制,净化会计信息市场,已成为当前的重点和难点。本文就会计信息管理与控制的涵义、内容、问题及对策等方面,作初步论述。
关键词:会计信息管理控制
会计信息既是政府宏观经济调控的需要,更是投资者、债权人、社会公众与企业管理者评价企业财务状况、防范和化解风险、做出投资决策、改善经营管理的重要依据。进入信息时代,人们越来越重视会计信息的质量。然而,目前企业在会计信息质量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提高企业管理者对会计信息重要性的认识,加强企业会计信息管理与控制,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已成为企业管理中的重要课题。
一、会计信息管理的内涵
会计信息是指会计作为一个经济系统,向组织的内部人员(经理等)和外部人员提供有助于他们进行财务决策的经济信息,旨在向企业或主体外部提供以财务信息为主的一个经济信息系统。这个系统把已发生或已完成的交易与事项中的财务数据(能用货币表现)作为输入,按照公认会计原则或企业会计准则的规范要求,运用若干普遍的惯例,通过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等程序进行加工,把数据转换为有助于决策和合乎其他目标的有用信息。[1]这种有用信息的产生、处理、储存、传播和使用,极大地依赖于高新技术和受过良好教育的专业人员及各种载体(如语言、文字、符号、图象、凭证、帐簿、报表和存储上述载体的磁带、纸张、胶片、计算机存储器等)。
现代管理理论,是以解决企业经营战略决策为中心的,而决策是否准确又取决于已掌握的信息。会计信息作为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管理的目的就是提供符合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会计信息,实现会计信息及有关资源的合理配置,从而有效地满足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需求,帮助企业作出更准确的决策。而会计信息有用性主要是由可靠性(如实反映意欲反映的情况;可验证性和不偏不倚性)与相关性(具有反馈价值、预测价值和及时性)所构成。同时,它还要受一些约束条件(如重要性、效益与成本对比等)的限制。因此,在经济有效的前提下,保证生产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传递会计信息的
相关性,是会计信息管理与控制的直接目的。
二、会计信息管理与控制的内容分析
会计信息本身是看不见的,它只能附着在载体上,与载体分离的会计信息是不存在的。所以,会计信息管理不单纯是对会计信息的管理,而且还要对涉及会计信息活动的各种要素(会计程序、会计人员、设备信息载体等)进行合理的组织和控制,以实现会计信息及有关资源的合理配置,从而有效地满足对会计信息的需求,其管理与控制内容主要可概括为四个方面。
1.对会计程序管理与控制
会计信息通过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等四个主要加工程序而生成。依据会计信息资源管理目的要求,加工生成的会计信息必须符合会计信息质量特征,那么,会计程序的管理是必要的。一般而言,会计程序的管理都是通过会计法规进行管理。目前,我们的财务会计在确认方面,一般业务事项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而对收入的确认,坚持实现原则。会计计量以历史成本为主要计量属性,以“名义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会计记录以借贷为记帐符号的复式簿记系统,会计报告由会计报表(主要包括资产负债表、损益表、财务状况变动表或现金流量表)和其他会计报告组成。但随着决策者们对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提高,上述会计程序管理模式应有所变动,以适应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并提供对决策有用的信息。
2.对会计机构人员管理与控制
会计机构人员是支撑会计程序运行,生产会计信息的“骨骼”系统。没有健全的会计机构和称职的会计人员,一切会计信息就无法正常、有效地产生。可见,会计机构人员管理是会计信息资源管理的一个重点。
3.对会计信息本身的管理与控制
如果说会计程序管理和会计机构、人员管理是生产会计信息过程的管理,那么,这里探讨的则是对生产出的“完工产品”的管理。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决策者们依赖的会计信息越来越多,既包括企业内部的,也包括企业外部的。如何组织、控制、加工、规划已有的会计信息,形成对决策者有用的会计信息,就是会计信息管理的主要内容。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可采用现代计算技术和通讯技术,使用高质量的、多功能的应用软件,制定科学合理的数据存储结构,建立会计信息中心,对会计信息进行综合和开发,统一进行会计信息的搜集、处理、分析研究和提供咨询,供决策使用者根据需要来选择有用的会计信息。
4.对会计信息载体的管理与控制
会计信息本身是看不见的,它只能附着在某种载体上,与载体分离的会计信息是不存在的。会计信息载体作为会计信息资源的一个部分,必须加强其管理,充分发挥其在会计信息中的传递作用。
三、企业会计信息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市场经济的发展对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但我国会计信息管理方面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其具体表现在:
1.会计信息失真现象严重
会计信息是人们在经济活动中运用会计理论和方法,对各种原始资料和数据进行加工处理,其结果是企业投资者、经营者改善经营管理、作出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因此,会计信息必须真实可靠。但当前会计信息管理中存在严重失真失实现象。
(1)原始凭证失真。主要表现在:无中生有编制发票和收据;单据上纪录的金额与实际金额不符;私人用品用作公家用品;“白条”充抵原始单据;出票人或制单人粗心大意,错写了原始凭证等等。
(2)会计核算失真。首先,人们不能从失实的会计凭证中提取完整、真实的会计信息,原始凭证失真必然导致会计核算失真。其次,企业的会计人员在单位领导的直接授意或指使下,或在某些利益的诱导下,有意识地编造、篡改,作假账、造假报表导致会计核算失真。再者,因会计人员知识水平低,业务能力差,不熟悉法规,而在会计信息的收集、整理、加工、反馈的过程中出现技术性差错,导致会计核算失真。
(3)会计报表失真。会计核算的失真,必然会导致会计报表的失真,有些企业实际经营是亏损的,但会计报表是盈利的;有些企业实际经营是盈利的,但会计报表上却是亏损的。
(4)财务评价失真。当会计报表失真时,财务评价必然会失真。会计报表不能准确地评价企业的资金周转情况、获利能力、偿债能力和财务状况变动的趋势等。
(5)审计监督失真。审计失真是指审计工作不具客观性、公允性,不符合实际情况、失去审计的监督作用。单位内部自查自审流于形式、社会审计讲人情,都会使财务收支审计报告、承包经营责任审计报告及离任审计报告、工商注册验资报告、资产评估报告等存在失真的现象。
2.企业经营者法律意识淡薄,有法不依现象依然存在
改革开放以来,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我国逐步建立完善了一系列会计方面的法律法规。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依据,如实反映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会计信息客观真实、具备可靠性,才能供使用者做出正确的决策。但由于有些企业经营者法律意识淡薄,无视有关会计法律法规的严肃性,为了企业眼前利益,指使会计人员做假账、提供虚假的会计信息,达到虚构或掩饰企业经营成果的目的。
3.会计诚信道德水准低,小团体主义作怪
会计职业道德是维护会计活动正常进行的重要保证。在提供企业虚假会计信息时,一些会计人员之所以无所顾忌,在于他们总觉得其行为不是为了个人利益而是为了本单位的利益。在会计职业道德滑坡中,小团体利益与社会利益发生冲突的占了会计职业活动中利益关系的绝大多数,而且往往是小团体利益占了上风。有些企业会计则出于保住自己岗位的需要,被动地为企业经营者提供虚假会计信息,干扰了国家正常的经济秩序。
4会计观念、会计方式相对滞后
我国加WTO以后,随着与国际惯例的逐渐接轨,企业会计职能、会计内容重点都将发生质的变化。[2]企业为了提高竞争力,将进行一定的规模扩张,规模的扩张需要更为复杂和有效的会计模式,需要会计数据处理的繁杂性和及时性。另外,由于并购、渗透、跨国业务的日益频繁,会计业务处理方法也更为复杂。当前,我国会计准则及新会计制度的实施并不理想,企业仍坚持这样的原则,即怎么有利怎么做,怎么简单怎么做,许多符合国际惯例的会计程序、方法难以在企业的会计实务中得到体现,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企业竞争力的提高。
四、强化企业会计信息管理与控制的对策
1.加强我国会计理论的建设,完善会计准则体系
会计实务要发展,会计信息要反映经济业务的实质,就必须要得到会计理论的指导,建立起完善的会计准则体系。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出现了种种新的经济现象和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根据当前的实际情况,加强会计理论建设。会计准则制定机构应利用最新的理论成果去检验会计准则体系,以确定哪些准则是过时的,哪些准则内容不明确,哪些问题准则尚未涉及,并根据难易程度或轻重缓急逐一解决,由此延伸出较完善、较合理的会计准则体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范畴内有序、有效地运作,使我国的国民经济健康地发展。
2.强化企业经营者的法律意识,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作为市场主体,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但企业实行自主经营的前提是必须依法经营,将自己置于社会主义法制的监督约束之下。一个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将会影响到国家经济运行的全局,影响到我国会计及企业的信誉,影响到我国的投资环境。更为重要的是,信息的失实,将会严重影响到整个社会经济的预警机制,使经济危机特别是金融危机的风险加大。企业经营者是企业虚假会计信息的总编导,也是会计信息失真的根源。因此,要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必须从信息源头抓起。
首先,应加强对企业经营者守法意识的教育,强化自身法制观念,做到不指使或纵容有关人员提供虚假的会计信息,不能为企业眼前利益而违背企业会计准则。对上市公司更应规范和鼓励其提高信息披露的透明度,准确而真实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提高企业在社会和公众中的信誉度。
其次,是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规范企业经营者行为。会计信息来自企业日常的经济活动,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则可以大大减少操纵会计信息的行为。为提高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应采取以下措施;(1)完善财会法规体系,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惩治力度;(2)规范会计工作秩序,健全会计职业管理制度;(3)健全注册会计师审计外部监督机制,确保会计信息再监督机制作用的发挥;(4)弥补制度缺陷,完善单位内部治理结构。
3.加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完善会计考评和奖惩机制
会计职业道德是调节会计职业活动中各种会计职业关系的手段,是维护会计活动正常进行的重要保证。会计从业人员是会计信息的直接提供者,加强企业会计信息管理,必须加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提高会计的职业责任感。
首先,应教育会计在日常工作中坚持社会利益原则,在处理个人利益、小团体利益与社会利益关系时,坚持社会利益高于个人利益,排除各方干扰,客观、公正,依法行使会计职能,提供准确的会计信息。要教育会计人员在会计活动中坚持职业谨慎原则,要勤勉地发挥自己的技能,保持细心、谨慎的精神状态,廉洁自律,钻研业务,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
其次,是完善会计职业道德考评和奖惩机制。应建立各级会计职业道德监管组织,形成监管会计职业道德的社会环境和氛围。应建立会计职业道德行为的追踪记录制度。可建立会计道德行为档案,对在各种财政、审计、税务检查中,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的会计人员进行量化记分,在会计证年检时根据档案记录,采取相应的奖惩措施。
4.加强风险控制,保证信息安全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普及,很多企业推行了会计信息化,财务管理和业务管理实现了一体化,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几乎完全依赖于网络系统,首先,网络系统瘫痪将严重影响企业的整体运作。因此,必须高度重视企业的信息安全问题。首先,应完善安全控制体系。一是组织过程控制。会计信息系统人员应严格岗位分工,明确各自的职责及权限。其次,数据处理过程控制。对输入的数据进行校验,提高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再次,输入输出过程控制,合理设置密码,对不合法信息不能进入信息系统,防止不合法用户使用会计信息。最后,应防止计算机病毒的侵入,保证网络系统的正常运行。
总之,如何加强会计信息的管理与控制是一项系统工程,目前正处于探索阶段,还有许多问题有待于进一步深入探讨解决,需要各方面的关注和群策群力。而会计人员作为会计信息的提供者,更有责任和义务努力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使高质量的会计信息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力著:《财务与会计理研究》,海南出版社,2000年版。
[2]张维宾主编,《财务会计新编——理论·实务·案例》,立信会计出版社,2004年版。
[3]汤云为、钱逢胜著:《会计理论》,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4]张宏著:《会计信息系统研究》,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年版。
[5]池兆念:《会计信息质量的制度伦理思考》,载《财会月刊(会计)》,2005年1期。
[6]靳能泉:《对会计信息失真在主观方面的一些探讨》,载《中国管理信息化(综合版)》,2005年5期。
[7]崔秋莉:《论中国会计信息质量的全面监控》,载《农业与技术》,2006年第3期。
[8]卢范经:《完善集团企业会计信息系统的构思》,载《会计之友(上)》,2006年第8期。
[9]王永忠:《对会计信息相关性的现实问题探讨》,载《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6年15期。
[10]吴昌福:《完善内控制度建设提高会计信息质量》,载《会计之友(中)》,2006年第8期。
- 上一篇:探索中国地理标志法制保护模式特点
- 下一篇:探索国际营销本土化新决策